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无坝引水工程闸前泥沙淤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取水闸前泥沙淤积和闸前河床的边界条件之间的关系,对新疆某无坝引水工程进行了动床河工模型试验,研究发现在取水闸前有严重的泥沙淤积现象。从河床演变角度进行分析,闸前泥沙淤积严重主要是由于在取水口前进行人工取直,致使河床边界条件由弯曲型向顺直型改变,以及闸前流速的减小。这一研究结果对泥沙淤积问题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时多泥沙河流无坝取水渠首及其河道整治措施进行浅析,旨在与同仁交流经验。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电厂明渠取水工程泥沙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所遵循的主要相似准则。在清水验证与浑水验证试验基础上进行了泥沙冲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机组运行时,潮周期内取水口含沙量变化不大,取水含沙量随取水流量的增加而有所增加。不同的机组运行时,取水区域内淤积情况变化很小,取水工程区域内淤积量不大。为了保证取水安全运行,每年汛后必须做到及时清淤。  相似文献   

4.
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取水防沙措施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泽水库是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的水源工程。由于入库泥沙偏细及水沙运动规律复杂,导致汛期取水口含沙量或浊度偏高,因而对滇池水环境及瀑布公园和盘龙江水景观带来了较大影响。针对在取水口上游干、支流上修建拦沙坝以及新建分层取水口方案,采用三维水沙数学模型研究了其对降低取水口含沙量的效果。模拟结果表明:新建分层取水口能充分利用含沙量的分层特性,较大程度上提高汛期取水含沙量满足要求的时间,使表层取水浊度有47.0%~62.1%的时间达到小于17.1NTU的要求,其余时间取水浊度也较低,只有0%~7.6%的时间大于100NTU。修建拦沙坝能够促进泥沙在拦沙坝以上库区的淤积,降低中层即现有取水口的取水浊度,但降低后的浊度仍然偏高,达标时间占比仅为13.9%~18.5%,与建坝前接近。总体来看,新建分层取水口方案在提高取水含沙量满足要求的时间上较修建拦沙坝方案有明显优势,可作为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取水防沙措施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5.
通过断面泥沙模型试验,对某水库泄水底孔压力段内泥沙淤积形态和坝前泥沙淤积高程进行了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泄水底孔关闭运用的前两个月(10月和11月)坝前泥沙淤积速率较高,这两个月的泥沙淤积厚度达25.8m,约占坝前总淤积厚度的60%,坝前最终淤积高程为949.9m;设置在左岸坝段的引黄取水口在正常引水期间一般不会淤堵;泄水底孔压力段内泥沙淤积面随着坝前淤积面上升而抬高,当10月底坝前淤积面高程达到925.6m时,压力段内已基本堵满淤泥.所以在设计底孔闸门启门力时,泥沙压力及摩擦力可按满孔泥沙考虑.  相似文献   

6.
香溪河是一条多泥沙的山区河流.香溪河古洞口Ⅱ级水电站为发电需要要求进水口前淤积的泥沙进行有效的清除.通过水工模型比对试验在原取水防沙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改进,取得了效果较好的取水防沙方案.  相似文献   

7.
刘勇  谢灵运  周勤  王锐  袁琼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10):4348-4356
坝前防沙条件、排沙效率是影响径流式水电站使用寿命及厂房发电安全的重要因素。为研究径流式水电站在汛期采取不同调度运行方式对电站汛期排沙、防沙效果的影响,通过非工程措施改善坝前排沙、防沙条件,采用FLOW-3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三维水沙数值模型,模拟了桐子林水电站在不同坝前来流情况下,采取不同的调度运行方案时,电站取水前池的流速、流态和泥沙输移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的调度方案可改变坝前水动力轴线、推移质输移带走向,因此在满足电站安全运行的前提下,采取合理的调度运行方式可使电站防沙效果取得最佳;汛期电站排沙以集中开启泄洪闸排沙为宜;坝前来流较大时电站需开启冲沙底孔,关闭发电机组以保证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8.
张寅寅 《甘肃科技》2006,22(6):29-30
本文主要针对西电工程总干一泵站进水口泥沙淤积严重、取水困难等问题,对各项改造方案进行了技术论证和经济比较,并提出最优的改造措施和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山区河流一般具有河道比降大、洪枯流量悬殊、河流中泥沙以推移质为主、泥沙粒径较大等特点,本文分析了当前取水枢纽冲沙闸过流尺寸设计方法的适用性,介绍了泥沙运动控制法。其基本上可以防止推移质泥沙进入进水闸,适用于丘陵和山区河流上建设的中小型水电站取水枢纽。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了我国水利枢纽建设中存在的泥沙危害情况,归纳並分析了中、低水头枢纽设计中预防泥沙淤损和引水防沙的基本方法.根据某坝区模型试验情况,探讨了通过泄水建筑物的合理调度,减轻泥沙危害的可行性.关于在凸岸布置取水、通航建筑问题,本文结合几个实例,说明在一般情况下不宜采用,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才能维持该区取水或通航建筑物的正常工作条件.  相似文献   

11.
淤地坝坝系泥沙粒径组成与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小流域淤地坝坝系泥沙粒径组成与变化特征是认识和评价淤地坝拦减粗泥沙作用的基础和前提.本文通过对黄土丘陵区王茂沟小流域不同泥沙源地和淤地坝坝系沉积泥沙的取样与分析,研究了坝地泥沙粒径组成的变化过程与特征.结果表明:淤地坝泥沙沉积过程中,黏粒含量均小于10%,沙粒含量在30%~40%,沉积泥沙的粒径组成大都以粉粒为主.除草地外,流域内不同侵蚀源地泥沙粒径组成的差异不大.尽管流域内各座淤地坝之间泥沙粒径组成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但最上游与沟口坝地的粒径组成没有明显差异,流程远近与各级粒径含量变化不相关.王茂沟流域现有淤地坝坝系是粗细均拦,淤粗排细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蓄水两坝间长系列水动力及泥沙淤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黄河上游龙羊峡至李家峡间的贵德-李家峡河段的蜿蜒河道进行了研究,为蓄水两坝间的通航和河床稳定性问题提供可行性分析依据.根据二维水流连续、运动方程、悬沙扩散方程和两相流底沙运动方程,采用加权集中质量剖分方法,建立了蓄水两坝间水动力、泥沙淤积数学模型.提出了泥沙交换和河床粗化计算模拟的物理图案,对长系列水动力和泥沙运动进行了模化处理.通过调试,验证了水尺水位和李家峡建坝前该河段4年的地形演变量.应用李家峡建坝后典型水文年长系列的组合资料,预报了河床经长期冲淤调整后迭到基本平衡需要的时间.介绍了泥沙交换和河床粗化计算模拟的物理图案和长系列河床演变数学模型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城市原生污水冷热源应用的关键因素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从污水应用的工程实践情况出发,通过工程现场调查和小型实验观察,分析了存在和解决的问题.包括取水工艺方法、泥沙沉积、悬浮物堵塞、生物膜及油膜问题和设备与管路的材质选择.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与建议,为城市污水冷热源的应用提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黄河宁夏某河段丁坝群间设置取水建筑物的工程实际,采用正态动床模型,研究了丁坝群掩蔽条件下取水建筑物附近的流场特性及其局部冲淤变形规律.研究表明,丁坝群间设置取水建筑物,其局部流态及冲淤变形主要受到丁坝间回流及坝后扩散主流的控导.现状条件下,取水建筑物前流态不受回流的影响,回淤泥沙不危及取水安全,而扩散主流顶冲取水建筑物,形成较大局部冲刷;设置上挑式淹没构筑物,可极大减轻局部冲刷,比较了几种上挑式减冲设施,得到了较优化的体型及上挑角;合理下延上丁坝可有效发挥丁坝对水流的控导作用,既可形成有利的取水态势,又可减小顶冲作用,有效缓解局部冲刷.研究成果可为类似的工程实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淤地坝淤积信息的小流域泥沙来源及产沙强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黄土丘陵区王茂沟流域关地沟3号淤地坝29年泥沙沉积旋回变化,以及各旋回层泥沙中、坝控流域沟间地和沟谷地表层土壤中137Cs的测量,结合淤地坝修建、运行历史资料及次降雨资料,估算了坝控流域沟间地和沟谷地的相对产沙量和坝控流域不同时期的侵蚀产沙强度。研究表明,沟间地是该小流域泥沙主要来源,该流域泥沙的70%源自沟间地;坝控流域1959~1987年期间,年侵蚀产沙强度由强变弱,呈显著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6.
砂石反滤层设计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砂石反滤层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程结构,土石坝工程、竖式排水体、渗渠以及其它取水构筑物等水平与竖向水工结构都离不开反滤层,其质量甚为重要.本文根据反滤层“滤土”和“排水”功能,对反滤层的构造、设计方法等方面做了较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太阳能半导体制冷结露法空气取水器取水率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带有回热器的太阳能半导体制冷结露法空气取水器的工作原理,得出了其取水率的表达式,并根据实际的工作条件,对这种取水器的取水率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有较大的取水率,具有很好的实际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工程实践中越来越多地运用一种新型的透水整治建筑物—网坝.为了查明网坝后水流及其泥沙运动的基本规律,为将来定量计算网坝后淤积提供数学力学模型,本文应用流体力学自由紊流的研究成果,建立了网坝后流速场方程;利用紊流力学理论阐明网坝后水流内部结构,揭示了夹沙水流过网坝后泥沙淤积的机理;最后,著者在悬移质泥沙运动中引入"紊动衰减"和"悬移质运动所需能量取自紊动动能"这两个概念,导出网坝后水流夹沙能力的数学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9.
水电站库区供水系统以水电站水库为水源,取水位置设在坝前约50~100m处的岸坡附近,系统设计规模为80m3/h,取水形式为水上浮筒式泵站及岸边联络管。小湾水电站工程属大(1)型一等工程,永久性主要水工建筑物为一级建筑物。工程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拦沙及航运等综合利用效益,水库具有不完全多年调节能力,系澜沧江中下游河段的"龙头水库"。  相似文献   

20.
渗滤取水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取水工艺,本文在充分考虑了该工艺特点的基础上,并结合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为取水工程设计合理的河底隧道及其支护方案。为了保证围岩稳定,进行了辅助施工措施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