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正科学家最近宣布,在南非东开普省(南非第二大省)发现的年代在3.5亿年前的一只蝎子的螫刺化石,表明蝎子是已知在冈瓦那古陆上生活过的最古老的陆地动物。冈瓦那古陆是包括今天非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在内的一个大陆,它构成盘古超大陆的南部。此前,如此早期的陆地动物只发现于盘古超大陆的北部——劳亚古陆(今天的北美洲和亚洲)。到了志留纪结束时,即大约4.16亿年前,像蝎子和蜘蛛这样的掠食性无脊椎动物已经开始捕食像原始昆虫(早期陆地动物)这样的无脊椎动物。到了志留纪晚期和泥盆纪期间,当劳亚古陆在海上与冈瓦那古陆分离开来时,劳亚古陆上已有无脊椎动物存在。上述新发现则首次表明,到了泥盆纪晚期,冈瓦那古陆上也有了像劳亚古陆上那  相似文献   

2.
很久很久以前,目前地球上所见的所有大陆都合并在一块超级大陆——泛古陆当中,这块超级大陆正是许多种类的恐龙的栖息地。然而,到了距今2亿年前后,泛古陆分裂成了两块古陆——位于北边的劳拉西亚(也称劳亚) 古陆和位于南边的冈瓦(也称冈瓦纳)古陆,于是,每块  相似文献   

3.
《大自然探索》2006,(3):4-4
很久很久以前,目前地球上所见的怕有大陆都合并在一块超级大陆——泛古陆当中,这块超级大陆正是许多种类的恐龙的栖息地。然而,到了距今2亿年前后,泛古陆分裂成了两场古陆——位于北边的劳拉西亚(也称劳亚)古陆和位于南边的冈瓦(也称冈瓦纳)古陆,于是,每块古陆上的恐龙开始独立进化。[编按]  相似文献   

4.
"大陆漂移说"是解释地壳运动和现代大陆及海洋分布的一种理论,其大致思想是:在地质历史的古生代,全球只有一块陆地,叫作联合古陆(也称"原始泛大陆"或"世界洲"),古陆周围是一片大海洋;中生代以来,联合古陆开始分裂、漂移,进而形成现在的大陆、岛屿和海洋。  相似文献   

5.
一位美国地质学家建立了一个计算机模型,以回答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问题之一:是什么力量引起联合古陆(Pangaea)——地球上最初单一的超大陆——分裂成今天这样若干个大陆的? 联合古陆是在大约一亿八千万  相似文献   

6.
假如地球是一个平面,那么万物中真正具有君临天下大气的便是戳破苍穹的珠穆朗玛。在距今约2亿年的中生代早期,珠穆朗玛崛起的地方还是一片治瀚的汪洋,古地中海海水荡曳其中,锦鳞条闪、贝蚌轻摇。此时世界海陆大致为南北两大古陆分布,南为风瓦纳古陆(主要由今南美、非洲‘南极洲‘澳大利亚、印度等大陆拼合而成),北为劳亚古陆(由今北美大陆和亚欧大陆拼合而成)。泛大洋(古太平洋)伸入古陆,形成几个大海湾,主地中海正是其中之一潜入海底,成群的菊五(软体动物,具有旋卷的外壳,在中生代空前繁荣,是那个时代海洋地层的标准化…  相似文献   

7.
南极往事     
<正>南极洲是地球上最孤独的大陆,长期以来拒人类于千里之外。大约3400万年前,冈瓦纳古陆的南美大陆和南极大陆完成分离,德雷克海峡通道被彻底打开,南极自此被孤独地留在了地球的最南端。毫无阻碍的西风带和绕极流造成的热隔绝令南极大陆由温带气候开始逐渐变冷,南极冰盖也逐渐形成。在地球成长的历史长河中,缺少原住民的南极洲成为了这个星球上最为神秘的大陆。  相似文献   

8.
冈瓦纳超级古陆是科学家们长期推测可能曾经存在的一个假设性远古时代超级大陆。科学家们相信,现今从北美至澳大利亚所有大陆,都曾经是古冈瓦纳超级大陆的一部分。这一设想的主要依据起源于对地质及板块构造地质学的研究结果。最近在阿根廷南部巴塔哥尼亚地区一个红树林沼泽地域内,阿根廷拉普拉塔大学罗森德·帕斯库伊尔(Rosendo Poscual)教授发现了一颗单孔目动物牙齿化  相似文献   

9.
距今约2亿年的中生代早期,地球大致由南北两大古陆构成,喜马拉雅山脉是一片浩瀚的海洋,今珠穆朗玛峰所在处那时属古地中海海湾。到了早第三纪末,印度板块以小的倾角俯冲于亚洲大陆之下,造成地壳重叠加厚和地表的大面积大幅度抬升;至始新世末期,该地区海水退尽,隆起为海拔2500米的大陆。  相似文献   

10.
地球     
正当地质学家认为他们懂得了板块构造学时,有些消失的岩块(也许是看不见的陆地)显现出来了。象帆船一样,鹦鹉螺的祖先用大型螺旋壳航行在海上。第一批蜻蜓起飞了。地球上所有陆地都挤作一团,似乎挡开了不可抗拒的海洋。这块巨大的陆地叫联合古陆。力量起初集中在一起,但不久就把这块大陆分成了几块。那是公元前二亿二千五百万年前的事。联合古陆的东南边有块陆地已经松动。这就是太平洋陆地,是一块使原始澳洲不受海洋影响的长长的陆地。在太平洋陆地移走之前,有裂缝把它裂  相似文献   

11.
《大自然探索》2010,(3):9-9
最近,古生物学家在撒哈拉风蚀的沙丘下发现了一些远古怪异鳄鱼的骨骼。自垩纪时期(大约1亿年前),这些各式各样的鳄鱼曾雄踞冈瓦纳古陆(这块古大陆后来分裂成为南半球各大洲),其中有些吃素,有些会跳跃,还有些以恐龙为食。根据体形特点,科学家将这次新发现的三种鳄鱼分别戏称为煎饼鳄、  相似文献   

12.
<正>水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三大谷物(水稻、小麦、玉米)之一,滋养着地球上30亿人的生命。考古学证据表明,水稻驯化栽培的历史和农业的起源发展一样悠久。大约在一万年前,当冈瓦那古陆上大自然慷慨馈赠的野生稻与古人类相遇,稻作农业就从采集开始慢慢发展起来。农耕使得定居成为古人类新的生活方式,也促使人类社会朝着现代文明演进。水稻的驯化或许可以看作是古人类的科研成果,野生稻中更高大、更多分支和谷粒更饱满的植株被遴选出来,用于繁  相似文献   

13.
绍兴-江山古陆对接带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水涛 《科学通报》1986,31(6):444-444
绍兴-江山断裂带横贯浙江全境并入赣省,中、新生代盆地追循分布近千公里,构成我国南方规模宏大的内陆裂谷带。此带同时为地幔相对上隆区,有基性、超基性岩喷出,其中深源包体指示下切深度达90公里以上。以此为界划分了中国东南大陆为两大构造单元,其北为江南古陆;其南以往称之为华南加里东褶皱带(图)。  相似文献   

14.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在古人的观念里,天地最初是一片混沌,是盘古用巨斧劈开的,而在他倒下后,身体的各个部位就化作了日月、山川、草木…… 巧的是,地质学上也有"盘古",它不是神仙,而是2亿年前的联合古陆.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认为,那个时候所有的陆地都是连接在一起的.正所谓"合久必分",大地分裂成各大陆块四散漂...  相似文献   

15.
武高 《科学通报》1957,2(1):32-32
最近一期的“地質学报”(36卷3期),以几占篇幅一半的地位,刊載了兩篇关于大地構造的学术討論文章。第一篇是陈国达的“中国地台‘活化区’的实例并着重討論‘华夏古陆’問題”。該文作者以陽山和东南沿海地区为实例,广泛地收集了有关該地区的地史、地層、地質、矿产等方面材料,論証了所謂“陽山古陆”和“华夏古陆”,是“活化”的地台区。作者不同意  相似文献   

16.
《大自然探索》2006,(2):6-6
过去,人们一直以为鸟蛋上的斑点是一种对付饥饿掠食者的伪装,而最新研究结果则显示,这些斑点实际上起着从结构上加固脆弱蛋壳的作用。科学家仔细观察了英国牛津森林里的大山雀,  相似文献   

17.
前寒武纪及古生代塔里木地台的构造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振家 《科学通报》1983,28(23):1448-1448
新疆塔里木古老地块的构造发展经历,特别是在前寒武纪及古生代时期与扬子古陆和华北古陆的关系,是很引人兴趣和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作者近年参加了对塔里木周边地区的前寒武系和古生界的研究工作,就我们的观察,对塔里木地台的构造发展提出一些初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再现中国地史期化石夷平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金良  崔之久 《科学通报》2001,46(22):1931-1936
依据侵蚀不整合面性质、古风化壳及风化残余型矿床的发育、古岩溶及不整合面下古岩溶充填富集型矿床的发育以及不整合面盖层沉积特征及环境等特征信息,确认并恢复了华北古陆与扬子古陆在地史期发育的两期化石夷平面,其发育时间分别为中奥陶世至早石炭世期间和早、晚二叠世期间,化石夷平面的古坡降一般在0.31‰-1.32‰之间,大多小于1.0‰。根据古岩溶的发育深度,初步确认,华北古陆化石夷平面苏桥潜山地区古海拔高度约为300m左右。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德国斯卓宁根地区一个古湖地层(年代在30万年前)掘出完好保存的木制狩猎工具和一些鸟蛋壳。经过比较,科学家发现这些古蛋壳与今天欧洲鹤、鸭和大天鹅的蛋壳相似。今天这些鸟种都生活在亚北极温度带(例如冰岛、斯堪的纳维亚和西伯利亚),地域特点是植被低矮,气温比欧洲中部的德国低几摄氏度。这些古蛋壳提示了一种可能性:从3月到5月底,鸟蛋可能在古人饮食中起了重要作用。这或许也是古猎人和采集者在湖岸寻找食物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科学通报》1978,23(7):429-429
六十年代晚期以来,由于同位素年龄测定技术的发展,在几个大陆上陆续测定了距今36亿年前形成的古老岩石,这些岩石大都取自早太古代的粒变岩相高级变质地体中,我国华北地区北部和东北地区南部,若干地点具有类似的地质条件,为了建立前寒武纪地质年表,必须首先测定这些岩石的同位素年龄,以确定我国古陆核的生成与发展历史,阐明早太古代的地质构造格局,有些地质研究单位作了这方面的尝试。这篇短文,我们报道36.7亿年古老岩石的测定情况,并对结果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