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强化科技支撑引领乡村振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农业是现代化建设的短板,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腿。针对当前农业农村发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短板,坚持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乡村振兴,是坚持农村发展问题导向的必然选择,是推进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相似文献   

2.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把"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幅度增加对"三农"投入,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福建省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国际化、市场化深入发展阶段,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时  相似文献   

3.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党中央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对"三农"问题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本文通过对当前农村生产力水平、劳动力素质、社会事业建设、新农村认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农村信息化、发展个性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的扩大再生产理论对社会生产的诸多内容都有指导作用。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是农业现代化面临的首要问题。文章以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为指导,阐述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并提出了农业扩大再生产的四个重要方面。通过农业扩大再生产,改变传统农业发展模式,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增强发展后劲,开辟惠及更多农民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三农"问题始终是党和国家的头等大事,也是国家极其重视的社会性问题。但是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时,如果仅仅依赖政府政策,不仅无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也未能真正激发农业市场的动力根源。因此,只有强化技术支持,构建良好的农业推广服务机制,从本质上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该文拟从农业推广的具体内涵分析入手,结合农业推广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解读,进而探究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开展农业推广活动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6.
农业机械化是发展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在当前正在开展的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本文就此阐述了农业机械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目前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我国是个农业大国,9亿农民素质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进步,也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而"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科技、教育.要把发展科技、教育放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在探索中国农业合作化理论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他独特的农业合作思想。分析毛泽东的这一思想,旨在说明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所采取"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在吸取过去农业合作工作经验和教训基础上的创新发展,是探索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林克显 《海峡科学》2000,(3):15-16,20
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福建省委、省政府于1997年做出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决定,并于1998年制定了<福建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纲要>.几年来,围绕加快发展福建现代农业,全省上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当前,我省现代农业的发展又面临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本文拟就如何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加快发展福建现代农业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农业生产空间重构已成为缓解"三农"矛盾,推进农业现代化顺利实现的重要抓手。本研究通过梳理国内外农业生产空间重构和共生理论应用相关研究,探究共生理论指导农业生产空间重构的适用性,以期实现农业经营主体"资源共享、义务共担、环境共建",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和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快发展草牧业,对中国草业和畜牧业建设意义重大。本文在对现有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西部地区草牧业发展现状和潜力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西部地区农区、牧区、农牧交错带草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3,(5):102-108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利用安徽省19872012年相关数据,采用VAR模型,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计量分析手段,考察了"四化"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安徽省金融市场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四化"的进程,同时安徽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步反过来又活跃和发展了金融市场,但是,安徽省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并没有像预期中那样支持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冲击在短期内对工业化的正向影响最为显著,而对农业现代化的负向影响最大,在中期阶段对信息化的影响最为显著,而对城镇化的正向影响最为深远.  相似文献   

1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解决占世界22%人口的吃饭问题.农业生产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宝"就主要押在科学技术上.当前,我国广大农村普遍存在着人才奇缺、农业科学技术成果推广应用以及农民增收乏力等诸多问题,农业发展,农民要富裕,必须走科技兴农这条路.  相似文献   

14.
常华 《科技智囊》2014,(2):18-24
<正>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召开的第一个农村工作会议,也是农业农村发展关键时期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深刻阐述了事关"三农"发展的战略性、方向性重大问题,全面部署了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点任务,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总要求。"三农"成绩喜人,短板亦突出这些年来,在中央出台一系列"三  相似文献   

15.
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是破解我国"三农" 问题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潘进哲 《甘肃科技》2005,21(7):24-25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问题。“三农”问题的最终决定因素是人,因此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高就成为当前或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此,围绕这一想法从现代农业科技发展、农业现代化、外向型农业以及农民自身素质现状等方面谈及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养新世纪现代农民的必要性。针对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高问题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为进一步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四化"同步,凤台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凤台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凤台县农业领域重点建设工程,也是市政府按照"1+6"模式重点推进的七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之一。2013年初,园区建设正式启动,成立了凤台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指挥部及其办公室,并从相关单位抽调十余人集中办公,专抓园区建设工作。经过3年多的紧张建设,目前示  相似文献   

17.
王晶 《科技资讯》2012,(31):233-233
当前农业、农村和农民这三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个重要并且长期性的问题。所以能否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直接关系着农民的生活水平以及当下农村的稳定以及农村的未来发展。本文针对改善"三农"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培训的可持续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增收与农民素质息息相关,挖掘农村人力资源潜力,搞好农民工培训,培养大量适应现代农业及其它行业需要的农民工,是我国农村建设的艰巨任务.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也是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的长期奋斗目标.农业、农村、农民这个"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本文从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农民;农村人力资源与农民工培训现状.农民工培训途径、要求、存在问题和对策等方面探讨了农民工培训可持续性发展的必要.  相似文献   

19.
正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是在党的十七大、十八大确定的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协调同步推进,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的科学发展大格局下的必然产物和必由之路,也必然随着"四化同进"、"五位一体"的持续深入推进,发挥出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显示出愈来愈旺盛的生命力。一、城乡建设用地的现状(一)助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当前,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看,已进入了  相似文献   

20.
试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出现的问题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自剑 《科技信息》2013,(20):485-486
农业技术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具有社会性、基础性和公共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就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出现的问题与措施展开论述和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