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福川煤矿位于甘肃省庆阳市环县西南50km处,矿区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延安组,共有6层可采煤层,矿区边界受断层控制,矿区主要有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裂隙潜水和前第四系承压水两大类,含水层主要为基岩裂隙承压水。采用大井法进行矿井涌水量计算。  相似文献   

2.
刘洋  杨建  梁向阳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30):12872-12878
为了区分蒙陕深埋矿区煤系地层及其顶板各含水层之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差异,利用无机组分、环境同位素和有机组分开展了水质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蒙陕深埋矿区位于毛乌素沙漠,地表被风积沙覆盖,具有极好的降水入渗能力,地表水和第四系水中矿化度<500mg/L,阳离子以Ca2+为主,阴离子以HCO3-为主,属于HCO3-Ca·Mg型水;白垩系志丹群与第四系呈不整合接触,整体上构成了一个统一的含水综合体,使志丹群具有较好的补给水源,其无机水质特征与第四系水接近;深部含水层受到安定组相对隔水层影响,补给径流条件较弱,长期水岩作用导致侏罗系水中矿化度一般>3500mg/L,阳离子以Na+为主,阴离子以SO42-为主,属于SO4-Na型水,从水化学特征分析,洛河组与直罗组不存在直接的水力联系。环境同位素特征表明研究区雨水、地表水和第四系水属于现代地下水,志丹群水介于现代地下水和古水之间;深部直罗组和延安组地下水,δD、δ18O值均较低,且落在鄂尔多斯盆地雨水线下端,为循环深度较深,煤炭开采前为封闭条件较好的滞流地下水。地下水中溶解性有机质含量(TOC和UV254)随着含水层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地表水和第四系水中主要出现了Ⅰ区和Ⅲ区的荧光峰,其中地表水中DOM来源更加丰富;志丹群、直罗组和延安组水中也出现了Ⅰ区的荧光峰,在Ⅰ区和Ⅱ区之间的荧光峰具有标志性;白垩系→直罗组,Ⅴ区荧光峰强度有增大趋势,表明深部直罗组含水层存在其他来源的腐殖质类DOM。总体上,利用多种手段开展水化学特征综合分析,可以很好地区分出各含水层之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差异,为煤矿水情水患快速准确判别和安全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位于松花江两岸的依兰煤田是国家重点能源基地,矿床水有关的主要含水层为第四系孔系含水层和煤系风化裂隙含水层,通过对现有矿区含水层及地下水的补给、排泄资料,以及开采矿井的充水特征、充水因素的研究,提出了下一步应做的水文地质工作。  相似文献   

4.
赵德强 《科技资讯》2011,(26):224-225
为了给矿区总体发展规划提供水文地质资料,通过矿区详查工作,分析查明了各主要充水含水层的水文地质特征、水质及富水性,分析了主要隔水层厚度、岩性组合、隔水性,划分了矿区水文地质勘查类型。  相似文献   

5.
为全面了解潘集矿区地下水水质的变化规律,根据现有的水质资料(主要是勘探阶段的资料),对各含水层的水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对比,阐述了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其中上部含水层水中离子含量比例关系受矿化度的影响显著,且氯离子的含量随矿化度的增加而增大,呈极相关关系,水化学类型因受地下水的补、迳、排条件的控制和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而趋于复杂.  相似文献   

6.
百善矿区地下水系统包含三个子系统:新生界孔隙含水层组、煤系砂岩裂隙含水层组及煤系下优岩溶含水层组.通过对这三个子系统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的系统研究,可以提出各子系统所特有的水质模型,并确定能作为矿井涌出水来源判别依据的水溶组分,进而给出矿井涌出水来源的化学判别模式.  相似文献   

7.
潘北矿深部煤层开采工作面突水水源主要来自第四系松散层水、煤层上覆顶板砂岩裂隙水和下伏底板太原组石灰岩水、奥陶纪和寒武纪白云岩水.为了探讨太原组石灰岩水与其它水体之间的水力联系.采集潘北矿主要含水层水样品25件,采用MAT 253同位素质谱仪测试样品中氢氧同位素值,研究结果表明:(1)太原组石灰岩水主要表现为三种水质化学类型;(2)太原组石灰岩水的氢氧同位素含量差别较大;(3)太原组石灰岩水的主要补给源为地表水体和深部古水.  相似文献   

8.
为弄清近煤层灰岩含水层地下水水化学分布规律,进而为水源判别等煤矿防治水工作提供一定依据,通过图示法对比分析同一含水层在不同矿区的水化学类型以及离子浓度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矿区的同一含水层的水化学类型有异同,如超化矿奥灰水水化学类型为Ca-Mg-HCO_3,裴沟矿奥灰水水化学类型为Ca-Mg-HCO_3-SO_4,赵家寨矿奥灰水水化学类型为Ca-Na-MgSO_4-HCO_3、Ca-Mg-Na-SO_4-HCO_3、Na-Ca-HCO_3-SO_4;不同矿区的同一含水层离子浓度有差异,如超化矿、赵家寨矿、李梁店矿L_(7-8)含水层地下水中Ca~(2+)、Mg~(2+)、SO_(42-)浓度和硬度平均值依次增加,赵家寨、超化和裴沟矿区内奥灰水中Na~+浓度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9.
郑志忠 《中国西部科技》2009,8(14):14-16,13
通过矿区调查、勘探,分析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地表水及地下水动态特征及开拓井巷所反映的矿井水文地质情况,我们认为在正常情况下,隘头煤矿区直接充水含水层对煤层开采不构成直接威胁,浅部煤层开采时局部与第四系孔隙水以及地表水会有直接的水力联系,隘头煤矿区灰岩含水层和老窑积水是矿山安全生产的主要防范对象。  相似文献   

10.
榆神矿区矿井涌水量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矿井水是陕北重要的可利用资源,榆神矿区矿井水主要来源于第四系萨拉乌苏组地下水,其次有侏罗系基岩裂隙水,调查了11处煤矿的矿井涌水量,并与煤炭产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榆神矿区矿井涌水量与煤炭产量直接相关,吨煤富水系数介于0.93~4.23 m3/t之间,一般1.2 m3/t,矿井涌水量主要受第四系含水层富水性的影响,开采达到一定面积后,大气降水直接影响矿井涌水量.这对于未来矿井防排水设计、煤矿安全生产及能源基地供水水源解决途径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地电影像技术及其在地层岩性预测方面的应用已逐步引起了相关领域内专家和学者们的关注,并逐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发展.本文在系统介绍该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陕北榆神府矿区保水采煤工程中应用地电影像技术对影响矿区开发的第四系上更新统萨拉乌苏组含水层底界的岩性预测案例,展示了地电影像技术及其在地层岩性预测方面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2.
含水层建造过程实质上是区域盆地演化的缩影.以新疆伊犁盆地整体和局部的沉积规律研究为基础,运用野外调查、物探钻探及遥感解译相结合的方法,揭示盆地内霍城研究区第四系含水层的建造历程、结构属性等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霍城研究区第四纪以来的演化是对伊犁盆地前第四纪演化的继承与发展.新构造运动对区内第四系建造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使研究区核部成为整个伊犁盆地第四系最大厚度沉积区,按沉积特征不同划分为四个沉积单元;此外,区域环境作用对第四系沉积的影响不可忽视.区内第四系含水层为由河流相和冰水相冲洪积物组成的松散堆积物,按埋藏条件分为孔隙潜水和孔隙承压水含水层,在区域上分布广泛且沉积稳定的“马兰黄土”,则被界定为第三系与第四系之间的隔水层,含水层的透水性、富水性以及赋存其中的地下水的运移和水化学特征均能体现伊犁盆地演化影响下研究区第四系含水层建造历程.为确定勘察精度较低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和进一步开展地下水资源精细评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了认识矿井地下水化学在空间分布上的特征与变化规律和正确、快速识别地下水水源,用Piper图示法分析潘一矿4个主要含水层的地下水化学特征和水质类型,探究了新生界下含水和煤系水水质在空间上的变化特征,并用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判别水样来源。结果如下:潘一矿新生界上含水,与其他含水层的水样水质相差较大,水质类型为HCO_3-Na+K·Ca;新生界下含水水质类型比较单一,为Cl-Na+K型水;煤系水沿HCO_3~-方向分布范围广,水质的类型主要为Cl-Na+K型水;灰岩水为Cl-Na+K型水。新生界下含水、灰岩水和部分煤系水水质比较接近,难以通过水质信息对水样来源做出有效判别。潘集背斜附近的浅部煤系砂岩含水层可能受到上覆下含水的补给,呈现出较高的Ca~(2+),Mg~(2+)浓度和较低的HCO_3~-浓度的特征。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判别准确率为82.3%,总体上判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柬埔寨中部地区地下水污染特征,对该区新建846 口水井进行了调查取样及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孔隙水多存在铁超标现象,基岩裂隙水水质良好;水质污染特征以砷和铁超标为主,均分布于湄公河沿岸或相近区域,同一井中砷铁同时超标,砷、铁具有伴生性且均匀分布于第四系孔隙水中;污染原因主要为含水层介质通常含有能较强吸附砷、铁的淤泥...  相似文献   

15.
为能够快速的、准确的识别矿井突水水源,减少煤矿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以象山煤矿为例,应用Piper三线图法对井田内3组基岩含水层(奥陶系灰岩含水层、石炭系砂岩/灰岩含水层、二叠系砂岩裂隙含水层)中水质类型进行划分,采用水质分析对比和系统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井田内3组基岩含水层中28个水样进行的分析,获得了不同基岩含水层水的化学特征,根据水化学特征,将突水点处的待定水样和3组基岩含水层中的水样对比来判别矿井突水水源,同时提出了利用模糊聚类方法进一步确定矿井突水水源。研究结果表明,石炭系砂岩(灰岩)水和奥陶系岩溶水的水化学特征都与待定水样比较相似,不能轻易识别;聚类分析法能够排除干扰因素并最终精确判别矿井突水水源,即象山煤矿280排矸石门突水的水源为奥灰岩溶水,预测结果与实际相符,表明该方法针对矿井突水的水源判别具有较好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根据富煤三矿四矿详查资料,通过分析矿区水文地质条件,据岩层岩性、富水性、地下水的埋藏条件以及含水介质类型等特征,区内地层分为5个含水层和3个隔水层,煤层赋存于上二叠统长兴、龙潭组地层中,为弱裂隙含水层,夹在飞仙关组和峨嵋山玄武岩组两相对隔水层中,未来开采矿井主要充水因素为煤系和卡以头地层中地下水对煤层的直接充水,以及断层导水,对矿井影响相对较大,加强对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和防治水分析研究,逐步实施煤矿水患的防治,保证煤矿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淮南煤田各矿区各煤矿太原组灰岩岩溶水水质化验样统计和分析,研究了其主要离子含量、水质类型以及主要离子浓度和矿化度分布规律,提出了淮南煤田太原组灰岩地下水补给、迳流条件和构造控水特征。结果表明:淮南煤田是一个封闭~半封闭的水文地质单元,淮南矿区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径流条件较好,潘谢矿区、阜东矿区和新集矿区则总体赋存封闭较好,补给、迳流条件较差。通过此项研究,为指导淮南煤田水文地质单元划分和太原组灰岩水害防治提供了依据与途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屯留矿井下现场水文钻孔实测研究,证明该矿区太原组灰岩含水层与奥陶系灰岩含水层是两个完全独立的含水体系。现场实测太原组灰岩含水层分布均匀、范围广、渗透性好,可以作为奥灰水突水监测层。根据太原理工大学奥灰水突水监测理论与技术和屯留矿区现有的矿井开拓开采系统,设计了突水监控网,以对全矿区实时监测,保障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19.
霍邱铁矿田地处淮河流域中上游冲积平原Ⅱ级阶地地貌单元,系华东地区第一大铁矿床。金安铁矿位于霍邱铁矿田的中部,行政区划隶属于六安市霍邱县范桥乡,是一个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沉积变质型铁矿床。依据矿床含水层剖面可划分为新生水、古壳水和基含水。矿区西高东低,地下水径流方向应为自矿床西向东流动。矿床地下水补给来源,特别是新生水的补给来源主要应为入渗到含水层的大气降水。金安铁矿地下水的径流途径主要有:(1)地表水体侧向渗入;(2)塌陷裂隙渗入;(3)断层破碎带进入;(4)可通过矿井排水孔或勘探时未封闭的钻孔直接进入地下含水层。矿床地下水的排泄则主要是矿井抽水,其次是位于矿区南部的泉水出露。  相似文献   

20.
"砂-基"型矿区内第四系潜水含水层直覆于基岩之上,缺失关键隔水土层,潜埋煤层开采容易导致潜水的严重漏失。以鄂尔多斯转龙湾典型矿区为例,运用Modflow建立三维水文地质模型,基于地下水位实测动态数据进行了模型识别验证与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流场与水位变化与实际相符,降雨对于水文动态影响显著。分析了采后残余保护层厚度,预测了采后5年潜水水位分布。结果显示:高海拔基岩地区与河谷段水位变化较小;231采区山前冲积扇区域水位下降明显,最大超过40m且近潜水含水层底板;地下水位的长期剧烈下降对于河流流动和下游地下水补给有显著影响。研究成果对西部"砂-基"型矿区保水采煤与生态地质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