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铜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过量的铜的摄入会扰乱细胞的内稳态,引起不同类型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的铜通过各种途径泄漏到环境中,成为大量的饮用水污染物.因此,开发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铜离子探测探针是十分必要和具有挑战性的.本文采用成本低、操作简单的MRI增强量子点-CuInS2/ZnS/GdS材料作为选择性铜(Cu2+)离子探针,对离子进行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检测.当加入不同浓度的Cu2+时,CuInS2/ZnS/GdS量子点的荧光强度降低,而加入其他金属离子(如Al3+、Sn2+、Zn2+、Fe2+、Mn2+、Ca2+、Na+和Gd3+)时,量子点的荧光强度不变.计算得到的Cu2+检出限可低至0.5ppb.该方法的感应机制可能是Cu2+诱导CuInS2/ZnS/GdS量子点聚集和沉淀而导致的荧光猝灭.  相似文献   

2.
聚丙烯复合材料在使用过程中通常会出现应力发白,表征材料的应力发白现象、探究应力发白机制、监控材料的结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稀土铕离子的荧光特性,通过熔融共混的方式实现了对碳酸钙/聚丙烯复合材料的荧光标记。通过轴向拉伸试验构筑了荧光标记碳酸钙/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应力发白现象,并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对应力发白结构进行三维分析。结果表明:聚丙烯基复合材料应力发白是由于拉伸后出现空洞造成的,空洞的存在导致折射率变化而呈现白色,通过ImageJ统计得到拉伸轴向空洞的宽度约为4μm。荧光标记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联用,可以有效监控外力作用下复合材料的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碳纤维表面进行修饰,利用低温液相沉淀法制备了碳纤维/ZnO复合材料并对其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样品的紫外-可见吸收峰约为376nm,相应的带隙宽度约为3.30eV.由样品的荧光光谱得出,样品除了具有位于384nm的微弱的近带边紫外发光峰之外,还有位于597nm的强的绿光发光带.样品经过退火之后,绿光峰降低.这可能归于ZnO中氧空位的减少.通过对原始样品和经过退火处理样品的荧光光谱的研究得出,样品的绿光发射归于氧空位.  相似文献   

4.
分别使用Na2SO3和NaBH4制备Se的前驱体,进一步合成了两种发射不同波长荧光的CdSe/ZnS量子点。采用X射线衍射、荧光光谱、紫外光谱、透射电镜等表征手段,比较了2种体系制得量子点的性能,并考察了包裹反应时间、反应物配比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aBH4体系得到的产物纯度更高,量子点粒径更小,且在反应速度和荧光强度两方面均优于Na2SO3体系;增加巯基乙酸,CdCl2·2.5H2O和NaBH4的量有助于荧光强度的提高,而Na2SO3的量对荧光强度影响不。  相似文献   

5.
 V2O5/TiO2催化剂中活性组分状态对催化性能影响很大,影响活性组分状态主要是活性组分含量以及在不同温度下的焙烧.本文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V2O5/TiO2催化剂,运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X射线衍射(XRD)、氮吸附/脱附(BET)、X射线光电子谱(XPS)、拉曼光谱(Raman Spectroscopy)和透射电镜(TEM)对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结构表征.XRD和TEM表明定量掺杂活性组分可以提高催化剂的热稳定性,且活性组分很均匀的分布在催化剂之中.BET、XPS和Raman光谱表征表明,催化剂结构、活性组分状态受活性组分含量和焙烧温度影响.活性组分含量和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强烈影响,主要表现在催化剂的热稳定性、相组成、活性组分分散性和状态,并最终表现在用氨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反应的催化活性上.  相似文献   

6.
通过均匀沉淀法制备了硝酸根型层状铕氢氧化物(NO3--LEuH),采用离子交换法将层间阴离子NO3-交换为苯丙氨酸(PHE),得到了PHE/LRH复合体,并研究了其荧光性质.前躯体和复合体均有Eu3+的5 D0-7FJ跃迁发射峰,在室温下发射出Eu3+的特征红光,发射光谱峰位基本一致,但与NO3--LEuH相比,PHE/LRH复合体的发射峰强度大大减弱,表明将PHE引入LEuH层间对Eu3+的荧光有猝灭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分散剂,乙醇和水作为溶剂,合成ZnS:Mn/PVP溶液,主要研究了ZnS:Mn/PVP溶液合成时,加热或不加热分别对膜的光致发光谱所产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加热有助于Mn2+在硫化锌基质中的掺杂。荧光光谱的发射峰在600nm附近,为锰的4T1→A61的跃迁发射峰,Mn2+在ZnS中为分立发光中心。通过XRD测试发现,ZnS:Mn为立方晶型结构,平均尺寸10nm。通过荧光照片更直观地看到了ZnS:Mn/PVP的发光颜色,这种材料在光电材料方面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了得到晶型稳定、荧光性可控的Mn/ZnS量子点,用锰、锌、硫的盐溶液进行制备,以X射线衍射、原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等手段进行了表征.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可以观察量子点的形貌及分布情况,并能鉴别出Mn2+特殊的形貌结构.结果表明,不同锌硫比条件下的晶面取向稳定,并且锰离子成功掺入了ZnS晶格.不同锌硫比导致发光强度有所不同,在锌硫比为1∶1时,Mn/ZnS发光强度最大.该方法制备出的Mn/ZnS量子点晶型稳定,并且具有可控的荧光性.  相似文献   

9.
在pH 9.62的BR缓冲溶液中,阳离子染料吖啶橙(AO)与鱼精DNA(fsDNA)通过静电作用形成二元复合物,导致AO在激发波长272 nm处产生增强的散射光,而在发射波长534 nm处出现荧光猝火.利用共存的散射和荧光信号,提出了一种散射/荧光比率法.在激发波长为272 nm和发射波长为534 nm的条件下,其散射/荧光比值(I/F)和0.02~1.40 μg,/mL范围内的fsDNA溶液成一定的线性关系,据此测定核酸的含量,其检出限为5.7 ng/mL.此方法成功用于核酸合成样的测定,RSD为1.3%-2.0%.实验结果表明,比率法比单波长的散射法或荧光法灵敏度更高,线性范围更宽.  相似文献   

10.
采用酞酸丁酯、氢氟酸、无水乙醇、钨酸钠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制备了WO3/TiOF2复合光催化剂,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固体紫外漫反射(UV-vis DRS)、荧光光谱(PL)等分析手段对WO3/TiOF2复合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利用罗丹明B的脱色降解研究了WO3/TiOF2复合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通过罗丹明B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变化研究了催化剂作用下罗丹明B的脱色机理。在加入0.1 g复合催化剂和模拟太阳光源照射下,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的罗丹明B溶液在2.5 h内降解了95.8%,光催化的性能优异,说明制备的WO3/TiOF2复合光催化剂有良好的太阳光催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王江楠  贾旭杰 《河南科学》2010,28(9):1089-1093
通过随机服务系统理论中的M/M/C和M/G/K模型,研究眼疾病床的优化安排问题,进而使得患者在系统内逗留的时间达到最短.  相似文献   

12.
CdTe/CdS量子点荧光探针测定痕量汞(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溶液中合成巯基乙酸修饰的CdTe/CdS量子点(QDs),再基于Hg2+与CdTe/CdS量子点的荧光猝灭作用,建立用CdTe/CdS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检测微量汞的新方法,并用该方法测定水中汞的含量。研究表明,pH值为6.24的磷酸缓冲溶液中,量子点浓度为3.75×10-4mol/L时,Hg2+离子浓度在2.3~150μg/L范围与CdTe/CdS量子点荧光猝灭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5,检出限为0.87μg/L,回收率为99.0%~107.5%。该方法检测效果好,可用于实际样品分析。  相似文献   

13.
赵自鹏 《科技信息》2012,(21):86-86
文章首先介绍了模具在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重要性,接着阐述了模具CAD/CAE/CAM在模具设计及制造过程中的优点。最后通过国内模具CAD/CAE/CAM技术的应用现状提出了国内的不足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Sr2CeO4具有新型独特的一维链状结构,它不仅可作为蓝色荧光材料,而且还是良好的基质材料。由于其性能优异,同时又适合稀土掺杂的基质材料,被人们誉为第二代长余辉发光材料,是发光材料的发展方向之一,所以Sr2CeO4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评价发光材料性能优劣的一些指标,Sr2CeO4荧光体的结构、发光的原因机理以及影响发光的一些因素。介绍了发光材料的常见合成方法:燃烧法、高温固相法、微波法、化学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等,并指出了各种合成方法优点和需解决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设想。此外还介绍了发光材料的表征手段,及稀土掺杂的Sr2CeO4的发展状况,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确定β-NaYF4掺杂Ho3+和Yb3+离子的微米晶体在低温下的上转换荧光特性。方法 通过水热法合成β-NaYF4微米晶体,用FLS980光谱仪获取样品在室温和4~294 K温度下的荧光光谱以及荧光寿命,应用玻尔兹曼分布原理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确定了最佳的稀土离子掺杂浓度。通过对荧光强度和荧光寿命的分析,结合玻尔兹曼分布得出温度在上转换发光中的作用。结论 随着温度的升高,Ho3+5F55I85S2/5F45I8跃迁发射峰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6.
以硫代水杨酸作为修饰剂,合成了水溶性的CdSe/ZnS纳米晶.合成最佳条件为:CdSe与包覆层ZnS摩尔比为1∶8,pH值为11.00、回流时间为45 min、回流温度为80℃.从透射电子显微镜看到该纳米晶外观是独特的树枝形;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表明CdSe/ZnS纳米晶比单一的CdSe纳米晶具有更好的发光特性;荧光强度在3个月内变化不大.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将合成的CdSe/Zn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作用,测得体系相对荧光强度与BSA质量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响应范围为2.56~15.0 mg/L,线性方程为ΔF=101.17C-11.29(C为BSA质量浓度,单位是mg/L),R=0.996 2,检出限为0.64 mg/L.  相似文献   

17.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550℃热处理条件下制备纯TiO2及CuO/TiO2复合光催化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扫面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光谱等方法对催化剂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以及光生电子和空穴复合率进行表征,并以亚甲基蓝作为目标污染物,研究其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采用550℃热处理工艺制备的纯TiO2为锐钛矿结构,Cu元素加入后,TiO2中出现了微量的金红石,促进了锐钛矿向金红石转变,并且产生了CuO相,形成了CuO/TiO2复合材料.CuO的产生有利于抑制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复合,但CuO/TiO2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低于纯TiO2,这可能是CuO/TiO2复合材料的纳米颗粒团聚现象增强,比表面积降低所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ΔagrB/D/C/Newman敲除株,分析agrB/D/C对Agr系统活性及金葡菌毒力的影响,为深入研究不同型别Agr系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作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同源重组技术,以pBT2为敲除载体,构建ΔagrB/D/C/Newman敲除株,检测野生株和敲除株的溶血能力,色素形成能力,生物膜形成能力及毒力基因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ΔagrB/D/C/Newman敲除株,与野生株Newman相比,敲除株溶血能力显著降低,色素形成能力显著降低,生物膜形成能力显著增加;敲除株培养上清中的蛋白种类和数量较野生株显著减少;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结果显示ΔagrB/D/C/Newman敲除株毒力因子的转录水平较野生株显著降低.结论:agrB/D/C能够影响AgrA的表达从而影响Agr系统的功能,agrB/D/C基因敲除后显著改变毒力因子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9.
文中基于对CO2/DME,DME/CH3OH,CO2/CH3OH和DME/C2H5OH体系汽液相平衡研究的文献调查,采用Gibbs-Duhems方程对实验数据做热力学一致性检验和热力学模型评价。研究表明,PR-NRTL模型组合对四个体系都有良好的表现。进而基于通过检验的二元体系数据拟合了5个组合的NRTL模型的交互作用参数,并以此模型研究了CO2 /DME/CH3OH和CO2/DME/C2H5OH两个三元体系。计算给出的CH3OH/DME/CO2体系的VLE数据与文献值偏差很小,表明此PR NRTL模型组合能较好地描述其高压下的VLE行为,在此基础上对C2 H5OH/DME/CO2体系的VLE行为进行了预测,给出了VLE相图。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准确地分析GI/G/1排队系统的性能指标,该文提出根据随机变量前三阶矩将一般到达过程近似为马尔可夫到达过程,将服务时间分布近似为相位分布,从而将GI/G/1排队系统构建为MAP/PH/1排队系统。采用矩阵几何解的方法分析相应的MAP/PH/1排队系统,得到GI/G/1排队系统的近似性能指标。通过大量的数值试验,对该文提出的方法与现有的近似方法进行误差分析,比较各种参数下GI/G/1排队系统平均等待时间的模拟值与近似值,验证了该文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