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硫化氢环境下氢扩散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典型的电化学渗氢装置,对材料的化学成分、焊接和环境中CO2和NH4 的质量浓度、溶液的pH值对硫化氢应力腐蚀开裂中氢扩散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属中夹杂物数量、焊缝金属中空位和焊接缺陷使得氢扩散系数增加;在硫化氢环境中,氢扩散稳态电流随pH值的增加而降低,随着NH4 的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增加幅度随着pH值的增加而加大;CO2的质量浓度对氢稳态扩散电流的影响是随着pH值的变化而起着不同的作用,在低pH值条件下氢稳态扩散电流随着CO2的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加,在较高的pH值中氢稳态扩散电流随着CO2的质量浓度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2.
苏联科学家认为,氢气将成为一种大有希望的能源载体。但是,以前科学家们总是将获取氢的努力集中在水的电解上。实践证明,用电解水取得氢其代价是高昂的。经计算表明,从水里得到氢时所消耗的能量与氢作为燃料燃烧时所放出的能量相当。  相似文献   

3.
对液化石油气贮罐(球罐、卧罐、罐车)的氢鼓泡缺陷采取修复补焊工艺,可以延长贮罐的使用寿命,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本文介绍利用“应力电测法”对修复补焊的贮罐进行薄膜应力、弯曲应力和焊接残余应力的测试结果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4.
在带倾斜布风板和定向风帽的鼓泡流化床上,采用电容层析成像示踪法,研究了床内密相区内不同尺寸的单个等高圆柱体重质大块物在不同流化风速下的停留时间分布特性。通过对实验结果的统计学分析和大块物在流化床内的受力分析,探讨了流化风速、大块物尺寸对圆柱体大块物停留时间的影响。研究发现:圆柱体大块物在床内的平均停留时间随流化风速的升高先快速降低,后缓慢降低,最终趋于某一定值;受大块物下落状态、流场速度压力脉动等随机因素影响,大块物在床内停留时间分布曲线较宽;与尺寸较小的大块物相比,尺寸较大的大块物与布风板的摩擦系数较小,因而停留时间短。该研究成果可为流化床排渣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臭氧在鼓泡塔中吸收与反应过程的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鼓泡塔中伴随有溶解臭氧自分解以及臭氧与水中的有机物发生二级臭氧化反应的臭氧吸收传质过程,介绍了液相体积传质系数等参数的求解方法.在鼓泡塔中当T=298K时进行了臭氧在对硝基苯胺溶液中的吸收实验,然后运用全混流模型,建立了吸收过程的质量平衡方程,采用Matlab软件中的ODE程序求解吸收过程的质量平衡方程和增强因子的联立方程,模拟了吸收过程中臭氧和对硝基苯胺浓度的变化,并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短的鼓泡塔中,应用全混流模型来描述气相和液相的流体状态是可行的,在80%的对硝基苯胺降解之前,模拟值和实验值能很好地一致.  相似文献   

6.
鼓泡流化床中动态行为的离散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颗粒运动分解模型对多孔分布板中的气泡行为及鼓泡流化系统中颗粒运动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与拟流体模型及现有离散型模型相比,直接从颗粒/颗粒及颗粒/流体相互作用的特点出发所建立的颗粒运动分解模型具有模拟真实、适用面宽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泡罩在静止液体中的鼓泡特性,用双头电导探针测试了不同气量下不同轴向位置处的相界面参数——局部含气率、界面浓度、气泡平均尺寸,得出了它们沿径向的分布规律:在轴向高度略高于泡罩高度处,局部含气率呈中间峰值分布形态,在径向r/R=0.42处出现了局部含气率峰值,随着轴向高度的增加,局部含气率峰值逐渐向塔中心区域移动;同气量下界面浓度沿轴向的变化规律与局部含气率相似;气泡平均尺寸在同气量下随高度的增加,有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用颗粒轨道模型的软球方法模拟了不等粒径流化床中的鼓泡行为。分别讨论了表观气速、恢复系数、分布板结构、床宽与床高之比、粒径分布对流化床中鼓泡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表观气速的增加,鼓泡形成、上升、破裂的速度加快,且表观气速太大或太小都不利于鼓泡的形成;恢复系数以及分布板上孔的个数对鼓泡行为都有显著影响;床宽与床高之比较小时,在流化床中形成节涌现象,且床宽与床高比越小,节涌现象越明显;粒径分布对鼓泡行为无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该技术采用湿法脱硫,用石灰水溶液作为吸收液与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硫酸钙固体产物。烟气分成若干小部分后喷人吸收液中,以鼓泡方式通过浆液向上流动,并完成二氧化硫的吸收反应和烟尘捕集。净化后的烟气经反应器上部的除雾器除去其中的雾状水滴,然后通过烟筒排人大气。  相似文献   

10.
用抛光的恒位移试样对处理到不同强度(σ_b=92~185公斤/毫米~2)的4种低合金钢在各种致氢环境(如电解充氢、纯氢、气体H_2S、水介质、H_2S水溶液、缓蚀剂水溶液、丙酮、酒精等有机溶液)下跟踪观察了氢致裂纹的产生和扩展过程。与此同时也测量了各种致氢环境(电解充氢、H_2S水溶液、水溶液、水中阴极化和阴极极化)下的K_(ISCC)(或K_(IH))和da/dt。并研究了它们随强度变化的规律。 结果表明,当加载裂纹前端的K_I>K_(ISCC)(K_(IH))后,在上面所说的任何一种致氢环境下都能产生氢致滞后塑性变形,并由此导致裂纹的产生和扩展。即随着氢的扩散进入,原裂纹前端塑性区及其变形量逐渐增大。对超高强钢,在滞后塑性区端点形成不连续的氢致裂纹,它们随滞后塑性变形的发展逐渐长大以致互相连接。当强度降低时,氢致裂纹沿滞后塑性区边界连续地向前扩展。这就表明,在Ⅰ型裂纹条件下,“氢脆”是氢致滞后塑性变形的必然结果。 在所有致氢环境下,止裂K_(ISCC)(K_(IH))均随钢的强度下降而升高。强度相同时,水中加缓蚀剂和阳极极化使K_(ISCC)升高,阴极极化使K_(ISCC)下降,,da/dt升高,而在H_2S饱和溶液以及加载电解充氢时K_(ISCC)(K_(IH))最低,da/dt最高。 实验也表明,在电解充氢条件下还能以另一种机构形成裂纹。它们的产生和  相似文献   

11.
鼓泡塔中的气含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鼓泡塔中的静态气含率,说明用压差法和体积法测得气含率数值的不同是由于气泡群上升时的曳力的作用。实验中测定了气含率沿塔高的变化和塔内液层高度对平均气含率的影响,并用十四种气液体系进行了实验.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物系,其气含率ε皆随气速uG的0.619次方而变化,这种行为可称之谓“流体力学行为的并行性”。因之.司用ε=auG~(0.619)来计算气含率,其中a随不同的体系而异.可在模型试验中通过少量实验来确定.  相似文献   

12.
鼓泡曝气传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气泡传质的新的数学模型。与原有的诸模型相比,新模型更接近气泡传质的实际情况,得到了与实验关联式基本一致的传质系数表达式,为在实际中改善传质效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直接数值模拟的方法,同时计笋了鼓泡塔中高频驻波的生成、传播和一个直径5.55mm的大气泡与该驻波相互影响的行为.气液主流场采用考虑表面张力的粘性可压缩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和气液两相的状态方程来描述,可压缩气泡的界面行为由Levelset方法耦合界面作用模型来处理,驻波声场通过与时间相关的传感器速度入口边界条件形成.模拟结果显示,反应器中形成了一个稳定的驻波声场;由于气泡的存在,均匀的压力场变成了轴对称分布的压力场;气泡容积以很小的振幅周期性收缩与膨胀.模拟结果还揭示了对于在驻波声场中的大尺寸气泡,Bjerknes力与浮力之比为20%-25%,与实验结果21%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4.
管道中表面裂纹的疲劳扩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核反应堆结构的破前漏(LBB)分析,采用损伤力学方法,研究了压力管道和容器中表面裂纹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的疲劳扩展问题,得到了表面裂纹在不同的初始形状和载荷条件下扩展、贯穿和形状演化的一些基本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一个小尺寸的表面裂纹,当它刚好扩展成为贯穿壁面的裂纹时,壁厚与该贯穿裂纹的长度之比总是在一定范围内。这对于部件的LBB分析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基于颗粒轨道模型,建立了粒径服从均匀分布的多组分颗粒体系分离的软球模型,模拟了粒径服从均匀分布的连续组分、三组分颗粒体系在流化床中的分离行为,并研究了表观气速不同时,连续组分、三组分颗粒体系的分离规律;同时讨论了粒径分别服从均匀分布与正态分布时,三组分颗粒体系分离行为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表观气速对连续组分、三组分颗粒体系的分离行为都有重要影响,但影响不同,粒径分布不同对三组分颗粒体系的分离行为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制冷空调中的一种新型冷却方式一一鼓泡式冷却,并对其冷却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与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冷却方式在一定的鼓泡条件下,可以将循环水冷却到环境温度之一。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鼓泡塔中臭氧与对硝基苯酚水溶液反应的吸收传质过程.首先在半连续状态及298K下,将气相臭氧连续注入盛有对硝基苯酚溶液的鼓泡塔中进行吸收实验,并对吸收过程进行模拟.然后运用全混流模型,建立了臭氧吸收过程的质量平衡方程.采用Matlab软件中的ODE程序求解该质量平衡方程和增强因子的联立方程,模拟吸收过程中臭氧和对硝基苯胺浓度的变化,并与实验值进行比较.发现在合适的pH值下,在80%的对硝基苯酚降解之前,模拟值和实验值吻合较好,当对硝基苯酚的浓度下降到某一值时,模拟值和实验值出现一定的偏差.研究结果表明,在短的鼓泡塔中,应用全混流模型来描述气相和液相的流体状态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浓海水鼓泡蒸发过程进行传质动力学与能量转化热力学分析,揭示出卤水鼓泡蒸发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内在联系。采用双膜理论确定了蒸发传质过程的五个步骤,阐明了鼓泡操作可以大幅提高相界面积与液相传质系数,风可以显著提高气相传质系数。分析了浓海水敞开系统与周围环境之间的能量转化,论述了鼓泡操作能强化浓海水与空气之间的传热,揭示出随着浓海水波美度的提高,传热方向渐渐发生逆转,并使鼓泡效率逐步降低。分析所得结论与实验结果相吻合,这些结论对于鼓泡晒盐工艺的优化、建模与推广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制冷空调中的一种新型冷却方式──鼓泡式冷却,并对其冷却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与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冷却方式在一定的鼓泡条件下,可以将循环水冷却到环境温度之下。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φ7cm金属丝网塔板(a=0.64)鼓泡塔的流体力学特性,气速和液速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vg<8cm/s,0.3<V1<3.3cm/s,塔内金属丝网析数为0~37. 丝网塔板的应用有效地限制了气泡合并,并使气泡大小及分布均匀,气含率及相际面积均大为增加。但塔板的应用增加了鼓泡塔中的阻力降,其值可由分离流动摸型或由测定液相内循环速率及单相流动阻力系数得到。丝网塔板大大减小了鼓泡塔的液相返混,其流动接近于活塞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