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针对集装箱堆场进口集装箱的提箱作业计划问题,建立了以作业总成本最小为目标的多阶段决策优化模型,构造了内外嵌套两层结构的优化算法,内层算法实现最短路径搜索子模型,外层算法实现倒箱策略优化子模型.对内外层优化算法,设计了基于启发式A*与GA算法分别组合的4种方案.实例分析表明:各算法组合方案具有相同的有效性,当问题规模较小时,A* A*较好,但问题规模增大时,GA GA较好.  相似文献   

2.
基于数据库信息构建贝叶斯网络的GA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论述了以现实存在的大量数据库信息为基础构建贝叶斯网络 (BayesianNetworks ,BN)的主要问题。讨论了不确定性知识的图形表示方法 ,以及如何利用专家知识指导属性的排序与选择。鉴于网络结构的复杂度随论域中结点个数的增加呈指数上升 ,如何寻找最佳贝叶斯网络就成为NP -Hard难题 ,应用遗传算法 (GeneticAlgorithms,GA)给出了最佳贝叶斯网络设计的一种新方法 ,并进行了实例计算。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虚拟实践社区用户浏览和搜索知识对象的效率,促进社区内的知识共享,提出了一种虚拟实践社区知识地图构建方法.该方法首先改进了成长单元结构算法,利用层级成长单元结构算法对社区内的知识对象进行聚类,然后基于标签自组织映射算法自动确定出每一类所代表的主题,构造出层级知识地图.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的聚类效果要优于凝聚层次聚类和增长层级自组织映射算法,能够在虚拟实践社区中构造出合理、有效的知识地图.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水下武器反对抗专家系统的知识与控制结构进行了原理性描述。探讨了适用于水下环境的知识表示结构、水下目标分类问题的求解方法以及黑板框架结构在反对抗专家系统中的智能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拟人智能控制方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石晓荣  张明廉 《系统仿真学报》2004,16(8):1835-1838,1844
提出一种基于Hopfield神经网络(HNN)和遗传算法(GA)混合策略的拟人智能控制方法。首先利用拟人智能控制得到定性控制律(线性或非线性),然后利用GA和HNN的混合优化策略实现定性控制律的定量化——首先,基于网格法产生GA的初始种群;然后,基于实数编码并采用最优个体保留策略、2/4择优选择以及引入控制经验的改进GA进行全局优化;最后,为了克服GA的后期收敛速度慢和局部优化能力缺乏,利用HNN的快速优化能力进行末段搜索,最终产生全局最优解。将该方法用于二级倒立摆系统的控制,仿真和试验结果均表明该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6.
引控系统发射决策专家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开发了一个引控系统发射决策专家系统。推理机基于一种灵活、通用的知识表达形式,将面向对象方法和问题求解的黑板模型思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知识表达中提出级别的概念,极大地提高了推理效率,缩小了规则搜索范围。通过对推理机的设计,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开放性和很强的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面向应用领域的知识系统建模及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知识系统建模过程中不同类型知识的组织、表示、控制和实现等问题,将用户需求作为重要的切入点,通过对用户的需求分析和分解将知识系统数据结构划分为领域概念知识(概念本体)、领域系统知识(方法本体)、需求分解知识(需求本体)、知识系统控制知识和解释知识5大部分,建立了各部分的数据结构,明确了相互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基于层次案例规划(hierarchicalcase basedplanning,HCBP)的需求本体建立检索及面向目标的黑板控制结构和改进算法。实例测试表明,该方法不仅有利于不同类型知识块的重用,而且提高了系统的执行效率,大大缩短了知识系统的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8.
遗传算法在模糊系统优化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模糊系统的变节点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实现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混合GA优化算法。该算法采用混合编码策略,利用GA对模糊规则和隶属函数同时优化,而对结论参数则用最小二乘法估计。算法综合了GA强大空间搜索能力和传统优化方法的快速收敛和高精度的优点,在保证全局优化能力的条件下,综合考虑了模糊控制器的复杂程度、训练速度和控制精度。仿真结果及应用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在大范围海图数据环境中,应用遗传算法(GA)对自主式水下潜器(简称AUV)的全局路径规划问题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基于栅格的环境模型及其数据结构,讨论了GA的染色体编码方式、基于知识的初始种群生成方法与适应度函数,基于领域知识设计了五种遗传算子。通过仿真结果可以看出:采用可变长编码方式使路径描述简单、清晰,算法具有收敛速度快、求解实际问题效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基于遗传算法的TDOA定位系统的最优布站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到达时间差(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TDOA)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提出了利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寻找规定平面区域内TDOA定位系统的最佳布站策略,其所遵循的最佳布站原则是使得定位的目标空间的定位误差的Cramer-Rao界的平均值最小。对GA的站点位置编码和适应度函数的选择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GA的寻优布站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的寻优布站结果接近于系统的最优布站。  相似文献   

11.
本文构建了微信群与线下交流耦合网络上的知识传播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微信群中知识交流次数的变化对线下子网络中知识传播率的影响.推导出区分知识在耦合网络中传播与否的阈值条件,并验证了传播阈值始终是一有限数,最后结合实际数据对耦合网络上的知识传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耦合网络中线下子网络层的传播阈值大于等于单一的线下网络的传播阈值,而小于等于耦合网络的传播阈值.与各层子网络传播率均为正常数的耦合网络模型相比,在线下传播率随微信群中知识交流次数变化的模型中知识的传播阈值和最终传播规模更大,研究还表明,网络结构对知识传播有重要影响,相比于均匀网络,如果线下子网络是无标度的,即使初始时刻知识拥有者数量较少,耦合网络中知识的传播阈值与最终规模也会更大,传播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12.
如何有效地使用线上与线下两个渠道来促进知识的传播已成为企业知识管理的关键问题.本研究考虑了员工的知识共享意愿与复习效率对知识传播的影响,建立了员工线上线下互动双层耦合网络上的知识传播动力学模型.利用下一代矩阵法计算出区分知识在耦合网络中传播与否的阈值条件,并对耦合网络上的知识传播过程进行仿真分析.研究表明,无标度-均匀混合双层耦合网络、小世界-均匀混合双层耦合网络、随机-均匀混合双层耦合网络与规则-均匀混合双层耦合网络四种不同结构的线上-线下双层耦合网络中知识的传播速度依次递减.此外,节点的复习效率越高,知识在耦合网络中的最终传播范围越大,传播速度越快.研究还表明,在线上和线下传播率系数较为接近的情况下,当有知识节点线上交流的频次与线下交流的频次较为接近时,耦合网络中知识的传播范围较大,传播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基于三元组知识构建的知识图谱结构逻辑性弱、难以形成知识体系的问题, 以公文应用背景为牵引, 提出多模态知识结构要素抽取模型, 构建多模态公文文档数据集GovDoc-CN, 在文本和图像两个模态对文档中包括各级标题、摘要、作者、成文时间、文档编号等在内的知识结构要素进行抽取。设计文档结构树模型对抽取的文档知识结构要素进行组织, 并构建结构化图网络实现文档的组织和管理。实验证明, 相较于单一模态的抽取模型, 多模态知识结构要素抽取模型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提升, 文档结构树模型和基于文档结构树模型构建的结构化图网络为文档知识的组织与管理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基于加权超网络模型的知识网络鲁棒性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知识网络的鲁棒性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与一般的复杂网络相比,知识网络涉及两种不同类型的节点:知识和知识主体.在进行鲁棒性研究时,必须对二者进行综合考虑.为此提出基于加权超网络模型的知识网络鲁棒性分析方法,该模型可根据组织中知识与知识主体之间的映射关系将二者集成在一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关联节点删除的方法来研究知识网络的鲁棒性,并提出了度量知识网络鲁棒性的专有知识率、专有知识加权比率、知识网络抗毁性、核心领域知识网络抗毁性等指标及其分析方法,解决了知识网络的鲁棒性分析及度量的问题,并可应用于组织知识资源的安全性评估、发现易流失知识以及评价组织成员的知识重要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针对知识效用的定量测度问题,提出以知识解决的问题量来计算知识效用,使用选择权值、状态转移概率、模糊隶属度直接计算问题量,获得了与信息熵计算相似的知识效用测度公式。数值计算结果与人们使用知识的印象一致。如果一个知识解决多个问题,其效用数量不变,符合知识的共享性和可重用性,可用于教育、情报、管理和经济等领域定量评价核心知识或原始知识创新。  相似文献   

16.
贯彻系统工程思想的基础是强大的知识工程能力,依据知识工程原理提出了一种云知识平台架构,尝试解决复杂工程系统设计中的“知识困境”问题。首先分析了复杂工程系统设计中执行系统工程思想时面临的知识困境的具体情况,为云知识平台的内容提供指导;然后详细论述了云知识平台的架构及相应的知识工程过程;最后对云知识平台的效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分析表明,基于云知识平台的“知识工程”方案可以较为完备地支撑3大核心系统工程过程的并行工程,可以为复杂工程系统设计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基于边界域的知识粗糙熵与粗集粗糙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的知识粗糙熵表征了知识整体的统计特征,是总体的平均不确定性的量度,知识和粗集的不确定性值被放大。从Pawlak拓扑的角度,给出了一种基于边界域的知识粗糙熵新定义,并修正了粗集粗糙熵的定义,集合的不确定性可以通过边界域来描述,能更精确的度量知识不确定性;证明了知识粗糙熵和修正后的粗集粗糙熵都随着信息粒度的变小而单调减少等重要结论。最后,通过弹簧振子系统定性仿真例子,结合定性推理技术,构造属性约简的启发式算法,消去定性描述中的冗余,获得了其系统的定性微分方程,说明了粗集理论在定性推理与定性仿真技术中的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The method of analyzing the robustness of a knowledge network is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As against a general complex network, there are two different types of nodes in a knowledge network: knowledge and knowledge owners such as persons, enterprises, and so on. To analyze the robustness of a knowledge network, both types of nodes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a method based on the weighted supernetwork model is proposed in which the two types of nodes are integrated together 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 mappings between them. On the basis of the supernetwork model, a combined node removal method is proposed. To measure the robustness of a knowledge network, some signals, such as, the unique knowledge proportion, the weighted proportion of unique knowledge, the resilience of the knowledge network, and the resilience of the core field knowledge network, are proposed and analyzed. The method proposed in this article can successfully analyze and measure the robustness of a knowledge network, and can also be applied to assess the security of a knowledge resource in an organization, to discover the knowledge points that are easily lost, and to evaluate the importance of each member in the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相似文献   

19.
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中知识转移时间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中知识分类及特性的基础上, 考虑技术创新网络中影响知识转移的知识吸收能力、网络知识更新率、折现率、转移时间、市场占有率及产品生命周期等因素, 建立了期望利润随知识转移时间变化的模型; 并模拟现实情况, 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了设置, 通过设定的参数求出最优知识转移时间, 对模型进行有效性验证. 模拟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最优知识转移时间的合理性. 通过大量模拟实验数据及与已有研究成果的对比分析, 表明本模型具有通用性, 可以为企业确定最优知识转移时间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从知识源异质性视角,将知识溢出划分为省际知识溢出与国际知识溢出双渠道,采用2009~2016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构建非线性面板门槛模型,以知识产权保护为门槛变量,实证分析双渠道知识溢出与区域创新绩效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双渠道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均显著存在以知识产权保护为双重门槛的复杂非线性特征,且具有相同的门槛区间;知识产权保护处于小于-4.348和[-4.348,-2.286]、大于-2.286时,省际知识溢出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294、0.279和0.339,促进作用先降后升;国际知识溢出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094、-0.128和0.146,溢出效应先负后正;省际知识溢出的促进效应整体更强。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降低省际知识溢出壁垒、合理控制国际知识溢出以及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等方面的区域创新绩效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