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武夷科学》2019,(2):91-96
对食用型甘薯广薯87、泉薯10号、苏薯16号、赣渝3号等8个品种(系),在江西红壤区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广薯87、泉薯10号和浙薯21号产量较高,产量均超过30 000 kg·hm~(-2);苏薯16和泉薯10号,熟食味评分较高,8个品种(系)烘干率均在20%~27%;对甘薯农艺学性状、产量以及食味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得到甘薯叶长与叶宽,大薯率与中薯率,纤维感同甜度和香度呈显著正相关;甜度、香度和粘度之间,纤维感与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小薯率与大、中薯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综合薯块农艺性状、鲜薯产量、熟食味等指标分析得到,适宜江西地区种植的甘薯品种有泉薯10号、广薯87、浙薯21号和紫薯品种宁紫1号。  相似文献   

2.
本次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秧苗入土节数对甘薯植株性状及商品薯产量的影响。试验甘薯品种为烟薯25,插秧期为5月28日和6月13日两个时期,每期设置6个不同插秧节数的处理,收获期调查产量相关性状、产量和中型薯产量并计算中型薯率。结果表明,插秧节数3节时,单株蔓长增加、单株分枝数增加、单株结薯数增加、甘薯产量及中型薯产量提高;5月28日的小区产量和中型薯产量均高于6月13日插秧。本次研究认为,冀东地区种植甘薯,5月下旬插秧节数3节时能够有效的协调各产量相关性状的关系,有可能达到商品薯产量高产。  相似文献   

3.
萘乙酸和6苄基腺嘌呤对甘薯离体器官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重庆市主载和自育的甘薯优良品种为试材,比较了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萘乙酸(NAA)和6-苄基嘌呤(BA)对甘薯离体器官发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NAA能明显促进不定根和不定芽的分化,当培养中添加1.0mg/LNAA时效果最好,3种外植体不定根、不定芽的分化频率以及根的分化量都达最大值,其中茎段分别为96.2%,65.4%,4.1,(2)BA对苷薯外植体的离体器官发生有一定的影响,高浓度的BA明显抑制外植体不定根和不定芽的分化。(3)茎段为诱导不定根和不定芽的最适外植体。  相似文献   

4.
控水试验结果表明,在甘薯生长前期(特别是扎根发棵期)控水对块根产量的影响最大,甘薯块根产量形成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61%~80%,但不同生长时期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不同。同一土壤水分处理,控水时间的长短不同对块根产量的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5.
利用正交试验分析了影响甘薯淀粉提取率的因素,同时分析了三种常用甘薯淀粉加工机械的四个性能指标,即生产率、度电生产率、耗水量和淀粉提取率。结果表明,对淀粉提取率影响最大的为机械因素(r=7.32);薯豆磨浆分离机在分析的性能指标中有三项居第一位,是目前较理想的甘薯淀粉加工机械。  相似文献   

6.
提高夏甘薯薯苗栽插的成活率,促进其初期生长,从而进一步提高快根产量,是夏甘薯生产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我们于1964—1965年在高温(30℃以上)和不同的土壤湿度(土壤最大持水量的20、40、60和80%)条件下,进行了甘薯插条清水浸蔓的试验,将薯苗插入土中的数节浸泡24小时,可以加速抗旱性不强的胜利百号甘薯和52—45甘薯品种薯苗的复原速度,提高其成活率,促进地上部和根系的生长,并提高块根产量。增产效果依品种而异,胜利百号和52—45甘薯品种,块根产量分别提高23.6%和8.6%,抗旱性极强的华北117甘薯品种,浸蔓后反而减产5%。  相似文献   

7.
为西昌地区筛选优良甘薯品种,将生产上引进的5个不同特色甘薯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以普格薯为对照,对参试的5个甘薯品种进行形态特征、生物学性状、经济性状与产量、食味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川薯225产量最高,为4 148.29 kg/667 m~2,比对照增产84.04%,极显著高于对照,适合在西昌地区推广;川薯20食味评价最优,产量为3 776.63 kg/667 m~2,比对照增产67.55%,极显著高于对照,且结薯习性好,薯形整齐,薯皮光滑,抗逆性较强,适合在西昌地区推广;川薯220、川薯20和川薯224为黄肉品种,可能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而川紫薯6号为紫肉品种,可能含有较高的花青素,该4个品种可作为保健功能甘薯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甘薯新品种“渝苏303”选育研究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介绍了对甘薯新品种“渝苏303”的生产力和主要经济性状的鉴定结果在1994~1995年四川省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中,“渝苏303”鲜薯产量28263.0kg/hm2,比对照品种“南薯88”减产2.3%,藤叶产量21396.0kg/hm2,薯干产量8649.0kg/hm2,生物鲜产量49648.5kg/hm2,生物干产量11205.0kg/hm2和淀粉产量5430.8kg/hm2,比“南薯88”分别增产19.3%,4.6%,5.1%,7.0%和20.8%.它在重庆、四川的生产上产量表现更好。该品种萌芽性较好,结薯较早,大中薯率85%以上,薯块烘干率30.75%,出粉率19.32%,氮基酸含量0.844%,高抗茎线虫病,抗黑斑病和根腐病.贮藏性好1998年“渝苏303”已推广1×104hm2以上。  相似文献   

9.
甘薯新品种“渝苏297”选育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对甘薯新品种“渝苏297”的生产力和主要经济性状的鉴定结果,在1994-1996年四川省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中,渝苏297藤叶产量24.04t/hm2,对照品种南薯88平产,鲜薯产量20.18t/hm2,生物鲜产量44.22t/hm2薯干产量6.20t/hm2,生物干产量9.08t/hm2,分别比南薯88增产0.59%,0.26%,5.26%,3.53%,它在重庆,四川的生产上产量表现更好。该品种萌芽性好,结薯较早,大中薯率75%以上,薯块烘干率30.74%,出粉率19.00%,氨基酸含量2.41%,抗黑斑病,贮藏性好。  相似文献   

10.
甘薯(Ipomoea batatas)抗病品种“湘薯6号”和感病品种“新种花183”经薯瘟病原细菌(Pseudomonas solanacoarum E.F.Smith)的诱导,90%甲醇提取后,用乙酸乙酯萃取和SephadexLH-20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4个吸收峰,经抑菌试验检测出“湘薯6号”的抑菌活性区在第2峰,而新种花183的抑菌活性区在第3峰,硅胶C254薄板层析法鉴定该提取物可能是植保素  相似文献   

11.
张志勇 《武夷科学》2007,23(1):39-42
龙薯3号系龙岩市农科所1996年从岩薯5号茎尖组培发生的突变体中选育而成,是利用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育种的成功尝试。1999~2000年参加福建省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200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2005年参加全国甘薯品种区域试验。经特征特性、生产力、抗病性、品质等鉴定分析,该品种表现出高产、优质、高抗蔓割病等特点,薯形均匀美观,内在营养丰富,适宜作为优质食用型甘薯品种。2003~2005年累计在福建省推广面积3.64万hm^2。  相似文献   

12.
甘薯新品种"渝苏151"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至2000年重庆市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中,甘薯新品种"渝苏151"鲜薯产量36.379 t/hm2,藤叶产量23.188 t/hm2,生物鲜产量59.433 t/hm2,薯干产量9.721 t/hm2,生物干产量12.633 t/hm2.该品种萌芽性好,结薯较早,大、中薯率90%以上,薯块烘干率27.02%,出粉率13.90%,抗黑斑病,贮藏性好.  相似文献   

13.
AgNO3对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甘薯遗传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甘薯优良栽培品种“南薯88”为试材,研究了AgNO3对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甘薯遗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预培养的培养基附加AgNO3不利于进行转化,而在共培养培养基中附加AgNO3则对转化有促进作用。当培养基中AgNO3的浓度为6mg/L时,卡那霉素抗性芽的获得率达最大值,为27.5%。文中还对AgNO3在甘薯遗传转化中的作用方式及在建立较简便、高效的甘薯遗传转化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云抗12号是从云南大叶茶群体一南糯大叶茶中采用系统选育法培育而成.经过多年的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性试验,表现为:植株乔木型,中生种,树姿开张;叶长椭圆形,叶色黄绿,芽叶茸毛多,持嫩性强;产量高,平均产优质干茶457.59kg/ha;鲜叶内含物质丰富,适制优质红绿茶;抗茶小绿叶蝉.  相似文献   

15.
提出导弹制导控制系统硬件量测设备精度要求的分析方法.以中制导精度为优化指标,以涉及中制导系统的硬件量测设备的精度要求为优化参数,采用遗传算法进行寻优,确定相关硬件量测设备的精度指标要求.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工程上优化结果有利于进一步的误差分析及硬件设备的选定,误差分析结果及硬件设备的选定影响制导控制系统的改进.  相似文献   

16.
以水葫芦为原材料,柠檬酸改性制备生物炭对尼泊金乙酯(EP)的吸附。通过Box-Behnken Design实验,使用吸附剂添加量、pH值、EP初始浓度和反应时间这四个变量对尼泊金乙酯去除率的影响进行模拟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水葫芦生物炭(WB)与柠檬酸改性水葫芦生物炭(CA-WB)在各单因素实验中对EP溶液去除影响的大小顺序为:吸附剂添加量>EP浓度>pH>反应时间。WB吸附EP的最佳反应条件为:pH为1.12、反应时间为3.28 h、EP初始浓度为18.4 g/L和WB添加量为3.86 g/L,此时WB对EP的去除率为81.04%,实际条件下验证EP去除率为85.12%,与预测值误差为4.79%;CA-WB吸附EP的最佳反应条件为:pH为2.8、反应时间为3.23 h、EP初始浓度为14.7 mg/L和CA-WB添加量为3.73 g/L,此时CA-WB对EP的去除率为96.00%,实际条件下验证EP去除率为93.24%,与预测值误差为2.96%。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按多重卷积算法进行精度分配时,利用最小经济夹角,并以公差等级作为寻优单位的精度优化分配方法,大大减少了寻优次数.不仅使精度分配结果更为精确.而且运算迅速、简便,使其更为实用。  相似文献   

18.
在Flower星座设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区域卫星导航系统设计方法.利用2个Flower星座,通过Flower星座模型精确计算导航Flower星座(NFC)中每个卫星的6个轨道参数,得到一个区域卫星导航系统NFC.NFC可以分阶段部署,开始由8颗卫星组成,补充发射6颗卫星以后组成完整的系统.对中国区域的几何精度因子(GDOP)仿真证明,NFC的平均GDOP值为2.113.与国内已经提出的几种区域导航系统及GPS,GLONASS,Galileo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相比,NFC的GDOP性能与Galileo系统相当,远优于其他系统.NFC较高的导航精度和经济性证明基于Flower星座的区域卫星导航系统设计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高分辨能力、高精度微光点阴极射线管的研制关键,在于高精度高分辨能力的电子枪的设计和研制。木文着重介绍了:1.利用玻壳内壁的导电涂层构成的大孔径、小球差的玻壳主聚焦透镜的设计原理;2.玻壳主透镜在工艺实现中的特殊困难——玻壳炸裂和轴上象散;3.玻壳真空精密成形工艺如何较好地实现了玻壳主透镜的高精度和高强度、最后给出了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