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全球构造板块学说,地壳被一些构造活动带分割为彼此相对运动的板块,板块当中有的块大.有的块小.大的板块有六个,它们是: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板块。全球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大板块的边界上,一部分发生在板块内部的活动断裂上。经科学家研究,全球主要地震活动带有三个: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部地震与水旱的地域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汤懋苍 《科学通报》1995,40(19):1795-1795
我国地壳同时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挤压.印度板块表层的向北运移速度平均是6cm/a,此乃多年平均结果,对个别年可以相差很大.在板块加速挤压的年份,由于应力积累的加速,板缘地震就增多,这已是地震界的共识.于是板缘地震的多寡可以作为板块间挤压强度的一种指标.地壳的张合变化对大气运动会有什么影响?作者曾提出,当地壳受挤时地裂隙变小,妨碍地内流体(液或气体)上传.使地表层变冷,致使干旱少雨.本文的统计事实再次表明此看法可能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3.
地面破坏最大的地震:根据测量结果,1964年3月28日的阿拉斯加8.4级地震,使震中区地壳破裂,地表水平位移最大达20米,震源断层位移最大30米,被认为是当今地面破坏、地壳变动最大的地震.  相似文献   

4.
对于天然地震的成因研究多关注于板块相互作用以及流体、断裂等因素.震区地壳结构本身的不稳定性是发生地震的重要因素.伽师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西端,为塔里木地块、天山造山带、西昆仑造山带、帕米尔构造结的交接部位,具有典型的地壳结构不稳定性,地震频发.地震宽角反射/折射、近垂直反射等地震资料显示伽师地区地壳结构具有特殊的不稳定性.地震宽角反射/折射资料提供了盆地约75 km以上的二维速度结构剖面,地壳速度结构较为复杂,可以识别出高速块体和低速块体相间与堆叠的形态.近垂直地震反射剖面展示了20 s双程到时深度以上更为精细的结构特征,盆地盖层为成层性较好的反射,反射事件C,D构成了地壳之下的稳定带,而反射事件A,B,E则为地壳不稳定结构.建立了伽师地区地壳结构不稳定性的模型,地壳高速块、低速块(即刚性强、弱)相间并堆叠构成的不稳定带置于反射事件C,D构成的稳定带之上,挤压作用与近垂直的隐伏断裂加剧了这种不稳定性.地壳结构不稳定是导致天然地震的重要因素,同样表现存在于日本列岛以及鄂尔多斯盆地等地.  相似文献   

5.
地震是一种"地壳雷电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宝盈 《自然杂志》2002,24(3):168-177
本文依据天文地震学所揭示的太阳活动、宇宙线增强与地震活动密切关联、地电学中所揭示的自然电场的存在以及地震前后岩石电阻率显著变化的观测事实和“摩擦带电”的原理 ,提出一种新的地震成因假说 ,即地震是一种“地壳雷电效应” .认为地震实质上是发生在地壳中的雷电现象———由于太阳活动 ,如耀斑爆发、太阳黑子、太阳风等向地球辐射大量带静电荷的高能粒子 ,以及自然电场、板块断层间的挤压、摩擦导致大量静电荷积累、极化 ,从而引起发生在地壳中的雷电现象 .强烈的地壳雷电能够导致地内岩石破裂 ,加剧地震的破坏性 .并尝试性地运用这一观点解释了板间地震、板内地震、水库、注水、采矿诱发地震等现象 .认为由此可以设法对地震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从而指出 ,仅仅从地应力的角度来认识地震现象是远远不够的 ,静电力的存在至少是一个不能被忽视的重要因素 .  相似文献   

6.
现在的地球,地壳构造板块的漂移速度是比较缓慢的。这些板块携带着上面的大陆以每年几英寸的速度在半熔状态的地幔上缓缓移过。在这一运动过程中,新的地壳不断在中央海脊形成,同时,原有的地壳也缓缓地在潜没区沉入地幔中。地质学家认为,地壳虽然在不断运动中,但是因为运动的速度很缓慢,所以,一般要经过几千万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地球动力学现状作了简短的回顾。它的基本设想是假定地球是一个动力体,地壳和地幔运动为其内部热所趋使。这一现代地球动力学的新设想用于中国板块,并对攀——西(攀枝花——西昌)裂谷作了特殊的分析。指出造山运动、金属矿床和油田的形成以及地震的发生,可考虑用两个主应力场来解释:第一个主应力场为印度板块及太平洋板块向中国板块的推挤作用所形成;第二个主应力场为地幔内部热对流作用所引起。本文指出,从科莫林角(Cormorin Cape)经云南、四川、山西直至贝加尔湖,在地壳中有一个相应的拉伸带,可以假定大约在几亿年以前这些拉伸力曾经促使了裂谷的张开,而现在由于推向中国板块和缅甸的力所形成的侧向变形而使它正在闭合中。据分析,以渡口为中心、半径约为250公里的区域内,岩浆从地幔上涌。这一机制可考虑是该区矿产资源和高温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正>地震的主要成因是构成地壳的构造板块沿着断层线发生相对滑动和相互挤压。在地表被厚实的冰层覆盖地区(如格陵兰岛和南极洲),数千米厚的冰层的巨大重量似乎能有效阻止板块的自由运动。如果冰层融化,板块的移动将释放出压抑已久的巨大能量,而这些能量就有可能引发地震。在以往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的日本是世界闻名的多地震国家,在日本,一年一度全国统一的“地震防灾日”甚至像节日一样,搞得轰轰烈烈。在全民参与这一基础上,日本的地震预防预报研究始终处于世界前沿。 推测中的日本东海大地震 1944年,日本东南海域发生海底地震,并引发一场特大海啸。震前,专家发现震区曾有海底的地壳隆起现象。以此为契机,日本政府设立了“东海大地震预测”这一大型科研项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地震活动和地震地质主要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的欧亚板块东南部。它不仅是西太平洋地震系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系的汇合地区,而且也是世界板块内部地震活动最强的地区之一。境内地震活动分布广泛,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依据地震活动、地质构造、地球物理场和构造应力场等特征,将我国划分为10个地震区(图1),地震区內还分出了地震亚区和地震带。  相似文献   

11.
日本的地震防灾应急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位于太平洋西岸的日本,虽然国土面积只有37万平方公里、占全球陆地的约1/400,但是从她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来看,是一个地震、台风、暴雨、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容易发生的国家。日本列岛的附近有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海板块、北美板块、欧亚大陆板块。列岛正好位于这世界4大板块的活动地带。太平洋板块和非律宾海板块向北美板块和欧亚大陆板块的下面俯冲挤压,形成由5大岛弧(弧形状列岛)和5大深深的海沟构  相似文献   

12.
美国西北大学从事地震和海啸研究的地球物理学家埃米尔.奥卡尔(Emile Okal)说:"这次发生在日本的强震给我们提了一个醒。"因为之前很少有专家认为日本仙台附近的区域会发生9.0级的大地震,这是日本历史上有记录的一次最强烈地震。奥卡尔及其同事想弄明白为什么这次地震会比许多人预期的强烈得多,  相似文献   

13.
洪汉净 《自然杂志》2011,33(5):266-270
1990年日本云仙岳火山和1991年菲律宾皮那图博火山喷发,引发了菲律宾海板块西缘的活动。全球板块运动以及相应的地震、火山活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特大地震活动以南半球为主, 发生了2004年苏门答腊Mw 9.1大震(Mw是矩震级),2010年智利Mw 8.8级大地震。火山活动也有类似表现,两个VEI≥5(VEI是火山爆发指数)的喷发都发生在南半球。2011年日本仙台东发生Mw 9.1级大震造成巨大的灾难,也影响了世界地震活动的格局。考虑到1933年日本三陆大震后的图像,日本弧大震可能没有完全改变全球活动格局。  相似文献   

14.
容建湘 《科学通报》1993,38(19):1770-1770
1 板块运动与地震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卫星激光测距(SLR)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空间新技术的发展开辟了监测和研究地球运动的新途径。利用这些空间技术高精度地测量地壳运动(板块运动和区域性地壳形变),进一步研究这些运动的力学机制以及与其他地球物理现象和地球内部结构的关系,是当今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  相似文献   

15.
2013年4月20日,我国雅安芦山地区发生7.0级地震,这是继汶川地震后,四川境内发生的又一次大地震,引起了民众的广泛关注.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著名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陈运泰教授,请他为大家解读雅安芦山地震引人关注的问题.问:汶川大地震后,时隔5年,雅安芦山地区再次发生地震,请问四川为什么地震多发? 陈院士:不单是四川,云南、青藏高原等地都是地震活动的多发地区.四川处在青藏高原的东北,以龙门山为例:龙门山东面是成都平原,西面是松潘-甘孜地块.龙门山之所以会隆起,是因为印度板块朝北偏东的方向相对于欧亚板块运动.这个运动造成了喜马拉雅山,造成了青藏高原.当喜马拉雅山升高到现在的海拨8000多米,当青藏高原升高到现在的五六千米的时候,便逐渐地慢了下来,不再像原来那样快地隆升.可是,一方面,印度板块还继续向北偏东的方向运动;另一方面,印度板块和喜马拉雅山下地壳中可以缓慢流动的物质在北面受到昆仑山断裂带的阻拦,所以只能被迫改变方向,向东偏南方向运动,并且带动其上的地块向东偏南方向运动.  相似文献   

16.
地球自转运动与新疆灾害性地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大伟 《科学通报》1990,35(8):619-619
新疆地处欧亚板块的中南部。它受到南面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作用,以及西伯利亚板块向南挤压的影响,使新疆成为一个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的内陆地震区,列居全国第三位。新疆自有历史记载的1600年到1988年,新疆发生包括3次M_s≥8.0级大地震和18次7.0—7.9级灾害性地震马宗晋等人在研究内陆地震的动力问题时,曾认为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应考虑为全球地震活动的一种主要动力源。  相似文献   

17.
那天早晨无意间扫到别人手中的报纸,第一版就是谈日本在世界杯赛上败北的新闻,用的标题是《日本十分钟沉没》,让我颇有感触。因为这一标题来源于日本科幻作家小松左京的《日本沉没》(1973)。《日本沉没》是小松左京最著名的作品,据称作者花了9年时间才最终完成。作品描述了由于地震诱发火山,导致日本列岛在一年之内沉入海底的故事。该书出版后日本正好发生了海底火山喷发、气象异常和地震等一系列灾害现象,因而引起巨大轰动,行销400百万册,并被译成多种语言。1976年出版英文版后,作品被拍摄成同名电影,此外还拍摄有一部名为《巨浪》的电影。…  相似文献   

18.
正重大的历史性事件很久以前,南美洲与北美洲还未连接在一起,中间有一个很大的海峡,大西洋和太平洋水域在这个赤道附近的海峡处自由流动。随后,地壳变动令北美洲和南美洲碰撞,迫使科科斯板块俯冲到加勒比板块之下。这次碰撞释放的压力和热量导致了海底火山的形成,其中一些火山冲出了海洋表面,形成众多岛屿。与此同时,这两个板块的运动也推高了海底,最终迫使一些地区冒出海面。  相似文献   

19.
在一幅日本地震灾害地图上,黄色代表着地震灾害的高风险区域,而沿福岛周围的地区以绿色显示,标志着这里是地震灾害的低风险区域。由于日本地处几个地质板块的碰撞区,这个国家几乎所有地区都坐落在地震危险区域。大多数科学家曾预测,  相似文献   

20.
活动构造地貌研究与国民经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动构造地貌是地壳活动形成的地壳形态。它的形成时期较新、有些目前仍在发展,这对城市规划设计、大工程建设寻找地基稳定区域,乃至进一步认识地震规律、预报地震灾音、普查石油、天然气都有一定的意义。 1.活动构造地貌研究与工程地基稳定性。大工程地基稳定性是工程建设中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核电厂厂址、大水坝坝址选择必须要避开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