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叶鬼针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产于广西靖西的三叶鬼针草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分离手段从中分离纯化得到12个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技术和理化常数测定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金丝桃苷(hyperin 1),香豆素(coumarin 2),水扬酸(salicylic acid 3),5,7-二羟基色原酮(5,7-dihydroxychromone 4),1-苯基-1,3,5-三庚炔(1-phenylhepta-1,3,5-triyne 5),苯甲酸(benzoic acid 6),豆甾醇(stigmastero 7),十六烷酸(palnitic acid 8),十四烷酸(octacosane 9),二十八烷烃(octacosane 10),β-谷甾醇(β-sitosterol 11),胡萝卜苷(daucosterol 12),其中化合物4 ~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紫茄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紫茄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及HPLC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紫茄地上部分的石油醚萃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二十四烷酸(2)、十六烷酸单甘油酯(3)、十八烷酸单甘油酯(4)、亚油酸单甘油酯(5)、二十二烷酸单甘油酯(6)、胡萝卜苷(7)、反式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8)、反式对羟基桂皮酸酰对羟基苯乙胺(9)、东莨菪素(io)、N-p-coumaroyl octopamine(11)、N-trans-sinapoyhyramine(12)、N-trans-feruloyl-3-methoxytyramine(13)、(+)-丁香脂素(14)、滨蒿内酯(15)、对香豆酸对羟基苯乙醇酯(16)。化合物扣6,15,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松科乔松(Pinus griffithii McClelland)松塔的化学成分.方法:松塔的乙醇冷浸提取浸膏,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分别得到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的萃取物.氯仿萃取物用正、反相色谱法,MCI、Pharmadex LH - 20凝胶柱色谱法分离,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结果:分离鉴定了3个化合物,分别为:3,4-二羟基苯甲醛(Ⅰ)、3,4-二羟基苯甲酸(Ⅱ)、β-胡萝卜苷(Ⅲ).结论:化合物Ⅰ~Ⅱ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药用植物三楞草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以期寻找活性成分。方法:运用硅胶,ODS柱分离三楞草地上部分提取物,利用NMR技术和质谱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三楞草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分别是豆甾醇(1)、β-谷甾醇(2)、7α-羟基谷甾醇(3)、齐墩果酸(4)、乌索酸(5)、胡萝卜苷(6)、胡萝卜苷亚油酸酯(7)、β-谷甾醇棕榈酸酯(8)、异荭草苷(9)、芒柄花素(10)、4′,6-二甲氧基-7-羟基异黄酮(11)、油酸(12)、十六烷(13)、棕榈酸(14)、二十七烷醇(15)、二十二烷酸(16)、亚油酸(17)、α-亚麻酸(18)、D-2-O-甲基肌醇(19)和D-松醇(20)。结论:化合物1~20均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采用薄层色谱,正相、反相硅胶,葡聚糖凝胶,半制备高效液相柱对土贝母正丁醇部位进行了分离研究.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6-C-葡萄糖-5,7,3′,4′-四羟基黄酮(1),胡萝卜苷(2),胡萝卜苷棕榈酸酯(3),豆甾醇(4),β-谷甾醇(5),β-谷甾醇棕榈酸酯(6),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7),大黄素(8),大黄素甲醚(9),麦芽酚(10).除化合物(8)外,其余化合物都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分离并鉴定了款冬花(Tussilago farfara L.)中的12个萜类及甾体化合物.实验采用85%的乙醇回流提取,醇提物用石油醚、醋酸乙酯及水饱和正丁醇依次萃取,石油醚和醋酸乙酯萃取液减压浓缩后分别经硅胶柱色谱反复层析,以石油醚-醋酸乙酯及三氯甲烷-甲醇系统梯度洗脱,结合重结晶等方法,从款冬花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并通过理化检测、质谱及核磁共振等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款冬酮(Ⅰ)、14-acetoxy-7-β(3-ethyl crotonoyloxy)-1-α(2-methyl-butyryloxy)-notonipetranone(Ⅱ)、正三十五烷醇(Ⅲ)、正三十烷醇(Ⅳ)、硬脂酸(Ⅴ)、β-谷甾醇(Ⅵ)、麦角甾醇(Ⅶ)、豆甾醇(Ⅷ)、α-菠甾醇(Ⅸ)、豆甾醇-β-D-葡萄糖苷(Ⅹ)、胡萝卜苷(Ⅺ),和α-菠甾醇-β-D-葡萄糖苷(Ⅻ).其中化合物Ⅲ、Ⅳ、Ⅴ、Ⅶ、Ⅷ、Ⅸ、Ⅹ、Ⅻ均为首次自款冬属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肉荚云实Caesalpinia digyna Rottle果壳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不同溶剂提取,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多种波谱分析方法结合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肉荚云实果壳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分别是:4’-羟基二氢黄酮、甘草素、β-谷甾醇、熊果酸、没食子酸乙酯、没食子酸甲酯、没食子酸、鞣花酸、对二没食子酸、胡萝卜苷。结论:以上化合物均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4’-羟基二氢黄酮为首次从云实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广西地域特色壮药植物线叶报春苣苔[Primulina linearifolia(W.T.Wang)Yin Z.Wang]的化学成分,探索其传统药效的物质基础,本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大孔树脂(D101)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重结晶方法对其全草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从线叶报春苣苔全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二十七酸(1)、芥酸单甘油酯(2)、β-谷甾醇(3)、β-扶桑甾醇氧化物(4)、三十一烷酸对羟基苯乙酯(5)、香草酸(6)、熊果酸(7)、1-二十八酸甘油酯(8)、胡萝卜苷(9)、木通苯乙醇苷A(10)、5,7,3′,4′-四羟基-6-C-β-D-葡萄糖二氢黄酮碳苷(11)、大车前苷(12)、α-菠甾醇-3-O-β-D-葡萄糖苷(13)、1,8-二氮杂环十四烷-2,9-二酮(14)、24-三十四碳烯酸(15)、正三十四烷酸(16)、正四十二烷(17)。化学成分研究为该广西地域特色植物传统药效的物质基础研究、质量标准制定和深度开发应用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采用多种色谱手段及重结晶方法对青天葵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波谱分析和理化常数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共得到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豆甾醇(2)、6,9,10-三羟基-7E-烯十八烷酸(3)、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4)、豆甾-22-烯-3β,6β,9β-三醇(5)、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α-三醇(6)、3β-羟基豆甾-5,22-二烯-7-酮(7)、3β-羟基豆甾-5-烯-7-酮(8)、橙黄胡椒酰胺乙酸酯(9)、橙黄胡椒酰胺苯甲酸酯(10).其中化合物3、5~8、10为首次从青天葵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对滇产宽叶鼠麴草(Gnaphalium adnatum)枝叶粗提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采用反复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的方法分离纯化得到14个化合物,通过现代谱学方法和理化常数测定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7-O-(2′-异戊烯基)-5-羟基-1(3H)-异苯并呋喃酮(1),7-O-(β-D-葡萄糖苷)-5-羟基-1(3H)-异苯并呋喃酮(2),5,7-二羟基-1(3H)-异苯并呋喃酮(3),银椴苷(4),4-(3′,4′-苯甲氧基)-3-甲基-3-烯-2-酮(5),对苯二甲酸-(正丁基-异丁基)-二醇酯(6),3β-香树脂醇(7),4,22-二烯-3-酮豆甾烷(8),4,22-二烯-3-酮-6β-羟基豆甾烷(9),5,22-二烯-7-酮-3β-羟基豆甾烷(10),5-烯-7-酮-3β-羟基豆甾烷(11),二十四烷酸甘油酯(12),豆甾醇(13),胡萝卜苷(14).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苗药苦皮藤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结合文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苦皮藤根石油醚部位中分离鉴定得到6个化合物:13,14-dihydroxy-8,11,13-podocarpatrien-7-one(1)、β-香树脂醇(2)、9(11),12-dieneoleana-3β-ol(3)、Friedelin(4)、4-二甲基庚二酸(5)、正十六烷酸(6)。结论:从苦皮藤石油醚部位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包括4个萜类、2个脂肪酸,其中化合物1-6为首次苦皮藤中获得。  相似文献   

12.
从无患子科植物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的假种皮(桂圆)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分别为硬脂酸豆甾醇酯、α-香树脂醇棕榈酸酯、十六烷酸甘油三酯、3-capryloxytetradecanoic acid tetradecyl ester、三肉豆蔻酸甘油酯、1,3-十四烷酸甘油二酯、β-谷甾醇、肉豆蔻酸甘油酯、月桂酸、β-胡萝卜苷、蔗糖、己内酰胺。其中硬脂酸豆甾醇酯、α-香树脂醇棕榈酸酯、十六烷酸甘油三酯、3-capryloxytetradecanoic acid tetradecyl ester、三肉豆蔻酸甘油酯、1,3-十四烷酸甘油二酯、肉豆蔻酸甘油酯、月桂酸、己内酰胺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采用硅胶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从干燥玉米须粉末甲醇浸提液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出5个化合物,利用核磁数据分析及与已知化合物相比较鉴化合物结构为:正十六烷酸(1)、黑麦草素(2)、顺式对羟基桂皮酸酰对羟基苯乙胺(3)、3,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4)、β-谷甾醇(5),其中化合物2~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龙胜香茶菜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化合物,依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龙胜香茶菜叶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分离出4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龙胜香茶菜素E(1)、鲁山冬凌草丙素(2)、β-谷甾醇(3)和十六烷酸(4)。结论: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石油醚部位中活性成分β-谷甾醇含量近5%。  相似文献   

15.
土家族药独蒜兰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反相制备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乙酸乙酯层中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bulbocol(1),coelonin(2),β-胡萝卜苷(3),间羟基苯甲酸(4),5-羟甲基糠醛(5),3-羟基苯丙酸(6),其中化合物3、4、5、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硅胶、ODS、MCI和SephadexLH-20等)从微籽龙胆氯仿部位分离得到9个三萜类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技术和文献数据对比,分别鉴定为:α-香树脂醇(1)、3β,28-二羟基乌苏烷(2)、3β-羟基-12-烯-28-醛乌苏烷(3)、乌苏酸(4)、3β-hydroxy-urs-11-en-13β,28-olide(5)、2α-羟基乌苏酸(6)、obtusalin(7)、桦木酸(8)和2α,3α,24-三羟基齐墩果酸(9)。化合物(7)和(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芫花枝条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芫花(Daphne genkwa Sieb.et Zucc)枝条的化学成分.芫花枝条的95%乙醇提取物分成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部位,经反复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采用理化及波谱分析方法,分别鉴定为十八碳酸单甘油酯(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棕榈酸(3)、β-谷甾醇(4)、咖啡酸十八烷酯(5)、山奈酚(6)、西瑞香素(7)、西瑞香内酯(8)、木樨草素(9)、落叶松脂醇(10)、β-胡萝卜苷(11)、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12)、刺五加苷B(13)、刺五加苷B1(14)、松脂醇二葡萄糖苷(15),其中7个化合物(1、2、3、5、13、14、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假木豆脂溶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假木豆(Dendrolobium triangulare(Retz.)Schindl)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六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为正三十三烷醇(1),正二十八烷酸(2),正三十二烷醇(3)正三十四烷酸(4),正三十二烷(5),正二十九烷(6).化合物1-6均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采用硅胶柱色谱及HPLC等分离方法对鹿心雪茶正己烷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7个化合物,依据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3,6-二甲基-2,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1)、2,4-二羟基-3-醛基-6-甲基苯甲酸甲酯(2)、羊角衣酸(3)、3β-羟基-5α,8α-过氧桥麦角甾-6,22(E)-二烯(4)、3β-羟基-5α,8α-过氧桥麦角甾-6,9,22(E)-三烯(5)、3β-羟基-5α-豆甾烷-4-烯-3-酮(6)、8α,11-elemodiol(7)。其中化合物6和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的到。  相似文献   

20.
青天葵具抗肿瘤活性石油醚部位的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体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活性筛选确定青天葵95%乙醇(体积分数)提取物及其石油醚萃取部位为抗肿瘤活性部位.综合利用多种色谱手段及重结晶方法从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并运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分析确定了化合物结构.其结构分别为:环桉烯醇(cycloeucalenol)(1);豆甾醇(2);谷甾醇(3);熊果酸(4);aurantiamide acetate(5);(20S,22E,24R)-ergosta-7,22-dien-3β,5a,6β-triol(6);6-methoxy-cerevisteml(7);和β-胡萝卜苷(8).其中,化合物3、5、6、7和8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