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马迁历史哲学的逻辑线索及其具体内涵,可以分析出三个相关部分:即渊源、立场和逻辑结构。家族传统和先秦诸子精神是司马迁历史哲学的两大渊源;《春秋》公羊学是司马迁的理论立场,它们提供了司马迁理论沉思的基本策略和价值取向;司马迁以文明起源论的探寻开始.有效地实现了从天人之际到古今之变的命题转换,最终提出文明目的论并揭示人类史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以对屈原人格精神的强烈认同感而作《屈原列传》,对屈原美好的政治理想,伟大的人格精神,坚贞的意志品格作了极高的评价,高度赞赏屈原的伟大文学成就,并继承屈原“发愤抒情”的传统而“发愤著书”。司马迁“发愤著书”有一个价值前提,即追求生命价值之不朽。鲁迅说司马迁《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正道出在文化精神上司马迁与屈原的一脉相承之处。  相似文献   

3.
《平准书》与《货殖列传》反映了司马迁的“以富利为核心、肯定工商经济、主张合理劳动致富,反对权力以成富”的自由经济思想;同时,司马迁还以其经济思想对汉武帝的经济政策进行了批驳。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的侠义精神,是他为人处世的一项基本精神。司马迁的时代.统治者对侠客采取扼杀的政策.那末司马迁的侠义精神是如何产生的?这是由他的家庭环境、个性、社会阅历及进步的历史观所决定的。明代董份认为“史迁遭李陵之难交游莫救.身坐法困.故感游侠之义”。其实.这仅仅是产生侠义精神的原风之一。司马迁从小受崇尚道家思想的父亲司马谈的薰陶。司马谈《沦六家要指》中称道家“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国物与合。”这是一种重自然、重实际的思想法则。侠者止是…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一生约与汉武帝统治时期相始终,汉武帝是“雄才大略”①的君主,司马迁是号称“良史之材”o的史家。如此史家写如此君主,自为中国史学增添了光辉的篇章,在历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那么,司马迁对汉武帝持何态度呢?自从《史记》问世以来,人们对此看法不一。概括起来大体可分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司马迁对汉武帝是采取“讥刺”“贬损”态度的,如汉昭帝曾言:“至以身陷刑之故,反徽文刺讥,贬损当世,非谊土也。”又如东汉末年三允就称《史记》为“谤书”③。另一种则是肯定的,以班固等为代表。其如“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  相似文献   

6.
“通古今之变”是《史记》撰述的主旨之一。司马迁的历史变易思想重视以“原始察终”和“见盛观衰”的方法,来认识和把握自黄帝以来三千年历史的治乱兴衰之变,司马迁以《易传》“《易》穷则变”思想为其哲理基础,肯定“承弊易变”,并以“使民不倦”为其目的;司马迁接受了三统、五德说的历史循环史观,肯定历史变易的循环性。同时也采纳了三统、五德说和《易传》的历史进化思想,而肯定历史循环交易的表象之中又蕴含着历史进化的因子。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思想是对宇宙自然、社会历史和人自身所作出的独立思考;是具有超越性、现实性和瞻前性的博大精深的学说体系。他客观地考察并总结了中华民族传统人精神的特质和价值。包涵着丰富的民主性和人民性思想,构成民族凝聚力的认识原则和价值支点。科学地总结研究司马迁的学说体系,将非常有益于当今的人建设。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司马迁敢于打破以国家为本位的传统经济思想、从个人本体出发考虑经济问题的反传统主张。文章将司马迁的观点同老子、管子、桑弘羊等人的观点相比较,肯定了司马迁“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的进步思想。  相似文献   

9.
在汉代"死节于边"的文化背景中,李陵的幼稚所导致的兵败被俘自然不被时人所认可,公卿大臣"媒糵其短"正是这一文化观念在当时社会上的客观反映。但司马迁本于情理之真的逻辑推演,认为有国士之风的李陵不会是真正投降匈奴,李陵被俘初期的表现证明了他推断的合理性。司马迁既是事件的参与者,也是叙事者,在客观史实与叙事之相之间,可以看到司马迁追寻情理之真、逻辑之真的历史观念,这种历史观念本孔子作《春秋》"当一王之法"而来,旨在探究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以推演历史可能的走向。从李陵事件到《史记》书写,司马迁虽看到了事件表层的史实之真,但他追求的则主要是情理之真,逻辑之真。  相似文献   

10.
《史记》的五体结构,不仅是一种历史编纂方法,而且是司马迁民族思想的形象反映。它记事起于黄帝,表现了司马迁各民族皆为黄帝子孙的民族大一统思想。《史记》的体制结构象征着历史的大一统方向。《史记》结构上的尊汉倾向厦其等列天子臣民的体例安排,是司马迁民族大一统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司马迁是我国古K一位大历史学家和大思想家,他的(史记)是产生在西汉武帝时期的一部百科全书c司马迁是第一个在历史著作中较详尽地写入经济;和题的人,他第一个系统地考察了商业经济的待征,还考察了经济与政治、经济与道德民俗的关系,提出了一整套发展生产,扩大交换、富国富家的经济理论,闪耀着朴素唯物史观的思想光辉,达到了划时代的最高水平。司马迁在经济问题上有哪些主要观点,这些观点在今天有什么意义,进步性表现何在,这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重视经济生产活动对历史的作用,创立专记经济史的篇章,这是司马迁的创举c司…  相似文献   

12.
论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及其进步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是我国古K一位大历史学家和大思想家,他的(史记)是产生在西汉武帝时期的一部百科全书c司马迁是第一个在历史著作中较详尽地写入经济;和题的人,他第一个系统地考察了商业经济的待征,还考察了经济与政治、经济与道德民俗的关系,提出了一整套发展生产,扩大交换、富国富家的经济理论,闪耀着朴素唯物史观的思想光辉,达到了划时代的最高水平。司马迁在经济问题上有哪些主要观点,这些观点在今天有什么意义,进步性表现何在,这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重视经济生产活动对历史的作用,创立专记经济史的篇章,这是司马迁的创举c司…  相似文献   

13.
关于《悲士不堪赋》,第一,真伪问题.远自明代的胡应麟,近自近代的国学大师王国维先后提出质疑,至今未有定论。我们认为“王说”仅以“其辞义未足与公他相称”为由断其非迁所自作,似有待于继续探讨,因为司马迁之赋作仅存唯《悲士不遇赋》,“王说”之“他”当是指《史记》,《报任安书》,但赋辞义是有其自身特点的。第二,写作时间问题。历来论多以出自司马迁之晚年,但其说都不很具体,因此,仍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或从其笔法入手,或从其死因入手。细加考究,是否可以将其定为征和二年十一月《报任安书》写就乏后,或稍后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所著《史记》是一部具有百科全书性质的通史巨著,较为全面地记录了我国汉代之前中华文明的主要成果,具体而生动地反映了近三千年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并且推动了中华文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是中华文明中最具代表性的优秀史学成果。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受宫刑以后,身心俱创,在生与死面临抉择的关头,司马迁选择了忍辱苟活,发愤著书这条路,为我们留了光照千古的历史著作──《史记》。他之所以作如此选择,是由于受“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的“三不朽”的人生观的影响,生要生得轰轰烈烈,死也要死重如泰山,司马迁不仅用自己的一生,同时也用他笔下的一个个悲刷英雄诠释了他壮烈的生死观,这种生死观在今天也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强 《广东科技》2011,20(12):7-8,15
司马迁的史学名著《史记》流传千古,有许多不朽的思想为后世学者所赞扬。特别是他的经济思想更是人们研讨的重点内容。笔者在这里仅就其重商思想略作小议。  相似文献   

17.
司马迁以对屈原人格精神的强烈认同感而作《屈原列传》,对屈原美好的政治理想,伟大的人格精神,坚贞的意志品格作了极高的评价,高度赞赏屈原的伟大文学成就,并继承屈原"发愤抒情"的传统而"发愤著书"。司马迁"发愤著书"有一个价值前提,即追求生命价值之不朽。鲁迅说司马迁《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正道出在文化精神上司马迁与屈原的一脉相承之处。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笔下的李广形象,具有人格魅力、传奇色彩,《史记》还进一步揭示李广性格上的优缺点,以及不对侯的原因。这是司马迁在坚持“实录”的基础上注入主观感情所致。  相似文献   

19.
《史记》在文学上最伟大的成就在于它成功地写出了许多人物传记。其所记载的人物形形色色,众态纷呈;其所刻画的人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司马迁描写人物的艺术手法主要表现在这么几个方面:小故事突出人物思想性格;大场面展示人物全貌;精于语言艺术,善于用人物对话去表现人物独特的思想、性格、心理、神态和身份。  相似文献   

20.
《史记》中众多的士的形象都是司马迁文化人格的折射。司马迁通过对各类士人形象的描述,揭示出士人文化精神的内涵与特征,同时也将自己兼济苍生的济世情怀和理想追求折射于笔下的历史人物的精神内核中,司马迁这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他笔下的大量的士形象中得到更深刻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