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脑·计算机·模糊数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质运动创造了人脑,人脑又创造物质与精神的文明。在物质与文化两类人造产物中最有特色的东西恐怕有两个,一个是电子计算机,一个就是数学。从某种意义上说,电子计算机是数学的一种物化,它是人脑的廷伸。现在,计算机正从人脑的外向辅助工具转变为对人脑的内向模拟。提出了机器智能的问题。这个转变引起了数学上的变革,数学,在把客观世界清晰化,把人脑思维绝对化的前提下曾经谱写了何等美妙的乐章,今天却要求她重新摩写人脑智慧中最生动、最有特色的另一侧面——非清晰、非绝对化的一面。这似乎是与数学本身不相容的一种要求,然而,历史的辩证法却显出了一颗奇特的种子,这就是模糊数学。模糊数学,或者,非清晰性数学,是信息革命的重要工具,是软科学的语言。机器智能不可能等待人脑黑箱完全打开以后再搞,也不可能完全抛开这个黑箱去搞。人脑是思想的器官,就必有便于思想的结构,在其物质的结构之中,必然蕴藏着一定的数学形式结构和规律。思维科学—非清晰数学—计算机科学将形成机器智能发展的一个新的轴心。  相似文献   

2.
<正>一、人就是一架机器机器工作时需要能量,所以人得吃得喝,物理上叫做能量守恒,这是热力学第一定律。人这架机器还带个高级计算机。从简单意识到逻辑思维,人脑计算机运行起来也需要能量。郁闷纠结极费脑力,霸占了好多处理器,使人脑不能正常工作,就是俗话说的伤神。心平气和是人脑计算  相似文献   

3.
斯华龄  张立明 《科学》2004,56(1):20-23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一种能模仿脑功能的电子或机械系统.1940年代计算机的出现解决了人脑的逻辑思维问题,它的功能已经大大地超越了人类的逻辑思维.人脑还具有独特的形象思维和智能,当前的计算机不论发展得多先进,都很难代替人脑,尤其是在目标、物体和人的识别方面.  相似文献   

4.
人脑功能的非线性动力学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京华 《自然杂志》1996,18(2):100-108
人脑的活动可以说是当前科学探索的一个最大的难题.自从近代科学发展以来,人们探索微观世界和物质结构的基本单元,以及辽阔的宇宙,在本世纪中都得到很大的进展.但是对于自身特别是取得这些进展的认识工具——人脑,虽然从分析的方面也取得了不少的结果,可是有关它的整体行为却知之甚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人脑的复杂与多变以外,更重要的似乎在于多年来科学发展所产生的世界观阻碍了人们的思想.自  相似文献   

5.
机器能取代人脑吗?有的科学家说可以。这么肯定的回答来源于2011年2月举行的最新一期人工智能秀。瓦特森是IBM生产的计算机。作为一台问答式机器,他或者它,与两位人类冠军同场角逐。这场表演被称为电脑与人脑的竞技。肯·詹宁斯和布拉德·巴特尔是美国智力竞猜电视节目《危险边缘》的两位最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计算机的出现,一些会感知、会思考、会判断的机器不断出现,并步入我们的生活,令我们惊奇.首家智能医院将在国内出现全国首家"智能医院"不久将在江苏省人民医院新大楼内诞生.这个"智能医院"将依据21世纪医院发展模式,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电脑技术,开创医院电脑网络管理社会化之路,兴建电脑病历、智能查片、远程遥控门诊、电脑药剂以及医疗、教学等智能网络.该网络系统建成后,病人看病将更加便利、舒适,医院医疗质量将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7.
顾凡及 《科学》2013,65(4):16-20,4
正最近欧盟和美国分别启动和准备启动耗资巨大的两个脑研究计划——"人脑计划"和"尖端创新神经技术脑研究计划"。本文介绍欧盟人脑计划的背景、目标、内容及方法,也介绍学术界对此的见解和争议。关于脑和心智的研究已成为对当代科学最大的挑战之一。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埃德尔曼(Gerald M.Edelman)说:"脑科学的知识将奠定即将到来新时代之基础。凭这些知识我们可医治大量疾病,建造模仿脑功能的新机器,而且更深入地理解我们自己的本质以及我们如何认识世界。""心智的生物学研究在21世纪的地位,正相当于基因研究在20世纪的地位,这已成为当前科学界的共识。"2013年春季,欧盟和美国分别启动和准备启动耗  相似文献   

8.
<正>当很多过去只存在于科幻电影里的情节,如今一幕幕走进我们的真实世界,我们除了赞叹科技带来的神奇,也难免心生人脑被机器替代的恐慌。面对扑面而来的第二个机器时代,人类将拥有更多改变世界的机会,但也更应深入思考,我们究竟想要什么?人类真正的价值是什么?它是一个梦想还是一个梦魇?事实会证明更聪明的机器是有益的吗?抑或它们将成为弗兰肯斯坦(指"人形怪物"或"脱离控制的创造物"等)一样的怪物?  相似文献   

9.
顾凡及 《自然杂志》2019,41(1):35-43
对人工脑和仿神经结构工程的历史和现状作了综述,也对用机器忠实地拷贝整个人脑是否必要和可行作了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真正的人工智能,计算机的人工头脑到底应遵循数学逻辑还是人脑的运动状态,这一问题依旧争论不休,与此同时,科学家们也在努力寻求同计算机对话的可能。欲与本质不同的智能对话者打交道,这一步看来必不可少。目前的对话是通过键盘提出问题,再由机器通过电视显示答案。而将来,对话将是真正的口头形式,也就是“地地道道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正>1956年,当一群计算机科学家精英汇聚在美国汉诺威市的达特茅斯学院时,开创了一个他们称之为"人工智能"的时代——当时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前景是相当乐观的。基于开发机器智能的基本原则是建立在"对人类智慧本身透彻理解"这样一个假设之上,人们有理由认为:对于人类学习能力的各个方面,或人类智能的任何其他方面,原则上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阐述,让机器模拟人类智能也是完全可能的。到底什么是人类智能?如果你问上10个人,至少会有11种答案。对于哲学家来说,智慧就是渊博的知识,对于心理学家来说,智能则是智力  相似文献   

12.
声音     
正"到了2029年,智能机器将超越人类。"——雷·库茨韦尔作为谷歌公司人工智能专家,库茨韦尔指出,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将制造出更加智能化的机器人,过不了多久,智能机器人将会从体验中吸取教训,说笑话,甚至调情挑逗,并且有望于2029年超越人类的智力。库茨韦尔说:"我们希望未来的计算机能够阅读任何网页内容以及任何书籍,之后能够与人们进行智能对话,并回答一些问题。"据悉,一家谷歌收购的机器人公司近期已研制出能够与主人对话的机器人,它可以告诉主人家中哪儿有烟雾以及烟雾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3.
<正>人脑那自傲、强大而又神秘无比的信息处理功能一直令人痴迷。就在最近半年里,"造脑行动"又有了新的进展:IBM和Qualcomm两大巨头先后发布了基于神经拟态技术的"脑芯片"。IBM的Sy NAPSE芯片号称模拟了一百万个神经元细胞和超过两亿个神经突触连接,初具人工大脑的规模。Qualcomm公司4月公布的Zeroth芯片也在硅片上高效地模拟了脑神经元,装载了该芯片的机器小车还能运用"受到人脑启发的算法"完成寻路、躲避障碍等任务。不过,仿真脑的时代真的要来临了吗?其实我们不止存在着技术上的巨大困难,连制造仿真脑的目标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招工难"现象频现,"机器换人"已成为大势所趋,通过"机器换人"提高劳动生产率、解决用工难题、提升职业健康和安全生产水平已成为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提高劳动生产率当前企业面临用工成本快速上涨、"招工难"的双重压力。2000年以来,  相似文献   

15.
《科学之友》2013,(10):12-13
未来的机器人不再只是简单的机械金属支架,人类正在尝试着将智能赋予这些冰冷的非生命体,让它们能够"活"起来。在国际"活机器"展上,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生物机械融合体,让我们一睹未来人机融合的新生物。仿生机械手活机器展展出的一款仿生机械手,名为"Shadow Dexterous",拥有20o的自由度,指尖上装有力量传感器和超灵敏触觉传感器。  相似文献   

16.
<正>18世纪末,伴随着蒸汽机的发明,人类开始步入工业革命时代,逐渐以机器取代人力,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手工业作坊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历史学家也称这个时代为"机器时代"。而在过去的10年当中,大量由人类管理的任务和控制系统逐渐被自动化设备所替代,甚至在多数情况下,人工智能机器所做出的决定已优于人类。所以,此时人类和软件驱动的机器日益形成替代关系,而不再是互  相似文献   

17.
大脑何时接通电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 ,人与机器的结合是科幻小说中最具诱惑力的情节之一 ,但在现实世界中它们毕竟尚未出现。对于可能出现所谓的一种“中间系统” ,即人脑与计算机的联系件———人脑将与计算机直接相联。届时计算机可以阅读到人的脑电波 ,并从中了解人的所有思想  相似文献   

18.
刘助仁 《世界科学》1989,11(5):22-24
人工智能的研究是为了将人的智能赋予机器。可科学家正在设想一种生物计算机。它由与生物体相同的有机体元件构成。其性能远比现有电子元件的计算机高得多,并且像生物体的伤口可以自愈一样能自动排除故障,而且甚至能生长。这是可能与人和动物的脑共生的人工脑。倘若这个设想能实现,将会产生出各种具有高级智能的超级动物和超人。  相似文献   

19.
一个目不识丁的平庸之辈只需在脑壳中植入一粒胡椒籽大小的微芯片便会一跃成为一位博古通今、智能超群的奇才。这种人们过去只能在科幻小说中才能看到的神话,不久的将来便会成为活生生的现实。这就是人脑与电脑"联机"后出现的奇迹。实际上,作为一种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正>通过电学、光学、声学、磁学和遗传学开发的脑机接口技术,尽管听起来有些疯狂,似乎并非不能实现。在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和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都在进入"半电子人"开发快车道时,我们知道,人脑与机器的结合——脑机接口(BMIs)即将实现看似不可能的事情。科幻小说里经常可以看到的脑机接口技术,在现实生活中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