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关于"审美意识形态"的论争是文艺界一件值得关注的事,无论是论争的激烈程度还是论争双方人物的身份地位都很值得关注。然而关注之后,论争背后又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像文学理论的发展问题,文学本质定性问题,及挑战权威问题。  相似文献   

2.
博客论争因其自由、公开而影响广泛。为了使发生在博客上有意义的文学论争能够深入持续进行,也为了使博客文学论争朝着文明健康的道路发展,使文学艺术得以吐故纳新,涤旧催新,从博客论争双方的大语境、中语境和小语境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不同代人不同的生存背景、文化教育、价值观、信仰,阐明了导致博客激烈论争的种种原因,对论争双方都会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三、“两个口号”论争的主要内容 以上介绍仅只“两个口号”论争的时代背景及其过程,我们当然需要知道“两个口号”论争的具体内容。针对徐行2月号《礼拜六》和《新东方》发表《评“国防文学”》等文认为“国防文学”属于“全民族的文学”而非“真正彻底反帝的社会层”并“骂国防文学的主张者陷入‘爱国主义的污池’”等观点,周扬紧接着就在这年4月《文学界》第一号发表和周立波同名的《关于国防文学》。  相似文献   

4.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新时期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背景上,具体论述1977-1979年间文艺领域的拨乱反正,以及关于“伤痕文学”、“向前看”文学与“向后看”文学、“歌德”文学与“缺德”文学三场文学论争,梳理其中规律,批评从政治到文艺的“两个凡是”。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抗战时期沈从文在《一般或特殊》中提出的言论及其所引起的论争,从文学功能特别是文学审美功能的角度,来探讨在抗战时期的特殊政治环境里,文学是怎样坚持自己的独特方式曲折前行的。  相似文献   

6.
梁实秋一生文坛遭遇沉浮,论争是其标签,论争也是其最基本的姿态,其思想在论争中提出、发展、升华和修正,而其文学话语的是是非非在很大程度上与鲁迅休戚相关。本文以人性论为立足点,以其论争的三阶段为线索,通过人性论与自然人性论、人性论与阶级性及与抗战无关论的辨析,以“论争”手法为切入点,目的是突显其基本文学见解及其底蕴,以期给当下学界以启示。  相似文献   

7.
围绕研讨会的主题,主要从五个方面梳理了大会发言的内容:(一)对建国30年文学和对改革开放新时期文学及其发展、演进与经验教训的认识和评价;(二)对改革开放新时期文学及其在90年代的发展态势的研究与批评;(三)关于更新“中国当代文学”史观和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的问题;(四)关于文学批评与研究方法的讨论;(五)关于提倡文学中的人文精神,与主张创作、批评多元化的论争。此外,还有关于新诗的创作问题、拓展当代文学研究范围问题、展望新世纪文学生态问题的讨论和发言。并给予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8.
回顾《新青年》同人与复古派进行的激烈论战,我们发现中国文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文学的外部、内部请问题都被提上了论争的议程。随着论争的展开和深人,中国新文学的理论观念得到了全方位的建构与确认。这场论争的价值是不言自明的。发生在30年代的那场左翼激进派与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战,虽然表面上仍然轰轰烈烈、咄咄逼人,但在文学的大旗之下却是文学本身问题的回避与政治参预热情的膨胀。作为社会政治进步在意识形态中的表现,这场论争的价值自不待言,但作为文学历史发展之环节,其价值却是令人怀疑的。这就需要对论战中的人的观…  相似文献   

9.
人们在文学史这个问题上的纷争的实质在于人们文学观的不同和历史观的不同。本文在对当前文学史的理论论争和实践操作进行梳理、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文学观和历史观 ,并进而认为文学史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而不是僵死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教学论争重点是文学教育问题。三年来论争的焦点是主题阐述,教材编写、教学方法、考试模式、教参使用几个方面。中学文学教育必须改革,必须更新教育理念,重体悟,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加强高校文学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的联系,改革教材教法,教师应具有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1.
历史民俗文献是中国文献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北民俗文献是记述华北地区民俗事象的文献,华北地区因为环境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形成了不同的民俗亚区,各民俗亚区的民俗文献有着不同的记述特色。华北民俗文献按其类别可区分为三类:庙会文献、岁时文献和地方风土文献等。华北民俗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可为丰富与发展中国历史民俗学提供重要资料基础。  相似文献   

12.
网络传媒对文学最明显的影响之一是在网络传媒与文学的交叉中产生新的文化样式——网络文学,造成文学载体和传播方式的革命。与传统的纸质文学相比,网络文学传播表现出流行性、超文本性、多媒体化和互动性四方面的特质。  相似文献   

13.
儿童文学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中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主要阐述儿童文学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着眼于提高学生分析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由于儿童文学的读者对象在年龄和心理等方面与成人不同,儿童文学又呈现出其本身的独特性。因此,在儿童文学的教学中,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要加强知识的运用,更要教师打破常规教学模式,采用与之相适宜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的文学理论或法学理论中,文学与法律互不相干,但德里达以他独特的方式把文学与法律放置在一起来探讨。德里达把文学带到了法律面前,这至少纠缠着二层关系:一是文学自身的法则问题,文学的法则到底如何确定,以什么法则来确定文学性?确定一部作品称之为文学?德里达甚至可以追问是否真的存在文学这种类型?相比较哲学、伦理学、历史学,哪些文本可以被断定为文学?另外,是否存在小说、散文、诗或其他文体的分类?它根据什么法则来分类?第二层关系更为重要,那就是文学与法律的关系。在现代以来形成的法律保障了文学作品的独立存在,保护了这个文本的署名权,版权、文本的独一无二的法律属性。但反过来看,文学也建构了法律。通过对卡夫卡的《在法的前面》的读解,德里达试图去解开法是如何被文学叙述建构起来的。文学处于法前面,又处于他处,它并不始终被法保护,在超越法的那个瞬间,文学又具有了超越文学的面向。德里达用法律来解构文学,又用文学来解构法律,他的观点激起我们对文学一些更本源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的桃文献史料相当丰富。当代的桃文化研究专著较少,而综合或专题的研究论文中,从古典文学角度研究的较多,从植物和花卉角度研究的则较少。桃在民俗、宗教、文学、社会学、园林、艺术等方面蕴含着丰富的意义。因此应从多角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黎明景区是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老君山国家公园最先开发的一个景区.但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仍然处于旅游发展起步阶段,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国内学者有关丽江老君山的研究文献可知,对黎明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仍然缺位.  相似文献   

17.
井上靖是日本当代名作家,20世纪60年代初他的作品开始在我国翻译出版,80年代形成译介井上学的高潮。在我国的井上学研究中,对井上创作的归属、创作方法、思想倾向和化内涵几个方面存在一些争议,总体上停留于社会批评的单一模式。对井上学的艺术审美研究、井上学与日本传统学的联系、井上学与西方学的关系、井上靖与中国关系的研究等课题,有待进一步作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限制的语言表达形式有三种:概念加限制词;不加限制词,属概念直接过渡到种概念;通过语境进行限制。概念的逻辑限制与语词的修饰从外延上看,二者是交叉关系,其中非限制性的修饰和定语性限制区别在于:非限制性的语词修饰,其修饰词不能缩小被修饰的语词所表达的概念的外延,定语性限制中的限制词即定语一定能缩小概念的外延;定语性限制的定语有区别性,非限制性修饰中的修饰词一般没有区别性,或者说修饰词的区别性不同于限制词的区别功能。  相似文献   

19.
古代巴人,是活动于我国南方长江中游一带地区的一个旺盛的民族,强悍的民族,有许多传奇和优美的历史故事。但由于历史久远,历史文献记载尚有不少疑难问题。因此,对于巴人的起源地望一直存在多种说法,未能形成共识。直到近10余年来,考古工作者在鄂西清江长阳发现了我国早期巴人的典型遗址一香炉石遗址和大批夏商周时期的巴文化遗物之后,巴人的起源之谜,才终于成功揭秘。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统计方法对1995 ̄1998年出版的《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所发表的论文量及作者的各项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1995 ̄1998年,《学报》共发表论文318篇,其中各专业学科论文为252篇,学科分布以农学发表论文最多,共有55篇,发表的318篇论文共涉及作者523人次,平均每篇论文1.64个作者,合著论文128篇(40.25%),独著论文190篇(59.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