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今年是《自然辩证法通讯》创刊30周年。为此,本刊特开辟专栏“光荣与梦想——《自然辩证法通讯》与中国的思想解放和学术建设”,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2.
《自然辩证法通讯》(双月刊)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主办,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学术性、理论性刊物。该刊自改革开放伊始的1979年创刊(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成立于1978年)至今,已经出版杂志28卷164期(截止本期)。  相似文献   

3.
《自然辩证法通讯》几乎是与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成立的同时创刊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 ,在风霜雪雨中走过 2 5个春秋历程的《通讯》 ,作为中国自然辩证法学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园地 ,她在其中所处的地位及其所发挥的作用的确是重要和巨大的 ,纪念《通讯》创刊 2 5周年当然也是极有意义的。作为《通讯》的诚挚的读者和拙陋的作者 ,我虽然没能目睹到她的过去 ,但却既觉察出她雄起的今日 ,也预测到她辉煌的明朝。倡导与实施科技创新的一个关键 ,就是要有一个能够为其提供基础、土壤或园地的学术期刊。可以说 ,要复兴中国的科技事业 ,要领导世界科技…  相似文献   

4.
《自然辩证法通讯》(以下简称《通讯》)已经历了 2 5个逐步繁荣的岁月 ,形成了鲜明的办刊风格 ,成为自然辩证法界重要的学术阵地。不只是重要的学术阵地 ,也是自然辩证法课教学的有力助手。自然辩证法课是科技哲学专业硕士生必修的学位课 ,包括自然辩证法原理 (概论 )和自然辩证法原著两部分。自然辩证法原理是以马克思主义观点概括、分析当代科技成果而得出的一般性原理。科技是不断发展的 ,如何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进行概括 ,是自然辩证法界的学术任务。《通讯》作为自然辩证法界权威杂志 ,当然体现了这种先进性和权威性 ,成为教学参考的一个…  相似文献   

5.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29(6):F0004-F0004
《自然辩证法通讯》(双月刊)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主办,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国家一级学术期刊,属哲学类和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创刊于改革开放伊始的1979年1月10日。  相似文献   

6.
五年前,我在“纪念《自然辩证法通讯》创刊25周年征文启事”中,曾经这样描述该刊物的历程和历史地位:“1979年1月,《自然辩证法通讯》创刊号正式出版。在漫长而又短暂的25年中,她经历了创刊面世的景气,改革开放的洗礼,思想解放的砥砺,祸起萧墙的沉思,市场狂潮的撞击,资金短缺的拮据,学风日下的扰袭,狭路逢生的惊喜,世纪伊始的雄起。  相似文献   

7.
25年,《自然辩证法通讯》追求真、善、美的步伐始终未停;25年,笔者深切感悟《自然辩证法通讯》的真、善、美。 真特指真理与真实。真理、真实中闪现《自然辩证法通讯》坚毅地追求。1979年创刊至2003年最近的第2期。“人物评传”栏目持续登载144位科学家、人文学家,系统介绍其人其事。特别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科学家与以玻尔为代表的科学家的世纪之争,涉及整个20世纪物理科学前沿;以李政道、李远哲、崔奇为代  相似文献   

8.
《自然辩证法通讯》(双月刊)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主办,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国家一级学术期刊,属哲学类和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创刊于改革开放伊始的1979年1月10日。该刊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自然辩证法通讯>创刊30周年.为此,本刊特开辟专栏"光荣与梦想--<自然辩证法通讯>与中国的思想解放和学术建设",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10.
在我的书房里,《自然辩证法通讯》、《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与哲学》、《自然辩证法杂志》等刊,从它们的创刊号之期开始,一直保存到今天。虽经几次搬家,但它们始终都伴随着我进入新居。它们经常在我手中,闯进我的眼帘,它们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而对我来说,实际上是伴随着它们走过我的学术生涯。  相似文献   

11.
国内分类学文献习惯于将棕榈科植物的"cirrus"和"flagellum"都译作"纤鞭",将"prophyll"译作"先出叶",这导致了混乱。基于术语译名的单义性、专业性和简明性原则,"cir-rus""flagellum"和"prophyll"分别译作"叶鞭""花鞭"和"总苞"较为恰当。  相似文献   

12.
通过“非达尔文革命”的概念,鲍勒对“达尔文革命”的正统形象提出了质疑。鲍勒认为:达尔文主义不是19世纪进化论的主题,现代“综合理论”的产生相对独立于达尔文所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因此进化论的历史不等于达尔文主义的历史。鲍勒对进化论历史的重建表明,以“发育”模型为基础的进化论在19世纪占据统治地位,“进步”的观念是这种“非达尔文”进化论发展的线索,《物种起源》的出版并没有阻断这个发展过程。由此鲍勒重现了“进步”的观念在19世纪的连续性。对“进步”观念和进化思想之间关系的考察,不仅对于重建进化论发展的历史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而且也是理解我们这个现代世界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费氏与第二代SSK后现代科学知识观既相通又不尽相同."告别理性"表征了费耶阿本德的激进历史主义科学知识观,而"制造知识"可谓SSK建构主义科学知识观的典型特征.从前者到后者的历史演变体现了后现代科学知识观的必然进路.后现代科学知识观不仅没能促进科学与人文的统一,反而陷入了非理性主义的泛文化主义泥潭.  相似文献   

14.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方法论是否具有只重视经验证伪而完全否认经验“证实”的片面性,学术界对此的回答基本上是肯定的;而他的科学哲学思想是否前后一致,则是学术界的一个重大分歧。本文试沿着波普尔的思想轨迹,通过对他先后提出的三个理论评价标准的深入剖析,阐明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建议把差减杂交中的tester和driver分别命名为"被测物"和"促减物".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由“淤”“瘀”为语素构成的词的使用情况,对其中七组词进行了调查,并对照了常用语文辞书和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名词,发现这些词在医学期刊和书籍中使用十分混乱。分析了这七组词使用不规范的原因,提出了如何规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风向标”原为一种测定风向的工具,用于气象等专业领域。《现代汉语词典》把“风向标”解释为:“指示风向的仪器,一般是安在高杆上的一支铁箭,铁箭可随风转动,箭头指着风吹来的方向。”《汉语大词典》中的释义跟《现代汉语词典》相似,是指“指示和测定风向的仪器。一般是在高杆上的一支铁箭,铁箭可随风转动,箭头永远指着风吹来的方向。”而近年来,“风向标”不再仅仅用于气象等专业领域,而广泛流行于各个领域,出现了新的用法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各界对通信网络的需求不断提高,CPN(customer premises network)已成为当前的热门课题之一,目前常见的译名为"用户驻地网"或"用户宅内网",与之相伴的名词有CPE(customer premises equipment,常见的译名为"用户驻地设备"或"用户宅内设备"),但以上译名却不够恰当.(如原邮电部技术规定<接入网技术体制>、<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名词术语>以及信息产业部最近下发的<关于开放宽带用户驻地网运营市场的框架意见>等文件.)  相似文献   

19.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于1990年8月4日在北京组织全国名委,国家语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地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北京天文台,北京理工大学,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新华社新闻所,国家技术监督局,科学出版社有关专家,召开了一次关于“世纪”与“年代”订名的座谈会。目的是从历史、天文、计量、语言、社会等方面对“世纪”与“年代”的概念内涵进行研究。特别是20世纪即将结束,21世纪就要开始的今天,明确“世纪”和“年代”的实际内涵,有着深远的社会与历史意义。一、关于“世纪”“世纪”一词的基本内涵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指“世纪”的时间间隔为100年。一般来说这是无可非议的,也是广为人们所接受的。第二部分是特指公元纪年的第几个100年,从而存在一个起始年与结束年的问题。“世纪”概念的分歧就出现在这个起始年和结束年的计算上。如21世纪是从2000年开始还是从2001年开始,社会上流传着的看法是不一致的,我们在这个问题上需要认真调查研究。1.认为21世纪是从2001年开始执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世纪”的起始点应该追其根源。公元纪年法是从公元1年开始,即公元第1世纪——公元1世纪是从公元1年到公元100年。因此可以推出21世纪是从公元2001年开始至2100年结束。2.认为21世纪从2000年开始坚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现在社会上广泛采用以00年结尾的年做为新一个世纪的起始点。在习惯上应把1900年至1999年理解为20世纪;把2000年至2099年理解为21世纪。二、关于“年代”“年代”与“世纪”一样,也存在着类似的矛盾。“年代”的时间间隔为10年,起始年一般大多数人认为是从0年开始。如本世纪20年代是1920年至1929年。但也有少数人认为从1年开始,如本世纪20年代是1921年到1930年。但是特别要注意的是1990年元旦,人民日报上登载了题为“九十年代第一春”的社论,可见新闻媒介已经习惯于把0年做为年代的起始年。三、“世纪”与“年代”的溯源1.“世纪”“世纪”这个概念源引自欧美国家。在我国古代没有“世纪”这个概念。“世纪”是我国采用公历纪年方法之后而产生出来的一种一般计时的概念。首先它不是计量单位,因为它不具备计量单位的基本性质。与“世纪”对应的英文词是“century”。英语字典中一般认为公元1世纪就是公元1年到公元100年,20世纪是公元1901年到公元2000年。但也有少数欧美国家的字典认为20世纪是1900年到1999年。由于我国历史上采用帝王年号加阴历的纪年方法,在历史上也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而辛亥革命之后,虽然采用公历,但还没有遇到今天这样处在世纪之交的时代,因此追其根源,仍需要我们这一代人来解决这一问题。2.“年代”“年代”一词如何产生,说清楚这个问题是比较困难的。一般人认为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创造出来的。翻译英语或其它外语文章的时候,当译者遇到1920s、1950s时,一般都译成了20世纪20年代,20世纪50年代。因此,就认为中国人在把诸如1920s、1950s表达的概念用中文表示时,就在汉语中增加了这个名词。另一种看法是有人认为“年代”应对应英语单词“decade”。英语中“decade”的意思是十年。同样在特指第几个10年时,有个起始年的问题。四、各种观点讨论由于对“世纪”与“年代”看法上的分歧,与会专家对这两个概念开展了充分地讨论,并且对每一种观点做了详细的论证。观点1:认为世纪的起始年和年代的起始年都是从1年开始。这种观点的根据是:①目前西方国家的一些主要字典,大部分认为世纪是从1年开始。而年代是世纪中的十个10年,如果年代不是从1年算起会产生不相符合的矛盾。②公元纪年法是以耶稣诞生为一个新的纪元,这个新的纪元是有其社会和历史含义的,应该从1年开始世纪和年代。观点2:认为世纪的起始年从1年开始,而年代的起始年从0年开始。这种观点的根据是:世纪是以公元纪年开始,公元纪年是1年开始。而年代是为了表示一个十年的概念,按照一般习惯上的理解,从0到9就可以,并且没有将世纪与年代统一考虑的必要。观点3:认为世纪和年代都从0年开始。这种观点的根据是:①采用这种方法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②使用起来比较方便。③对于公元1世纪则是从公元1年到公元99年,就认为公元1世纪共99年而不是100年。上述这些观点所讨论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语言学家希望注意这两个概念的习惯性和语言的应用性。历史学家和社会科学专家希望注意这两个概念的社会学和历史学含义。天文学家则希望更具有科学性。计量学专家则认为希望这两个概念符合国际习惯。新闻界的专家希望能够正确地使用这两个概念。术语学专家则希望对这两个概念给出统一的结果。总之都希望能够在2000年到来之前,给出这两个概念的准确内涵。五、下一步的工作:通过这次座谈会,与会者一致认为目前还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先不要以国家的名义过早地公布这两个概念的使用原则。再与国际有关组织联系,了解国际上的习惯用法,最后做出与国际习惯相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物质微观世界是由粒子所构成,粒子物理在上一世纪60年代以来取得的重大进展是建立了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目前为止,它被几乎所有的精确的加速器实验结果所支持.标准模型概括了物质世界是由61种或62种微小的粒子构成,它们之间的原始相互作用有4种.观察到的物体都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各种原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就是一个带负电的粒子,质子和中子属于"强子",都是由多个现在称为"夸克"(quark)的粒子组成的复合体.夸克和反夸克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组元,但是单个的夸克或反夸克不能独立地自由存在,他们都是以构成强子的组成粒子的形式存在.所有的物质粒子之间都有"引力相互作用",各种粒子分别还可以参与"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