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芳香化酶P450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关系及米非司酮治疗内异症的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空白组(未建立模型组)、对照组及米非司酮药物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异位内膜中芳香化酶(P450arom)的表达。结果健康大鼠子宫内膜中无P450arom的表达,内异症模型鼠在位、异位内膜中均出现P450arom的异常表达;米非司酮药物治疗组异位内膜中P450arom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异位内膜(P〈0.01)。结论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中存在P450arom的异常表达,米非司酮治疗内异症的机制可能与抑制异位内膜中P450arom的表达。减少异位内膜局部雌激素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 (ER)和孕激素受体 (PR)在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子宫内膜的表达。方法 :利用大鼠内异症动物模型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 ,检测子宫内膜ER和PRmRNAs的表达情况。结果 :内异症模型组大鼠异位内膜ER、PRmRNAs的表达低于在位内膜和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 ,与后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而模型组在位内膜ER、PRmRNAs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内异症模型组异位内膜ER/PRmRNA大于在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ER/PRmRNA(P <0 0 1)。结论 :内异症大鼠异位内膜ERmRNA表达的相对增高在内异症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芳香化酶P450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关系及米非司酮治疗内异症的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空白组(未建立模型组)、对照组及米非司酮药物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异位内膜中芳香化酶(P450 arom)的表达。结果健康大鼠子宫内膜中无P450 arom的表达,内异症模型鼠在位、异位内膜中均出现P450 arom的异常表达;米非司酮药物治疗组异位内膜中P450 arom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异位内膜(P<0.01)。结论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中存在P450 arom的异常表达,米非司酮治疗内异症的机制可能与抑制异位内膜中P450 arom的表达,减少异位内膜局部雌激素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芳香化酶P450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关系及米非司酮治疗内异症的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空白组(未建立模型组)、对照组及米非司酮药物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异位内膜中芳香化酶(P450 arom)的表达.结果 健康大鼠子宫内膜中无P450 arom的表达,内异症模型鼠在位、异位内膜中均出现P450 arom的异常表达;米非司酮药物治疗组异位内膜中P450 arom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异位内膜(P<0.01).结论 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中存在P450 arom的异常表达,米非司酮治疗内异症的机制可能与抑制异位内膜中P450 arom的表达,减少异位内膜局部雌激素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活血消异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粘连模型大鼠盆腔粘连程度及腹膜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体移植法将子宫内膜种植于肠系膜上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粘连大鼠模型,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活血消异方组、达菲林组,分别连续给药28 d后,评价各组大鼠盆腔粘连程度,比较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正常腹膜、内异症各组病灶处腹膜组织中TGF-β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 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盆腔粘连评分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TGF-β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1参与内异症盆腔粘连的发生和发展,活血消异方能改善内异症盆腔粘连状况,抑制粘连组织中TGF-β1蛋白和mRNA的表达,且疗效与达菲林相当。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PTEN、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和GH(humangrowthhormone)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和异位恶变内膜中的表达及意义,探讨EMs恶变机理及特点。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查PTEN、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生长激素(GH)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异位及异位恶变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TEN在24例在位、异位和异位恶变内膜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6.67%(16/24)、37.50%(9/24)和20.00%(1/5),异位和异位恶变内膜中的阳性率远低于在位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异位、异位恶变内膜间的阳性率差别不大,说明两者的生物学特点相似;GH在在位、异位和异位恶变内膜的阳性率分别为87.18%(102/117)、85.38%(111/130)和80.00%(4/5);EGFR在在位、异位和异位恶变内膜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4.70%(64/117)、89.23%(116/130)和80.00%(4/5),异位和异位恶变内膜的阳性率均高于在位内膜。GH、EGFR在异位和异位恶变内膜中的阳性率接近。因此,提出不典型EMs(atypical endometriosis,aEM)和EMs恶性变的诊断标准。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拥有肿瘤组织的局部浸润、远处转移等生物学特点,容易恶变。GH、EGFR和PTE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及恶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TEN表达水平的下降和缺失,同时伴有EGFR、GH的高表达可被视为内异症恶性转化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在位和异位内膜的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丹那唑对IL-6水平的影响,探讨IL-6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 中的作用。方法:参照Jones方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采用ELISA法检测子宫内膜IL-6水平。结果:模型组异位内膜的IL-6水平比在位内膜显著降低,而丹那唑治疗组在位和异位内膜的IL-6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的在位和异位内膜。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的生长与IL-6水平的降低有关,丹那唑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机理可能部分地通过升高内膜组织IL-6水平起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观察卵巢切除术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影响。方法:47只大鼠在建模后3周,第2次剖腹,观察移植物的生长情况和体积。将已成模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23)和卵巢切除术组(n=24),对卵巢切除术组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分别观察两组动物成模后2、4、6和8周移植物的生长情况和体积。结果:与建模后3周时相比,成模后2、4、6和8周对照组大鼠移植物的生长情况和体积基本保持一致,而卵巢切除术组大鼠异位子宫内膜出现萎缩退化并且体积明显缩小,术后4、6和8周与术后2周相比,作用更明显,百术后4、6和8周之间无明显差异,术后8周仍可见异位内膜组织存在。组织学检查,对照组大鼠异位子宫内膜呈增生状态,而卵巢切除术组呈萎缩状态。结论:卵巢切除术可使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异位子宫内膜逐渐萎缩退化,但未能使其消失。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柴胡汤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内异症动物模型,将模型成功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小柴胡汤组、丹那唑组、联合用药组(小柴胡汤 丹那唑)及对照组。利用图像分析腺上皮高度的变化,评价治疗效果;利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分析各用药组在位、异位内膜环加氧酶-2(COX-2)的表达。结果:用药组腺上皮高度明显降低,其中联合用药组最为明显;小柴胡汤组和联合用药组异位内膜COX-2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在位内膜,但丹那唑组和对照组异位内膜的表达明显高于在位内膜。结论:小柴胡汤联合丹那唑对大鼠内异症具有明显治疗作用;小柴胡汤治疗机制有可能是通过下调异位内膜COX-2的表达,从而减少前列腺素的产生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4及BMP信号通路相关成员在发情周期小鼠子宫中的表达模式。创新要点: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系统地研究了Bmp2和Bmp4及其BMP信号通路相关成员在小鼠子宫中mRNA水平表达模式,同时运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BMP2蛋白在小鼠子宫中的定位模式。研究方法:重要结论:收集发情周期各个时期小鼠子宫,一侧子宫角贮存于液氮或-80℃冰箱用于实时荧光定量PCR,另一侧子宫角用40mg/ml多聚甲醛固定用于BMP2蛋白免疫组化定位。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Bmp2的表达水平在发情前期显著高于发情期和发情后期(P〈0.05),Bmp4的表达水平呈现显著波动,但Bmp2与Bmp4差异不显著(P〉0.05)。Bmprla和Bmpr2的表达水平在整个发情周期无显著变化(P〉0.05)。然而,Bmprlb的mRNA水平在发情期显著下降(P〈0.05),在发情后期上升。此外,Bmprlb的mRNA水平显著低于相应时期Bmprla和Bmpr2的mRNA水平(P〈0.05)。三种R—Smads差异地表达于小鼠子宫,并且Smad1和Smad5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Smad8(P〈0.05)。此外,Smad4的表达水平在整个发情周期无显著变化。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MP2蛋白在整个发情周期差异表达,并主要定位于子宫腔上皮细胞和腺上皮细胞。我们的结果提供了BMP2和BMP4及其BMP信号通路相关成员mRNA水平表达变化信息,这些数据为论证BMP在子宫内膜中的作用如子宫内膜的退化与重塑提供量化和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补充谷氨酰胺对大强度跑台训练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适应性训练后,30只6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C,6只),训练组(T,12只)和服药训练组(TG,12只)。进行6周大强度跑台训练,跑台坡度5°,前2周每周训练6d,每次训练25min,速度依次为20 m/min和24 m/min,后4周每天训练,速度和时间不变,分别为32 m/min和35min。训练期间每日给药前称体重,TG组大鼠按O.3g/kg.d剂量灌胃给药,C、T组喂以相同体重比例的自来水。最后一次训练12h后进行大鼠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和脾细胞IL-2表达测定。结果:T组与C组比较,CD8+含量显著升高,CD4+/CD8+比值及IL-2表达显著下降;TG组与C组比较,CD8+含量显著下降,CD4+/CD8+及IL-2表达升高显著。结论:本该实验的大强度跑台训练造成大鼠免疫功能显著下降,而谷氨酰胺补充可明显改善大强度跑台训练造造成的大鼠免疫抑制,增强大鼠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探讨斯氏狸殖吸虫感染大鼠致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细胞因子IL-4和IFN-γ表达及意义,为阐明Th1/Th2在斯氏狸殖吸虫感染大鼠肝纤维化形成及调节作用提供实验依据.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感染1周组(n=5)、感染2周组(n=5)、感染4周组(n=5)、感染8周组(n=5)、感染12周组(n=5)和感染16周组(n=5),每鼠腹腔注射斯氏狸殖吸虫囊蚴15个.按感染时间处死各组大鼠,观测各项指标.HE染色和V G染色观察肝组织纤维化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IL-4,IFN-γ在大鼠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动态变化.HE染色和V G染色肝组织病理形态学结果显示: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胶原纤维面积比值(S/T)和肝纤维化评级在逐渐增加,肝组织纤维化的程度逐渐加重.免疫组织化学显示:IFN-γ的表达阳性细胞百分率在1~8周逐渐增加,到第8周末时达到最大,在12周到16周又逐渐减少;而IL-4表达阳性细胞百分率在1~16周逐渐增加,到第12周末IL-4表达开始增加迅速. 斯氏狸殖吸虫感染大鼠可引起肝脏纤维化病变,IL-4和IFN-γ在斯氏狸殖吸虫感染大鼠致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表达增加,其纤维化病变程度与感染时间、IL-4和IFN-γ的表达增加有关.提示Th1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FN-γ和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4在斯氏狸殖吸虫感染大鼠致肝纤维化的自发性免疫调节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为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白介素-4(IL-4)刺激的巨噬细胞精氨酸酶1(Arg-1)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表达的影响.将6~8周龄Balb/c小鼠经无血清DMEM培养基刺激后,收集腹腔巨噬细胞用于体外培养.体外培养的巨噬细胞经20ng/mL IL-4和不同浓度EGCG处理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Arg-1和iNOS的mRNA表达水平和含量.结果显示IL-4和EGCG单独处理均可显著刺激Arg-1的表达和抑制iNOS的表达,而EGCG(12.5~50μM)增强IL-4刺激的Arg-1表达和IL-4对iNOS表达的抑制作用,且存在剂量依赖效应.上述结果提示EGCG以剂量依赖方式促进IL-4刺激的Arg-1表达、抑制iNOS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4周有氧训练对Ⅱ型糖尿病大鼠免疫应答因子IL-1Ra、IL-4、IFN-γ等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Ⅱ型糖尿病安静组(A组)、II型糖尿病有氧训练组(B组),健康安静对照组(C组)。B组进行4周的跑台有氧训练(每周6d),第1周前3d训练时间分别为30m in、40m in和50m in,第4d起每天持续跑台60m in。结果:4周有氧训练后,A组和B组的血清指标IL-1Ra、IL-4、IFN-γ等均显著高于C组(P<0.01);4周跑台训练后B组血清指标IL-1Ra、IFN-γ等显著低于第1周(P<0.01),而血清指标IL-4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4周有氧训练能够逆转Ⅱ型糖尿病大鼠血清指标IL-1Ra、IFN-γ的上调;IFN-γ/IL-4比值下降;但4周有氧训练后大鼠血清指标IL-4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慢性有氧运动后大鼠血液白介素IL-2和IL-6的变化情况,探讨运动后白介素的应答、适应性反应.方法:120只3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急性运动组和四周运动组,跑台速度为25m/min的恒定负荷.各组运动前、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3h取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液中IL-2和IL-6的变化情况.结果:1、一次急性运动后,与安静对照组相比,IL-6的浓度在运动后即刻、运动后3h均出现升高的趋势,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浓度的变化与IL-6相似,运动后即刻有所下降,3h后虽有回升,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4周有氧耐力运动对白介素的影响:1周有氧耐力训练后,WK1-B,WK1-A,WK1-3h与C组相比,大鼠血液中IL-6的浓度显著升高,差异非常显著(P0.01).WK1-3h组与WK1-B组相比,IL-2的浓度有明显升高(P0.05),而与WK1-A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有氧耐力运动两周后,WK2-B,WK2-A和WK2-3h组大鼠的IL-6水平与C组有显著的升高(P0.05).两周的有氧耐力使IL-2浓度在WK2-B组较C组有明显的升高现象,差异非常显著(P0.01).WK2-A组与C组相比,IL-2浓度变化不明显(P0.05).WK2-3h组与WK2-B组相比,IL-2浓度有显著升高(P0.05)第三周和第四周大鼠IL-2和IL-6的浓度变化不明显,与安静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一次性有氧运动对大鼠白介素的影响不明显,白介素在急性运动后的变化情况与运动强度大小可能有关.周期性有氧耐力训练促进大鼠机体产生良好的适应性,白介素呈"升高-下降"的变化趋势,1-2周是免疫应激阶段,3-4周大鼠机体实现了良好的免疫调节,处于适应阶段.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H-1 细小病毒感染大鼠神经胶质瘤细胞C6 后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取感染C6 细胞后不同时间点的H-1 细小病毒,同时取相同时间点的正常C6 细胞,采用ELISA 方法检测同时检测TNFα、IL-6、TGF-β1和IL-17A 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C6 细胞中TNF-α、TGF-β1 和IL-17A 的浓度随培养时间增长而提高, IL-6 浓度无明显变化; H-1 细小病毒感染的C6 细胞中TNF-α、TGF-β1 和IL-17A 浓度无明显变化,而IL-6 浓度随感染时间推移而显著增加。结论H-1 细小病毒感染导致C6 细胞中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COX-2在胆碱蛋氨酸缺乏(MCD)诱导的脂肪性肝纤维化模型中的表达变化以及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的相互作用.雄性野生型小鼠(C57BL/6N)或PPARα-/-分别给予MCD饮食,MCD对照饮食8或9周.第1治疗组给予MCD饮食51 d后加用选择性PPARα激动剂匹立尼酸(Wy-14,643)5 d或12 d.第2治疗组给予MCD饮食7周后加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1或2周.COX-2在MCD饮食诱导的脂肪性肝纤维化模型中被大量诱导表达,选择性PPARα激动剂(Wy-14,643)的短期治疗显著降低COX-2表达和炎症因子TNF-α和IL-6以及重要致纤维化细胞因子TGF-β1 mRNA表达量.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的短期治疗可明显减少脂肪性肝纤维化野生型小鼠的脂肪病变和炎症反应,降低血清ALT水平,但是塞来昔布对PPARα-/-小鼠无效.因此,COX-2在脂肪性肝纤维化病理进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选择性激动剂PPARα显著下调COX-2表达,而选择性COX-2抑制剂通过对PPARα激活而改善脂肪性肝纤维化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