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依法治国的关键在于依法行政。法治的本来含义是指"法的统治",即法居于国家与社会的统治地位,而不只是国家用法来治,在真正的法治社会,国家机构本身也受法的统治,即受法的制约和监督,只有在政府的行政权力受到法的严格制约的情况下,才意味着法治的真正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崔瑜梅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1,20(Z1):89-91
依法治国作为我国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从1999年3月15日起,已得到宪法的保障,那么,如何实现依法治国呢?依法治国的重点和突破口--依法行政是问题的关键,只有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立法和严格监督才能实现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作为治国方略已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而依法治国的关键则在于行政机关能否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治国作为治国之道,必然要求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法治的重要原则,也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因此要着力分析了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的辩证关系:研究行政权在依法治国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论证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和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4.
兵团党委提出到2020年率先在西北地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建设全面的小康,就必须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步骤。同时,依法行政更重要的是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兵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5.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点与难点。依法行政的实现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依法行政的要件体现在精神、制度和运作三个层面。依法行政的精神要件在规范行政时具有统帅作用,精神的影响是根本性,长期性的。精神要件的存在需要民主、法治的土壤。依法行政的制度要件是精神要件的具体化。没有形成具体的制度,依法行政的精神仅仅是一种观念,很难使规范标准达到统一,对整个社会起着整齐划一的作用。但没 法治精神指导的制度无疑是毫无生命力的。制度在形成之后,还需要付之实施。精神、制度与运作三方面要件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缺乏任一要件,都会阻碍依法行政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当代中国,仍需在多方面立足于已初步具备或已有相当的基础上,继续努力,不断为推进依法治国的历史进程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是实现国家行政管理法治化的重要环节和途径。依法行政要求行政机关做到 :法无授权不得行 ,法有授权必须行 ,行政行为程序化 ,违法行政必受追究。严格依法行政 ,必须树立依法行政的正确观念和意识 ,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 ,建立行政决策合法性论证制度 ,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8.
刘洋 《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2007,(13)
从一系列违法行政的案例展开对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的理解,分析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的关系,阐述依法在依法治国中的重要地位,建立法治政府,全面推进和完善我国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9.
程宗璋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1,(1)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是实现国家行政管理法治化的重要环节和途径。依法行政要求行政机关做到:法无授权不得行,法有授权必须行,行政行为程序化,违法行政必受追究。严格依法行政,必须树立依法行政的正确观念和意识,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建立行政决策合法性论证制度,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10.
论述依法治国的理论依据和当前进行法制建设的现实意义,从完善立法、依法行政以及加强法律监督等环节,对依法治国的实现途径和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12.
张薇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2,(2):45-48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方略,建设法治政府是确保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重要前提。近年来,我国在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和防治腐败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只有采取措施,狠抓落实,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才能推进建设法治政府进程。 相似文献
13.
实现学的执政方式向依法治国的转变,既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更需要全党转变观念,变革领导方式,提高执政水平。 相似文献
14.
依法治国已成为我国的根本治国方略,而依法治国的灵魂是依宪治国,以宪治国是一切实行民主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由于宪法具有最高权威,因而宪法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和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5.
张子民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4(4):60-62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的基本方略,也是江泽民同志对邓小平同志依法治国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但是怎样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克服和摒弃由“革”遗风中“人治”大于“法治”的弊端,实现“法治”而不要“人治”,依法进行国家和社会的一切活动。严格依法治国,使任何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在行使权力的同时必须依法行政,必须受到法律程序的约束和监督,规范行政执法、司法机关的程序。从而使我们在邓小平依法治国理论思想的指导下,在实践中积极探索,逐步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才能不断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李丹 《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5):67-7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实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和谐社会之间有着高度的统一性,依法治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保障,而和谐社会的真正实现则对依法治国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卢丽刚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2,(1):31-33
WTO规则就是市场经济规则 ,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中国加入WTO后则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法律手段并不是万能的 ,它有不宜调整的对象、不宜使用的时机、不宜使用的场合。法律所不宜的 ,可能是道德所最适宜的。因此 ,中国加入WTO以后应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重的原则。合理地开发“法治”和“德治”两种资源 ,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服务。 相似文献
18.
探寻高校师德建设路径应回到师德建设问题本身,置师德于依法治国背景下进行考量。要制定具体可行的师德规范,培育规则意识;要发挥法律的他律功能,培育法治思维;要完善制度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培育敬业精神;要建立新媒体师德档案,培育修德文化。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国的重点是依法行政.行政执法人员自身法治思想的树立,法制观念的更新,是一国法治建设的核心环节.特别是行政执法人员法律思维的培养须引起法律界乃至全社会的重视.本文从职业思维概念入手,分析、论证行政执法人员的职业法律思维的属性、定位,以及存在的障碍等问题,提出己见,求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20.
社会学法学是一个新兴的部门法学科,也是一种法学方法论,引领我们通过法律来研究社会,通过社会来研究法律。法治秩序的建构需要法律,但有法律并不一定就会有法治秩序,法治秩序的建构更重要的是依赖法律功能的发挥,关注法律和社会的实际联系。社会学法学作为一个理论体系,对法治秩序的建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实际上就是为了建构法治秩序,这就需要我们以社会学法学为视点,把法律置于中国特定的历史、化和社会情境中加以反思,推动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从而也使社会学法学在我国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领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