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清代道光年间仲振奎《红楼梦传奇》,作为清代红楼戏曲的开山之作,在为《红楼梦》由单一的小说传播向多种社会文化传播转化,并最终能够成为一种社会性文化现象提供了途径与平台,改编模式为后世红楼戏所继承和发展,改编原则为后世红楼戏所发挥和延伸,成就了后世一批经典红楼折子戏,明确了后世红楼戏中通行的人物角色定位与情感倾向。  相似文献   

2.
凌力是当代最深得“红楼”艺术精髓的一位历史小说作家,她的历史小说不论在对历史悲剧的深刻发掘、女性形象的复杂塑造,还是对历史题材的生活化和人情化处理等都深得“红楼”艺术神韵。凌力创作的这种审美追求有利于历史小说创作走向深化发展,代表着当下历史小说创作的健康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3.
当代"《红楼梦》同人小说"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红楼同人小说产生的原因及作品类型,介绍了自20世纪90年代末出现的民间红学及同人小说的勃兴。  相似文献   

4.
 我们常常用“灵性”、“灵气”来形容一个人的聪明,学习也存在“灵性”问题。可惜的是,学生的学习“灵性”被我们的教育磨掉了。  相似文献   

5.
白盾先生在新著《悟红论稿》中提出,“还红楼以红楼”、要重视研究作品本身主体内容的观点,体现了论者从作品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悟红论稿》对《红楼梦》不同层次主题的深入解析,对其审美序列的界定都是非常有见地的。同时,对“雍正夺嫡”说、“凡‘脂’即好、凡‘续’即劣”论的批驳以及对曹雪芹的思想局限和内心矛盾的辩证分析,也是令人信服的。  相似文献   

6.
情感作为人的本质力量,是人的智力活动的动力之一。在审美活动中,美的事物的生动与奇妙,富有情趣和灵性,以及它带给人的惊奇与激动,都可以激发人的智力情绪和求知欲,唤起人们追求和探索的热情,成为智慧活动的趋力。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提高自主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  相似文献   

7.
"绿烟锁梦"网站(http//10.61.113.142/min)是大庆石油管理局局域网的专业红学网站。主页"梦在红楼"设有红楼人物、红楼诗词、红楼美食、红楼悬案、红楼醒梦、红苑折枝、红注集锦、红边漫笔、红楼撷梦、红学书窗、红楼戏剧影视等二十多个栏目。广大网友们就红学问题,或直抒己见,或相互商榷,或热烈讨论,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一言即出,瞬间传遍千家万户,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有击键之潇洒,无伏案之劳形,既无油墨芳香之刺鼻,更不必担心洛阳纸贵,却有力促进了红学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不失为一种现代化的评红手段。虽然有些论述难免蜻蜓点水,但皆发自肺腑,不落窠臼,特别是其中观察之仔细,见解之新颖,思维之敏捷,不能不令人叹服。从2000年1月建站以来,仅一年多时间里,就有100多篇评红文章在网易的北京社区的红楼逸梦上转发,有些文章还被悼红轩、红楼大观、梦红楼、夜看红楼等知名红学站点转载或收录。现摘编三篇网上评红文章,以窥网上评红之一斑。  相似文献   

8.
教育,应该具有灵性和美感,具有滋养人性的功能。数学课堂,也需要我们教师用诗去经营。营造绿色课堂氛围,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设计开放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去积极构建充满灵性的数学课堂。灵性的数学课堂是师生经验的共享、情感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灵性的数学课堂是学生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和个性的彰显;  相似文献   

9.
王益 《科技信息》2007,(26):146-147
中国山水诗自南北朝时期的谢灵运开家以来,到盛唐时期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山水田园诗派。作为这一诗派的杰出领袖,王维是非常善于用优美的语言、和谐的声音与绚丽的色彩来构建其诗体的。他将自然美和艺术美有机地统一起来,对现实美做了精致动人的表现,使山水诗的成就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尤其是,当他以其独特的人生历练和丰富的艺术修养来观照自然时,其笔下的那些山水田园便充满了一派派诗情画意,很容易把人带入一种清幽深远、空灵静寂的境界之中。可以说,面对充满灵性的山水田园,王维的审美视野是开阔而独特的,审美心态是平和而淡定的。当诗人…  相似文献   

10.
灵性教育是对技能教育、知识教育和智慧教育的超越,主要内容包括灵性品德、灵性人文和灵性生命教育,以及灵性创造力、灵性想象力和灵性适应力教育。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要上水平、出特色,需要大力倡导灵性教育,让学生不仅有技能、有知识、有智慧,还要有灵性,才能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上有可能超越"智慧人""知识人"和"技能人",在高等教育的境界上有可能超越技能教育、知识教育和智慧教育,从而找准我国高等教育在世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教育境界方面的生态位。在进行灵性教育的过程中,既不能将灵性教育神性化、宗教化,也不能只对灵性教育作理性探讨和只考虑灵性教育的整体性,更不能把灵性教育与其他教育割裂开来。实施灵性教育需要确立灵性教育理念、制定灵性教育实施方案、开设灵性教育课程、建设灵性的校园文化和灵性教育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之“金陵”不是指今天南京之金陵。沿红学“自叙传”开辟的门径: 曹雪芹及其父祖不是金陵人,曹家宅第不在金陵,曹家的姻亲也均不是金陵人;曹家败事后在金陵无片瓦。“红楼梦》中所说的金陵指的是奉天府盛京(今沈阳),个别地方对应着顺天府京都(今北京)。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对女性的关注及其显著的“女儿化”特征,自然容易使人把它跟西方现当代的“女权主义”思想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联系起来,并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角度来考察曹雪芹的女性观。作为男性的曹雪芹无法完全摆脱传统文化中的男性中心意识,因此难免受到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者的怀疑和批判,但曹雪芹确实在《红楼梦》中为女性说话,对“父权制”或“男性中心主义”进行批判。《红楼梦》中有关女性的话语具有“复合的双声性”。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一书自问世以来,便引起巨大反响,甚至形成一门学问——"红学"。书中人物也为人津津乐道。令人惊讶的是,《红楼梦》全书塑造了几百个人物形象,仅常提到的也有三、四十个,读来却没有重复,拖沓之感,反而每个人物形象鲜活,栩栩如生。本文由"宝玉挨打"这一事件入手,分析人物性格,从而探讨曹雪芹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台湾杜世杰先生的《红楼梦考释》一书所遵循的学理、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其实是违背学理、六经注我的学理、方法,突出表现为对《红楼梦》中名词的任意猜想、谐韵添字的随意增添以及对《红楼梦》故事情节的任意解说。《红楼梦考释》的非科学性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5.
在《红楼梦》和《儿女英雄传》中曹雪芹和文康怀着同样的救世之心,寄寓了深刻的人文关怀。两部作品呈现双峰对峙、双水分流的审美对抗,但它们的立足点却不同,〈红楼梦〉批判封建社会,以彻底的大悲剧结尾,(JL女英雄传)则对社会进行粉饰,以圆满的大团圆作结。旨在对两部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儿女英雄传)与〈红楼梦)审美对抗中的力不从心。  相似文献   

16.
饶道庆著《〈红楼梦〉的超前意识与现代阐释(增订本)》一书,在批评方法和思想内容方面都有所创新。该书对《红楼梦》的“超前意识”的研究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具有宏阔的理论视野,二是善于运用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红学史上,王国维和俞平伯都有杰出的贡献,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和俞平伯的《红楼梦辨》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红楼梦评论》和《红楼梦辨》二者的承继关系尤为明显,前者对后者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而后者不仅对前者有所继承,也有重要发展,因此可以说,新红学的产生与王国维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8.
畸笏叟在“脂批”中注明自己是《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是他用“辛酸之泪哭成此书”。畸笏叟就是曹頫。曹雪芹去世后,是他的父亲曹頫写了《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与曹頫同时代的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明确指出,曹寅之子作了《红楼梦》。  相似文献   

19.
以清代为视角,透过父祖享有的家长权来考察母亲家长权的内容,可以肯定母亲在法律上具有当仁不让的家长地位与权力。结合历史和法律文化来追溯母亲家长权崇高地位的缘由,可以点明母亲家长权的实质与相对性。而《红楼梦》这部以女性悲惨命运为主线的历史文学巨著,对其中每一位女性都作了真实而丰富的性格描写,是作者对社会现实具有深刻洞察力而反映到其作品中的心血结晶。因此,结合《红楼梦》来分析女性家长权这一复杂历史现象,以文学作品与现实问题交融、文史印证的分析,能使这一研究更具创意,更具说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