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9 毫秒
1.
户农101(原代号09×898),系陕西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于2001年育成的玉米新品种。2003年参加陕西省春播预备试验,比对照农大108增产19.9%,在参试的55个组合中居第一位。2004年参加陕西省春播比对照农大108增产12.4%,产量居13个参试组合第三位。2005年参加陕西省春播区试比对照沈单10号增产7.4%,产量居参试组合第二位,同年参加生产试验比对照沈单10号增产6.65%。该品种于2006年2月通过陕西省第38次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陕审玉2006009。  相似文献   

2.
榆单9号(原代号YD401)系陕西大地种业有限公司于2003年以YD12作母本、YD28作父本育成的高产、优质、抗病春播玉米新品种。2006年参加陕西省春玉米区试较对照沈单10号增产17.1%,较对照户单10号增产12.4%,排名第一位;同年参加春玉米生产试验,较对照沈单10号增产10.8茗,较对照户单10号增产8.0;%,排第二位。该品种于2008年3月13日通过陕西省第41次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陕审玉2008006。  相似文献   

3.
黑粳7号(黑交912)是黑河农科所育成的水稻新品种。1994年经黑龙江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批准命名推广。该品种早熟高产优质抗冷害能力强。目前在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迅速推广,是该区米质最好的主栽品种。一、增产效果1989-1990年在所内进行二年产量鉴定,平均公顷产量6913.3公斤,比对照品种黑粳5号平均增产15.8%,1990年异地产量鉴定,平均公顷产量700.20公斤,平均增产16.1%。1991—1992年第四积温带区域实验共9个点次,平均公顷产量6376.0公斤,平均增产7.9%;1993年平均公顷产量7100.1公斤,平均增产17.00%。德都县农业开…  相似文献   

4.
“阿七三交”是我所玉米研究室自1990年以来自育单交种“阿单七号””为母本与自选系“马综1115”组配的特早熟三交种,在马尔康地区全生育期为138天,需大于等于10度活动积温1900度,是适宜在中纬度,高海拔玉米上限区种植的优良品种,经1991-1996年在所内及农户大面积试种试验均表现出高产(比对照“阿单六号”增产10%)以上,品质好,抗倒,适应性强,耐粗放耕作,不早衰,1997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采用轮回选择法,以西昌大白豆×昆明白皮豆培育出蚕豆新品种“凉胡6号”(代号91—6)。经1992~1995年参加西昌、会理、会东的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种植,表现出耐肥、耐旱、抗倒,抗病性优于对照品种,产量较高.三年分别较对照增产13.65%、21.8%和14.9%,生产试验增产15%以上,生产示范增产17.04%。该品种结荚分布均匀.分枝较多,结荚结实较多,籽粒蛋白质和总糖含量较高。2000年7月6日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届三次会议审定合格,命名为“凉胡6号”。  相似文献   

6.
秦麦3号小麦新品种是用东方红3号作母本,昌农921作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在水地栽培条件下比对照品种京冬8号增产6.74%,在旱地栽培条件下增产22.6%。具有高产、稳产、抗寒、耐旱、抗白粉病、抗条锈病、抗倒伏、抗穗发芽、品质优良及适应各种水肥条件种植等特点。并根据本区生态和生产条件,总结出该品种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通过引种试验、示范,杂交油菜希望98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5.15%,成熟期提早2—3天,硫甙、芥酸含量较低,粗脂肪含量44.84%-46.68%,抗耐病性强,是一个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油菜品种,被列为2008年汉中市主推品种。栽培要点是:主攻“三早”,培育壮苗,力除“三害”,控氮增磷补钾配微,适时收获。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甘薯早熟食用新品种“渝苏76”的生产力和主要经济性状指标的鉴定结果.在1995年至1996年四川省甘薯新品种早熟组区域试验中,“渝苏76”鲜薯产量为23037.75kg/hm^2,比对照品种“南薯88”增产13.1%,藤叶产量20575.50kg/hm^2,比对照减产8.8%,生物鲜产43613.25kg/hm^2,比对照增产1.6%.在生产试验中鲜薯产量也比对照增产10%以上,该品种萌芽性较好,结薯早,适应性广,抗旱性强,耐肥,抗黑斑病能力较强,贮藏性好,熟食品质优良,栽后100d收获,商品薯率80%以上,特适于城郊作食用品种种植,提早上市,可获较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试验探讨了海拔1200米左右的干堰村引进脱毒马铃薯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脱毒马铃薯产量以宣薯3号最高,平均亩产达1916.7kg,比对照增产941.5kg,增产96.54%;大西洋产量次之,平均产量1380.7kg,比对照增产405.5kg,增产41.58%;中薯3号居三位,平均产量达1195.6kg,比对照增产220.5kg,增产22.61%;紫色马铃薯洋人洋产量最低,平均产量只有805.3kg,比对照减产169.9kg,减产17.42%。  相似文献   

10.
阿青5号是四川省阿坝州农科所青稞研究室和甘肃省甘南州农科所青稞研究室联合选育的高原优质青稞新品种,2002年10月21日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1990年甘肃省甘南州农科所用自育品系83-93-7-2-1作母本,以四川省阿坝州农科所育成品种川83-5319作父本组配杂交,经7年8代系统选育而成。阿青5号系春性中晚熟青稞品种全生育期122d。属四棱裸大麦,长芒、勾头、全抽穗,穗脖弯垂,株高85-90cm株型半紧凑型,幼苗绿色,半直立型,长势强,分蘖多。种子锥型、黄褐色、腊质,腹沟浅,千粒重40.8g,穗长6.0cm,穗粒数37.0粒/穗,小穗密度6.2粒/cm。籽粒品质好,蛋白质含量8.4%。容重805g/L,粗淀粉(干基)78%,氨基酸总量8.9%,抗条锈病和白粉病,中抗云纹病和网斑病,轻感散黑穗病、斑点病,抗倒伏。州区域试验平均产量比对照品种康青3号增产11.49%,多点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139.5kg/hm^2,较对照品种康青3号增产19.2%。生产示范平均产量4095kg/hm^2,较对照品种康青3号增产33.6%,适宜在我州青稞主产区种植,也适宜在海拔2600-3300米之间的云、甘、青、藏等省青稞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2002~2003年进行了小麦新品种宝麦3号的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品质鉴定及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宝麦3号小麦2002年度区域试验比对照品种京冬8号增产2.21%,差异不显著;2003年度区域试验比对照增产5.76%,差异达极显著;2003年度生产试验比对照增产8.29%。宝麦3号适应性广泛,具有抗寒、抗旱、耐病等多种抗性,可作为冀中北地区良好的接班品种。  相似文献   

12.
根据安宁河流域及其辐射区蚕豆生产实际,确立了以产量较高,品质较好,抗性较强,又可作时鲜蔬菜的育种目标,从1986和1987年开始,采用轮回选择法培育蚕豆新品种:凉胡5号(又名91—5,西胡5号),经会理、会东等地多年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种植,表现耐肥、耐旱、抗倒、抗病性优于对照品种,产量较高,较对照品种增产20%左右。该品种结荚分布均匀.分枝多,结荚多,籽粒总糖量高,既可收干籽粒,又适用于时鲜蔬菜。1998年11月通过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凉胡5号”。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7月在余庆县大乌江镇进行脱毒马铃薯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威芋3号产量居第一位,单产1519.4kg/667m^2,比本地马铃薯(ck)增产746.1kg,增长96.5%。其次是草米拉产量居第二位,单产1510.6kg/667m2.比对照增产737.3kg,增长95.3%;再其次是洋人洋,单产1498.9kg/667m^2,比对照增产725.6kg,增长93.8%。产量表现最差的是对照品种,产量773.3kg/667m^2,其次是费乌瑞它产量为1028.3公斤,比对照增产255公斤,增长33%。从产量结果表中看出,脱毒马铃薯均比本地马铃薯增产。  相似文献   

14.
近日科研处从农业部获悉,以我院王士杰副教授为主研制的小麦新品种“豫教2号”2006年3月1日获得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授权,品种权号CNA20030452.6.“豫教2号”小麦属于耐晚播中早熟品种,其产量超过对照品种3—6%,耐晚播性能和抗病性抗倒性能不仅超过对照品种,而且超过黄淮冬麦区南片正在推广种植的品种,其千粒重可高达60克(通常在53克以上),也是黄淮冬麦区历史上所没有的.该品种籽粒黑胚率低、商品性特好,在湖北省襄樊地区和荆门地区试种表现特别优异,有望成为长江流域的主推小麦品种.另悉,2004—2005年度学院和河南滑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推广种植10万亩新品种小麦,累计增产200万千克,取得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花生品种汕油27的育成与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汕油27是以粤选58为母本、粤油320-14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而选育成的抗锈、高产花生新品种。访历经各级区试均表现高产增产,在省区试中平均667m^2产量235.48公斤,比对照种增产12.31%,增产达显著标点,产量居首位;抗锈性较突出,为锈病2.0级,比对照提高1.5个抗级;出仁率高达72.4%,含油率51.6%;适应性较广,适宜于我国南方具有中等肥力以上的粘壤土或沙壤土推广种。栽培上宜采以选  相似文献   

16.
早籼“8—65”这个品系为我所1975年用“蜀本一号”做母本,“军协”做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1979年曾定型参加鉴定试验,1980年参加品试口多点大区对比试验,1981年组织全县区试,并进行重点生产示范,三年多来表现都较好。首先在产量上、1979年鉴定试验亩产为1042.5斤,比“梅珍”增产12.7%,与“广陆矮四号”亩产1080斤相接近。1980年品试亩产996.7斤,较“梅珍”增产16.2%。同年参加全县中熟组品试10个点有8个点增产,平均亩产941.1斤,较“梅珍”增产11.7%。大区对比五个点平均亩产916.5斤,较对照种862.8斤增产6.2%。1981年我所试  相似文献   

17.
《石河子科技》1996,(4):10-11
“新椒4号”是由“朝天73—8×七寸红”杂交选育而成的常规品种,无限生长类型,总生育期150天左右,早熟,抗病毒病、耐细菌性斑点病、疫病,适应性强,丰产,易制干,品比试验较对照品种增产19.88—24.45%;在北疆线辣椒主栽地区生产示范,直播栽培,平均亩产干椒320kg左右,较对照增产20%以上.1995年12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适宜在南北疆大部分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本发明选育出的含TM_1基因的792—16—16和791—4,含有TM_(2a)基因的792—10品系等作亲本杂交,经多代鉴定和选择,育成“中蔬5号”和“中蔬6号”番茄新品种。“中蔬5号”高抗TMV0、1、2、1.2株系,耐CMV,中试较对照品种增产18.2%,大面积种植增产26%,粉色果,单果重155克,畸形果率0.27%,裂果率0.  相似文献   

19.
用不同浓度“控梢灵”处理龙眼枝梢,并对龙眼枝梢生长情况、成花、产量进行调查.试验结果表明:“控梢灵”控梢作用显著,能提高龙眼的成花率,增加产量.连续喷2次“控梢灵”,对适时秋梢,成花率86%.95%.与对照比较增产111.36%~261.02%;对1~5cm的冬梢,成花率80%~90%,与对照比较增产78、41%~296.61%,随着“控梢灵”浓度增加其抑制作用加强,花穗的抑制过强,长度过短,影响产量.冬梢的长度和成熟度对花穗长度、产量有很大影响、“控梢灵”的抑制作用受大气温度、湿度的影响,低温、干旱的冬季抑制作用强,高温、多雨的冬季抑制作用弱。  相似文献   

20.
高产,高油,大粒油菜新品种“绵油8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绵油8号采用优势互补的优良亲本杂交,通过基因重组,分离和连续定向选择培育而成。其主要优点是产籽量高、含油量高、处子和英果等农艺性状的商品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两年省区试平均比对照增产10.7%,其中增产点增产16.22%;种子含油量比对照高4.4个百分点。适宜在川西、川北等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