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邓少闻 《科技资讯》2011,(14):248-248
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理论基础在于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在信息化时代具有不可避免性,因此我国刑法典将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纳入刑法典具有合理性,但是我国刑法典所规定的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又具有法定刑过低及管辖权不明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非法侵入住宅必然影响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和社会秩序,因而我国刑法把这种行为规定为犯罪。但是,由于受到传统习惯势力的影响,有许多人并不认为这种非法侵入住宅的行为构成犯罪或感到罪与非罪的界限很不好掌握。笔者认为,非法侵入住宅这一现象应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人们的维法意识应增强。对于非法侵入住宅这一行为不能纵容,要扩大对非法侵入住宅法制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对公民非法搜查、非法侵入公民住宅的行为认定及赔偿作了明确规定。文章特别论述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非法搜查、非法侵入公民住宅行为罪名认定条件及赔偿细则。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和《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对公民非法搜查、非法侵入公民住宅的行为认定及赔偿作了明确规定。文章特别论述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非法搜查、非法侵入公民住宅行为罪名认定条件及赔偿细则。  相似文献   

5.
狭义计算机犯罪包括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提供侵入和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这五个罪名。在司法实践中,前四种罪名之间经常出现此罪与彼罪界分以及罪数问题等复杂问题。狭义计算机犯罪各罪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犯罪客体和危害行为两方面。现实中,非法侵入、非法控制、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和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的行为时常相伴发生,因此,在司法认定中应当特别注意对计算机犯罪案件罪数的正确认定。  相似文献   

6.
《刑法修正案十一》新增催收非法债务罪不仅满足了司法实践的需求,更能弥补相关理论的缺憾.应当明确催收非法债务罪的社会秩序法益可主要理解为个人生活安宁或稳定,主观罪过形式仅为故意,非法债务的认定不可脱离对高利贷的判断,情节严重的情形应当在刑法分则一般认定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本罪具体行为方式进行明确.  相似文献   

7.
《刑法修正案(十一)》增设“催收非法债务罪”是对当下我国民间借贷、套路贷等行为所引发犯罪问题的立法回应,充分体现了当前积极的刑事立法观。但该罪设立实施后所带来的司法适用难题,如法益保护范围界定上的模糊、罪状规定理解上的歧义,以及与他罪关系不够明晰等问题有待解决。基于对刑法条文规定构成要件的检视,催收非法债务罪所保护的应为社会公共管理秩序和个人人身权利双重法益。在犯罪主观层面,需具备催收非法债务这一主观违法性要素。在与他罪关系的厘清中,本罪与非法拘禁罪、故意伤害罪、非法侵入住宅罪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竞合,与寻衅滋事罪则属对立关系,在司法实践中应择一适用。  相似文献   

8.
围绕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犯罪对象、主体、客体等方面进行讨论。就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在实践中存在的一些疑难问题,如行为人非法吸收存款但被害人不认为自己被害,金融机构高息揽储,以存代借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非法采砂行为的刑法规制经历了从缺失到司法实践定性不统一,再到统一定性的强化阶段。但是,现行《非法采矿司法解释》将非法采砂行为定性为非法采矿罪,存在非法采砂行为可罚性的实质判断蕴含危险、法益侵害性难以被包容于非法采矿罪和缺乏刑事违法性问题。要弥补上述非法采砂行为入罪的解释论缺陷,修改非法采矿罪空白罪状指向的行政性法律规范是更优的路径选择。具体而言,可以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等法律的相关规定,明确非法采矿罪所保护法益包容非法采砂行为侵害的法益,界定采砂许可证是一种特殊的采矿许可证,明确砂石属于矿产资源,将非法采砂行为纳入非法采矿罪的打击范围之内,以落实罪刑法定原则,实现最严密、最严格的环境法治要求。  相似文献   

10.
围绕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犯罪对象、主体、客体等方面进行讨论.就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在实践中存在的一些疑难问题,如行为人非法吸收存款但被害人不认为自己被害,金融机构高息揽储,以存代借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围绕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犯罪对象、主体、客体等方面进行讨论.就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在实践中存在的一些疑难问题,如行为人非法吸收存款但被害人不认为自己被害,金融机构高息揽储,以存代借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围绕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犯罪对象、主体、客体等方面进行讨论。就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在实践中存在的一些疑难问题,如行为人非法吸收存款但被害人不认为自己被害,金融机构高息揽储,以存代借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正最高检、最高法日前联合下发《关于办理非法采矿、破坏性采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非法采矿罪、破坏性采矿罪的定罪量刑标准,非法采砂行为的定性处理和入罪标准进行了明确。按照《解释》,5类情形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包括开采的矿产品价值或者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价值在10万元至30万元以上的;在国家规划矿  相似文献   

14.
成立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客观上根据限制从属性原理要求行为人为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的侵害法益的行为提供帮助,主观上要求行为人明确知道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但不要求明知是何种罪名的犯罪行为以及具体犯罪经过如何。为了激活本罪适用并提升司法效率,《刑法》第287条之二第三款的适用前提仅限于行为人与被帮助者之间存在实施相关信息网络犯罪的意思联络。此外,对于本罪的高发关联行为“挂失取走本人账户下他人财产”行为成立盗窃罪。  相似文献   

15.
对运输行为按行为人主观罪过的内容来定罪,既解决了运输毒品罪与走私毒品罪、贩卖毒品罪的区别,又解决了非法持有毒品罪与运输毒品罪的区别问题。按行为人犯罪意图的实现程度来认定犯罪的结束形态,可以解决运输毒品行为的犯罪预备、未遂与既遂问题。  相似文献   

16.
黄晓婧 《科技信息》2010,(30):54-54
以竞技、娱乐等为目的的飙车行为越来越多并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在法院对飙车行为肇事判决各不相同,我国法律又没有明文规定的前提下,从犯罪构成要件出发,基于飙车行为人的主观心理态度和客观行为的性质,并结合相关案例分析非法飙车肇事行为的性质及罪名认定,按照"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处罚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7.
胡敏春 《科技信息》2008,(6):177-177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近年来。随着此类案件的增多.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很多认识上的分歧。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论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客观方面和主体特征.并对司法实践中引起争议的问题,如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与非法集资以及合法的民间借贷行为如何区分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8.
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制定,可遏制当今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现象,但司法实践中在认定此罪中存在很多争议和疑问,正确认定犯罪主体、“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等问题。才能对侵害个人信息的行为正确定罪判刑。  相似文献   

19.
社会转型期,整个社会心态处于游移和彷徨之中.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作为市场经济发展中产生的一种经济犯罪现象,与其它犯罪相比,更易激发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行为认定应注意分析该罪行为的特点,揭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隐蔽性更强,危害性更大等危害特征,并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进行综合性的防控.  相似文献   

20.
“随意”和“情节恶劣”是我国刑法规定的殴打他人是否构成寻衅滋事罪标准。“随意”是行为人行为时的心理倾向 ,正确把握行为人是否属于“随意”应从行为的对象、时间、原因、动机和地点诸多方面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