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13亿多人口,其中农民9亿多,农村经济的发展极大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没有农村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兰州市永登县红城镇玉山村作为兰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校的帮扶村,可以从中一窥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也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整个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客观基础,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口的增长,水利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强调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农村水利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解决"三农问题"。本文主要就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出新思路、新方针、新对策。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全国人口12亿之多,有9亿在农村.这9亿农民的素质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进步,也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只有我国农业、农村、农民实现了现代化的转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业问题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它的发展好坏,直接关系着国家生死存亡。中国是一个农业大胃12.1亿人口,在向21世纪迈进的过程中,农业的需求不断增加,负荷日益加重,发展不容停滞。本文根据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对策,为中国农业的腾飞提供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它的发展好坏,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生死存亡。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12.1亿人口,在向21世纪迈进的过程中,农业的需求不断增加、负荷日益加重,发展不容停滞。本文根据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对策,为中国农业的腾飞提供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十分关注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为此,他积极探索,形成了丰富的农业现代化思想: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民素质和领导干部科学管理水平、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先合作化,后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这些思想,对我们今天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完善和发展双层经营体制──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之我见王秀梅,文中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现代七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早在建国初期,我国就提出了农业机械地和现代化的任务,并在实践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时至今日,我国农业机械化和现...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技术经济观点,从宏观上论述农村能源和现代化.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八亿农业人口每年消费3.6亿吨标煤的农村能源,其中含生物质能2.3亿吨标煤。农村能源消费量庞大,但人均能耗很低,这是农村能源系统的两个方面。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提高农村能源的战略地位.我国不能像美、苏等国那样依靠石油实现农业现代化,而要走自己的路.农村能源的对策是致力于开发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10.
当前,信息化不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信息化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农业作为基础产业,也必然会受到信息化浪潮的洗礼,从而使农业信息化成为主导着未来一个时期农业现代化方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  相似文献   

1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农业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进一步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 创立和确认家庭承包经营,实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农民在改革实践中的“伟大的创造”。农村改革最成功的经验就是破除了集体土地“一大二公”的经营体制,实行集体土地使用权与所有权的分离,把使用权交给农民家庭,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力的积极性,家庭经营成了中国农业发展的基  相似文献   

12.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到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本文从思想路线、农民积极性、农业市场化等6个方面总结改革开发以来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力求通过总结经验,对进一步推动农村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解决占世界22%人口的吃饭问题.农业生产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宝"就主要押在科学技术上.当前,我国广大农村普遍存在着人才奇缺、农业科学技术成果推广应用以及农民增收乏力等诸多问题,农业发展,农民要富裕,必须走科技兴农这条路.  相似文献   

14.
农村电气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标志,更是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的根本保证.本文分析了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分化及社会结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农民不仅是中国最大的群体,在世界农业人口中也占很大比重(40%)。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现代化发展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开始了大规模的分化,到1996年,农业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的有135亿[2],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0%,另外还有6000万~7000万跨地区的农民工,从事非农劳动的农民总数约2亿左右。这在中国农民运动史上是空前的,是生产力的大解放,是中国社会进步的重大表现,是对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重大突破,是由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由传统文明走向现代…  相似文献   

16.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农产品价格已基本放开,由市场调节。农产品价格放开后,国家还要不要对其进行调控,调控什么,怎样调控的问题,就严肃地提到我们面前,要求我们作出科学回答。 一、加强对农产品价格调控的必要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国家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并以此为出发点和归宿,搞好宏观调控,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既然整个国民经济都需要加强宏观调控,那么加强对农产品价格的调控自然是逻辑的结论. 我国是一个经济技术还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大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多数人口在农村.“农民的情况如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关系极大。”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什么时候农业发展,农村稳定,整个社会就比较稳定,改革和发展就能够比较顺利地推进,整个国民经济才能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我国是个农业大国,9亿农民素质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进步,也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而"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科技、教育.要把发展科技、教育放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8.
浅谈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目前认识到的农业发展的最高阶段,它是通过知识、信息、技术的大量注入,使农业基础设施装备现代化,农业技术操作自动化,农业经营管理信息网络化。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目标,其本质是农业的科学技术化,即以现代科技及其应用技术装备农业,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对农业问题的理性思考包括农业在我国所处地位浓业在我国的发展前提、任务和方向。毛泽东认为农业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中国的工业化离不开农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围绕发展农业,毛泽东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例如:按农轻重次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发展农村商品经济,进行农业技术改造和农业科技推广,实现农村工业化,增加农村和农民收入,使农民脱贫致富等等。这些真知灼见,对于我国今天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处于特定的现代化背景,它对中国现代化产生巨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会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业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培育出新型农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实现农民组织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