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肿瘤转移已经成为癌症治愈的最大难题.由于传统手术难以完全清除原发灶,而且传统化疗给药效率低,使得未被完全清除的肿瘤通过上述两个阶段在远端形成转移灶.利用纳米颗粒则有望攻克这一难题.因为它能够在肿瘤部位有效富集、联合如光热治疗等其他疗法,有效抑制原发灶的增殖转移;同时它还能够捕获循环肿瘤细胞、富集于特定转移灶器官或淋巴结、抑制肿瘤(如:脑胶质瘤)的转移和复发.本文以功能性纳米颗粒为对象,总结了功能性纳米颗粒在不同肿瘤组织的富集策略,分析了功能性纳米颗粒清除原发灶的机制和方法,探讨了功能性纳米颗粒对抑制转移灶生长、扩散、复发的影响,最后从临床应用的角度对纳米颗粒的研究现状、未来前景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显微镜是产生-个放大的物象,以观察肉眼直接看不清的被观察物细节的一种仪器,分为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两种.光学显微镜又有单显微镜和复显微镜之分,复显微镜可看到细菌;电子显微镜可观察到如病毒、大分子等更微观的物质.  相似文献   

3.
化学发光探针介导的声动力学肿瘤成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永红  邢达  王涓 《科学通报》2003,48(5):435-438
提出一种化学发光探针介导的声动力学肿瘤成像方法. 声敏剂选择性地在肿瘤组织中分布后, 通过超声的敏化作用在肿瘤组织中产生活性氧自由基; 利用活性氧自由基选择性化学发光试剂直接实时地把声敏化过程中的活性氧自由基转化为光子辐射出来, 然后利用光学检测技术进行肿瘤的在体成像. 在体外实验中, 利用可在体使用的化学发光探针FCLA, 对两种声敏剂ATX-70和HpD声动力学反应过程中活性氧自由基的产生进行了直接的实时检测. 在移植了人体肿瘤的裸鼠实验中, 利用这种方法获得了非常清晰的在体诊断图像. 此方法可望在肿瘤的早期临床诊断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4.
秦莉  肖翌  陈应华 《科学通报》2002,47(11):812-817
恶性肿瘤致死的主要原因是肿瘤转移,在过去几年里,新的诊断技术和肿瘤免疫治疗研究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对乳腺癌、肺癌和结肠癌等癌症的临床研究表明;检测出癌症病人骨髓中微小转移灶对判定病人的预后有重要价值,并为肿瘤转移的诊断提供了有力证据。另外,两种以单克隆抗体(mAb)为基础的免疫治疗已被批准用于上皮细胞癌临床治疗。MAb17-1A在人结肠、直肠癌以及mAb herceptin在乳腺癌治疗中均已取得良好的疗效。利用其他抗肿瘤抗体的免疫治疗也已经取得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这些研究结果提供一种对付上皮细胞癌微小转移灶的新治疗策略,即检测循环系统中的微小转移灶以及通过免疫治疗清除这些转移癌细胞。  相似文献   

5.
<正>肿瘤细胞的转移扩散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从原发灶肿瘤脱落的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被认为是肿瘤远端转移的“种子”[1].阐明肿瘤细胞转移扩散的潜在机制、开发针对肿瘤转移“种子”细胞的新型治疗策略对抑制肿瘤转移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肿瘤免疫逃逸的认知,实体肿瘤原发或转移灶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细胞与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之间的免疫检查点分子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并被应用于肿瘤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基于一维微流控微珠阵列芯片, 通过在微珠表面进行核酸功能化修饰, 发展了一种新型的肿瘤转移相关基因检测平台. 该芯片灵敏度高(DNA检测下限为0.02 nmol/L), 无需扩增即可直接对多种基因mRNA进行同时检测. 以来源于同一病人大肠腺癌的原发癌和转移癌细胞为研究对象, 成功地对两种癌细胞中多个肿瘤转移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表达进行了检测, 并用RT-PCR验证了该芯片的检测结果. 结果表明, 该芯片具有样品及试剂消耗极小、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成本低等优点, 并且可以实现高通量分析, 在肿瘤转移早期诊断及机理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VEGF在小鼠膀胱癌肿瘤生长与转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VEGF在膀胱肿瘤生长和转移中的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 反义VEGF121表达质粒转染能够明显降低肿瘤细胞产生VEGF. 稳定转染的克隆其VEGF的表达量仅为未转染的亲代细胞的12%及19%. 低水平表达VEGF的肿瘤细胞在体外的生长速度与未转染的亲代细胞间无明显差异, 但在同系小鼠体内的致瘤能力、生长速度及肺、肝等实质器官的转移率等均明显低于亲代细胞. 进一步比较高水平与低水平表达VEGF的肿瘤细胞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体内肿瘤组织中微血管数目及通透性等, 证实膀胱癌细胞产生VEGF的能力与其诱导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能力一致, 在肿瘤生长与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株裸甲藻类似种的形态和系统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株裸甲藻(Gymnodinium)类似种进行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并PCR扩增了转录内间隔区(含5.8S rDNA)和核糖体大亚基D1-D2区, 对获得的序列进行Blastn同源分析, 探讨了该藻与裸甲藻及其他裸甲藻形态类似种, 包括凯伦藻(Karenia)、旋沟藻(Gyrodinium)、下沟藻(Karlodinium)和共生甲藻(Symbiodinium)的进化关系, 以对该藻进行初步鉴定. 光学显微镜观察表明, 该藻具有裸甲藻的一些典型形态特征, 如细胞左旋运动、具有上下壳和横沟等; 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能看到细胞的2根运动鞭毛. 序列同源检索和进化(包括ITS和LSU树)分析均表明, 该藻与共生甲藻亲缘关系较近, 而与裸甲藻及其他相关甲藻的进化关系较远, 因此可初步鉴定该藻为一种共生甲藻. 该藻分离自赤潮水域, 提示共生甲藻引发赤潮暴发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家鸭精子形成过程中微管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德耀 《科学通报》1982,27(3):176-176
自从Sabatini等改进了电镜材料的固定方法——用戊二醛固定代替过去一般的锇酸和过锰酸钾固定之后,在真核细胞中普遍发现有超微结构的微管存在,如Heplar等和Tilney的报道.它是指直径约210—270的细管,起着细胞的支持和运动的作用,故有细胞骨髂之称,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器.新近,Spiegelman等应用荧光免疫的方法也能很好地显示细胞质中的微管系统.应用超薄切片的电镜观察来研究微管,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仍然取得了一系列有益的资料.当然,如果能用高压电子立体显微镜进行研究将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0.
吴建耀 《科学通报》1995,40(21):2007-2007
近年来,一些共轭有机聚合物由于具有大的非线性光学性能和快的时间响应而受到了极大的重视.人们期望用它来制备出具有超快特性的光开关、光计算等光子学方面的器件.但是,迄今为止,所研究的有机聚合物的非线性光学系数或时间响应速度还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本文报道了有机聚合物:聚(2,5-二丁氧基)苯撑(简称PPP)在激发态时的非线性光学性能的增强,并且得到了超快时间响应的实验结果.据我们所知,这是首次在聚合物材料中观察到激发态非线性光学增强.实验采用双波耦合和紫外光激发的方法对有机聚合物PPP进行了激发态非线性光学效应增强的研究.在PPP材料中发现了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能  相似文献   

11.
胡以平 《科学通报》1994,39(5):461-461
在转基因小鼠的制备中,对于所导入外源DNA的检测一般采用DNA-DNA分子杂交法.由于它具有敏感性和可靠性高等优点,故它在转基因小鼠的研究中是不可少的.然而,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也有一些缺点,如操作复杂、工作量大、实验周期长、DNA样品量大以及放射性同位素来源的时间限制等,这些都给转基因小鼠的制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我们在人凝血IX因子(Clotting factor IX)转基因小鼠的制备中,将多聚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reaction,PCR)技术应用于转基因小鼠的初筛,并与Southern杂交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其最大的优点是提高了效率,缩短了实验周期.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对王曼新人工诱发冬瓜根瘤内生菌的初步观察结果。实验用的冬瓜根瘤样品由作者采自王曼新的试验田。实验方法是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镜检术。对冬瓜根瘤切片的观察表明:根瘤中确有许多细菌。这些细菌存在于瘤细胞的细胞质中,而未见于胞间隙中。这些细胞质中的细菌与宿主瘤细胞呈共生关系,其体外皆无包囊膜包绕。它们在形态上与根瘤菌相似,而且大部分显示出根瘤菌类菌体的形态。有些细菌还在分裂。电镜观察所见与已报道的这种冬瓜根瘤具有固氮酶活性的现象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超声显微镜     
自从四个世纪以前发明光学显微镜,人们的视域扩大了,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方面迈出了一大步。随着电子学的发展,在半个世纪以前又发明了电子显微镜,今日的电镜已可以观察到原子,成绩很大,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对生物组织切片的观察同光  相似文献   

14.
用电子显微镜(简称电镜)与光学显微镜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芳香聚酰胺型不对称反渗透膜的形态学。芳香聚酰胺型膜由它的二甲基乙酰胺溶液制备。用玻璃刀将铸膜液在玻璃板上铺展成一定厚度的薄层,在电热板上或烘箱中加热蒸发掉部份溶剂,然后将玻璃板与膜一起浸入凝胶液  相似文献   

15.
热波显微镜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探微仪器,它能探测到一些其他光学、声学和电子显微镜所不能探测的秘密。它在材料科学、集成电路、光学薄膜、无损检测等方面有很大的应用前景。《热波显微镜及其应用》一文对此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6.
共聚芳酯B-ET条带结构形成和松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炎明 《科学通报》1990,35(5):353-353
人们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对热致性液晶聚合物的条带结构(banded structure)进行了多方面表征.大多液晶聚芳酯的剪切取向膜均出现条带结构.这种向列液晶相的特征取向态结构被认为与最终材料的高强度高模量有关.本文对已作为自增强塑料应用的B-ET的条带结构进行了光学显微镜研究.由于条带的形成和松弛过程一般都很快,条带结构大多靠骤冷得到.B-ET刚性适中,从而使本文有可能不靠骤冷而直接观察松弛过程.条带形成的最初阶段的形态也通过了特殊的制样方法获得。  相似文献   

17.
声子极化激元是晶体中的光学支声子与电磁波耦合形成的元激发,具有独特的中远红外介电响应、低损耗等特性,在波导、超透镜、增强的能量感应与传输等方面展现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因此近年来发展迅速.声子极化激元的主要实验研究手段是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技术,但由于缺乏合适的光源,目前在远红外波段的研究严重受限.此外,光子与声子之间大的动量失配问题也限制了光学显微镜激发大动量的声子极化激元.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电子能量损失谱技术在研究声子极化激元方面的主要进展.相比于近场光学方法,电子能量损失谱具有大动量转移、宽频激发与探测、高空间分辨能力、高激发探测效率、多模式激发等优点,并且能在自支撑样品上测量,避免衬底影响.因此,基于此,研究人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该方法已成为近场光学方法很好的补充.本文简要总结以上研究进展,并对下一步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吴章华 《科学通报》1993,38(12):1082-1082
1 引言自从Binnig等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以来,其在原子分辨率表面信息研究中,引起人们越来越大的兴趣.在最近的十年中,扫描隧道显微镜得到飞速发展,许多新的派生仪器不断地出现,诸如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隧道电位计(STP),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SNOM)和弹道电子发射显微镜(BEEM).最近,Volcker等提出了一种新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工作模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野人”考察研究工作已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已有不少实验室用光学显微镜、扫描和射透电镜、质子X荧光技术、SDS  相似文献   

20.
磷脂单分子层相状态与分子畴结构的AFM观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晓敏 《科学通报》1994,39(16):1526-1526
Langmuir-Blodgett膜技术是一种受到人们广泛重视的分子有序化和定向化方法.利用该技术可在液面获得二维紧密排列的单分子层,并可将其转移至固体表面实现多层组装以构成各类分子器件.液界面上单分子层的结晶过程和相行为,包括相分离、相转变等已被Mohawld等人用荧光显微镜和Mobius等人用Brewster角显微镜观察过.然而,对它们转移至固体表面上状况的研究却几乎未见报道.特别是用这两种分析手段根本无法观察到单分子层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