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年科学》2013,(2):85-85
有些人在人际交往中总是障碍重重:为什么和他打招呼他居然不理我?为什么找他办事却总说没有空?为什么电子邮件发过去他却没有回复?为什么找他借钱竟说没有?为什么评优时他没投我一票?为什么他们总是这样对我?为什么我从来碰不上像天使那样的好人?  相似文献   

2.
最近,我跟美国一家风险投资公司接触,其中一位高层是IBM当年全美的第三把手。他对我说他1984年来过中国,他接着说,“大概那个时候您还没有资格见到我。”我盯着他,对他说:“那当然,那当然,肯定是那样。”  相似文献   

3.
也频之死     
十号下午,那个送信的看守人来了,他送了一封信给我。我很镇静地接待他,我问也频现在哪里?他说去南京了,我问他带了铺盖没有,他有些狼狈。我说:“请你告诉我真情实况,我老早已经知道了。”他赶忙说。也频走时,他并未值班,他看出了我的神情,他慌忙道:“你歇歇吧!”他不等我给钱就朝外跑,我跟着追他,也追不到了。我回到房后,打开了也频最后给我的一封信。——这封信在后来我被捕时遗  相似文献   

4.
范扬散论     
许宏泉 《世界知识》2014,(12):40-41
<正>我看范扬的山水画约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他对传统绘画的"翻译",把传统文言翻译成白话是其对"传统"的一种自我诠释。范扬作品中,两分董其昌,三分黄宾虹,两分梵高,一分徐悲鸿(他曾说:我的画多多少少还有点徐悲鸿),剩下的便是范扬的潇洒自在。在范扬的画里,没有刻意追求诸如"图式"的时髦,这是范扬的聪明之处。从他的画里更进一步证实了"绘画没有新旧之分"。范扬的画,几棵  相似文献   

5.
《安娜·卡列尼娜》是列夫·托尔斯泰三大名著的第二部。 《安娜·卡列尼娜》的创作,起意于1870年,他妻子在这一年2月24日的日记中保留着这样的记载:“昨天晚上他告诉我。他想到一个出身于上层社会,已经结婚可是非常痛苦的妇女的典型。他说,他的任务是把这个妇女写得只是可怜而没有罪过。”这无疑是这部作品的题材的胎胚。可是,直到1873年3月他才动笔。他妻子在这一年3月19日给妹妹的信中报导说,他“昨天……开始写一部取材于现代生活的长篇小说。小说的情  相似文献   

6.
戒指     
这是一个暖洋洋的下午,我闲坐在宽大的阳台上打发时光。门铃响了,来人说,他是监察员斯特尔皮克,希望他的拜访没有打搅我。我镇静地说:“非常荣幸,我一直在等着一位监察员的访问呢。”他惊讶地把细眉弯成弓形,从我手中接过酒杯。“你的案子让我迷惑。”他陷入沉默,好像在沉思。我爽快地说:“请开始吧,我不会隐瞒的。”他冷静地说:“我敢说,直到去年4月20  相似文献   

7.
正颜老师:最近,我知道班里一位同学经常在背后说我坏话。我没有得罪他,他为什么要这样对我?我十分生气,真想找他理论一番。这两天,我总忍不住想这件事,还想报复一下。您说行吗?兴华兴华同学:得知有人在背后说你坏话,你很生气,这是可以理解的。我也认为在背后说别人坏话非常不好。可是,中国有一句俗话:"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这说明在日常生活中,背  相似文献   

8.
正【病文例举】我第一次认识表哥,是在西瓜地里,还发生了一场小冲突呢。当我走进瓜地,蹲下摸一摸大西瓜时,忽然跑出一男孩说:"大白天跑到瓜地摘瓜,偷瓜贼!"我说:"我没有偷瓜。"男孩说:"我看得清楚,你的手已经摸到我的西瓜了!"我说:"我见瓜大,很漂亮,只是摸摸——我是来找人的。"他说:"看你像个城里人,跑到乡下来找谁的?分明是在撒谎!"我说:"我是来找我表哥的。"他说:"你的表哥是谁?"我说:"你是不是叫山山?"他说:"我就是。"我说:"我就是来找你的,你是  相似文献   

9.
读了《科技导报》1993年第1期王则柯教授的《价格机制劳动价值说的局限》后,颇有感想。我崇尚王教授的改革开放意识和对经典理论挑战的勇气,赞同其对“劳动是供给方面的一个因素,而供给要与需求相结合才能确定市场价格”的分析,欣赏他对我国曾经在知识导向上忌讳西方现代经济学理论的谴责,对有些理论工作者只知“到马克思的经典著作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现成答案”的批评,但对王文中的有些认识感到难以理解与领会,想请教于王教授。1.劳动价值说并没有否定供求关系在价格形成中的作用。劳动价值说提出了确定商品价值的准则,并认为价值是决定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但不要求价格与价值在任何情况下都一致,它只是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0.
1924年,孙伏园在《关于鲁迅先生》一文谈到,鲁迅听说《呐喊》一出版就被请进中小学课堂之后,不但感到极为沉痛,而且此后一看到这本书就讨厌。他的情感反应为什么如此强烈?因为他很不愿意孩子们读到他这些阴森寒凉的作品,最不愿意孩子们读到处处“吃人”的《狂人日记》。他说:“中国书籍虽然缺乏,给小孩子看的书虽然尤其缺乏,但万想不到会轮到我的《呐喊》。”他进而愤激地说,这本书不但没有再版的必要,简直应该让它绝版。他甚至不想再写这一类的小说。鲁迅的这个态度表明了他对语文课本的一种想像,在他看来,不应该老是在课堂上声色俱厉的宣…  相似文献   

11.
字字笑     
《少儿科技》2010,(2):47-47
报价 配镜师教一个新上岗的雇员向顾客报价:当你给顾客配眼睛时,如果他问多少钱,你就说‘2750元’。如果他的眼皮没有颤动,你就说‘这是镜架的价格,镜皮5000元’。如果他的眼皮还是没有颤动,你就补上‘每片’。  相似文献   

12.
他多次直言不讳地表示自己对银幕的酷爱,他说:“如果我没有成为一名政治家,我肯定是个出色的电影导演,或者至少是个电影评论家。”  相似文献   

13.
一天,机会来了,那家人的儿女和新来的女孩儿都出去干活了,只有那个盲老人独自在家。我想,反正他也看不见我,我要是能和他聊聊天,博得他的欢心,求他给我说说好话,他的子女们也许会收留我的。我鼓起勇气走进他家,和他聊了起来,并告诉他,我是一个被遗弃的可怜人,没有亲人,也没有朋友。老人安慰我说,他们可以成为我的朋友。我开心得哭了起来。可这时,他的子女们回来了,两个女孩儿一见我就昏了过去,他儿子拿起手杖,拼命地抽打我。凭我的力气,我完全可以打倒他,但我没有还手,只是抱着头,逃回了自己的住处。  相似文献   

14.
在美术界,我喜欢结识那些默默无闻地探索,不计名利,真正有水平的人,接近他们,了解他们……我要介绍给大家的童和平,他没有显赫的头衔和名望,人很平常,但当我见到他的作品时,我很惊喜。他的画很现代,又很传统,重一“写”字,抒情写意,笔墨浓厚,气韵生动,大气磅礴,雄强壮阔,造景具象又抽象,意境宏观,表现着强烈的生活感受,充满着积极向上的生机和活力,极具象征意义和隐喻性,内涵丰富,耐人寻味。自由而自然的创作心境,使其作品极富变化,既没有定型的套路,也没有规范、成法与概念的束缚,乱中有序,动中有静,柔中有刚…  相似文献   

15.
谁是小偷     
一家旅馆里,有位女士的钻石项链被偷了,她在接受调查时说:“今天早上有两个人来过我的房间。先是一名服务员,她敲门进来,说给我送早餐,但是我并没有订餐,后来她解释说,她错把我的房间号321看成327了。她走后,又有人敲门,这次进来一个男人,他看见我很惊讶,问我为什么会在他的房间,我们争论了好一会儿,才弄明白他其实是421的住客,只是走错楼层了。”柯南听完后说:“我知道谁是小偷了。”  相似文献   

16.
开场白三年前的一天,偶然与一位老同志谈论杂志的选题。他说:“谈到知识,有个题目值得一写。现在有一股学习英语的热潮。可是人们很少知道英语的来龙去脉。如能写篇文章,谈谈这个问题,读者是会欢迎的。”我说:“题目虽好,可惜没有人写。”他向我瞥了一眼说:“你写。”“我毫无把握。”“可以试试嘛。”就这样,我半推半就地答应下来了。  相似文献   

17.
多谋善断、刻苦钻研、带头苦干是他从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特点。他常说:"人民安全是我最大的幸福,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我最大的本份。"从事安监工作两年多来,他没有休过一天公休假,没有度过一个完整的周末,他的脚印遍布了桃源县的每一个重点企业,他就是桃源县安监局长王静。  相似文献   

18.
<正>在超市闲逛,忽然眼球被一小罐红豆吸引。红豆是红的,倒没有什么特别,特别是它的品牌和一段文字。它叫"慢点",往下写道:"让我们慢下来,等等灵魂。慢点,慢点,让我们试着过一种慢生活,让心灵丰盈,让性灵自在而圆融。"恰巧,写这段话的是一位知名作家,我的朋友——这是他家乡的红豆。忧患的大师,竟然在一罐小红豆上,号召我们慢下来。后来,我与之交流。他说,现代人,因为生活的快节奏,就连吃红豆恐怕都难品尝到红豆真味。这并不是杞人之忧,我想起美国航空航天博物馆主席范德林登说过的一句话,因为速度快,他说他在乘坐协和式飞机时几乎没有时间享用完他的法国大餐。当下的人们,似乎都在赶时间,生活中的许多细节,都追求"快点"。  相似文献   

19.
正我爸爸是个"饭桶",说起吃,那是他的一大强项。爸爸吃饭特别快,他长着一张很能吃的大嘴,他吃一口赶得上我吃好几口。他吃起东西来总是狼吞虎咽的,好像几天没吃饭似的,形象非常不雅。妈妈常对我说:"‘饿鬼投胎’就是你爸这样的。"我第一碗还没吃完,他就三下五除二地吃完了第三碗。看我比他吃得慢,他还会说:"你看我吃饭的效率多高,而你吃得像蜗牛似的,没有一点男子汉的气概。"妈妈则会站在我这边,帮我说话:"你要是做家  相似文献   

20.
开心就笑     
蜈蚣出游一个寂寞男人买了一条蜈蚣当作宠物,放在盒子里带回家。稍后,他想和这位新朋友一起出去散步,便敲敲盒子说:“喂,老弟,咱们出去走走好吗?”盒子里没有声响。过了一会儿,男人又敲敲盒子说:“喂!去散散步好吗?”蜈蚣还是没有搭腔。他决定最后问一次,于是便把脸贴在盒子上喊道:“喂!你有没有兴趣去散步?”盒子里终于传来微弱的声音:“你第一次叫我时我就听见了,我忙着穿鞋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