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实验法、录像解析法,从运动力学角度对不同的切削球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1)拍面角、拍速是决定网球切削效果的关键.切削击球瞬间,不同的拍面角、拍速作用效果不同,它们影响着球体的拍面反弹、飞行轨迹、落地入射角及反弹效果等.2)切削击球的拍面角与拍面反弹角呈负相关,当拍面角大于45°时,球向前下直线飞行、球速快、落地入射角小,并随着速度的加快易形成滑动反弹.当拍面角小于45°时,球飞行呈弧线,飞行弧度与拍面角呈负相关、球速慢、落地入射角大,落地反弹角更大.因此,深入剖析“切削”球效果是灵活掌握和运用“切削球”技术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发球是网球运动中最有实用价值的一项技术。在比赛中,发出的球快速有力,位置准确,是得分的主要手段。为了使运动员较好的掌握发球技术动作,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出发,对发球击球时的初速度,击球部位,球的飞行速度,落点各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高校公共体育网球课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探索更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及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高校公共体育网球课教学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显示:教学中采取先学习双手反手击球技术再学习正手击球技术有利于此2项技术的均衡发展;采取先学习截击球技术再学习削球技术有利于同时提高截击球技术和削球技术;先学习高压球技术对学习发球技术有较大的帮助.认为高校公共体育网球课创新性教学内容顺序为反手击球、正手击球、高压球、发球、截击球、削球.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职业网球优秀运动员的发球速度越来越快.发球的球速是进攻性击球的重要武器,特别是在第一发球中,运动员往往借助快速有力的发球直接得分.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观察统计法、对比与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等方法,以世界网球公开赛部分优秀男子单打运动员发球速度和特征为研究对象,对其技术的运用特征了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较客观的揭示出世界优秀男单选手发球速度的特点和规律,提出了决定发球速度影响要素,为我国网球的科学训练和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分析了网球正手击球的技术以及超越器械原理对网球正手击球的影响;通过分析表明:对于不同旋转的球,所采用的击球动作结构有相应的变化;整个击球球效果与超越器械程度及前送的距离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关于网球发球技术训练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网球发球的技术类型与主要的技术要素,并以右手握拍为例,阐述发球技术的具体技术要领,提出练好发球技术的4种练习方法:抛球练习、模拟挥拍动作练习、挥拍击固定悬挂着的球、抛球和击球动作配合练习,提出发球训练需要注重落点的准确性,提高发球的持久稳定性,加快球的飞行速度和加强发球局的持久对抗性。对于发球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7.
朱冕硕  董从民 《科技信息》2013,(35):162-162
网球发球的过程分为三个部分:引拍、击球和随挥。三个阶段缺一不可,引拍与随挥都是高质量的击球所必须具备的。优秀的网球选手通过引拍和随挥可以发出非常优秀的发球,因为发球力量的来源并非依靠躯干和手臂产生的爆发力,还要依靠腿部动作中的膝部和屈伸。整个发球的发力过程分解为:蹬腿、转髋、转体、手臂绕肩、肘部伸展、小臂外旋、转腕、随球动作和落地脚。通过这种发力顺序,可以使发球动作合理化,达到最佳的发球效果。本文针对于每个技术环节对发球动作做出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8.
观众效应是运动心理学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以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体育专业的36名从未接触过网球的新生为被试,通过3个月的网球教学训练,检验观众效应对其训练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1)正手原地击球、反手原地击球和正反手移动击球的阶段主效应显著;发球阶段主效应接近显著,即后期阶段的训练效果好于早期阶段.2)正反手移动击球训练的“有无观众”与“训练阶段”的交互作用显著,F=34.596,P〈0.01;3)“有无观众”与“训练阶段”的交互作用可以作为检测网球动作技能掌握熟练程度的指标.因此,在网球训练特别是动作技能基本熟练掌握后的训练中应该注重观众效应对训练效果的影响,充分利用观众效应的促进作用,避免观众效应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献资料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论述了排球击球过程中“人-球-网”关系的内涵;阐述了调节“人-球-网”关系的专门化知觉;提出了击球时正确处理好“人-球-网”关系的具体训练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乒乓球运动的不断发展,越来越高的要求乒乓球技术质量的完善与提高、我国乒乓球界认为“准确、速度、力量、旋转和落点”是提高乒乓球技术质量的五种要素、诸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其中准确是整个击球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研究击球的准确性又必须首先从探索球的飞行弧线入手.第者认为有必要对弧线的一些理论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献了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从乒乓球发球的旋转球的落点、速度、变化分析,并对几种常见的几种发球提出训练对策。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归纳分析的方法首次对高校乒乓球普修课学生击球失误的原因及纠正对策进行专题探讨,提出将导致击球失误的原因划分为拍源性错误和人源性错误的观点,拍源性错误是产生击球失误的直接原因,人源性错误是导致拍源性错误和击球失误的根本原因;并指出当前通行的各类教材和专著中对击球失误原因与纠正方法的论述多停留在拍源性错误的层面。  相似文献   

13.
目的:(1)使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与比赛结果高度相关的指标;(2)根据筛选的指标建立影响比赛结果的Logistic回归方程.对象2016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男子单打128名网球运动员的全部165场比赛.方法:以国际男子职业网球巡回赛官方所公布的各项技术指标为预选自变量;通过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官方网站获取各场次比赛的数据,使用Excel2003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整理,使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正态分布(K-S)检验,对不服从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 H)、对服从正态分布的数据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各检验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使用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以比赛结果:获胜=1,失败=0为因变量对指标进行筛选并构建模型,通过回带检验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结果:(1)筛选出高度影响男子职业网球比赛胜负结果的五项指标;(2)根据筛选指标建立相应的Logistic回归模型.结论:(1)现代高水平网球比赛要求运动员具备全面发展的技术能力,高效益下的技术稳定发挥是职业网球的发展方向.(2)运动员的攻、防及稳定发挥能力是影响比赛结果的主要因素,在训练中应针对性地增加攻防对抗练习.  相似文献   

14.
正手击球是网球技术中最常用的击球方法,也是每个网球选手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之一,许多网坛高手都是以此作为主要进攻手段。少年网球选手要想在比赛中控制比赛节奏并取胜,就必须拥有良好的正手击球能力。本文通过对沈阳市少年网球选手生理、心理和技术特点的分析,针对训练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建议,为提高少年选手正手击球能力和整体实力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现代男子网球单打技术是由发球进攻得分效率因子、接发球得分效率因子、发球成功率因子3类因子共同构成并相互作用的。通过计算因子得分变量函数、公因子中的方差贡献率等构建有效的现代男子网球单打技术综合实力评价模型,认为网球训练不能仅以个别单一技术的提高为突破口,而应树立全方位技术提升的训练理念;还要根据特征因子变量模型函数公式,找出运动员某一因子中某几个技术环节上的不足,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或强化,以提高球员的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16.
网球运动中肘关节损伤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网球运动教学和训练比赛中 ,由于技术结构的特点 ,常发生练习者肘部损伤 .本文着重讨论“网球肘”损伤发生的机理 ,从专业技术上找出发生这种损伤的原因并提出预防的措施和对策 .  相似文献   

17.
德约科维奇制胜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约科维奇是近几年世界网坛最优秀的男子球员.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赛观察法等方法,对德约科维奇进步、获胜的原因进行研究,将其2006年—2012年6个赛季24场具有代表性比赛的18项技术统计数据,分为两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获胜的比赛和失利的比赛比较,一发得分率、破发点、破发成功次数、网前得分率、总得分、非受迫性失误6项技术统计数据平均值两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5);接发球得分率平均值两组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并参考其2006年—2012年6个赛季共565场比赛的技术统计数据,结合其在比赛中的竞技表现,研究认为,德约科维奇进步和取胜的原因是发球技战术环节得到提升,一发得分率较高,二发得分率较稳定,拥有现役球员中最好的接发球技术,获胜的比赛接发球得分率较高,破发机会较多,破发成功率较高,攻守均衡,体能充沛,心理素质较好.存在的问题是网前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分析德约科维奇关键分技战术特征,为我国竞技网球比赛制胜提供思路.采用视频观察、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德约科维奇2016年澳网公开赛关键分技战术策略特征进行分析.主要结论:比例由高到低排序发球角度方面,一发趋势为内角、外角、追身,二发为追身、内角、外角;发球抢攻方面以三角度发球结合抢攻对手反拍位为总策略,一发抢攻以内外角发球抢攻正反拍底线两角为主,二发抢攻以发追身位抢攻底线两角为主,以发正手位抢攻反手底线为辅;接发线路方面左区以接中路底线区为主线,右区则主要接向正拍和中路底线区两侧;得分前四位技术由高到底依次为反拍、发球、正手、接发技术;失分技术为反手、接发球、正手、网前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网球发球技术与腰背损伤之间的关系,探寻导致腰背损伤的技术性原因,采用三维高速摄像法和图像解析法,以健康业余网球运动员为对照,对患有腰背部损伤业余网球运动员发球技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搔背期末躯干扭转过大可能是造成业余网球运动员腰背损伤的直接原因,腰腹肌力量素质较差和抛球较偏是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技术性因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供教练员和业余运动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