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索现阶段保持户县历史街区活力与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拼贴城市"理论对户县历史街区空间肌理进行整合优化.结果表明,运用"拼贴城市"的技术手段,能够使户县历史街区的空间肌理得到修复,地域特色得到传承,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之间得到协调与连续.在历史街区保护更新过程中,运用"拼贴城市"理论和手段,对保护传统建筑形态、特色街巷和整合街区内的历史要素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韶关地区是佛教尤其是禅宗弘法和传播的重要策源地与据点,境内历代寺院遍布.在这为数众多的寺院中,南华禅寺、东平山正觉寺、云门寺以及月华寺、大梵寺、灵树寺、双峰寺、别传寺等,是禅宗的重要道场,在禅宗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南禅祖庭南华禅寺的兴衰沿革历史,充分说明了寺院兴衰“全维系于嗣法”,得人则兴,失人则废的道理.  相似文献   

3.
太原历史悠久,现在的街巷名称能反映出不同时期的文化特征。太原街巷名称与姓氏、城市建置、历史遗迹、宗教信仰、商业、手工业、地形地貌及嘉言、雅语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石窟寺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文旅融合是保护与利用石窟寺的重要路径,探讨石窟寺景区的游客情感有助于推进"文化遗产活起来",以增强石窟寺的文化影响力.以洛阳龙门石窟景区为例,通过网络文本采集器获取了携程网、美团网、去哪儿网和驴妈妈网关于龙门石窟景区游客的在线评论6 208条,利用ROST CM 6软件对网络文本进行分词...  相似文献   

5.
陆静 《工程与建设》2022,36(1):29-31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老旧街巷改造逐渐成为城市品质提升中重要的环节,而合肥市庐阳区作为最具历史的老城区,拥有数量巨大的老旧街巷.本次通过对徽派元素的研究与运用,构建具有徽风皖韵的城市新型街道,努力完善合肥市老城区的历史文化氛围的塑造.  相似文献   

6.
从晋阳文化遗产体系的角度,通过梳理和分析区域历史特征,明晰大遗址上已渐消隐的空间结构,构建了包括山形水系、城市结构、街巷民居、环境要素、民俗文化等在内的完整保护区,并兼顾多重主体的保护.基于传统文化与农业生产生活的一体性特征,提出了传统文化创新产业的概念,塑造新型产业链,循着生态路径营造出活在大遗址"腹中"的传统城市生活图景.  相似文献   

7.
太原街巷名称的历史文化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原历史悠久,现在的街巷名称能反映出不同时期的文化特征。太原街巷名称与姓氏、城市建置、历史遗迹、宗教信仰、商业、手工业、地形地貌及嘉言、雅语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传统街巷反映着历史城市的总体格局,同时被人们的空间体验所感知,是重要的遗产资源。以福州冶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传统街巷为研究对象,强调景观叙事性、解析肌理与步行空间、关联社区,探索历史景观建构的策略形成街巷的整体保护。主要方法包括:通过主题显化加强历史景观叙事性,形成场所的文化语境,为大众触及、记忆;以传统路网结构的织补、重构延续传统肌理结构,赋予形成历史景观连续性、完整性的基础;重塑传统街巷空间,以尺度和界面为重点要素,考虑整体氛围的形成;作为社区的主要生活街巷,通过功能的复合、社区场所的塑造形成特色活力区,呈现历史景观的动态性。  相似文献   

9.
偏岩古镇街巷景观空间特征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偏岩古镇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从古镇街巷景观建筑布局、沿街建筑群体组合的特点、街巷空间界面的尺度比例、街巷界面分析、古镇典型街巷与环境的关系、街巷空间处理手法等几个方面对偏岩古镇街巷景观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从调研中明确古镇景观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保护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0.
街巷空间见证着村落发展的演变,是传统村落重要的构成元素.瑶里古村是该地区较为典型的传统村落.通过对其街巷空间进行实地调研,从村落整体风貌,街巷空间界面围合形式,空间尺度以及重要空间节点等角度进行了研究,分析其街巷空间要素的构成特色和空间特征,以期为该地区传统村落街巷空间的保护与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应用层次分析法评价徽州传统村落街巷视觉景观质量,从街巷景观分类入手,将其按照空间旷奥度不同分为开敞型、半开敞型、封闭型街巷景观空间。根据视觉景观评价中的7类视觉吸引元素,将街巷视觉质量的历史、功能以及美学价值作为评价标准,对3类视觉空间分别构建评价体系,利用Matlab计算视觉吸引诸要素在各类型景观评价体系中的权值,并进行排序分析,从而提出徽州传统村落街巷保护建设的重点,为徽州传统村落街巷视觉景观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福建省泉州市的传统街巷为研究样本,通过空间量化技术探究泉州街巷形成的大致演变过程与形成逻辑;然后,采用等级、功能与宽度3个因子辨析街巷,并生成一套适用于泉州传统街巷空间的风貌改造策略.结果表明:泉州街巷的主要差异在于等级、功能与宽度的不同,同时等级、功能与宽度的变化也会导致街巷类型的转变,街巷的属性能够通过等级、功能与宽度共同组成的复合评价体系进行辨析;最后,通过梳理泉州现有的街巷格局,并针对街巷分别提出相应的改造策略.  相似文献   

13.
理塘寺早期政教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塘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一个重要寺院,它与川、滇、藏之间都有一定的历史影响。章把理塘寺的早期历史分三个阶段加以探讨,即三世达赖时期理塘寺的创建;五世达赖与和硕特部蒙古统治时期理塘寺的兴衰;清初七世达赖时期理塘寺与七世达赖的关系及该寺的振兴等历史。理塘寺早期政教史及其特点说明,理塘寺政治、经济和化的发展,与其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不无关系,在它发展过程中曾受到诸因素多化的影响,特别是明清以来汉藏化在此交融,使理塘乃至于康巴地区历史和化呈现出自己独有的特点和魅力。  相似文献   

14.
老街老巷是古城开封的根基,街巷文化是古城文化的缩影。开封街巷文化是多方面的,它包括街巷名称、街巷传说、街巷民俗和街巷建筑等。对街巷文化的认识要全面而深入,对街巷文化的开发需要多方面、多角度的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5.
青州龙兴寺诸院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宋时期,龙兴寺在王公贵族"舍宅为寺"的风气中诞生,当时规模狭小,只称佛堂.历北魏、东魏近百年的发展,规模日益扩大.北齐时期成为"东方之甲寺".唐宋时期是龙兴寺的鼎盛时期,随着寺院经济的发展,建立了新罗院、九曜院、志公院、天宫院、百法院、卧佛院等众多别院,形成了多重院落的格局.  相似文献   

16.
街巷是城市习俗传承的载体,通过街巷习俗的变迁,可以了解街巷乃至整个城市发展变化的历史脉络。济南省府前街从宋代正式形成到现在,经历几个历史时期的跌宕,每个时期都会发生深刻的变化,习俗的变化是这些变化的最直接体现,通过习俗的变化,可以总结出政治对省府前街的变迁产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望麓园街道地处长沙市开福区的核心商圈,一平方公里的辖区内高楼林立、街巷罗织、棚户区成片。面对高层楼宇多、老旧街巷多、生产企业多、管理难度大等特点,该街道如何织就安全生产防护网?近年来,该街道坚持"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人员共享"的原则,密织安全生产网格,将辖区内的社区、单位、学校幼儿园、医院、市场、商城、加油站、供气站、工地、网吧、KTV等均收入了监管"天网"之中,撑起了安全生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廉州、钦州与越南北部有着密切的文化互动关系,文化互动的内容包括廉州、钦州与越南北部地区的海路交通;廉州、钦州与越南北部地区的人员互迁;廉州、钦州人到越南北部为官的情况;而廉州所藏越南昭光寺钟及钟铭、越南在廉州修建的东山寺和唐朝宰相姜公辅的籍贯等等更进一步证明不应该把近现代意义上所谓的"国家"、"民族"的意义生硬地套到当时的历史时代,只有这样,研究才有可能相对客观。  相似文献   

19.
对西安旧城街巷名称的发展过程作一梳理概述.依次梳理了隋唐长安城、五代至元时期的韩建新城、明清时期的西安府城、民国以来西安旧城的街巷名称,并对每个阶段的街巷名称作分析与比较,探讨其传承与变化.  相似文献   

20.
北京前门地区保存有良好的历史街巷肌理,是北京传统商业区和文化精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空间句法分析前门地区的空间形态,并与商业店铺点位的核密度分析结果相叠加,探讨历史街区的空间结构与商业发展关系。同时,利用跟随调查方法,探究前门地区人流移动轨迹选择与吸引物、街巷空间之间的关系,旨在为前门地区的形态优化、业态提升和街巷活力的协调发展提供实证研究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前门地区文化景点与商业店铺大致沿可达性高的道路呈线性集聚,但仍有部分文化景点集聚分布在可达性较低且商业店铺尚未形成集聚的胡同街巷,商业店铺的空间集聚则极大影响着人流移动的行为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