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曾美云 《科技信息》2011,(18):I0119-I0120
本文介绍了基于单片机的数字时钟系统。系统采用24小时时间显示方式,具有时间调整及显示、秒表、整点报时等功能。该数字时钟能连续、稳定的工作,同时还具有低成本、体积小、功耗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利用计算机与单片机串口通信的实现方法,介绍了在Windows环境下用Visual Basic 6.0中的MSComm通讯控件实现计算机与单片机串行通信的编程方法。最后,利用单片机的数字时钟,通过Visual Basic编写上位机程序,在计算机终端上显示当前时间。  相似文献   

3.
吕海燕  饶运涛 《科技信息》2009,(20):211-211,213
本文探讨了一种带数字温度计的语音时钟的实现方案,介绍了以AT89C52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实时时钟芯片DS1302,数字温度芯片DS18820,语音芯片ISD4003—4和液晶显示模块OCM12864-1,实现时间和闹钟的显示与调整,温度显示和语音报时。整个系统的软件设计在Keil环境下以C语言实现。  相似文献   

4.
张淑骅 《科技信息》2009,(33):58-58,46
文中介绍了在液晶屏幕上显示当前日期和温度的51单片机控制系统,设计中选。取89C51单片机,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820作为单片机外部信号源,实时显示温度,时钟芯片DS1302提供当前日期和时间数据,并将实时的日期和温度数据在字符型液晶显示器LCD1602上显示。实践证明该系统稳定性高,显示数据准确。  相似文献   

5.
白亚林 《山西科技》2013,28(1):92-95
介绍了单片机的串口通信方式和时钟中断定时方法,采用89S52的定时器0中断实现时钟秒、分、时的控制,使用单片机的串口通信中断对时钟进行调节,设计了硬件电路,编写了软件程序,实现了计算机对时钟的实时控制.  相似文献   

6.
韦锋红  高毅  范念  余晓永 《科技信息》2012,(35):36-36,48
利用P1C单片机的特性设计一款新型数字闹钟,让其具有实时环境温度监测功能,并实现时钟的走时准确,同时还能对温度进行上下限报警.并能够进行闹钟设置。  相似文献   

7.
电子计时系统应实现实时时间的显示并具备调时功能和掉电保护功能。时钟主要由控制单元、驱动部分、显示部分和时钟对时程序组成。其中控制单元为时钟系统的核心,用MCS-51[1]系列单片机控制时间的读取,转换和送显。驱动部分主要负责将控制单元传来的信号进行电流放大和驱动,使电流足以驱动LED集束管发光。显示部分主要由LED集束管构成七段数字字形显示。时钟对时完成系统时间的调整工作,以确保时间的准确性。下面主要探讨时钟控制电路的设计。  相似文献   

8.
主要介绍了LCD液晶数字显示红外脉搏表硬件设计。该脉搏表使用光电传感器和指端光电容积法检测血流,采集到的脉搏波信号经过放大电路放大,再经过电压比较器输出逻辑信号,单片机EM73461A通过对此逻辑信号的处理实现计算测量功能。此脉搏计还包括数字时钟显示和计时/倒计时功能。  相似文献   

9.
用单片机实现电子时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钟电路是保证计算机系统正常工作的基础,概述了用单片机实现电子时钟的硬件框图及软件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单片机作为系统核心控制部件,该系统具有利率显示、日历时钟、字显示功能。作为DS12887的应用,介绍了它与8031单片机构成的时钟系统电路。  相似文献   

11.
基于小波变换的超声多普勒血流信号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超声多普勒血流信号的时—频分布可以作为诊断血管疾病的重要依据,由于多普勒血流信号是窄带且非平稳的,传统的短时傅立叶变换方法进行分析时容易产生较大的误差,小波变换具有多分辨率的特点,其时间—频率窗可以自动调节,能较精确地实现对非平稳信号的分析,通过对模拟的超声多普勒血流信号的分析表明,小波变换可以为超声多普勒信号的分析提供一个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的测量精度取决于微弱荧光信号的测试精度,而测量时间不稳定将导致测量的荧光信号强度发生波动。针对影响测量时间精度的3个因素(时基信号误差、触发误差、量化误差),采用TX2108带温度补偿的晶体振荡器作为时基信号源,减小时基信号误差;采用RISC结构的高速单片机及性能稳定的74HC系列外围器件,减小触发误差;采用双游标法使测时分辨力提高3个数量级,减小量化误差。实验表明:在保证同样测量精度的前提下,所需测量次数由1 000次减少到120次。  相似文献   

13.
在希尔伯特黄变换可以将振动信号分解为有限的模式函数的基础上,针对周期平稳类微弱故障信号难以检测到的问题,对信号进行经验模式分解,然后对本征模式函数进行希尔伯特变换;接着通过希尔伯特谱对多频信号中的弱信号和仿真齿轮裂纹弱故障信号分析,得出多频信号中弱信号成分和其时间分布以及调相频率;最后分析滚动轴承损伤弱故障,从希尔伯特谱中可以分析时频和振动量的分布情况,进而提取故障特征,分析出故障;表明希尔伯特谱对周期平稳类微弱故障信号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4.
FDTD后时间步信号的外推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一小段FDTD计算的时域信号,利用GPOF方法提取出组成该信号的各个复指数函数,通过将这些复指数函数相加构造出时域的信号函数,并利用它进行外推计算,以求得信号在后时间步的响应,这样比完全采用FDTD方法计算节省了大量的处理问题的时间。采用Visual Basic与MATLAB的MatrixVB联合编程的方法,编写了外推计算的程序,并将该程序应用到U形双频天线进一步优化设计中,使天线的模拟效率提高了3~6倍。  相似文献   

15.
为了精密测量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C/A(Coarse/Acquisition)信号发射通道时延,提出了一种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标定算法.对GPS卫星输出的C/A导航信号和时间保持系统的Z计数脉冲进行双通道同步采样,在数字域完成C/A信号预处理后,进行多速率数字信号处理,获取C/A信号中伪随机码起始点;结合Z计数脉冲信号样本数据的处理结果,计算得到C/A信号发射通道的绝对时延.采样率为10 GHz时算法标定结果的不确定度低于0.2 ns.

  相似文献   

16.
针对信号被噪声污染时,经验模式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分析信号得到的本征模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会发生明显畸变,从而降低经验模式分解精度这一问题,提出了组合模函数方法。该方法利用经验模式分解算法对信号进行分解,然后将特定的本征模函数组合起来,从而得到一个新的带宽依据信号特点自适应变化的带通滤波器,揭示信号特征。将所提出的方法应用于仿真数据及某电厂发电机组高压缸振动超限故障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组合模函数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本征模函数畸变问题,明显提高经验模式分解精度,有助于精确提取故障特征和正确诊断故障类型;组合模函数方法对工程环境采集的机械设备故障数据分析和特征提取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移动终端需要定时更新同一小区和相邻小区的测量信息,以便于及时进行小区切换或重选。传统的接收信号功率测量算法虽然能够降低干扰和噪声对接收端信号的影响,然而在LTE无线环境下,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常常受到时间同步和频偏影响,难以获得精确的测量结果。针对该问题,基于LTE系统结构和测量标准提出一种改良的接收信号功率测量算法。该算法对时间和频率同步要求低,且接收信号功率测量性能有所提升。该算法分别在频域和时域计算接收信号功率测量值,并选择两者中较大者作为小区最终接收信号功率值。仿真结果表明,在频偏不大于3 kHz、定时偏差不大于30 ns时,所述接收信号功率测量算法,相对于传统算法有1 dB以上的平均测量误差的性能提升。  相似文献   

18.
针对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的时延(the time of arrival,TOA)估计未充分利用OFDM信号的时频特性及其精度较低的问题,根据OFDM信号的时频特性提出一种基于频域相偏的多径时延估计模型(Multipath Delay Estimation Based on Frequency Domain Phase-offset,FDP-MDE).并在此基础上,结合LTE(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的实际特点提出一种分组联合时延估计算法(Grouped Joint Time Delay Estimation,GJ-TDE).该算法首先将OFDM系统的时域接收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然后对频域信号采样分成多组低维的接收数据矩阵并利用各采样数据矩阵组分级估计时延,最后取各时延估计值的平均作为定位时延值.仿真结果表明:在信噪比(SNR)为0dB、采样间隔为8的条件下,GJ-TDE算法的均方根误差(RMSE)比基于时域同步的Mensing算法降低了5.503 4m.  相似文献   

19.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non-stationary signal requires joint time and frequency information. However, time and frequency are a pair of non-commuting variables that cannot constitute a joint probability density in the time-frequency plane. The time-frequency distributions have difficult interpretation problems arising from negative and complex values or spurious components. In this paper, we get time-frequency information from the marginal distributions in rotated directions in the time-frequency plane. The rigorous probability interpretation of the marginal distributions is without any ambiguities. This time-frequency transformation is similar to the computerized axial tomography (CT or CAT) and is applied to signal analysis and signal detection and reveals a lot of advantages especially in the signal detection of the low signal/noise (S/N).  相似文献   

20.
分形理论在语音信号端点检测及增强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提高现有谱相减方法处理低信噪比语音信号的效果,利用时间序列信号的短时分形维数对低信噪比语音信号的端点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端点检测的谱相减语音增强方法,给出了其原理及具体算法.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可靠,有效可行,当语音信号信噪比降到-5 dB时仍然有效;与已有方法相比,具有更广泛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