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标记理论,认为重音是"焦点的口头标记形式",通常所说的"焦点标记词"应该属于"焦点的书面标记形式";通过对70部现当代文学作品进行定量分析的方式,考察了"被+NP+给+VP"与"被+NP+所+VP"这两类格式中虚词"给"与"所"的隐现规律,得出复合被字句中"给"与"所"的语法功能;在"焦点标记"理论基础上,文章通过论证得出,"是"、"给"与"所"都是焦点的书面标记形式。  相似文献   

2.
依据“的”出于“者”及袁毓林“谓词隐含”等理论 ,求证了“NP +的”的渊源历程和结构理据 :“NP +的”来源于“NP +者” ,“NP +的”中隐含了“作、当”一类动词 ,它是“作 /当 +NP +的”的紧缩形式 ,其中“的”提取“(作 /当 )NP”的主语 ,这种“的”跟“VP +的”中的“的”是同一个名词化标记。从汉语的发展趋势看 ,“NP +者”演变为“NP +的”后 ,最终的结果将是名词化标记“的”的脱落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北方方言中有一类包含助动词"想"的"NP+想助+VP"句式。考察"NP+想助+VP"句式的准入条件和构式特点,并借鉴叙事学理论讨论该句式得以产生的修辞动因。  相似文献   

4.
通过比较"是"字存在句与其他"是"字判断句,得出:"是"字存在句的基本结构为"NP处所+是+NP主体",语义上表示"某处存在着某物"(实质上是一种空间包含关系),语用上构成"话题+说明"(或"背景+目标")的聚焦式表达,反映的认知方式为只凸显视觉感知上的聚焦;"是"字存在句的"是"比其他判断句的"是"语法意义更虚,可以省略;这种表达是标示空间域所包含的事物C,其话语信息焦点位于C段,即新信息为C事物的有无。  相似文献   

5.
被字小句进入定中结构后存在三类主语后移现象,即,主语后移A类,修饰语中的谓语动词主要以光杆形式和带结果补语的居多;主语后移B类,修饰语中的谓语动词以带状态补语、处所补语、结果补语和宾语的居多;主语后移C类,数量极少,多数动词后带宾语。"被NP2VP的"结构,以主语后移A类居多,都指向被字小句主语,且多数指称的是"人",中心语都可补出,属"的"字结构后面省略的现象。方位短语中被字小句的谓语动词以光杆形式和带结果补语的居多。实际能进入动态定中结构的复合被字小句数量很少,主要是句式Ⅱ(被所格式),"被NP2VP的"结构和方位短语都比较排斥复合被字小句。  相似文献   

6.
曾小红 《海峡科学》2004,2(5):18-20
本文以"N+Ad.+的+不+V"讨论表示否定的"N+Adj.+的+否定词+V/VP"句式.首先考察了"N+Adj.+的"的论元角色与谓语动词论旨结构的关系,指出当动词是二元动词或三元动词时,"N+Adj.+的+否定词+V/VP"句式和"否定词+V/VP+N+Adj.+的"句式在论旨结构上具有平行性联系,认为"N+Adj+的+否定词+V/VP"句式实际上是由"否定词+V/VP+N+Adj.+的"中的焦点成分"N+Adj.+的"前置形成的焦点突显句式."N+Adj+的"作为论元,其所指与动词的论元属性及语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通过声学实验系统地考察了汉语中由"是"和"连"标记的焦点成分的语音特征。研究指出:1)由"是"和"连"所标记的焦点成分,对音高和时长作用的相同点表现在,将焦点位置音高显著抬高,时长显著拉长,将焦点后成分音高显著压低;2)这两类焦点成分可以与窄焦点实现叠加,叠加的焦点比句法标记焦点,或窄焦点对音高和时长的作用更为显著;3)这两类句法标记的焦点,可以与窄焦点在同一个句子中的不同位置,实现音高突显;4)"是"和"连"所标记的焦点成分语音特征的差异性表现在,"是"所标记的焦点,强度比"连"标记的成分强:对音高和时长的抬高和拉长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留学生汉语教学中,"比"字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句式.然而留学生甚至学到高年级还会犯"比"字句的错误.学生犯错往往出现在"比"字句的否定形式上,常用"A 不比 B VP"代替"A 没有 B VP,,作为"比"字句的一般否定形式.本文分析了其原因,把"A 不比 B VP"细分为"A不比B·VP","A不比B·VP 数量"、"A比B·VP不 数量"三种句式,对它们的语义从预设的角度作了详细的解释和比较,建议在对外汉语教材中增加"A 不比 B VP"句式的讲解和练习.  相似文献   

9.
以"加以"为标记词的语句是一种典型的具有强调功能的"语用句",是汉语强调句的一种。围绕"强调"这一认知中心,从焦点标记的形式特征、行事行为的表达功能与规约语境的使用条件三个方面对"加以"强调句进行语用分析,研究表明:"加以"作为话语实体中用以标记焦点的一种形式,所体现的是语用主体的显性的施为用意,通常应用于说话者明显具有掌控力或话语权的交际语境当中,这也说明了"加以"句式作为汉语中强调句之一种语用特征。  相似文献   

10.
"被"字、"把"字套用句式,在现代汉语中所占的比重很小,不是汉语的习惯表达;这一句式大部分前一个NP的词数多于或等于后一个NP的词数;被字结构相对把字结构而言是有标记的;被字结构多数都出现在把字结构前,这主要是受制于汉语的"时间顺序原则";句式I接近"被"字、"给"字套用句式,句式II接近"把"字、"给"字套用句式,而句式Ⅴ接近普通的把字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