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城市星级饭店空间分布模式分析——以南昌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南昌市为例,在调查市内各类星级饭店空间分布数据的基础上,运用Yokeno城市饭店空间分布模型,从星级饭店标间门市价、数量、等级、规模等方面对南昌市城市星级饭店空间分布模式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南昌市星级饭店空间分布模式呈核心-边缘分布;空间分布特征基本符合Yokeno饭店空间分布模型;三、四星级饭店标间门市价随离城市中心距离的增大呈"m"型变化.  相似文献   

2.
为能够满足居民的就医需求,本研究以武汉市医院的空间分布及其周边道路为研究对象,以空间句法为基础,对武汉市医院的空间布局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武汉市医院优化布局的建议。研究发现:(1)武汉市三环内道路的句法参数值总体较高,但内部差异明显,居民从局部道路感知全局道路网络比较容易;(2)医院与路网的分布方向总体一致,呈西北—东南走向,医院等级越高其聚集程度就越强,医院分布密度由城市中心向城市外围逐渐降低;(3)医院的空间布局对高整合度道路的趋向性明显,医院的集聚等级与路网的整合度、选择度和连接值呈正相关,与路网深度呈负相关,高等级的医院集聚圈对道路的依赖性加强。  相似文献   

3.
以渝东北三峡库区11个区县为例,基于分形理论从城镇体系规模结构方面,计算了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体系的首位指数,城市规模分形分布的分维数;从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角度,计算了其空间结构的关联维数.结果表明: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体系存在空间分形结构和分形特征;城镇体系首位城市万州的垄断特征不明显,中间位序城市数目较多,人口分布比较均衡;城镇空间布局较为分散,空间关联程度一般.最后基于分形理论的测算与分析结果,从优化区域内城镇体系结构和功能角度,提出了培育万州增长极、开发沿江城镇带、建设特色小城镇和完善交通与信息网络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武汉市城区普通商品住宅为研究对象,采用Kriging空间插值方法进行了空间局部估计,利用Arc GIS10.1地统计分析方法对武汉市房价空间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直观反映武汉市住宅价格空间分布差异性.研究表明武汉市商品住房价格分布整体上呈现圈层环状式结构,且逐层向外围递减.住宅价格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空间连续性,从内环到外郊,各环线等值线密度依次降低,武汉市商品住宅价格在南北、东西两个方向上均存在明显的由中心向边缘递减的趋势,南北向的递减幅度较东西方向更明显,空间发展不均衡.交通便捷度、区位商圈、生态环境质量、服务设施完善、城市规划对商品住宅价格有正相关影响.  相似文献   

5.
东莞市房地产发展与城市空间扩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了近10多年来东莞市房地产发展和城市空间扩展时空特征的基础上,应用通径分析、回归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和空间分析技术对二者的互动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明显.房地产开发促进了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房价空间分布变化是城市空间扩展的指示器,房地产空间分布一定程度上引领了城市空间扩展方向;反之,城市扩展也带动了房地产需求的增长、城市内部房价空间分布形态和房地产空间布局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基于POI数据的兰州市住宅与零售业空间布局及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用户兴趣点数据,对兰州市住宅与零售业的空间布局及其关联性进行分析,对二者的空间匹配度进行测度.结果表明,住宅与零售业形成了“一主多次”的空间分布特征,呈现较强的“商住联动”趋势;便利店及超市等较小规模零售业与住宅空间分布的相关性较强,商场等较大规模零售业与住宅在空间上没有形成显著的协同集聚效应;零售业“临近”住宅布局的趋势较强,住宅“临近”各类零售业的趋势较弱,二者在空间“临近”上呈现非对称性特征;住宅与不同规模零售业辐射范围的空间匹配性差异显著,与不同业态零售业的空间匹配在街道尺度上可以划分为超前、协调和滞后3种类型.总体上,住宅与零售业在地域上形成了“以商引住”、“依居布商”、“商住互哺”的空间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硬核界定的基础上,从我国典型特大城市中心区的分析入手,通过大量基础条件相近的中心区案例的量化进行比较研究,揭示了中心区圈核结构发展演化的深层次规律.研究从3个方面展开:硬核的规模分析,包括主亚核用地比重关系及主核圈层的厚度分析;空间分布模型,包括硬核重心研究、主亚核的空间关系及空间模型;空间整体效率,包括硬核的等级差、聚集度、容积率、平均高度、街区面积等.在此基础上,分析圈核结构模式中硬核的特征指标,并分析其与城市中心区的土地价值、规划布局的关系,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及分级,据此建立基于圈核结构模式的城市硬核区空间布局理想图式.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地铁站地下商业内部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地铁站地下商贸资源的开发利用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对地铁沿线地下商业中心的规模、职能构成、行业构成及业态构成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出不同级别地下商业区构成的基本情况.参照以往学者的研究,根据商业区商业网点的数目和分布形态对其布局结构和空间形态进行了分类,将其划分为“回”字式、单轴式、层叠式3种结构和与此对应的斑状型、块状型、立体型3种空间形态.基于以上研究,有利于对比各站点的地下商业开发利用水平,为解决资源闲置,调整地下商业区的规模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9.
空间布局问题是分析小城镇的空间形态、规划结构模式、各项主要用地安排以及城镇用地空间布局与内外交通之间的关系等。本文主要对城镇镇总体空间布局影响因素和布局空间形态模式与规划结构进行了介绍、重点对镇区内居住用地的空间布局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基于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综合交通路网络,利用GIS空间分析中成本距离算法,选取平均旅行时间和可达性系数指标,对示范区五星级农家乐空间可达性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示范区农家乐空间布局呈现"大分散,小集聚"圈层结构。依据缓冲区范围内的农家乐个数,将其空间布局归纳为"交通依赖型"、"景区辐射型"、"都市边缘型"3类;示范区内的农家乐平均旅行时间都在3h以内,平均用时1.794h,综合交通网络较发达。但可达性系数极差达到0.964,可达性空间分布不均衡现象突出,内部差异显著;可达性空间格局表现为以农家乐为核心的距离衰减规律且交通网络指向性特征明显。农家乐空间分布和交通路网结构是影响可达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中部地区不同等级城市零售业空间布局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中部地区的武汉、襄阳和宜都3个不同规模的城市为例, 通过提取零售业空间分布的大数据, 并采用空间统计方法, 分析不同等级城市零售业空间布局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1) 特大城市武汉的零售业布局呈多中心、多圈层状分布; 中等城市襄阳的零售业布局呈现单中心的分布特征; 小城市宜都呈现分散布局的特征, 尚未形成零售主中心; 城市等级越高, 其零售圈层愈明确; 2) 不同零售业类型在城市的集聚程度呈现综合零售>专业专卖店>超级市场>单一零售的特点; 3) 人口规模、交通可达性、零售业类型和绿地可达性是影响零售业在城市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通过分析不同等级城市零售业的布局特征与存在的问题, 可为城市零售业布局规划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典型旅游城市桂林为例,借助于GIS缓冲区分析方法,分析其主城区饭店空间集聚与旅游空间要素的空间关系.研究表明:桂林主城区中、低等级饭店密集分布于城市中心和火车站附近,而高等级饭店有远离火车站分布的倾向;桂林主城区饭店有沿漓江和交通干道分布的倾向,其中五星级饭店倾向于选址于漓江附近,而低等级饭店倾向选址于交通干道附近;虽然土地使用政策和地租因素导致旅游景区附近存在一定距离的饭店低密度带,但是总的来说,桂林主城区高等级饭店更倾向远离次要景区,选址于核心景区附近.  相似文献   

13.
城市餐饮业空间格局研究对城市规划及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研究中方法单调,衍生研究以对影响因素定性分析为主的不足,采用POI数据,运用基于核密度的热点指数方法对武汉市主城区的餐饮热点进行识别,并结合工作日和休息日的百度地图热力图数据构建人口活动强度模型,对动态人口与餐饮业空间分布进行耦合分析.分析发现,武汉市主城区餐饮业可显著识别出1个一级中心、3个二级中心和9个三级中心;餐饮业分布与动态人口的空间匹配程度总体较好,工作日时匹配程度高的区域占比稍高于休息日.匹配程度为较差和差的区域依具体类型不同而散布在大型商圈外围、传统中小型商圈、旅游点、复兴街区和新兴街区.  相似文献   

14.
休闲农业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其可达性水平直接影响着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论文以武汉市城郊368个休闲农业点作为研究对象,在空间句法方法的基础上,借助网络分析方法,构建空间句法模型和空间关联性网络模型,从全局通达性、局部关联性两个方面对武汉市城郊休闲农业点的空间可达性进行研究,以揭示武汉市城郊休闲农业点的布局特征与空间关联性.结果发现: 1) 武汉市城郊休闲农业点整体密度核心分布较为分散,空间呈现群聚式非均匀分布在武汉市绕城高速周边,形成了绕城高速休闲农业点分布带; 2) 从路网全局通达性来看,武汉市城郊休闲农业点多分布在2级可达性道路300 m缓冲区范围内,且此道路等级缓冲区范围内的农庄经济型休闲农业点可进入性较好,对外通达性一般; 3) 从路网局部关联性来看,区域间休闲农业点内部联系“西密东疏”,东西湖区与黄陂区、蔡甸区休闲农业点联系较为密切;区域内休闲农业点内部关联性差异明显,高速公路、国道沿线区域的休闲农业点关联性普遍较强.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区域系统的空间结构与区域的协同、综合发展相互依赖、密不可分,整合与优化空间结构可有效地促进区域系统中城市的协调、持续发展.基于扩展断裂点、分形、城市空间分布、空间相互作用等空间结构分析方法,对河南省城市-区域系统空间结构特征进行分析与评价.研究表明河南省城市-区域系统空间结构具有以下特征:城市空间影响范围具有不均衡性;城市之间的空间关联性不够强;城镇点在空间上随机、均匀分布;城市相互作用强度梯度差异大.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城市空间结构特征及优化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河北省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特征,认为地形地貌、京津两市对河北省城市空间格局具有较大影响,目前“一带、两群、两个双极核”空间格局已经形成.提出了进一步优化全省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对策,应构筑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布局,从点、轴、群的城市体系向网络城市体系格局转化.  相似文献   

17.
空间经济结构的优化是实现地区发展的重要条件。通过对福建省城市对外影响力指标——城市流强度的研究,可以明确福建省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基本特征以及结构优化的路径选择,即通过强化沿海核心带、构建两大都市圈、合理发挥各城市的空间节点功能来实现福建整体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影响力的提升。各城市应该根据城市优势产业分布和城市流强度结构的情况实施相应的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18.
近20年武汉城市化与湖泊演化的时空耦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5、2000、2005、2010年武汉市Landsat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来源,运用耦合度方法,研究近20年(1991—2010年)来武汉市城市化过程、湖泊演化过程以及二者的时空耦合关系。结果发现:(1)武汉市城市化在1991—2001年速度较慢,2001—2010年速度增快;(2)武汉市湖泊总面积1995—2000年减少,2000—2010年增大,其中主城区的湖泊面积一直在减小;(3)整体上城市化与湖泊从中心城区的颉颃关系逐步过渡到边缘城区和郊区的协调和不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城市工业园区不断发展,园区内工、农业生产等人为活动造成园区内土壤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地表土壤重金属污染环境日益突出,揭示园区内地表土壤重金属分布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城市工业园区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的重要基础保障.以湖南省湘潭市工业园区为例,利用地统计学和GIS空间分析技术结合的方法,对工业园区地表土壤中6种重金属Cr,Cu,Ni,Zn,As,Cd的空间结构特征和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6种重金属中元素Cr,Cu,Ni,Zn符合正态分布,As,Cd符合对数正态分布.研究区内6种重金属元素的实验半变异函数理论模型拟合效果较好.Cr的变程最大,其空间相关距离达到了93.3 km. Cu,Zn,Ni,As的空间相关性较强,元素的空间相关性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小;Cr,Cd具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性,其空间相关性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城市土壤中As,Ni,Zn,Cd,Cu的含量分布与研究区内工业企业的分布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