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为了后期制得插层型或剥离型的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利用溶液搅拌法,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作为插层剂,对无机蒙脱土进行有机化改性,并对其进行红外光谱、热失重以及X射线衍射等进行表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插层剂已经成功插入到蒙脱土中,蒙脱土层间改性剂负载量约为4.59%,蒙脱土的层间距从1.347 nm扩大到2.122 nm.  相似文献   

2.
原位插层聚合制备累托石改性酚醛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原位插层聚合制备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进行有机累托石改性热固性酚醛树脂的研究.通过离子交换的方法将天然钙基累托石改性成为有机累托石,使其片状层间由亲水性变为憎水性.以有机累托石为添加物,采用原位插层聚合法完成对酚醛树脂的改性,得到累托石改性酚醛树脂.借助XRD,FTIR及TGA等方法对制备的有机累托石及其改性热固性酚醛树脂作了测定,结果表明:季铵盐阳离子与累托石片层间的可交换阳离子发生了离子交换,故而得到了有机累托石:有机累托石片层在酚醛树脂基体中通过插层和剥离实现了纳米级分散.  相似文献   

3.
为了制得插层型或剥离型的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对微晶白云母分别进行热活化处理、酸浸处理和硝酸锂处理,再利用溶液搅拌法,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作为插层剂,对其进行有机化改性,并对改性后的微晶白云母进行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及红外光谱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成功插入到微晶白云母中,使微晶白云母的层间距从原始的1. 02 nm最大扩大到2. 99 nm.  相似文献   

4.
利用季胺盐对氧化石墨进行有机化来改善氧化石墨层间的化学环境和扩大其层间距离。再将环状芳香双硫醚化合物插层到其层间。后经层间的环状芳香双硫醚化合物原位热开环聚合,合成了石墨片层剥离分散于聚合物基体中的聚芳双硫醚/石墨纳米复合材料。XRD及TEM均证明了无机片层在聚合物基体中呈剥离分散状态。电导率测试表明所合成的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导率较氧化石墨提高了近5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5.
利用季胺盐对氧化石墨进行有机化来改善氧化石墨层间的化学环境和扩大其层间距离.再将环状芳香双硫醚化合物插层到其层间.后经层间的环状芳香双硫醚化合物原位热开环聚合,合成了石墨片层剥离分散于聚合物基体中的聚芳双硫醚/石墨纳米复合材料.XRD及TEM均证明了无机片层在聚合物基体中呈剥离分散状态.电导率测试表明所合成的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导率较氧化石墨提高了近5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6.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是在溶胶凝胶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介于有机聚合物与无机聚合物间的一种新型复合材料.文章论述近年来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在光学材料、陶瓷材料、凝胶材料及生物材料方面的研究及应用.有机无机材料制备灵活,便于分子"裁剪",实行分子设计,具有广阔的应用与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7.
二维高岭土材料的制备与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脲插入高岭土层间并分解成气体的方法,以剥离高岭土的层状结构,从而制得了二维高岭土材料。它的性质与未剥离的高岭土有很大的差别,比表面积增大五倍以上,结构水脱除温度低150~300多度。经XRD、DTA、TG、IR测定和SEM观察,证明了这样制得的二维高岭土接近于单分子层结构。  相似文献   

8.
水滑石类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合成与嫁接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硝酸根型水滑石为前驱体,采用阴离子直接交换法制备了水杨酸根柱撑水滑石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在对样品进行结构表征的基础上,用DTA、IR和XRD等手段研究了主体层板和客体阴离子柱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有机阴离子插入水滑石层间,由于主客体相互作用,可使水滑石层的脱羟基温度和有机阴离子的燃烧分解温度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不同温度处理样品的XRD和IR研究表明,样品的热处理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促进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即客体阴离子向主体层板的嫁接过程,其直接结果是形成氢键.通常,对嫁接温度的选择应是在样品的脱除层间水和羟基完全脱去的温度之间.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采用分步交换法首次获得氧化锆柱层状镧铌酸盐,并研究了不同胺预支撑对其性能的影响,采用XRD、TE测试等方法对所合成的新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不同链长的有机胺预支撑对最终获得的氧化锆柱层状镧铌盐的是距有着较大的影响。交长链长的有机胺预支撑对提高产物的层间距有利,其中由正十六胺预支撑的层状镧铌酸制备的氧化锆柱层状镧铌酸盐具有较大的层间距、较高的热稳定性,其比表面与起始材料镧铌酸钾相比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了复合离子[Zr4(OH)I4(H2O)10)]2+及[Al13O4(OH)24·12H2O]7+对层状锆磷酸盐Zr(HPO4)2H2O(a-ZrP)的插入及插入后材料的质子电导。离子插入后材料的层间距由7.6A增大到17~20A。在室温及相对温度为100%的条件下,材料的质子电导可达10-2cm-1Ω-1,该种高质子电导率材料在直接型甲醇燃料电池及电化学器件上具有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插层聚合法制备了己内酰胺/钠基蒙脱石层状纳米复合物,通过Molau实验、高分辨率光学显微镜和富里叶变换红外分子光谱分析表征了该复合物的结构特征,并根据结构化学理论探讨其复合机理,获得了低维纳米复合材料主要是依靠分子间氢键作用把有机分子与层状硅酸盐组装在一起的结论,从而为其应用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概述了适于制备聚合物/层状无机物插层型纳米复合材料的主客体材料类型及聚合物插入到无机物层间的影响因素。简介了该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结构和性能特征及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采用共沉淀法将非离子型疏水性农药哒螨灵插入镁铝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LDHs)层间,制备出哒螨灵-LDHs杂化物。依据哒螨灵分子大小和杂化物的层间通道高度推测,哒螨灵分子是沿长轴方向与层板成一定倾斜角度以单层方式排列于LDHs层间。释放动力学研究表明,释放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LDHs颗粒内扩散是释放控制步骤;哒螨灵-LDHs杂化物具有明显的农药缓释性能,有望成为一种新型农药缓释剂。  相似文献   

14.
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光器件,将有机材料与无机材料制成复合体,取长补短,使其在平板显示技术中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本文在简述有机与无机电致发光原理的基础上,介绍了有机一无机复合器件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在具有不同结构的有机-无机异质结器件中无机材料所起的作用.通过对无机界面修饰层修饰电极、基于Ⅱ-Ⅵ族半导体材料有机无机复合电致发光等方面的综合探讨,总结出有机-无机复合器件的优势:能得到更好的Ⅰ-Ⅴ特性曲线和更高的发光效率,对器件内部场强起调节作用并且改善两种载流子的平衡注入,为今后在制作有机.无机复合器件方面做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将二维纳米层的制备与表征凝练为材料化学综合实验课题,采用水热法制备了Bir-nessite型层状MnO_2,利用超声辅助离子交换法对层状氧化锰实现了快速剥离。利用X射线衍射表征Birnessite型层状MnO_2在剥离各阶段的结构,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表征了氧化锰纳米层的大小和厚度,利用Dyndall现象研究了氧化锰剥离液的胶体性质,探讨了氧化锰纳米层的制备原理。通过该实验可使学生了解二维纳米层制备及表征的基本知识,同时可激发本科阶段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铁矿球团中有机复合膨润土的强化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球团生产中配加有机复合膨润土可明显提高生球强度、改善生球热稳定性、降低膨润土配比和提高球团矿铁品位.研究结果表明:在保证球团质量的前提下,有机复合膨润土配比为1.2 %时即可达到常规膨润土加入量为2.2 %时的生球强度,且爆裂温度均大于620℃,球团焙烧性能较好,成品球团矿的铁品位约提高了1.10个百分点.通过现代微观检测手段对有机复合膨润土亮作用机理的进行分析,发现有机小分子插入膨润土晶层间,其表面阴离子基团可与铁矿表面产生化学吸附,使其表面负电位增强和表面亲水性得到改善,有利于改善铁精矿成球性;另外,有机复合膨润土同时具有有机物和无机层状硅酸盐的特点,其热稳定性和高温粘结力均优于常规膨润土,改善了球团焙烧性能.  相似文献   

17.
以一级有机胺为模板,制了薄层状的纳米MoO3-Temp,该材料具有3.5 nm左右的层间距.对MoO3-Temp薄层状纳米材料、微米级棒状MoO2超细材料及多晶M00.的电化学嵌镁性能进行了比较,发现层状结构缩短了镁离子的迁移路径,并且在层间还可以储存电解液,从而有利于镁离子向其晶格内部迁移.  相似文献   

18.
对新疆某地钠蒙脱石进行了季铵盐有机改性处理,利用有机蒙脱石与有机物的良好相容性,将吡咯单体插入到有机蒙脱石的层间域中,并对吡咯单体—有机蒙脱石插层复合物的浆体进行了XRD分析。结果表明:在60℃烘干过程中吡咯单体在其层间域中的含量和存在状态没有明显改变,干燥只是使没有进入有机蒙脱石层间域的吡咯单体大部分挥发;进入到有机蒙脱石层间域中的吡咯单体则不随环境温度的提高而释出,表明吡咯单体已与有机蒙脱石形成了低温条件下稳定的吡咯单体—有机蒙脱石插层复合物。  相似文献   

19.
根据成键特点,对基于有机光致变色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光致变色特性及其作为多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分类介绍。配位共价键结合的配合物型杂化光致变色材料通过光致变色配体与金属离子间的螯合作用,不仅能提高光致变色单元的稳定性、抗疲劳性,同时可在整个大分子体系中实现电化学特性、能量转移、荧光发射的光致变色调控;键合较弱的插层、介孔型杂化光致变色材料利用宿主的耐久性可提高有机光致变色分子的稳定性、抗疲劳性,同时实现宿主磁性的光致变色可逆调控;离子键结合的新型有机–无机杂化光致变色材料具有以光电子转移为特征的热可逆固态光致变色行为。  相似文献   

20.
有机半导体复合光导材料与器件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不同结构、不同组成、不同遥光导材料的复合,可以得到功能的协同增强、优化以及互补效应。采用分子内复合和分子间复合的方法,可以制备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区域均有很高光敏性的有新型有机光导材料。同时,研制使材料与器件交叉渗透,结合为一体的单层有机光导体,可大大地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