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卡夫卡作品中表现的荒诞与无奈,是通过现实主义的叙事手法来进行隐而不露的表达的。文章结合卡夫卡小说尤其是《变形记》的文学寓意,分析卡夫卡小说的文学语言及其背后的情感意识,意在于理解卡夫卡是如何通过反敘事手段来达成反讽式的意义表达,从而完成其自我的心理体验讲述。通过对卡夫卡小说中表现的人生哲学和心理意识的探索,来完成对其艺术建构形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悖谬,又称悖论,原本是一个哲学术语,是一种表面似乎矛盾而内含真理因素的表达方式.对于卡夫卡来说,悖谬不仅是一个哲学概念,同时也是一种美学特征和艺术风格,悖谬与卡夫卡的思想和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卡夫卡的作品充满了悲剧色彩,然而,作品中人物的痛苦却是被裹在滑稽的喜剧形式下得以展现的.笔者旨在分析卡夫卡叙事中的悖谬特征,从而揭示出卡夫卡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卡夫卡的语言冷静、平板,却透出一种判决词似的寒冷;他的结构是“砖瓦历历屋将倾”,却于细节真实与整体不真实之间加深着不安;他的手法有变形、象征等,却与其说是一种手法勿宁说是一种至真体验中的必然。这些构成为人称道的“卡夫卡式”的形式因素,都不足以解释出现“卡夫卡学”、“卡夫卡热”的原因,本文拟就卡夫卡的世界、卡夫卡的生存突击、卡夫卡的意义几方面来略析一下这位孤独的作家。  相似文献   

4.
卡夫卡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卡夫卡的孤独来自于写作本身,写作对他意味着全部生命意义之所在,视为一种救赎的方式。卡夫卡高高屹立在现代主义文学长河之源,在他短暂的一中为后世留下了丰厚而宝贵的文学遗产。  相似文献   

5.
卡夫卡是二十世纪西方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其丰富庞杂、深奥隐诲的作品,在整个西方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期以来,从各个不同角度对卡夫卡及其作品予以观照、诠释,一直是评论界的一个热点。本文试图把卡夫卡及其作品的精神内涵,与犹太民族的精神信仰——犹太教相联系,从宗教影响的角度,对卡夫卡及其作品进行深层解读。  相似文献   

6.
薛砚 《甘肃科技纵横》2010,39(6):175-176,165
《变形记》是卡夫卡的代表作之一,其主人公格雷戈尔正是卡夫卡内心情感的外化形式,本论述仅以几个贯穿卡夫卡人生的情感线索来解读《变形记》,使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他的创作动机与创作心理。  相似文献   

7.
卡夫卡是真正意义上将写作视为生命的人,其作品《女歌手约瑟芬或耗子民族》的主人公约瑟芬对歌唱的执着就是卡夫卡对写作挚爱的生动写照。但约瑟芬的生存境遇也如同卡夫卡,是一个个体于群体、天空于大地、期望于现实中不合时宜的、孤独的、矛盾式的存在体。  相似文献   

8.
卡夫卡是现代派小说的奠基人.由于家庭、性格及社会的因素,以及受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的推动和影响,形成了卡夫卡独树一帜的直觉主义创作意识.追寻、焦虑、困境和抗争成为卡夫卡的恒久创作主题.  相似文献   

9.
卡夫卡是二十世纪西方现代派中的杰出代表,他以自己惊世骇俗的艺术创作,另辟蹊径,为西方学拓展了艺术表现的空间,创造了一种令人不寒而粟的艺术真实。章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对卡夫卡的创作进行了探寻:卡夫卡在进行艺术虚构时总是脱离不了浓重的自传色彩,这是其创作的主要特征;卡夫卡采用变形、怪诞、象征等现代派手法,使作品呈现出扑朔迷离、光怪陆离的艺术氛围;卡夫卡的作品貌似荒诞.实则真实地表现了西方现代人的生存状态.透露出浓重的悲观和绝望的色彩。  相似文献   

10.
卡夫卡之于20世纪的现代人,其意义不仅在于揭示了世界的荒诞、人的异化、生存的不正常状态,更在于他力图寻求出能整合废墟的力量,使人类的生活趋于正常,他竭尽一生苦苦寻求承载人类抵达幸福的船儿。在作品中,他询问了人类获救的每种可能性:对公正法则的寻求,对人类原罪的审视,那隐约可见而K却终生走不进去的城堡……,而艺术——审美之途,这条一直在历史的河流中为哲人们所重视的路途,同样为敏锐的卡夫卡所关注,以安放人们的灵魂。本文拟就通过对《饥饿艺术家》、《歌手约瑟芬》、《一只狗的研究》的考察,把握卡夫卡的这一拯救之路。 卡夫卡的每部作品都是一个谜,他采用独特的表现手法:夸张、变形、寓言、象征等,构成与现实生活 相统一的“神话世界”,呈现出寓义的多面性。因此,破解卡夫卡作品的真谛在某种意义上正如卡夫卡所言,“目的只有一个,道路却无一条”,自以为理解了卡夫卡,却可能是对他的误解。但是,卡夫卡一生都在冒着被那个可能存在的“形而上”嘲笑的危险,寻求人类灵魂的福祉,我们又何尝不可以冒着被卡夫卡嘲笑的危险获取理解卡夫卡的可能性呢? 首先从文本的最表层开始分析卡夫卡的作品中是否存在艺术拯救的意图。 现代人的生存境遇在卡夫卡的笔下展现为本质逼真的谎言王国。  相似文献   

11.
卡夫卡是现代派小说的奠基人。由于家庭、性格及社会的因素,以及受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的推动和影响,形成了卡夫卡独树一帜的直觉主义创作意识。追寻、焦虑、困境和抗争成为卡夫卡的恒久创作主题。  相似文献   

12.
“卡夫卡问题”是西方现代文学许论界的一个难题。围绕着这一问题.西方的评论界已进行了70多年的研究。笔者以为,“卡夫卡热”之所以经久不衰主要是由于卡夫卡作品思想内容的深刻和超越时空性及其“卡夫卡式”表现风格。另一方面,国内的卡夫卡研究虽然才刚刚起步.但为大多数研究者们所普遍采用的社会学的批评方法还是较为能够令人接受的。  相似文献   

13.
卡夫卡在他的小说中充分展现了他眼中的梦魇世界,同时也以“卡夫卡式”的创作特色生动体现了“现代人的困惑”。在强大的梦魇世界面前,卡夫卡和他作品中的主人公并没有妥协,他们在绝望中奋起反抗,而这种反抗也带上了浓厚的卡夫卡特色。  相似文献   

14.
卡夫卡是西方现代派的佼佼者,他的作品具有世界性的影响;郁达夫是中国创造社的台柱,他以独特的艺术风彩,扣动了一代青年的心弦。前者是表现主义的奠基人之一,后者所运用的创作方法比较驳杂,据郁达夫自称是“新旧浪漫主义”。他们二人有许多不同之处,但是,卡夫卡仅长于郁达夫13岁,属于同时代的人,他们的小说创作又有许多相同的地方,卡夫卡的表现主义与郁达夫式的浪漫主义实际上同属于浪漫抒情的大家族。卡夫卡的表现主  相似文献   

15.
卡夫卡的存在世界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夫卡的生存世界中充满着矛盾和分裂,而他的存在方式则是写作。在其生活和写作之间有着微妙的关系。卡夫卡的作品和人生反映了对世界不确定性的理解和对未来意义的暗示。  相似文献   

16.
卡夫卡在其小说《美国》中,借用主人公卡尔·罗斯曼无根的漂泊经历,准确地刻画并预言了属于人类的找寻自由,却注定被频频放逐的宿命。而对于命运的哲学思考,以及对于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认识,也正是卡夫卡心中存在宿命感的体现。在卡夫卡眼里,于“寻找”和“发现”之间,也许唯有放弃寻找,才能最终发现人生的答案。  相似文献   

17.
卡夫卡与残雪是存在着内在联系的两位重要作家。他们作品中的家庭题材是一个颇具研究价值的课题。亲子关系在卡夫卡与残雪的笔下均具有极强的对抗性,体现了二人的趋同,而夫妻关系在卡夫卡的作品里默契和谐,到了残雪的作品中却变得分崩离析,又体现了二人的差异。这些现象,与两位作家的生平经历、价值取向,以及两个国家的文化传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卡夫卡从中国老庄思想中吸取丰富营养。老庄朴素的唯物辨证法和“悖论”思维影响了卡夫卡一生;老子的天道自然观给卡夫卡以慰藉和力量;庄子的人格本体论和人类最早的反异化思想给卡夫卡的寓言式创作以启迪。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评述了卡夫卡的《致我父亲的信》。文章概括全信的主题为:儿子的软弱和父亲的傲慢之对比。文章论述了卡夫卡在信中谴责父亲而又不能摆脱其影响的矛盾。文章认为,卡夫卡的写作风格与克雷斯将相似,都深受家庭传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卡夫卡的小说中,"办公室文化"是一个组成部分,其短篇小说《邻居》也不例外。该小说反映了"办公室文化"的荒谬,人与人关系的紧张与冷漠,以及不可避免地充斥于这种文化中的卡夫卡式的恐惧,从中体现了卡夫卡通过小说对现代人的生存方式的担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