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非硅MEMS零件的装配瓶颈难题,提出一种面向非硅MEMS的桌面微装配系统模块化设计方法.论述了所提出桌面微装配系统的内涵、特点及其应用对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装配单元通用功能完整性和系统可重配置性的模块划分原则;利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建立了综合相关矩阵并应用模糊聚类方法对其进行了操作,确定了模块划分定量计算流程,利用模糊评价方法对模块划分合理性进行了评价;以桌面微装配系统的自主式装配单元为实例进行了设计方法的验证,证明了模块化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以表单为中心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柔性、提高其与外界的交互能力和易使用性,设计了一种基于Web技术的表单工作流系统.在给出了系统结构的基础上,对其各个模块的功能和实现方法进行了描述,对系统的实现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举例讨论了利用规则实现流程控制的方法,最后说明了系统的实施过程.实践表明,此系统能有效满足企业业务流程的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大型装备的预装配需求,设计出预装配机械系统.根据预装配要求计算选择合适的电机及减速器,最终完成一套满足要求的分布式控制系统的设计,根据系统功能需求设计开发各软件模块.最后应用神经网络和广度优先的搜索算法完成预装配总体路径规划,引导整套装备的预装配工作.该系统为国内首套可重复使用的大型装备预装配系统,具有配置灵活、功能全面、可重用性好、控制可靠等诸多优点,有很大的实用性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基于S3C2440和DSP TMS320DM642的双核人脸识别系统的硬件方案,根据系统的功能需求给出了系统的总体框图和各功能模块的实现方案.系统的存储模块、视频采集模块、音频处理模块和USB接口扩展模块的设计原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此外还针对系统的电源需求特点做出了系统的供电方案设计.最后移植人脸识别程序对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清分机对纸币图像快速准确地采集,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图像采集系统设计.系统由CIS采集模块、A/D转换模块和FPGA与DSP之间数据传输缓存模块组成.讨论了采集系统的结构和FPGA对于各模块的逻辑控制过程.这种设计具有功能集成、实现简单和修改方便等优点,能得到满意的图像结果.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在广域网上进行数据交换的问题,并提出了在一般应用中该类系统应该遵循的设计原则.依据这些原则和用户的需求,在充分考虑了系统的通用性和各个软件模块的复用性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数据交换系统的设计,实现的软件主要包括接收模块、发送模块、通讯模块、控制模块、接口模块等部分.该系统可进行实时的数据交换,特别适合于用户分布比较分散的使用场合.所提出的设计思想以及设计的软件模块具有功能构件的显著特点,从而具有良好的复用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光伏发电控制模块可靠性差、功能单一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ds PIC30F6010A单片机的通用型光伏发电控制模块。系统硬件基于ds PIC30F6010A单片机设计,利用其内部专用的PWM输出模块,可以方便的实现对逆变器的可靠控制。模块具有完善的保护功能、参数设置和液晶显示等功能,具有高可靠、低成本、灵活方便等优点,能够满足光伏发电控制的基本需求。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实现自动喂鱼充氧器的一种方法.采用新型AVR单片机作为控制模块,详细论述了系统的硬件组成、各功能部分的电路设计和系统的软件设计.给出了关键功能部分的电路图、单片机的程序设计方法及流程图.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工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虚拟装配工艺规划系统实际应用中的问题,提出了面向虚拟装配的计算机辅助装配工艺规划系统(CAAPPSFVA)体系结构,通过功能模型和信息流模型分析了该体系结构.该系统为虚拟装配系统提供了辅助功能,但与虚拟装配系统之间存在着松散耦合关系,可以独立使用并可与PDM系统实现集成.提出了使用工艺设计树对当前产品结构及其相关工艺文件进行管理的方法.原型系统的实现表明,该体系结构具有开放性、实用性,能够满足虚拟装配系统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雷达和GPRS的智能交通信号机系统,详细阐述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并给出各模块具体的硬件设计方案和软件设计流程图.系统优化了控制方案,采用雷达实现整个路口车流量的实时获取,通过GPRS对信号机进行区域联网控制,实现信号机的智能化.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稳定、可靠、功能强,能实现交通信号机对区域协调控制.  相似文献   

11.
可视化虚拟装配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虚拟装配是虚拟制造的关键技术之一 ,可在产品设计阶段进行预装配 ,验证装配工艺的正确性 .基于SolidEdge的可视化虚拟装配系统 ,通过其二次开发 ,应具备装配路径设置、装配零部件位置和姿态调整及消隐、装配视角调整和视图放缩、虚拟仿真设置等功能 .系统的总体结构包括装配建模初始化、装配工艺文件获取、装配过程动画和仿真等模块 .其关键技术有 :解除CAD装配体约束 ,并提取虚拟装配零部件 6元组位置和姿态信息 ;以 6元组信息为基础的虚拟装配体重绘 ,及其装配过程仿真 ;包括虚拟装配零部件、装配体、装配路径和优先级、角度姿态、装配关键点坐标及绕坐标轴角度等信息的数据库组织 .  相似文献   

12.
核动力设备虚拟装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R(virtual Reaality)技术在现阶段的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对虚拟现实系统的分析,结合核动力设备的装配工艺过程的实现特点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实现虚拟装配方案。方案总体划分为建模、模型处理、虚拟环境构建二部分,并且完成了一些设备的完整虚拟装配过程。通过使用人员的评估认为该方案可行,基本实现了虚拟装配的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虚拟装配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面向产品装配过程的虚拟装配建模理论与方法,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CATIA系统建立了兆瓦级风机机组整机的数字样机,并将样机模型提取到虚拟环境中对其进行装配干涉检查、装配路径规划和优化,确保了产品装配的一次成功,加快了风机机组的研发速度。  相似文献   

14.
支持异地协同设计的异构CAD虚拟装配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跨区域企业协同设计需求和现有基于CAD系统的虚拟装配只能单机操作的矛盾,基于虚拟现实建模语言(VRML)通用格式设计了支持异地协同设计的异构CAD模型虚拟装配系统。提出一种VRM L零件装配特征参数提取方法,在此基础上实现了零件装配约束;针对当前互联网环境低传输速率特点,使用基于参数-命令的操作命令传输机制,并运用操作令牌思想解决了协同过程中产生操作冲突的问题;在V-collide函数库的基础上实现了零件动态碰撞检测。通过与产品数据管理系统集成,应用到了产品设计、展示、售后维修整个生命周期过程,提高了设计沟通效率。  相似文献   

15.
针对虚拟装配系统中模型数据转换的问题,为了实现产品模型从CAD系统到集成虚拟装配系统的模型转化,提出了将虚拟环境下的零件信息进行分类转换的方法。该模型由装配对象信息、对象层次信息、装配对象的关系信息和面片信息所组成。通过对CAD系统的二次开发和CAD系统本身自带的模型转换接口,得到虚拟装配系统所需的零件模型数据。  相似文献   

16.
可重构的虚拟数控远程操作面板生成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虚拟数控系统软件芯片的构建方法,研究了基于可重构的虚拟数控操作面板设计原理和实现技术;利用COM/DOOM技术,开发实现了可重构的、可定制的虚拟数控操作面板生成系统,采用ASP,ActiveX等技术和通用的协议标准TCP/IP,实现了了基于Web的虚拟数控系统的远程操作与监控,并给出了系统的运行实例。  相似文献   

17.
虚拟装配系统及其关键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基于约束识别和混合建模思想开发了一个虚拟装配系统(VAE).分析并构建了系统的功能模块和体系结构,研究了特征和网格混合建模、约束识别和求解以及实时碰撞检测等支撑VAE的关键技术,据此开发了基于PowerWall硬件系统的VAE原型系统.该原型系统可以完成产品的装配工艺规划和装配操作培训,并具备简单的参数化几何建模功能.  相似文献   

18.
交互虚拟装配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然而由于虚拟装配操作和实际操作在时间和空间上不一致,目前的交互虚拟装配技术仍然难以直接支持装配工位上的操作工艺规划。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交互装配操作仿真的操作工艺规划方案,该方案建立包含全部装配要素的装配操作模型,基于该模型,通过交互装配操作仿真获取初始操作序列,再基于标准操作动作要素数据库将该操作序列变换成真实操作动作序列。重点研究支持操作动作序列获取的装配活动模型,以及操作仿真过程的模型求解问题。最后以一个发动机装配实例验证了上述方案和装配操作模型。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面向人员操作的虚拟装配训练缺乏评价方法的现状,提出了基于装配体零部件约束解除的零件分层方法,根据装配体组成零件的特征属性对零件进行特征编码,结合桌面式虚拟现实技术,采用基于时间步长和事件步长相结合的方式对受训人员的操作进行识别、记录。构建了基于专家知识并与虚拟装配过程相关的序列性、工艺性和时效性评判规则库,应用分层模糊评价方法,实现了对操作人员装配操作过程的评价。将该方法应用于某型装备保障虚拟训练系统,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