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隔代教养已经成为儿童家庭教育中一种较为普遍的教育形式。文章在收集和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访谈、观察、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对萍乡市三所幼儿园小班隔代教养家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现状调查后发现,祖辈的教养方式对小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影响较大。首先,祖辈抚养的孩子社会性发展水平低于父母抚养的孩子社会性发展水平。其次,祖辈的职业、学历情况都会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培养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祖辈的教养理念和方式也会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课题组提出了改善隔代教养质量,提高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三个建议:一是父母要明确自身责任,构建良好亲子关系,加强与祖辈的交流沟通;二是祖辈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和方法;三是要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体系,做好引导和科学育儿知识的宣传。  相似文献   

2.
家庭隔代教育的正负效应与良性联动机制的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现代家庭“祖辈人口”越来越多,对“孙辈人口”的影响和教育作用越来越大;必须正视家庭隔代影响的生成因素,在看到其正效应的同时认清负效应。要在重点推进隔代教育良性互促的基础上构建联动机制,包括舆论发动、政策调动、家庭启动、学校带动、社会牵动等。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的国家,在中国农村中隔代教育尤其普遍。文章对中国式隔代教育进行了解读,分析了隔代教育的利与弊,提出在隔代教育不能发生根本性改变的情况下,相关影响因素的合理定位是实现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隔代教育原本是帮助年轻父母解决后顾之忧的重要举措,而现实生活中隔代教育存在的众多教育问题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极为不利。文章借用伯恩斯坦的语言编码理论对隔代教育进行解释和剖析,指出隔代教育效果不如双亲教育的重要原因在于祖辈用的是限制型语言编码,孙辈在和祖辈的生活中习得了这种语言编码,与学校教育和主流社会要求的精致型语言相背离,一旦他们走进学校和社会则较难取得成功。破解隔代教育的困境,关键在于构建孩子的精致型语言编码。  相似文献   

5.
21世纪的今天,隔代教育从幕后走到了台前,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目前对隔代教育的研究很多,主要集中在争论隔代教育的是非功过,权衡利弊。本文从隔代教育对老人的作用席度出发来理解什么是隔代教育,并从心理学的兔度分析了为什么老人喜欢与孙辈在一起。  相似文献   

6.
隔代教养已经成为当今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这种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的成长、发育乃至发展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中在“教”和“养”方面突显出来的一些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关注。解决隔代教养产生的问题应从家庭、学校、社区及政府四大方面着手,以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帮助儿童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因素作为一种资源越来越能够自由地参与到市场经济体制中接受市场规律的基本调配,这使得大多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暂时改变其农民的身份而以一种工人的行为方式生活和工作在远离自己家乡的城市,这种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其中之一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笔者通过对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三河乡为期一个月的实地调查,从家庭结构的不完整性来解读当地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现状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隔代抚养”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寻求一些合理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剖析了《红楼梦》中贾母与贾宝玉间的隔代亲现象、林黛玉个性与寄养的关系、贾环堕落的家教原因等,指出隔代亲并非是一种必然的社会心理倾向,其形成,除祖辈因年龄趋老而变化的心态外,还取决于微观环境中的群体因素、祖辈的个人因素和被亲孙辈本身的特点;隔代亲具有明显的选择性。认为儿童被寄养,对良好个性的形成非常不利。对儿童采取长辈各自为政不一致要求的教养方式,极易导致儿童性格不良。  相似文献   

9.
王娅霜 《科技咨询导报》2011,(32):140-140,142
目前,隔代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家庭教育中客观存在的一种教育形态。隔代教育有利有弊,但更应注意有可能导致子女出现偏差的因素,其负面影响更易导致儿童产生一些心理和行为问题,并影响儿童将来的发展。因此,笔者对有关该问题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市打工的农民工车乡下的子女成为儿童中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在农村中,0-6周岁的留守婴幼儿,由于年龄小、自理能力特别差,则成为这一群体中更加需要关注的一个群体。他们大多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料,接受隔代教育。在这种状况下他们在接受隔代教育过程中会遇到不少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江西安源G矿的田野调查,发现爷爷奶奶隔代抚养的模式越来越多,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互动不够,一些学生出校门后变成“街角青年”,呼吁全社会关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现在很多家庭父母都要上班,没时间接送和照顾孩子,这个重任就落在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的身上。隔辈家长自认为很“爱”孩子,殊不知这种隔代教育对孩子影响是十分不利的。会爱才是真爱,真爱需要学习!两代家长都要学习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多开展三代人共同参与的活动,“抓一代,促两代,三代并进”。做到父母主动教育不包办、祖辈配合教育不越位,变单一式家庭教育为隔辈家长参与的复式家庭教育,形成学习型家庭教育的氛围。  相似文献   

13.
现在很多家庭父母都要上班,没时间接送和照顾孩子,这个重任就落在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的身上。隔辈家长自认为很“爱”孩子,殊不知这种隔代教育对孩子影响是十分不利的。会爱才是真爱,真爱需要学习!两代家长都要学习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多开展三代人共同参与的活动,“抓一代,促两代,三代并进”。做到父母主动教育不包办、祖辈配合教育不越位,变单一式家庭教育为隔辈家长参与的复式家庭教育,形成学习型家庭教育的氛围。
  幼儿的教育伴随着幼儿成长的整个过程,幼儿园与家庭携起手来,家园共育,正确面对隔辈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一起创造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教育环境,让隔辈教育走出特色!  相似文献   

14.
根据对4所初级中学的问卷调查等实证材料,分析了城市初中生隔代教育家庭的基本情况、隔代教育家庭的人际关系、祖辈老人的家庭教育观念、祖辈老人的家庭教育行为、孙辈对于祖辈老人教育行为的评价五个方面的情况,指出目前城市部分初中生家庭的祖辈教育作用虽然不及父母辈作用大,但确实是积极有效的,当然也存在某些负面因素。最后,从祖辈的视角对城市隔代教育良性发展提出建议:祖辈要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和方法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祖辈要主动和父辈协调好教育任务,共同承担起家庭教育责任;祖辈要带头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家庭美德,全家共同建设和谐家庭。  相似文献   

15.
年轻农民(父辈)纷纷外出打工,其子女留在家乡由祖辈照顾--农村隔代监护由此产生,并成为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监护类型的重要模式之一.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我们在贵州省留守儿童比较普遍的几个乡镇开展了专题调查.本文依据访谈资料,对农村留守儿童隔代监护产生的原因、隔代监护现象对留守儿童产生的影响等基本问题进行分析.并运用儿童社会化理论对隔代监护现象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6.
秦娥 《奇闻怪事》2007,(11):4-5
近些年来,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学校的“留守学生”也随之增加,于是,“学校、家庭在‘留守孩子’的实际教育过程中遇到了‘四难’问题:一是溺爱放纵,教育难;二是缺乏管护,安全难;三是隔代管教,监护难;四是管理脱节,磨合难。”(摘自《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5日《谁来关爱“寂寞”的花朵》一文)因此,这种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了农村教育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颜冬梅 《科技信息》2009,(23):I0280-I0280
1.问题提出 我校是一所城市中学,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当地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生活节奏加快,生存竞争加剧,年轻的父母对教养子女能够分出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少.选择将孩子交由父母教养者越来越多,“隔代教养”“留守儿童”已经成为我们目前不可忽视的一种社会现象。那么这样的一种方式到底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相似文献   

18.
浪漫的爱情赋予我们美妙的人生,同样对人类种族延续也是非常重要的。美妙爱情的存在,使我们的生活有别于动物世界。热恋中在大脑里活跃的化学物质,它们有很多不同的作用,不过最重要的还是为延续人类种族服务。这些“恋爱物质”使我们想要组成家庭并创造爱的结晶——孩子。而一旦我们有了孩子,这些“恋爱物质”就开始发生变化,促使我们维系家庭以抚养孩子。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爱情其实是化学物质的作用,促使我们繁衍种族。  相似文献   

19.
师道中国     
随着社会的发展,单亲家庭、组合家庭、隔代教育以及许多复杂社会现象的影响,导致厌学、弃学、离家出走、人格缺陷等“问题学生”越来越多,如何教育转化、挽救这些“问题学生”,如何使他们愿学、乐学是对当今教师提出的重要课题。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干父”,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更是留下了“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等一系列至理名言。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被中国人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相似文献   

20.
席韶玲 《奇闻怪事》2009,(10):58-59
在家庭教育环境中,孩子很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明辨是非,自私、不合群,孩子也很少受到挫折,他会错误地认为自己总是对的、好的,总爱表现自己,虚荣心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必须幼儿园、家庭、社会三方面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