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走近丁肇中     
作为一名科技记者,在我采访过的科学大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从2002至2004年间,我多次采访了丁教授,还应邀访问了他所在的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并有幸到他家里做客。对丁肇中的科学精神和风格魅力,我有着直接的感受。"我真的不知道"2002年秋,丁肇中教授来沪访问,期间他应邀到《文汇报》做客。在文新大楼46楼会议室,他登高远眺,兴致甚浓,尽管是第一次与丁教授面对面的  相似文献   

2.
5月16日,随着"奋进"号航天飞机升空的阿尔法磁谱仪(AMS-02)被送入国际空间站,开始其为期10年以上的宇宙反物质的探寻之旅,该国际科学项目的负责人、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博士再度为世人瞩目。丁肇中缘何要历时15年,坚持实施这个备受争议、坎坷不断的AMS项目,他为此付出了何等努力?前不久《自然》杂志和《纽约时报》等媒体作了披露。  相似文献   

3.
1979年8月末,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传遍了全世界:在丁肇中教授领导的对撞机实验里,已经找到了构成所有物质的一个重要成份——胶子的存在证据。这一重要发现,对于加深人类对物质微观世界的认识,具有重大的意义。我国《人民日报》在头版发表了这条消息,并冠以副标题:“我科学院高能物理所唐孝威等二十多位科学工作者参加了这项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4月22日,美国科学界发起全球性的科学大游行。为此,《科学》杂志发表社论,主编杰里米·伯格(Jeremy Berg)号召人们重视科学,依靠科学创造前景光明的未来。在弗兰克·卡普拉的经典之作《生活多美好》中,主人公乔治·贝利希望他从未出生过,于是他被传送到了另一个版本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所有曾经存在过的痕迹都被抹掉了,这个世界与他原来的世界大不相同:一个蒙昧不开化的世界,一个文明程度更  相似文献   

5.
《世界科学》2011,(12):8-16
今天的座谈会由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世界阿学》编辑部和《文汇报》科技部联合主办,座谈会约题目是“物理学未来与中国基础研究——从丁肇中正在实施的AMS项目看基础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著名的物理化学家吴学周先生,是一位学识渊博、造诣高深、贡献卓著的科学家,是我国分子光谱研究的先驱、创始人,是科学工作的杰出组织者。他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我国的科学事业,他治学严谨,兢兢业业,谦虚谨慎,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一)这位著名科学家的一生是从江西省西部的一个小镇开始的。1902年9月20日,吴学周出生在江西省萍乡县(现萍乡市)荷尧乡荷尧村一个书香人家,1907年入萍乡县荷尧安金义祠私塾就读,受父亲吴润膏的启蒙教育,主要学《三字经》、《百家姓》、《增广贤文》、《幼学琼林》、《十七史蒙求》、《资治通鉴》等。1911年,9…  相似文献   

7.
白金书架     
《科学之友》2006,(5):92-92
《虚土》作者:刘亮程出版:春风文艺出版社《虚土》是被称为“20世纪最后一位散文作家”的刘亮程继《一个人的村庄》之后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依旧是一座村庄,建在茫茫的虚土梁上。一个5岁的孩子,一直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出生。或者已经出生却从没有长大,长大的全是别人,全是被别人过  相似文献   

8.
一、张仲景的生平张玑(一作机)字仲景,是东汉末年人,他出生在南郡涅阳(今河南南阳有仲景祠),《后汉书》和《三国志》都没有他的传记.相传他在汉灵帝时,被举为孝廉,是一个廉洁而有能力的人,在建安年间,曾做过长沙太守,但历史上无可考查.他曾经向同郡张伯祖  相似文献   

9.
白金书架     
《随想录》作者:巴金出版:作家出版社巴金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他愿意用真实的写作,填补一度出现的精神空白。他在晚年终于写出了在当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随想录》,以此来履行一个知识分子应尽的历史责任,从而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最后高峰。《随想录》堪称一本伟大的书。这是巴金用全部人生经验来倾心创作的。没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没有对完美人格的追求,没有高度严肃的历史态度,老年巴金就不会动笔。他在《随想录》中痛苦回忆;他在《随想录》中深刻反思;他在《随想录》中重新开始青年时代的追求;他在《随…  相似文献   

10.
2015年,国产动画电影《大圣归来》和《捉妖记》火爆荧屏,其动画制作团队也从幕后走进公众的视线。作为"幕后的幕后"——培养出这两部电影创作人才的"奇迹曼特"创始人王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叹:"中国动画人终于苦尽甘来!"这位1984年出生的CEO,皮肤黝黑、眼神明亮。2007年从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本科毕业后,王博成为首都师范大学的动画教师。然而,不到一年他便辞去工作进入动画培训行业,迅速崭露头角。2010年6月,王博创办在线教育培训机构"奇迹曼特"。  相似文献   

11.
于福升 《自然杂志》2023,(5):394-396
1974年丁肇中和Richter教授发现粲夸克被称为粒子物理学的革命,随即于1976年荣获诺贝尔奖。研究粲夸克弱衰变性质的粲物理在过去十年间取得巨大进展。首次探测到双粲重子被科技部评为“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现粲衰变的电荷-宇称对称性破坏被英国《物理世界》杂志评为“2019年十大突破”。中国理论与实验团队为这两项突破性进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何柞庥从来不甘寂寞,前些年,报章杂志都在大力宣传发展小汽车,他写文章《“小汽车王国”不合中国国情》;这些年“信息高速公路”成了一个热度甚高的时髦语,他又泼冷水《宣传信息高速公路应该降温》;不久前,他又加入一场“中国该不该上磁悬浮”的交锋中,这回他又是少数派,依然不知疲倦地收集资料,写大块文章,接受记者采访,为磁悬浮落户中国大声疾呼……  相似文献   

13.
2011年5月15日,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运载着重达7吨的宇宙射线探测器——阿尔法磁谱仪2号(AMS—02),飞抵国际空间站。这是"奋进"号的"绝唱之旅",也是放在国际空间站上惟一的大型科学实验装置。8月中旬,领导AMS项目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特邀请本文作者前往AMS项目的研究基地——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采访。丁肇中高兴地阅读了刊登介绍AMS文章的《世界科学》杂志,并向作者详细介绍这一科研项目启动17年来的艰难历程和探索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科学通报》2011,56(31):2628-2628
包头医学院血红蛋白研究室的秦文斌教授, 经过30 年的研究, 发现了“血红蛋白A2 现象”, 并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其发生机制. 他的第一篇文章发表在1981 年中文版《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报》. 有关发生机制的研究成果, 分别发表在1991 年《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研究进展》和2010 年Electrophoresis 杂志. 在此基础上他又发现了红细胞血红蛋白的电泳“再释放”, 证明它更具显著的理论和临床实践意义,文章发表在2009 年Electrophoresis 杂志. 他在《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2011 年第8 期发表的“活体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电泳释放”全面报道了上述一系列发现, 为后人血红蛋白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5.
问题李约瑟的前辈们证明中国曾经发展了引人注目的科学传统.《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以其大量的经过比较分析的文献资料和大胆的论辩把这个发现传播开来,并且开始修改世界历史.如我们已经见到的,李约瑟着手把被颠倒的历史再颠倒过来,他断言中国的科学与文明曾经在一千五百年的时间里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他同时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现代科学不是  相似文献   

16.
皮埃尔·德利涅1944年出生在布鲁塞尔。他的数学教养深受四次巧遇的影响,第一次是在他14岁那年,彼尔遇到了一位热情的中学教师J.奈季斯(Nijs),他把布尔巴基(Bourbaki)著的《数学概论》借给他看。第二次是在布鲁塞尔大学,他结识了J.铁茨(Tits)。铁茨不但给他讲授群论的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17.
我的回忆     
G.冯·贝克西(Geory von Bekesy,1899~1972)出生在匈牙利,后移居美国。他是一位物理学家,在听觉生理学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因发现耳蜗感音的物理机制,获得1961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此文原载美国《生理学年报》1974年第36卷。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在生物技术、计算科学和空间科学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那中国未来是否会超越西方国家呢?1992年的夏天,在中国东北部城市长春的吉林大学,我认识了彭笑刚,他当时是化学系的一名研究生。他告诉我,他的梦想是有机会在美国顶尖实验室工作。笑刚显然聪明又勤奋——据我所知,中国大多数理工科学生皆是如此。我祝他好运,同时不由得想,他已准备迎接一个巨大的挑战。四年后,作为《自然》杂志的编辑,我编辑出版了一篇  相似文献   

19.
碟片驿站     
《我老婆是巨无霸》导演:布莱恩.罗宾斯主演:艾迪.墨菲桑迪.牛顿艾迪.格里芬诺比特一生都没过得轻松过,自从他出生以来,厄运一直伴随着他,但他的终生大事才是他最终的"大劫难"。  相似文献   

20.
科幻作家叶永烈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梁晓声曾将他的《小灵通漫游未来》改编成电影剧本,但剧本交到导演谢添手里后,谢导看着“飘行车”一节颇为发愁——按照当时中国电影的特技水平,是不可能拍出这种“飘行车”的。以至于后来叶先生在科幻电影《第五元素》中看到用电脑技术拍出的“飘行车”时还大发感慨。但是,即便是在当年特技简陋和资金匮乏的情况下,中国还是拍出了一部科幻电影,这就是根据童恩正同名科幻小说改编的《珊瑚岛上的死光》。《珊瑚岛上的死光》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国外的华裔科学家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