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锈钢气门离子氮碳共渗工艺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段国炎  俞恒之 《江西科学》1991,9(3):139-143
通过对不锈钢21-4N气门工艺方法和工艺参数的探讨,阐述了一种适用于不锈钢气门离子氮碳共渗的较佳工艺方法,在此工艺方法处理下的不锈钢气门,可在确保尺寸精度的前提下获得高硬度、致密、耐腐蚀的表面渗层.  相似文献   

2.
3.
快速碳氮共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碳氮共渗用于钢件表面化学热处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不仅由于碳氮原子的同时渗入,其渗层表面具有比渗碳更高的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而且有热处理以后变形小的特点。因此,碳氮共渗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碳氮共渗机理的研究也日益加深。 传统的碳氮共渗工艺概括可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固体碳氮共渗由于生产效率低、劳动条件差,已很少应用。液休碳氮共渗以往常采用氰盐(NaCN、KCN等)作为共渗介质。由于氰盐极毒,易造成公害,因而它已被人们淘汰。目前,正在广泛使用的是气体碳氮共渗(包括软氮化),这朴工艺虽然效果良好,且无毒,但共渗时间仍然太长,生产效率无法再进一步提高。例如,共渗速度较快的软氮化工艺,共渗1~3小时,其渗层深度(包括扩散层)也只有0.1~0.2毫米。因此,国内外热处理工作者都在深入研究碳氮共渗的机理,寻找快速碳氮共渗的新方法、新工艺。 经过几年时间的探索和研究,我们找到了一种在含碳氮有机物的电解液中,用外加高压直流电的方法,把钢件作为阴极,促使碳氮原子从碳氮有机物中释放,并成为离子。碳氮离子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向钢件冲击;从而在短时间内使钢件表层的含碳量达到0.8%以上,含氮量达到0.45%以上。这已经达到了一般认为的气体碳氮共渗表层最佳碳氮浓度。大量实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离子扩渗技术特点,利用一种特殊的离子氮硼共渗方法,借助于离子探针、电子探针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着重研究了硼对钢离子氮化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用先进测试手段对 M2钢( W6Mo5Gr4V2)离子碳硼共渗后硼的存在形式及其对耐磨性的影响作了系统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M2 钢经离子碳硼共渗后主要形成 B_2V_3相。它对提高 M2 钢的耐磨性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以甲醇、煤油和氨作为渗剂,在实际生产条件下进行滴注式气体碳氮共渗工艺试验,将试验结果用数理统计的理论与方法建立了氧电势-碳势的数学模型,该数学模型用于齿轮碳氮共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根据渗层碳分布数学模型,对碳氮共渗过程的渗层深度和碳分布进行了计算机求解,计算值与实测值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7.
在合金化渗氮的基础上,提出稀土合金化氮碳共渗新工艺,该工艺使氮碳共渗技术得到新的提高。40Cr结构钢(调质):稀土合金化氮碳共渗4h后,表面硬度HV5Kg700,渗层深度0.297mm。  相似文献   

8.
9.
通过对碳氮共渗层中不同残余奥氏体含量的试样进行了接触疲劳和弯曲疲劳试验,证明共渗层中残余奥氏作为4~6级时,疲劳寿命最高。本文还对残余奥氏体在疲劳过程中的行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康杰 《贵州科学》1999,17(3):236-240
工件氮碳共渗处理前的表面状态(粗糙度、塑性形变、残留物以及表面化学膜等)都会在特定条件下对氮碳共渗的结果造成影响;同时,氮碳共渗又反作用于工件的表面状态,并使其表面状态发生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温培利 《科技信息》2009,(17):179-180
本文对影响不锈钢拉深制品表面质量的因素进行了研究。Si3N4-SiCw复合陶瓷凹模和工件之间的粘连和摩擦要大大小于传统的模具材料.Si3N4发生化学反应的产物可以降低摩擦。水基润滑剂可以通过边界润滑、极压反应和固体粉剂润滑,以及较强冷却性能的共同作用减小凹模圆角处和工件之间的摩擦。因此采用Si3N4-SiCw复合陶瓷作为凹模并使用水基润滑剂可以提高拉深制品的表面质量和模具的寿命。  相似文献   

12.
不锈钢着色的电化学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电化学的基本原理,讨论了在着色过程中,不锈钢电势的性质、控制因素以及不锈钢电势与氧化物膜厚的关系。利用实验数据,获得了不锈钢电势与氧化物膜厚,氧化物膜厚与着色时间以及不锈钢电势与着色时间之间的经验方程式。  相似文献   

13.
经试验研究发现,活性焊剂TIG焊电弧的穿透能力大大提高。12mm厚不锈钢板对接,不开坡口,不留间隙,可一次焊透。与不加活性焊剂TIG焊相比可提高熔深3~4倍。同时活性焊剂对TIG焊不锈钢接头还有固氮作用,能有效地改善接头的抗点蚀性能  相似文献   

14.
化学着色过程中彩色不锈钢电位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化学着色过程中不锈钢电位与时间关系的测定结果,以及彩色不锈钢颜色与着色电位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5.
利用激光技术对GCr15钢材表面进行激光淬火,从而大大提高其表面硬度.通过对其淬火表面硬度和深度的测定,以确保其满足轧辊压切硬薄纸板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国内外不锈钢化学着色法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国外从实验室阶段研究工业化生产阶段直到生产线的建立大约用了45年的时间,至今仍在着色工艺和色调的搭配上不断发展。国内正在由实验室研究阶段向工业生产阶段转化。随着着色工艺的成熟和稳定,彩色不锈钢的价格将逐渐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从而得到迅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自蔓延离心法制备的不锈钢内衬,(Cr,Ni分别为13%~14%和14%-16%)复合钢管不锈钢层的结晶特点和组织结构,研究表明,不锈钢熔体主要以柱状晶形式结晶,柱状晶由奥氏体组成,柱状晶间有一薄层铁素体,铁素体区有AlNi金属间化合物析出相,在奥氏体和铁素体相界的铁素体区一侧有σ相析出。  相似文献   

18.
不锈钢因其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本文介绍了不锈钢中常见的C、Cr、Ni、Si、Mn、Mo、N等合金元素各自对其组织及性能的主要影响与作用,而当这些合金元素同时存在时,不锈钢的组织及性能则取决于他们影响的总和。  相似文献   

19.
不锈钢表面整体翅片犁切-挤压加工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犁切 -挤压加工翅成形机理的试验研究 ,探讨了不锈钢三维整体翅的成形特征、条件和成翅机理 .试验结果表明 ,影响翅成形的主要因素有 :刀具的几何参数、犁切 -挤压深度、进给量、犁切 -挤压速度和第二次犁切 -挤压时叠合角度 .通过试验得到各加工参数的合理取值范围如下 :挤压面倾角 ,10°~ 35° ;挤压角 ,10°~ 2 5° ;犁切 -挤压速度 ,5~ 10m/min ;进给量 ,0 .4~ 0 .8mm .  相似文献   

20.
双相不锈钢薄壁管的焊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双相不锈钢薄壁管焊接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焊接工艺制定的原则.结合施工实例,制定了具体的焊接工艺参数,并在实用中进行了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