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的现代历程中,"三十年代"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年代。这一年代始终与一种深沉的危机意识相连,人们相信中国只有通过彻底的古今断裂,通过彻底的"大革命"才能完成现代转型。理解这一"大革命"思潮,我们必须将眼光重新投向这一思潮的起点:辛亥革命。正是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的一系列动荡造就了"三十年代"。在这一过程中,整体性社会变革的要求最终引出了唯物史观。在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的中国社会性质论战中,唯物史观为社会变革提供了突破口。由唯物史观为之奠基,辛亥肇端的国民革命才真正转化为共产革命。  相似文献   

2.
《科技潮》1999,(10)
在世界科技史上,用中国人的名字命名的科技成果是很多的,现摘录部分,以飨读者。"侯氏制碱法"——在本世纪30年代,中国化学家侯德榜首创了联合制碱法。"吴公式"——1950年数学家吴文俊发现关于示性类公式,这是拓扑学中的基本公式。"黄方程"——中国固体物理学家黄昆,从1950年开始着重研究极性晶体的光学振动模型、综合介质的电磁理论和晶体动力学的观点,提出了一对唯象的方程。"吴氏通用理论"——中国著名工程热物理学家吴仲华,50年代初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叶轮机械三元流动理  相似文献   

3.
正从周口店北京猿人所用的石器初步推测,中国猿人大约在五十万年以前开始自觉用火。对火的控制、使用,带给了人类温暖,使人类摆脱了"茹毛饮血"的时代。火推动了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但伴随着火出现的是它身后挥之不去的火灾阴影,火对人类而言不啻为一把双刃剑,人类抗御火灾的经历和人类利用火的年代同样久远——而这两者共同组成了人与火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20世纪20年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西方各种戏剧流派传入中国,其中现实主义戏剧思潮蓬勃兴起,在这种背景之下,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迅速传播开来,掀起了一场"易卜生热",使易卜生这位"现代戏剧之父"被中国人熟知,而其中《玩偶之家》的影响尤其之大,鲁迅、胡适、郭沫若等文学大家都对娜拉这一形象进行了中国式的解读,进而又对易卜生思想进行了解构与重塑。  相似文献   

5.
正毛泽东主席生前常常喜欢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叙述中国政治外交的重大问题,给人留下深刻启示,也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指针。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印发生严重分歧和冲突时,毛泽东在多个场合谈反复讲过,这与整个中印友好关系是"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他在接见阿富汗副首相和外交大臣纳伊姆时说:"我们需要和平。  相似文献   

6.
《今日科技》2015,(3):30-40
<正>中控的文化基因从萌芽开始就是DNA的双螺旋结构,就是这"心怀梦想,产业报国"的"双螺旋",而且始终伴随其成长。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自动化行业,国外产品一统天下。一批刚刚毕业的浙大学生,在不足10平方米的地下室里,仅用不到1年的时间,就啃下了DCS(集散控制系统)这块硬骨头,解决了国家两个"五年计划"都没有拿下的技术难题。从此,中控的创新力与生命力之门被一扇扇打开……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女性话语的嬗变大致可分三个发展阶段:从五四以来套在"黄金枷锁"中的曹七巧对失语的挣扎到80年代《方舟》中的"寡妇俱乐部"模仿"男人话语"的尴尬再到90年代的林白等力图用"躯体写作"创建"女性话语"的决绝,这一话语嬗变过程同时也折射出不同时期的女性意识的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是中苏(俄)建交70周年。70年来,中国的俄罗斯—苏联问题研究经历了一个不平凡的历程。几代学人用自己的艰辛努力为中国的俄苏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中国对于俄罗斯这样一个世界大国和重要邻国的认识日益深化。70年来的中国俄苏问题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49年到20世纪50年代末。这基本上是中苏"蜜月"的十年,也是中国"全盘苏化"的十年。如果说,这个十年有俄苏问题研究的话,更多的是介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各个方面的"伟大成就和方法",全盘学习苏联的东西。客观而论,这十年的研究更多的是单方面的满腔敬仰和无限热爱,科学的研究相对很少。第二阶段是20世纪60、70年  相似文献   

9.
<正>长期以来,中国在非洲的存在与经济活动蒙受各路指摘,被贴上"新殖民主义者"、"资源掠夺者"等各种标签。上世纪90年代,非洲对西方失去了意识形态与战略高地的吸引力,一度被评价为失去希望的黑色大陆。虽然中国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从未间断对非洲的支持,然而在缺乏话语权、由西方媒体主导的国际空间被诬称为"贪婪而奇怪的庞然大物"。可惜的是,这一领域一直缺乏来自中国的声音。2014年9月,清华大学唐晓阳博士新著《中非经济  相似文献   

10.
“风水”的说法不仅中国有,东欧、非洲和南美的某些国家也流行,不过都不同程度地蒙着神秘的色彩罢了。 据说,波兰华沙有一条街道,以交通事故频发而著称。司机一进入这条街,就会感到不适,精神分散,失去控制,说这条街“风水”不好,原因又何在呢?经专家考察,发现这条街的地下  相似文献   

11.
"五四"的"神话性"体现在现代中国思想每当面临着重要的转折时刻,总是要重新回到"五四","20世纪80年代"作为历史的转折期,自然也有重返"五四"的冲动.通过对李泽厚<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的细读,可以看出作者用"启蒙"和"救亡"的互动关系及其冲突来重新定位"五四",其目的依然内在于"20世纪80年代"强烈的"现代化"诉求以及这一诉求所包含的深刻危机.  相似文献   

12.
吴开晋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7,23(1):F0002-F0002,F0003
著名学者潘颂德先生,积二十余年的功力完成了《中国现代新诗理论批评史》(学林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一书,这是国家"八五"中华社科基金资助项目,它的出版,填补了我国诗学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目前,海内外已有几部"中国新诗史"出版,但新诗理论批评史,此书还是第一部。颂德先生于上世纪90年代先是出版了《中国现代诗论40家》,后又再版。在此基础上,他又用数年时间,查阅了大量原始资料,并参阅了数以千计的各类现代诗作和诗学著作,加以扩充,并重新制定写作提纲,把从"五四"以来发生的诗坛论争、对各种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评价加以梳理,进行定位和定性,这部皇皇50余万言的大著才呈现在人们面前,这无疑是对当代诗坛的重要贡献,它的出版,受到诗学界乃至人文科学界的欢迎是很自然的。  相似文献   

13.
微波加热在工业生产中的开发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波加热高新技术,使家用微波炉成为当今世界普及的现代厨房用具。与此同时,在食品、化工、建材、医药等很多行业中开发了规模生产用工业微波设备,取得了显著的效益。近年来,微波还作为一种新的能源,向前发展,并在陶瓷烧结、金刚石膜生成、脱硫、环保等方面已有成功的实例。 我国于70年代开始微波加热技术的应用性研究。80年代初中国电子微波分会和真空电子分会相继成立了微波能应用专业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联合进行学术交流和技术推广每二年召开一次全国性学术年会,积极推广微波能新技术。第十届全国年会于2001年召开。为使读者了解这方面的信息,我们请承办此届年会的上海司安工业微波应用技术研究所的周其德、张锡年二教授介绍这方面的情况,欢迎有兴趣的读者参与。  相似文献   

14.
《科技潮》1998,(1)
中国考古专家最近在河北省境内,发现了一张2300年前绘制并标有距离的地图。它被认为是世界同类地图中最古老的一张。这张镌刻在长96cm、宽48cm、厚0.8cm 的铜板上的地图,绘制的是战国时期一个小诸侯国"中山国"第5代国王的王陵。"它不仅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地图,而且是世界上最早的用数字标注的地图,"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杜乃松说。杜乃松及其带领的文物鉴赏专家认定这张名为"兆域图"的地图为国宝。杜乃松和一批来自中国各大博物馆的专家正在河北从事文物鉴定工作。他们认为"兆域图"是70年代末在河北省平山县一座王  相似文献   

15.
主要依据新近公开的竺可桢日记中的第一手资料,对20世纪40年代竺可桢与李约瑟之间的互动关系作一初步探讨.文献考证表明:自1930年,竺可桢开始长期关注"中国科学何以不发达",即"中国为什么不能产生实验科学"问题;在40年代的竺可桢日记里,详细记录了竺可桢与李约瑟会面的时间等情形;李约瑟在来抗战时期中国"雪中送炭"之前即已经大致形成"李约瑟难题"的雏形,竺可桢等一批中国学者对"中国何以无科学"问题的争论促使了"李约瑟难题"的成形;50年代初,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撰写计划,实际上推动了竺可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着手建立中国科学史研究专门机构的构想.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经过了两个大的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2000年左右的第一个时段,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开始打破传统教科书体系,形成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实践唯物主义与人学的研究思路;从2000年左右开始的第二时段,在"回到马克思"这一口号的影响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力图从对马克思文本的重新解读中,寻求新的理论框架。通过重新解读马克思思想发展中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其哲学思想发展的内在关系,学界提出了马克思哲学的核心是资本逻辑批判,并力图以此为基础探索面对当下中国实践的马克思主义解释框架。  相似文献   

17.
正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CENTRIALITY)成为亚太国家对东盟外交的"政治正确"。2007年后,这一词汇更是被陆续写入到东盟组织及国家的官方文件中。2017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越南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与东盟国家领导人举行了对话会,明确承诺中国将"坚定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2017年11月12日举行的美国、印度、日本、澳大利亚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迅速崛起,被称为"中国奇迹"。这一奇迹的产生,得益于一个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不动摇的好思想,赶上了一个和平与发展的世界经济发展好时代,用好了一条中国比较优势的经济学理论,借助了国际国内两个大市场的一只"看不见的手",采用了国家有效宏观调控的一只"看得见的脚"。  相似文献   

19.
朱羽(以下简称朱):张老师,一直以来,您的研究可以说有两条线索,一是所谓"西学",比如解读本雅明、黑格尔的作品,特别是《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历史批判》一书专门处理西方现代政治哲学文献,在国内引起很大反响.另一方面,您的"中国研究"也很有特色,尤其是《改革时代的中国现代主义》和《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政治——90年代中国与20世纪的终结》两书分别聚焦20世纪80年代与90年代,构成一个宏大且极富启发性的研究序列.如今学术界关于"90年代"的终结或"短暂的90年代"已经有了不少讨论,也许站在今天的视角上重新审视20世纪90年代,会别有一番意味.我想问您的是:您是以何种问题意识和研究方法切人90年代这一整体性研究的?  相似文献   

20.
复旦大学于2007年开招"文学写作"硕士,一时间引起了有关高校开设"作家班"能否培养出作家的争论,在争辩中"作家班"已成了"文学写作硕士"的代称。而高校"作家班"和"文学写作硕士"这两个诞生年代相差二十几年的概念是否可以一概而论还需进一步辨析,比照二者在生成背景和培养方针上的差异可以揭示出中国社会文化环境变迁的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