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供给侧中国非农就业变动及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产能过剩和结构性供给短缺并存的背景下,我国正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以稳定就业和推动经济长期增长.利用反映加工贸易生产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Ghosh模型,本文从供给侧对2002-2007年和2007-2012年两阶段的非农就业变化进行了结构分解分析,以探讨非农就业变动的驱动因素.整体而言,经济增速的放缓将对非农就业增长造成不小的压力,技术进步使得劳动生产率得以提高,加大了各部门的失业风险.结果还显示,不同生产方式对应的就业变化驱动因素贡献有所不同,对于加工贸易生产比重高的技术密集型部门,进口投入是就业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与此同时,分配结构的调整和部门结构的变化都对就业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多部门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多部门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法,将整个经济系统的总产出增长完整分解成十个部分,并与一定的经济意义对应起来(主要有:劳动配置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劳动投入总量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单位劳动投入产出水平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资本配置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资本总量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单位资本投入产出水平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后结合实际数据对中国经济增长(1990年-2000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该段时期内,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有三个:资本投入总量的增加,对增长的贡献份额为45.5%;单位劳动投入产出水平即劳动者生产效率的提高,对增长的贡献份额为40.2%;单位资本投入产出水平的增长,所创造的经济增长占总增长的份额为15.8%.  相似文献   

3.
利率的期限结构与经济增长预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率的期限结构是指在某一特定时点不同到期期限利率的集合.经济理论表明利率的期限结构中包含了关于市场对未来利率的预期、货币当局的政策态度、经济增长预期、通货膨胀预期、就业以及经济周期等方面的经济信息.文章根据有关的经济理论研究利率期限结构对未来经济增长的解释和预测能力.实证结果表明,利率期限结构在一定的期间内能够对未来的经济增长做出解释和预测.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中国CO_2排放情景预测与调控路径优化的集成分析框架,分情景预测了中国CO_2排放趋势,测算了各部门的减排潜力并给出了相应的调控路径.研究表明,深度能源转型情景下中国CO_2排放将在2025年实现达峰目标(102.54×10~8t)并在2030年实现强度减排目标(0.65 t/万元),同时煤炭消费将在2020年达峰(28.11×10~8tce).未来中国CO_2减排的关键在于挖掘经济增长、能源技术进步与能耗结构优化的减排潜力,特别是提高第二部门的能源效率,优化第一部门和第二部门的能耗结构,以及调整第二部门、第四部门和第六部门的经济发展模式.此外,推进能源结构转型和能源技术创新也是实现中国2030年CO_2减排双重目标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投入产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技术和结构分析方法研究技术进步和最终需求结构变动对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产业集群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三角形化方法及相关原则,对中国产业集群的类型进行识别.利用结构模型法,绘制中国产业集群递阶层次结构图,在分析中国产业集群产业关联中推动行业部门和带动行业部门基础上,阐述中国产业集群的主要产业关联特征.在计算出结构拓扑图指数基础上,定量分析中国产业集群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给出了与产业集群功能相关性最好的产业集群拓扑指数.指出了本研究对于未来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考察中国经济增长结构中的突变现象,实证研究表明:中国1979Q1~2008Q3的GDP季度增长率序列的波动离差、条件均值和条件波动离差分别在1994Q3和1993Q1发生了结构突变。中国经济的各组成部分、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变量的结构突变,经济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是导致结构突变发生的主要原因,而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十四大精神引致的制度变革则是其根本原因。本文的结论表明:在当前,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推进制度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结构发生转变、促使经济平稳增长、增强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的重要原动力。  相似文献   

8.
在简要总结西藏农业产业结构演进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偏离份额方法深入分析了1987~1996年、1997~2006年两个时段西藏农业产业结构和内部各部门的偏离程度及其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变化,并测算了农业结构变动对西藏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结论如下:西藏农业在全国农业中的竞争力弱,农业产业、种植业与畜牧业结构渐趋合理,近几年农业增长的结构效应显著,农业结构调整初现成效,但对政策优惠与资金投入的依赖性较大,结构效应的后续潜力不足.最后提出了实现西藏农业跨越式发展的一些措施.图2,表3,参11.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世界上的能源消费大国,其能源消耗总量和CO_2排放总量远高于邻国日本.为分析该现象发生的原因,本文利用结构分解技术(SDA)分别量化分析了两国能耗强度、CO_2排放强度、生产投入结构和最终需求的差异对中日两国能耗和CO_2排放差距的贡献.研究发现,中国高能耗强度、高CO_2排放强度和能源密集型的中间消耗结构是导致中国能耗和CO_2排放远大于日本的主要原因.同时,中国投资和出口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得中国的最终需求结构更倾向于消耗能源密集型产品,这也进一步加剧了中日两国的能耗和CO_2排放差异.本文同时量化分析了各个行业对两国能耗和CO_2排放的影响,分部门来看,钢铁、化学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建筑、电力、热力供应等行业是引起中日两国能耗和排放差异的主要行业,也是未来我国节能减排工作所应重点关注的行业.  相似文献   

10.
刘刚 《系统工程学报》2004,19(4):363-368
经济系统是一个非稳定、非均衡的复杂系统,研究经济系统的非稳定、非均衡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首先将经济系统简化为由资本品生产部门和消费品生产部门组成;其次,在做出若干假设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建立了两部门经济增长的非均衡关系模型;最后,通过改变模型中的参数.研究了两部门经济增长的非均衡关系,对资本分配比、劳动分配比、产品价格比、资本折旧率、人口增长率、资本利润率等参数与两部门经济增长的非均衡关系,进行了准确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东亚对华FDI的技术进步对我国农业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理论分析并运用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CGE)模拟基于外国直接投资(FDI)的技术进步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结果表明:随着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基于自由贸易区的对华FDI逐步增加;农业及其要素生产部门技术进步会促进农业部 门及其出口不同程度的增加,蔬菜和肉奶等产品出口增幅较大,同时实际工资水平和居民消费总值的降低;基于农业要 素生产部门技术进步的各经济指标对其弹性相对较大;农业部门技术进步越大,地区产出增长差异越大,而农业要素生产 部门相对农业部门的技术进步造成的地区发展不平衡更大.  相似文献   

12.
利用Malmquist-luenberger(ML)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了包含非期望产出在内的1997~2009年我国30个省级地区的物流产业效率,并借助三阶段DEA模型分析物流外部营运环境条件对我国物流产业效率变化的影响。结论显示:(1)我国物流业的ML生产率指数年均增长-0.45%,而传统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为1.02%,忽视非期望产出使得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估计过高,物流业普遍存在技术不环保。(2)剔除外部环境因素和随机影响因素后,物流业的技术进步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技术效率则出现一定程度的上升,物流产业效率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显著。(3)我国物流业大多数地区的外部营运环境水平较低,优化外部环境,有助于物流产业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技术和国际贸易对收入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了一个新方法研究我国1997-2001年期间,国际贸易、技术变化等因素对劳动者报酬和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证明:劳动者报酬34.50%的增长中,技术变化有29.96%的贡献,居民消费有12.17%的贡献,出口有0.65%的贡献,进口有0.54%的负影响.在个人收入差距上升中,技术变化有最大的扩大作用,出口有小的扩大作用,居民消费有最大的缩小作用,进口有微弱的扩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贸易自由化为前沿技术引进和知识溢出提供渠道支撑,成为后发经济体技术创新质量提升的重要引擎,但也可能会触发本土防御性技术创新行为,贸易自由化如何影响技术创新质量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考察.为此,基于2009-2018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统计数据,本文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贸易自由化对技术创新质量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结果发...  相似文献   

15.
Industrialization,ModernizationandSelf-OrganizationZhouShipeng(ResearchDepartment5,BeijingResearchInstituteofEngineering&Tech...  相似文献   

16.
Chai  Jian  Wang  Yabo  Hu  Yi  Zhang  Xuejun  Zhang  Xiaokong 《系统科学与复杂性》2023,36(1):360-374

Under the goal of carbon neutrality, it is critical for China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green credit, and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nergy-environment-economy (3E) system. Based on the data of China from 2000 to 2020, the authors build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dex, energy transformation index and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ex. By using Bayesian network model (BN), the authors investigate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s and influence mechanisms of green credit and 3E sys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 cause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s the annual increase of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Green credit can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alleviat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hrough energy structur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per capita GDP. Clean energy utilization and per capita GDP growth also help to contro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Green credit can stimulat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accelerate energy transformation together with technological progress. Clean energy utilization can facilitate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and green credit can restrict the level of opening up. Technological progress promotes per capita GDP growth. Per capita GDP growth can reduce energy intensity and improve urbanization and per capita energy consumption.

  相似文献   

17.
针对工业企业的创新过程构建了两阶段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DEA-Malmquist方法,深入剖析2000~2009年间我国内资工业企业的科技创新效率和产品创新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尽管科技创新的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但是科技创新技术的大幅退步使科技创新效率表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产品创新的资源配置效率大幅提升,则使产品创新效率表现出良好的上升态势,但是资源配置效率可改善的空间非常有限。内资工业企业应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技术和产品创新技术的进步,并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的规模效率,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的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8.
改进计算出口品的国内技术含量的基础模型, 利用投入产出表和STTC REV.2三位码水平上的出口贸易等数据, 测算了中国、日本、韩国和印度尼西亚等东亚经济体若干年份出口品的全部技术含量、国内技术含量和国内技术含量指数. 结果表明: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 中国出口品的国内技术含量呈阶段性上升趋势; 加入WTO对我国出口品的国内技术含量的短期影响大于长期影响; 虽然日本是东亚地区国内技术含量最高的国家, 但近年来呈下降趋势; 韩国出口品的国内技术含量稳步提高且向日本收敛, 而印度尼西亚在提升出口品的国内技术含量方面业绩较差. 最后, 结合中国以及其它东亚三国出口品的国内技术含量的变迁趋势, 提出了中国进一步推进对外开放和参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对外直接投资(OFDI)和外商直接投资(IFDI),简称双向FDI,无疑对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面对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冲击,双向FDI能否发挥以及如何发挥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是需要迫切解答的问题。以新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构建包含双向FDI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理论模型,并结合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并揭示了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这对“双引擎”在双向FDI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中介作用以及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调节效应,采用夏普利值分解法量化了不同中介作用的贡献比例。研究结果表明:双向FDI能够显著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技术创新在其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而产业结构合理化存在遮掩效应;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既能直接调节双向FDI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也能通过调节双向FDI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和技术创新的影响,间接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夏普利值分解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边际效应大于技术创新的边际效应。通过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在沿海和内陆地区均存在遮掩效应,产业结构高级化仅在沿海地区存在遮掩效应,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仅在沿海地区成立;美国再工业化对双向FDI的调节作用在沿海和内陆地区均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双向FDI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为有效发挥双向FDI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