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数据作为生产要素以及数据引发驱动效应角度展开理论分析,构建专精特新特征指数SRDI体系,并以2011—2021年252家专精特新上市企业为样本,探究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经济效应及影响路径。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有效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且在国有、高新、非劳动密集型企业中更为显著;在影响路径方面,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提高专业化分工、精细化管理、产品特色化以及研发创新能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其中精细化管理中介效应最强;为促进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缓解数字鸿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专精特新企业要注重自身发展特征与数字化的融合,同时政府要提供完备的数字基础资源和政策保障,加强区域间要素流通,缩小数字鸿沟。 相似文献
2.
3.
4.
基于深入推进建设制造业强省的背景,以福建省为研究对象,从“专精特新”企业的特质出发,运用数据信息对“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剖析。研究表明,当前福建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强调基础与沉淀,底蕴厚实、稳健向好,但与先进省份存在一定差距,在专业化、精细化方面面临新挑战。对此,提出更多支持创新投资,实施差异化培育,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和培育技术型人才推动“万众创新”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专精特新”企业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载体,其创新效率是“强链补链延链”的关键。供应链金融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了金融服务、知识与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供应链中各企业之间的关系,其能否提高企业创新效率值得研究。选取2011—2021年上市公司中“专精特新”企业为研究样本,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通过实证分析探究“专精特新”企业参与供应链金融对其创新效率的影响及路径,并对主要假设进行稳健性检验和异质性分析,以期为“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和确保供应链金融服务在实体经济中发挥积极作用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6.
在借鉴国内外相关评选标准,并结合苏州市经信委"专精特新"入库企业数据,对苏州市2017年中小企业专精特新推进情况进行结构化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原有导向指标体系进行了优化,最终形成包括专精特新表现、专业化水平、精细化管控能力、产品或服务特色化、创新能力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此外,通过检验示范企业、培育企业、起步企业在各个指标方面的差距,从而明确了下一步政府努力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7.
推动工业互联网赋能“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是解决制造业“卡脖子”技术难题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科学界定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基于价值共创理论和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从企业内部和外部产业链两个维度深入剖析工业互联网赋能“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作用机理。以河北省为例,梳理“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特征事实及突出问题,问题主要表现为:转型基础薄弱、管控集成率低、人才供给不足、服务供给不足和配套措施不足。最后,工业互联网赋能河北“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现路径可分为网络强基驱动、平台发展驱动、数据共享驱动和安全防护驱动。 相似文献
8.
手工匹配2016—2020年中国345家“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数据,围绕产业选择专业化、经营管理精细化、产品定位特色化、技术模式新颖化4个维度建立指标体系,对样本企业的发展质量进行测算。结果发现,中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质量得分相对均衡,大部分企业的发展质量呈上升趋势,变化趋势可以划分为波动增长型、曲折前进型、波动下降型、U型和倒U型。“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质量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呈现东中部较高而西部较低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经济外向发展的"一带一路"战略和国内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迫切需要发现并培育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专精特新"中小制造企业。以苏州200家"隐形冠军"企业为样本,综合运用文献研究、统计分析和层次分析方法,提炼了"专精特新"的主要评价指标,依据历年数据精准界定了指标的取值范围,分别计算了各级指标的权重。 相似文献
11.
以中国73家能源行业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组态分析思维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uzzy 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简称FsQCA),基于能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将市场化水平、环境管制、企业规模、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设为前因条件,探讨影响能源企业履责差异的多重复杂因素和复杂因果机制。研究结果显示,能源企业高履责绩效的驱动机制分为外部约束主导型和内部治理主导型2条路径,外部约束主导型包含2条子路径,内部治理主导型是大企业、高盈利和低负债的联动匹配;产生非高履责3种组态的主要原因为企业内部治理差或者外部约束力不强。由此提出政府要加快市场化建设、加强环境规制,企业要践行低碳要求、加强内部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厦门市营商环境改善成效显著并逐渐成熟,在企业开办、项目建设许可、跨境贸易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厦门模式”。然而对标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厦门市在市场化程度、保护投资者、处理企业破产、创新人才集聚等方面还有差距,当前已经很难从某个局部某项指标或者仅从企业生命周期角度进行改善。厦门市应通过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来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采取提高认识、优化评价指标体系、改善营商流程、发挥自贸区作用、建立高效生态机制等措施,促进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建设,以形成建设一流营商环境的可借鉴可复制的路径,推动厦门市建设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和高素质高颜值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 相似文献
13.
基于协同演化理论和制度逻辑理论,结合DEA和fsQCA研究方法,从组态视角分析了制度逻辑下创新主体与营商环境交互影响区域创新绩效的复杂机制。研究发现:(1)单个创新主体和营商环境要素并不构成高/非高区域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2)产生高区域创新绩效的组态路径有5条,包括政府与市场双元逻辑下技术创新主体活跃型、政府与市场双元逻辑下知识创新主体活跃型、政府与市场双元逻辑下创新主体协同型、市场逻辑主导下创新主体协同型、政府与市场逻辑缺失下创新主体协同型。研究成果有助于深化认识多重制度逻辑下跨层次多因素的区域创新绩效影响机制,对解决区域创新发展的现实困境和提高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建设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京沪两地共同面对的重要任务。评价比较京沪两地创新环境,进一步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增强科技创新中心显示度,推动京沪两地创新合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构建包括8个一级指标和27个二级指标的指标体系,开展京沪企业创新环境评价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在创新基础设施、企业创新人才、技术环境、金融环境和创业水平等方面的表现优于上海,上海在文化环境和政策环境等方面的表现优于北京。最后,提出推动京沪企业创新合作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定性比较分析的创新型企业高成长性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2017年年底之前上市的创业板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和突变级数法构建创新型企业的成长性综合评价体系,全面反映创新型企业的盈利能力、创新能力、营运能力、风控能力和发展能力。在计算样本企业成长性得分的基础上,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综合评估创新型企业成长性的影响因素,发现企业内部对研发的重视以及外部的市场环境、教育环境、营商环境、政策环境和企业集聚都不足以构成高成长性创新型企业的必要条件,进而通过组态分析得到高成长性创新型企业的9种条件构型。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推动区域发展变革的关键因素,同样对数字化发展有重要驱动作用.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 QCA)方法,以中国31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为样本,研究创新驱动区域数字化水平提升的组态路径.结果表明:(1)各单一创新要素均不构成驱动高、非高数字化水平的必要条件,数字化水平是多种创新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存在4条驱动高数字化水平的组态路径,按其核心条件差异可分为“技术-资源支撑型”“主体-环境协同型”“知识-政策-资源-环境联动型”等三类组态路径;(3)存在4条非高数字化水平的组态路径,按其核心条件差异归纳为“人才-经费短缺型”“知识-政策匮乏型”和“主体-资源抑制型”等三种类型的组态路径. 相似文献
17.
18.
19.
结合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选取2006—2019年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中部分代表性指标,以政府监管、法律执行力、经济与社会、文化与创新4个一级指标为基础,建立中国营商环境综合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及熵权法计算2005—2018年中国营商环境综合得分并进行排名,结果显示:2005—2018年中国营商环境综合排...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15—2018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DB)数据,运用比较分析法对中国与南亚8国的整体营商环境状况及各指标数值进行横纵向对比,深入研究中国与南亚8国的营商环境差异,并提出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建设以来,中国及南亚8国营商环境在不断变化,其中,中国、印度及不丹的营商环境便利度排名及前沿距离分数(DTF)在逐年上升,营商环境不断优化;阿富汗排名位列9国末尾且DTF逐年下降,但在开办企业指标的DTF远高于其他国家。国家整体DTF受到各指标DTF共同影响,各国家在对比指标中表现出不同的优劣势,因此坚持对外交流是国家优化营商环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