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评价一个人的善恶,到底从哪些方面来看,怎样看呢?这是伦理学上关于道德评价根据的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动机论者只看动机,效果论者只看效果,而动机和效果的统一论者则认为:动机和效果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两者既对立又相统一,因此,道德评价要“通过效果查动机,联系动机看效果”。显然,动机和效果的统一论者批判地继承了动机论、效果论者的合理因素,把动机和效果辩证地统一起来进行行为的道德评价,是伦理学上关于道德评价根据问题的重大变革和发展。但是,动机论、效果论以及动机和效果的统一论三者的共同缺陷是:忽视了行为过程在道德评价中的积极作用。在研究道德评价时,不仅要  相似文献   

2.
关于道德问题,伦理学史上形成了义务论或道义论和目的论或效果论两大派别之争,二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道德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都有其各自合理方面的存在,但总体而言都仅仅是为"道德"而道德,在道德问题上最终陷入了动机和效果谁更具有优先性的思维困境,况且它们对道德问题的片面、绝对追求,也导致了各自理论本身的逻辑与结构上的不纯洁性,因而悬置这种动机与效果的二元纷争,另辟蹊径--以正义的概念为切入点对道德问题的探索,成为一种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儒家早期经权思想是关于道德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思想。孟子提出了“反经行权”思想,并开解决传统道德悼论之先河。王船山巧妙地将儒家经权思想运用到解决传统道德悖论的问题上,认为在礼用方面经权思想非常必要,提出了“因礼以达权”与“权伸而不损于礼”以及“循礼之经”与“行礼之权”的方法论思想,并认为道德悖论解决的尺度是“求其称”。船山运用儒家经权思想成功地解决了传统道德悖论的问题,并将传统经权思想推向了新的高度,实现了礼之经权思想的价值开新。  相似文献   

4.
传统伦理学不能全面地说明市场经济活动中的诸多伦理问题。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和当代世界文化背景双重维度审视,世纪之交的中国伦理学的理伦体系构建,需要选择和运用从问题出发而不是从原则出发的问题意识方法、展现道德的价值意义二重性的价值结构方法、整合传统与当代伦理文化的时空结构方法,对道德赖以产生的基础根据的道德本质论、如何实现道德功能的道德实现论,特别是对包含21世纪的中国究竟需要怎样一种伦理价值体系,怎样的伦理文化可资借鉴、面对后现代伦理文化我们该预设一种怎样的伦理标准等内容的道德建构论,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康德通过寻找实践理性至上原则来看待道德和道德判断。他在道德自律的基础上,就道德与幸福、理性与自由、动机与效果等问题阐述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主要浅谈康德的道德哲学思想,希望通过分析能够对现实问题提供一种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6.
韩愈的天人感应论属于我国古代天人感应论的第四种类型,他从“天入相乖”、“祸善福淫”的角度提出了天与入感应的独特方式。从当代环境伦理学视角看,韩愈的天人感应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道德关怀,与当代环境伦理学一样,具有强烈的反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倾向以及相似的基本原则和道德目标。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探讨韩愈的天人感应论,对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搞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从中西伦理思想史的角度分析了道德范畴的“善”与“恶”的涵义.并进一步从刑法的本质、特征、目的、制定等角度对刑法中的善恶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刑法是善与恶的辩证统一。作者认为“惩恶扬善”的理念是刑法的最高价值追求,也是刑法学与伦理学相遇的理论契合点。  相似文献   

8.
现代经济学对经济理性的强调导致经济学的发展面临困境,究其原因,一是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分离、二是经济学。的形式主义方法论,见物不见人。福利经济学和经济伦理学的出现使得经济学开始关注道德问题,对现代经济学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当前如何有效地消除经济理性对社会理想和道德的偏离。一是重建社会保障体系,二是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9.
公共理性是目前引发国内外学术界热烈讨论的一个问题。学者们倾向于将公共理性定义为公民在参与公共生活时所承担的一种义务,那么对这种义务的证明便是必要的。在此方面,罗尔斯提供了一种契约主义式的证明方式,认为公共理性是原初协议下的产物,是公民理性接受的结果。但这种证明显然是不充分的。通过对罗尔斯理论的仔细梳理可知,罗尔斯对公共理性证明依赖的是公民的道德能力,正是因为公民是“理性的”且“合理的”,所以他们才会接受公共理性的约束,在自由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社会合作。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0月16日晚,北京大学魏英敏教授为我校师生作了主题为“功利论、道义论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学术报告。魏英敏教授在报告中阐释了功利论、道义论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功利论与人们的物质需要相关,道义论与人们的精神需要相关,从人们的道德生活看,两种规范伦理学具有同等的价值,同等的意义。马克思主义道德论是在继承功利论、  相似文献   

11.
1937-1949年是毛泽东道德哲学思想理论化、系兢化的成熟时期。这一阶段,毛泽东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基本视域出发,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道德哲学的优秀内容,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博采集体智慧,糅合进个人的理性思考,从“人本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道德动机、道德效果、道德继承、道德修养”等方面,提出并诠释了自己的道德哲学思想,极大地创新、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理论,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2.
方伟 《湖州师专学报》2010,(3):37-40,66
角色美德是具有多重性的。角色美德的多重性决定了不同角色美德行为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往往使人陷人道德两难的困境。面对各种角色道德困境,只有坚持超功利原则、最优价值目标原则、最高道德准则原则以及“最大善的目的”与“最小恶的手段”相结合的原则,才能使自己的角色美德行为选择更加理性、合理。  相似文献   

13.
康德是现代西方哲学史上最早对人性中“恶”的问题进行理性反思的哲学家,这一反思集中表现为他对“根本恶”的道德形而上学论证。根本恶包含人心的脆弱、不纯和恶劣三个层次,在本质上是对准则中伦理次序的颠倒。根本恶学说深刻影响了后世哲学家对“恶”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试论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分裂及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人格能否统一,存有“分裂论”、“伪善论”和“统一论”之说。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分裂,表现为“目的”与“手段”、“动机”与“行为”、“表象”与“内质”的分裂。构建大学生道德人格统一的基础是道德实践。“知行统一”、“教评结合”和“校社共建”是实现大学生道德人格统一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哲学家们把“理性”视为现代性的基石,确立了以“理性”为基础的现代性理论范式,与之相反,马克思从“资本”的视角透视现代性,实现了从“理性现代性”到“资本现代性”的范式转换。异化劳动是马克思现代性批判范式转换的枢纽,具体表现为两个转向:即从“国民经济学”研究维度的契入到“伦理道德”的转向;从“道德评价优先”到“历史评价优先”的转向。马克思现代性批判范式的转换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美德”是评价具有积极、“至善”意义人的行为的伦理学概念。“美德即知识”这个命题是苏格拉底最早提出来的,后经柏拉图发展,对西欧后世的伦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把知识与道德联系起来……,使伦理学命题建立在严格逻辑论证的基础上,把伦理学真正提到了道德哲学高度,这是苏格拉底一大贡献。”而这正是我们对“美德即知识”进行思考的意义所在。苏格拉底所处的时代,古代伦理思想已发展到比较系统的阶段。苏格拉底善于运用怀疑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H·A·西蒙理论的具体操作过程为线索,比较了日、美质量管理模式,分析了管理决策论对古典决策论“最优化”准则批评的价值与贡献;从决策全过程的动机与效果上分析了两种决策论的异、同点.作者认为,如果把古典决策的“最优动机”与管理决策的“满意效果”相结合,便会产出一种新的决策模式,成为推动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8.
私票是指各种经营性或行政部门发行的小区域流通货币,多在县或县以下的乡村流通。从晚清到抗战时期。私票一直是邢台地区重要的流通工具,各县均有私票的发行和流通。私票一方面解决了货币供应紧张、市面找零困难的问题,适应了邢台近代经济增长的需要。但另一方面也妨碍了货币金融市场的统一,扰乱了金融,严重影响了邢台近代经济的发展。因此,历届政府都对私票严加取缔。  相似文献   

19.
“伦理德性就是中道”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中论述的重点。亚里士多德从“德性”到“中道”,从“中道”到“应该”,从“应该”到“明智品质”,系统论证了“伦理德性就是中道”这一伦理学命题。正确理解“伦理德性就是中道”的命题,需要把握一些重要的原则:中道是绝对中道和相对中道的统一;“伦理德性就是中道”与折中主义完全不同;有些情感和行为本身就是恶的,不存在中道;恪守“中道”时,需要权变,做到两恶之间取其轻。正确理解和努力实践“伦理德性就是中道”这一命题和规范,有利于实现个人德性的和谐发展,对于促进我国的思想道德教育亦有重要价值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个体的道德性养成是学校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但针对道德性概念的现代性理解与阐述却陷入了被大部分社会哲学家看作现代社会作为重要的社会哲学理论之一的物象化问题.据此,在道德教育中什么被创生,又有什么被埋没了呢?在此通过对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红林伸幸教授的学术论文《物象化理性与道德性问题》的研究,以期能为与“道德性”“自律”相关的道德教育研究提供一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