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在铁路集装化运输中提高托盘的使用效率、节约资源且降低使用成本,提出了适合我国铁路货运特征的托盘共用系统的模式。对托盘的不同使用方式的成本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铁路托盘共用系统下各参与方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定量分析。另外,针对托盘共用系统的间接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进行了计算与评估。该研究为未来铁路甚至整个物流系统的托盘集装化运输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托盘回收交换制和租赁制的理论基础上,探讨了托盘共用的新方法。并通过银行运营的实例论证了该托盘共用方式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班轮公司合作的海运空箱调运优化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降低空箱调运成本,建立基于班轮公司合作的海运箱空箱调运优化模型.以班轮公司之间的共享调运资源为基础,综合考虑租箱成本、运输费用、调运方向约束、各节点间的可达性以及最大空箱调运能力的限制等因素,在保证重箱正常运输的前提下,通过调运资源共享并配合合理租箱,以达到所有参与合作调运的班轮公司空箱需求得到满足的综合获取总成本最小.同时,通过算例,给出了班轮公司海运空箱合作调运的优化方案,从而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集装箱的利用率,建立了基于集装箱资源共享的班轮公司海运空箱调运的整数规划模型,指导班轮公司之间以共享集装箱资源为基础,并综合考虑影响空箱调运费用的各主要因素后完成调运优化.该模型的优化目标为:所有参与合作调运的班轮公司在保证重箱运输的前提下,将空箱无偿地互相使用,再配合合理租箱,最终达到使所有空箱需求均得到满足的综合获取总成本最小.其后算例给出两家班轮公司在一定航线上海运空箱调运的优化方案,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通过对比进行集装箱资源共享前后调运方案的不同,分析说明运用此模型可以克服班轮公司集装箱资源限制造成的不利,并且更加合理有效地增进调运优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航空油料的调运效率和节约调运成本,提出了基于多重约束整合模型的优化调运方法。在分析航油调运模式及调运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对调运问题进行了简化假设。基于网络优化、运输问题等相关理论,对航油调运的路线可靠度约束、费用约束、时间约束和运力约束进行数学描述和模型构建,给出了基于多重约束的整合算法及求解步骤。通过D ijkstra算法和表上作业法对所构建的模型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准确有效地解决了调运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船公司的集装箱空箱调运管理水平和调运效率,应用了整数规划的方法研究海运集装箱空箱调运问题.考虑租箱成本、运输费用、存箱成本、购箱成本以及调运的方向约束条件、各节点的可达性、空箱最大调运能力的限制等因素,建立了基于集装箱制造商合作的集装箱空箱调运优化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求解.算例表明该模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杨楠 《科技信息》2011,(27):I0133-I0133,I0106
本文研究了国内外铁路集装箱运输的现状和发展状况,进而重点分析了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基本流程和影响因素,探讨了空箱产生的原因以及空箱调运的特点,研究了现有的空箱调运的相关措施。在研究和分析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空箱调运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要求,在考虑不同影响因素和优化目标的前提下,分别建立了基于运输问题的铁路空箱调运的一般化模型、具有容量约束的空箱调运网络流模型、基于不确定理论的空箱调运随机机会约束模型,根据测试,所建立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刻画集装箱调运的实际问题,能够为铁路运输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舰载机调运作业流程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航母舰载机调运作业环境差、空间狭窄、调运设施特殊等特点决定了航母舰载机调运作业流程需要合理的规划设计,以避免调运的无序混乱,提高调运作业效率.以俄航母舰载机出库操作任务为原型,构建了舰载机调运作业流程交通网模型,并通过模型分析对调运作业流程时序提出了建议及优化,可为舰载机调运作业流程的规划设计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王国新  杜鑫  辛后居 《科技信息》2007,(34):108-110
结合联勤体制的方针政策和我军航材保障工作的实际情况,在现有的调运模型的基础上,增加航材调运的约束条件,给出了适用于联勤体制的航材调运模型的改进型。  相似文献   

10.
一种最小化交货费用的供应链优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当销售合同规定的物资量相当大时,一个储备中心通常不能提供合同的全部物资,因此需要多个储备中心共同参与,企业于是就会面临选择参与供货的储备中心的决策问题。综合考虑合同的交货期、运输费用以及调协费用,通过引入延迟交货的惩罚函数,提出了最小化交货费用的优化模型。由于交货时间只可能为有限个数值之一,因此经过适当变换,可以将最小化交货费用模型转化为有限个子优化问题,容易证明这些子问题的最优解中至少存在一个为交货费用优化模型的最优解。最后通过仿真算例说明了模型最优解的求取过程。  相似文献   

11.
确定列车运行线是编制列车运行图的重要内容之一,优化列车运行线选择对于加快铁路货物送达速度,压缩铁路车辆周转时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两个技术站之间开行的直达列车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列车的等级,研究了考虑列车等级权重的列车运行线优化选择方法.以各列车在途中停留时间加权值的总和最小化为优化目标,建立了直达列车运行线选择的0-1整数规划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粒子群算法对模型进行优化求解.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优化数学模型和求解算法的有效性,为铁路货运直达列车的运输组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欧班列相继开通,而双向货流的不均衡导致欧洲堆积大量空箱.本文着眼于中欧间海陆集装箱综合运输系统,考虑可折叠集装箱因素,基于三种情形研究中欧间空箱调运优化问题,并针对每种情形构建以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利用CPLEX求解,通过算例分析不同因素变化对三种情形下空箱调运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海陆联运方式能够极大地降低空箱调运成本;可折叠集装箱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能发挥优势;同时使用标准集装箱与可折叠集装箱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需求.优化结果可为中欧班列的运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降低班轮公司的营运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采用机会约束规划和置信水平(服务水平)的思想,建立不确定条件下的海陆空箱调运优化模型.通过预先设定的服务水平,将机会约束规划转化为确定性整数规划进行求解,并分析了不同运输能力、服务水平对空箱调运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运输成本随着运输能力的增强而降低,而且合理的服务水平可以有效降低运输成本.  相似文献   

14.
80年代起,经大力倡导,我国组织的铁路专用线共用取得了普遍开展和较快发展,目前全国各省市、已普遍开展,铁路专用线共用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铁路专用线逾万条,近三万公里,承担了60%左右的铁路运输装卸工作量,大力开展铁路专用线共用,挖掘其运输设施潜力,已为缓解铁路运输紧张状况,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铁路专用线共用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如何认识和评价铁路专用线共用工作,处理和解决新情况、新问题,近一步推动铁路专用线共用工作健康发展使之继续发挥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是本文的宗旨。  相似文献   

15.
为降低烟草行业工商公司之间总体物流运输费用,缩短工商公司之间卷烟配送时间,综合考虑了卷烟运输中非满载装运和空车返回对于运输单价的影响,构建了包括运输路径、运输距离、运输单价等因素在内的以卷烟运输总体费用最低为目标的工商公司共用库选址模型。利用2020年全国烟草工商公司销售数据,运用该模型得到了其最优共用库选址方案,即共用库选址在天津、银川、南宁、西宁、西安、昆明、武汉、南昌、合肥等9个地区时,相对于现有烟草工商企业之间点对点运输方式,可节省10.2%的物流费用,能在一定程度上为烟草行业物流前置库的选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河北省地方铁矿为研究对象,分析空区形状和岩体失稳冒落规律的关系,运用弹、塑性理论经过推导和分析,确定冒落拱的高度和形状,建立了处理空区的冒落拱模型,对地下开采的矿山空区处理问题上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杨光  张静芳 《科技信息》2012,(15):206-207
本文在分析铁路集装箱空箱调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运用多目标规划模型,以运输成本最小和主要集装箱优先调运为目标,建立铁路集装箱空箱调运最优化模型,并通过实例检验模型的优化效果,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集装箱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空分后备系统氮气供应方案的分析,优化原设计方案,在不增加投资成本的情况下,使氮气管网压力更加稳定、后备系统的氮气供应更加可靠,满足了其它工序要求。本文着重介绍对氮气后备系统的方案优化和优化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以河北省地方铁矿为研究对象,分析空区形状和岩体失稳冒落规律的关系,运用弹、塑性理论经过推导和分析,确定冒落拱的高度和形状,建立了处理空区的冒落拱模型,对地下开采的矿山空区处理问题上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一般军事物资调运决策的要求及目标,提出了决策当量的概念;建立了改进的无运力条件限制下单货种多层规划模型;给出了相应的有效算法.箅例表明改进后的模型及算法简洁有效,更加符合一般军事物资调运的决策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