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军民融合国家战略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深化发展,各方创新主体积极主动参与,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基础厚实.军民科技协同创新能力高低是衡量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与否的重要标志,建设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是提升军民科技协同创新能力的关键举措.通过梳理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相关理论及已有研究,分析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  相似文献   

2.
我国已经进入可以更多地依靠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但与西方先进国家和一些工业化进程较为发达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差距仍然偏大。我国技术发展在创新性上不足,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缺乏创新的动力和机制。同时,我国开始关注技术赶超战略的制定。我国已经决定大力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因此,必须着重自主创新技术赶超战略与路径的研究,早日实现振兴中华的民族目标。  相似文献   

3.
实现创新赶超是我国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趋势,也是参与全球竞争的必然路径。基于共生理论视角,创新赶超需要在内部、产业和全球三个层面优化共生关系,包括集聚要素打造创新高地、统一市场加速成果转化、导入资源参与全球竞争。实现创新赶超的路径在于优化创新生态系统促进内部共生、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产业共生、建设全球科创网络促进全球共生。具体而言,需要探索新型举国体制、打造区域创新平台、深化全面创新改革及推进全球科技治理等。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美国国防创新小组(DIU)的设立背景、演变过程和主要举措,探讨了中国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企业合作、规划制定、二次创新、关注领域等方面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技术预见的关键模式是让政府、产业界、学术研究机构乃至社会公众对国家科技发展的优先顺序达成共识,积极选择和培育国家关键技术并努力实现产业化,从而实现技术与经济社会的整体化预测、系统化选择和最优化配置。开展技术预见活动是我国实现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的有力保证,是长期预测科技趋势,综合选择重点方向,优化配置科技资源的社会系统工程,强调在资源稀缺论前提下对未来科技发展各种可能性的"优选"。  相似文献   

6.
技术、经济、制度三维视角下的科技资源军民融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资源的军民融合是在特定的技术、经济、制度背景下进行的。技术兼容性和互补性作为军民共享的物质基础决定着合作的规模、重点和可能性;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是军民融合的经济动因;制度因素主要影响军民融合的合作效率。技术、经济、制度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三位一体共同决定着军民融合的内容、形式及其演变。因此,从科技资源军民融合的基础、动力出发,运用唯物辩证的观点,在三维视角下科学地把握有关科技资源军民融合的内在规律,形成技术、经济、制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从而为更好地推动军民融合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扎根理论分析了政府部门推进四川军民融合发展特色,从中提炼出可借鉴的军民融合发展经验;根据对四川军民融合相关单位的调研发现其存在的问题,结合扎根理论分析结果提出了以科技创新支撑四川军民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即构建产业创新体系、强化主体自身建设、完善协同创新保障体系与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相似文献   

8.
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所要达成的高技术优势,单纯依靠军队的高科技系统往往难以完全奏效,必须由军用高技术系统与民用高技术系统共同来支撑.我国必须从建立健全军民结合管理体制、完善法律法规建设、构筑网络体系等方面寻求军民两用技术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新时代实现中国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选择,也是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关键举措。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视角出发,在应用国家创新系统观和整合式创新理论,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大意义和时代要求基础上,应当进一步明确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理论基础、战略逻辑与主要任务,通过强化顶层设计统筹系统布局、加强基础研究体系整体布局等任务举措,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数字化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入,数字信息化的现代科技已经深入影响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方面。借助数字信息化的科技手段,结合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的目标需求,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转型升级,扭转区域内部与区域间协同不足,全面梳理区域整合驱动的科学依据,针对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目标、内容、载体、领域、效果有针对性地提出区域一体化效能提升的方式与有效路径,系统地通过数字化将区域一体化体制机制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效能,以数字信息技术强力助推科技创新及产业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科技金融与军民融合产业是国家军民融合战略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科技金融与军民融合产业深入结合,探索构建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和协同创新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有助于两大战略的深入实施。从驱动主体、支持重点、服务平台三个维度比较科技金融促进军民融合产业的模式类型,全面分析科技金融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内涵现状,力求为实现军民融合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的有机结合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新发展格局下,全球科技创新呈现新趋势、新特点,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也面临新机遇、新挑战.从创新绩效、创新环境、创新资源3个维度回顾总结了十三五期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要成绩,分析了全球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下北京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北京进一步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5个方面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当前,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的多主体参与、多地域分布、多任务执行、多要素交叉融合等特征愈发显现,如何提升创新网络的运行效率成为亟需思考的议题。探究了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网络构成与特征,并结合军事应用需求的响应与生成路径,提出了应用需求视角下的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网络体系。在此基础上,面向中国“军转民”“民参军”信息推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应用需求视角下的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网络信息推送机制。  相似文献   

14.
《合肥科技》2007,(2):13-13
2月10日,全省科技工作会议在合肥召开,副省长田唯谦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以建设全省科技创新网络为主抓手,加快创新型安徽建设。  相似文献   

15.
围绕军民融合产业创新发展治理问题,系统梳理了军民融合创新发展中的影响因素及主要治理模式,对不同观点提炼归纳,划分流派。研究发现,军民融合产业创新发展中的羁绊因素大致分为:体制壁垒、政策壁垒、渠道壁垒、技术壁垒等。破解的关键在于政府和中介组织的引导和支撑。由此,军民融合产业创新形成若干发展模式:开放式创新发展、模块化发展、产学研协同发展、平台化发展。相关成果可为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创新管理及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地增加民生收益是科技创新发展的目标。运用科技促进发展以增大民生收益为本的战略思维,提出了构建科技促进民生收益的任务集和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7.
马存孝 《科技信息》2009,(36):I0067-I0067,I0070
科技发展创新能力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强大的驱动器。目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有很大的差距,西部民族地区科技能力更是薄弱,加快西部民族地区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必须把科技创新纳入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首要的问题就是如何选择适合于我国民族地区的科技创新战略模式。根据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的实际,民族地区当前的科技创新模式主要是依靠技术引进与推广和一定程度的技术综合能力,因此是"引进+模仿+综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道路,要求在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创新、法规建设上下功夫。探讨了运用产业集群思路促进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问题,在介绍了产业集群概念与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日本实施产业集群发展的机制及成效,并以江苏为例,研究了我国经济发达省份应用产业集群发展思路,实现了国家与区域在实施军民融合战略发展过程中的有效互动,提出了推进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与区域经济军民融合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士运  王健 《科技智囊》2009,(11):72-76
回顾20世纪,最为壮观的历史现象莫过于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人类在这100年所取得的科技成就和创造的物质财富远远超过了以往时代的总和。21世纪基于科学演进、技术进步以及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人类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科技革命,创新已成为知识经济的灵魂,它是竞争优势的源泉,又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建立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是形成、巩固和提高国家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20.
《广东科技》2007,(10):56-57
在今年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广州地铁二号线“节能、环保和安全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荣获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我国第一个获得科技界最高奖项的地铁项目,也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科技创新的典型代表。该项目的地铁屏蔽门、代币式单程票等成果堪称我国地铁界的创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