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分析了γ-HCH和p,p’-DDT为代表的有机氯农药进入湖泊表层沉积物环境后的生物降解动力学特征,通过在实验室模拟水体-沉积物体系,比较灭菌样品与原样品的降解动力学过程,并综合分析体系中主要指标与降解速率之间的动态联系。结果表明农药残留动态的非线性动力学方程与实验数据拟合较好,相关系数范围为0.901~0.989,原样品的拟合效果优于灭菌样品。实验中γ-HCH和p,p’-DDT的生物降解率分别为44.4%和17.2%。降解体系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总有机碳指标与生物降解速率之间的动态联系主要通过微生物的降解活性相联系。  相似文献   

2.
有机氯农药污染场地的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某农药污染场地为评价对象,经2次布点采样,土壤样品分析结果与美国EPA通用土壤筛选基准(SSLs)对比确认该场地土壤主要受到六六六(HCHs)(α-HCH,β-HCH,γ-HCH,δ-HCH)、滴滴涕(DDT)、滴滴伊(DDE)和滴滴滴(DDD)有机氯农药(OCPs)的污染,并且HCHs的残留量为从低于0.01mg/kg到508mg/kg,DDTs残留水平为从低于0.01mg/kg到390mg/kg.HCHs的残留水平要高于DDTs.β-HCH和DDD为优势污染物.该场地地下水样品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没有受到OCPs的污染.使用RBCAtool kit 2.5软件进行健康风险的计算,得出95%置信上限浓度对应的人体健康风险值.计算结果表明该场地有机氯农药的单一致癌风险值超过了1×10-6,并且表层污染物累加致癌风险值超过了1×10-4.  相似文献   

3.
水丝蚓对水田沉积物颗粒垂直分布的生物扰动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化学性质稳定的玻璃珠作为示踪颗粒,研究水丝蚓扰动对水田沉积物颗粒垂直分布的影响.探讨底栖动物在水层一底栖界面耦合过程中的生物扰动作用.水丝蚓扰动10d后,沉积物表层示踪颗粒有31.6%向下迁移,最大迁移深度为6.3cm,垂直迁移率为1.048×10-3g-1·cm-2·d-1.6cm深处的示踪颗粒分别有32.0%和21.1%在扰动后向上和向下迁移,向上和向下最大迁移距离分别为4.1cm和3.4cm,垂直向上和向下迁移率分别为1.061×10-3g-1·cm-2·d-1和6.998×10-4g-1·cm-2·d-1.水丝蚓对水田沉积物颗粒的垂直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从可稳定处理β-HCH的人工湿地模型取植物根际筛选降解菌,以提高人工湿地对β-HCH的降解效果。最终筛选出3株细菌,可辅助对β-HCH进行生物降解。3株菌经16sRNA鉴定分属于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结果表明:实验室条件下,3株菌在30℃、200 r·min~(-1)摇床培养5 d后,对10μg·L~(-1)β-HCH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66.31%、67.38%和62.68%,对100μg·L~(-1)β-HCH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61.61%、64.07%和59.26%。3株菌在对数生长期平均可降解44.84%的β-HCH。随着β-HCH质量浓度的升高,菌株生长受到抑制。菌株的投加量对β-HCH降解效果影响不明显,复合菌群对β-HCH降解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东北四大灌区之一的前郭灌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选用GC/ECD对该地区表层农田土壤中有机氯农药(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OCPs)中滴滴涕类(DDTs)和六六六类(HCHs)进行分析,并探讨其组成特征和来源。结果表明,前郭灌区表层土壤受OCPs污染较为严重,γ-HCH、p,p'-DDT和o,p'-DDT为本区域OCPs的主要残留物。土壤HCHs的污染历史较长,HCHs残留以α-HCH和γ-HCH为主;大部分采样点P,P'-DDT/(P,P'-DDD+P,P'-DDE)大于1,表明前郭灌区土壤中的DDTs仍有新源输入。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HCHs对土壤生物的生态风险较低,而DDTs对于土壤中的鸟类消费者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鄱阳湖康山沉积物中的有机氯农药残留情况,发现样品中DDT及其代谢产物、HCH的异构体和六氯苯部分被检出。其中δ-HCH、γ—HCH、β-HCH的残留水平最高,平均值分别达到0.42.g/g、0.35ngg和0.27g/g(干重),沉积物的HCHs含量明显高于DDTs。有机氯农药的主要来源为地表径流入湖、大气沉降和工业污水排放。根据风险评估值进行对比,鄱阳湖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生态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7.
水丝蚓对水田沉积物颗粒垂直分布的生物扰动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化学性质稳定的玻璃珠作为示踪颗粒,研究水丝蚓扰动对水田沉积物颗粒垂直分布的影响,探讨底栖动物在水层-底栖界面耦合过程中的生物扰动作用。水丝蚓扰动10d后,沉积物表层示踪颗粒有31.6%向下迁移,最大迁移深度为6.3cm,垂直迁移率为1.048×10-3g-1.cm-2.d-1。6cm深处的示踪颗粒分别有32.0%和21.1%在扰动后向上和向下迁移,向上和向下最大迁移距离分别为4.1cm和3.4cm,垂直向上和向下迁移率分别为1.061×10-3g-1.cm-2.d-1和6.998×10-4g-1.cm-2.d-1。水丝蚓对水田沉积物颗粒的垂直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东北四大灌区之一的前郭灌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选用GC/ECD对该地区表层农田土壤中有机氯农药(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OCPs)中滴滴涕类(DDTs)和六六六类(HCHs)进行分析,并探讨其组成特征和来源.结果表明,前郭灌区表层土壤受OCPs污染较为严重,γ-HCH、p,p'-DDT和o,p'-DDT为本区域OCPs的主要残留物.土壤HCHs的污染历史较长,HCHs残留以α-HCH和γ-HCH为主;大部分采样点P,P'-DDT/(P,P'-DDD+P,P'-DDE)大于1,表明前郭灌区土壤中的DDTs仍有新源输入.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HCHs对土壤生物的生态风险较低,而DDTs对于土壤中的鸟类消费者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9.
通过模拟实验,用微电极技术原位监测有机负荷(葡萄糖)对水-沉积物微界面NH4+和O2流速的变化,结果表明:1)有机负荷沉降提高了水-沉积物界面好氧微生物的活性,导致界面耗氧速率加快;2)有机负荷沉降,引起水-沉积物界面上NH4+流先由向水体释放转为向沉积物内流,后慢慢恢复到初始的释氮状态.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8种24个植物油样本中生育酚的含量,并对生育酚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在室温下,以甲醇为溶剂,采用超声法进行提取,料液比为1∶1.25,提取3次,每次20min,采用液相色谱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在生育酚质量浓度为0.05 ~ 1.00 g/L时,相关系数R2可达到0.999 2 ~0.999 4,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分别为α-生育酚0.5 mg/L,γ-生育酚2.0mg/L,δ-生育酚1.2 mg/L;三水平加标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92.1% ~99.8%,相对标准偏差(RSD,n=3)为2.5% ~8.5%.在8种植物油中,葵花籽油中α-生育酚的质量分数较高,可达4.2349×10-4,大豆油的β/γ-生育酚、δ-生育酚及总生育酚的质量分数较高,分别为7.3713 ×10-4,1.621 5×10-4,9.883 6×10-4.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认为西方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东方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存在实质的不同,原因在于思维方式、超验与经验传统、政治结构的差别。在现代法治理念下,传统民间法所代表的正义观将向混合正义观转型,西方法治所代表的国家法抽象正义观是其骨架。  相似文献   

12.
图集的统一协调,对图集质量有很大影响。本文是作者在编制北京市农业区划地图集的实践基础上,根据地图信息传输论的观点,对农业区划地图集的统一协调的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探讨。试图总结编制这类图集的统一协调模式,以供读者编图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影响要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是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动生活状态的重要表征。在梳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相关概念、测度方法基础上,分析了物质环境要素和非物质环境要素对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影响;提炼出有效支持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中观环境规划、微观环境设计和政策文化扶助层面的策略;指出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研究建议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文学发展的动力之一在于创新。在接受美学诞生之前,学者们往往从作家的角度讨论文学创新问题。本文用接受美学的理论探讨文学创新的问题。笔者将文学创新的标准与读者接受相结合,就创新的三个方式与期待视野的方法论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读者期待视野的提高是作家作品创新的主要依据,作家在文学创作中应该充分考虑读者的接受才能做到创新。  相似文献   

15.
电荷守恒定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麦克斯韦方程推导电荷守恒定律,并研讨与电荷守恒定律有关的物理问题:恒定电场、基尔霍夫定律等。  相似文献   

16.
基于“前沿分支”的观点研究了圈幂补图的树宽,首先确定了它的树宽下界,又给出了达到此下界的标号,从而得到了它的树宽表达式。  相似文献   

17.
利用对位异构体的对称性由核磁共振氢谱测定了工业十二烷基苯在硝硫混酸中的硝化选择性,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为75% ̄80%。以月桂酸和苯为原料,经氯化、酰化和还原合成了正十二烷基苯。在同样条件下研究了正十二烷基苯的硝化,由核磁共振氢谱和气相色谱分析,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仅为60%。根据空间位阻效应,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并与甲苯,乙苯,异丙苯等短链烷基苯的硝化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对于给定的互素的整数 p和 q,以 T(e,n)表示方程 xe≡ 1 (mod pq)的解的个数 ,当整数 e在某个集合上变化时 ,给出了 1|A|∑e∈ Alog T(e,n)的上界估计 .  相似文献   

19.
YBCO掺杂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YBCO掺杂的基础知识,总结了YBCO各个位置采用典型元素掺杂而导致的超导电性和结构的变化,阐述了掺杂对YBCO的重要影响,并简介了当前YBCO掺杂效应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20.
法学本科教育应当引入研究性理念,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博专并重的高素质人才。研究性理念要求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应当正确认识法学本科教学中研究和实践的关系,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性理念指导下法学本科教育模式的创新应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