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利用极值原理论证了RLC串联电路中电荷量、电流、电压、能量达到最大值时的角频率值是不重合的,并通过计算表明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RLC并联谐振实验中所选的两种不同电容值时的谐振曲线和品质因数Q的关系,得出在该实验中分布于电路各部分的电容在误差中占有相当比重.实验表明选取较大的电容值可以降低RLC并联谐振实验误差。  相似文献   

3.
用一种新的方法将并联RLC电路进行量子化,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真空态下介观并联RLC电路中各支路的电流和电压的量子涨落,特别是研究了电阻对量子涨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介观并联RLC电路的量子化及其量子涨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电阻产生的物理机制即电子与品格振动的相互作用出发,对并联电路RLC进行了量子化,并计算了相应物理量的量子涨落.  相似文献   

5.
6.
通过对介观耗散RLC并联电路做类似阻尼谐振子处理,将其量子化.在此基础上,应用量子双波函数理论研究了电感(L)、电容(C)、电阻(R)和初位相(ωt0),且它们均具有确定值的单一介观耗散RLC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和电压的量子涨落.结果表明:量子双波函数理论能准确描述单一耗散介观RLC电路的量子涨落.  相似文献   

7.
梁荣生 《科技资讯》2007,(32):234-235
电路分析的支路电流法分析复杂电路时,有两种取独立回路方法.随意取回路易发生概念错误,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即将复杂的电路按中间部分、左边部分、右边部分划开,且各部分的电路又须从小到大取越来越大的回路,这样才可保证所取独立回路部含有新支路,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8.
9.
根据RLC并联电路方程,推导出暂态过程中阻尼电阻与振幅、阻尼度之间的关系式,用最小二乘法处理数据,求出临界阻尼电阻.  相似文献   

10.
负反馈电路分析中,有两个与并联负反馈紧密相关的重要问题往往被忽视。即是: ①并联负反馈与激励信号源内阻的关系; ②并联负反馈仅对电路的源电压增益(激励信号源存在内阻)产生影响(减小)。 正确认识以上两点,有助于深刻理解并联负反馈的本质,从而避免分析中的错误。  相似文献   

11.
从品质因数的定义推导出两种形式不同的LC并联谐振回路的Q值表达式,并证明二者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2.
申旭 《科技咨询导报》2007,(16):206-206
本文介绍了特勒根定理证明的另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热真空态下介观阻尼RLC并联电路的量子涨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阻尼谐振子量子化方法,将介观阻尼RLC并联电路量子化,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有限温度下,各支路电流和电压的量子涨落。结果表明,各支路电流电压的量子涨落不仅与电路器件的参数有关,还与温度有关,而且随时问按指数规律衰减。  相似文献   

14.
通过正则变换,研究了具有一般性的介观单回路有源RLC电路的量子化,并用时间间隔分段法得出了系统处于真空态的态函数。  相似文献   

15.
介观含源RLC并联电路的量子涨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由于耗散的存在,介观RLC并联电路中的磁通量和电荷不是一对线性厄米算符,因此,构造了一对正则变量,并用该对正则变量作为算符实现了介观RLC并联电路的量子化,在外源作用下,介观RLC并联电路系统由初始本征态将演化到平称Fock态,在平移Fock态中,计算了磁通量和电荷的量子涨落。  相似文献   

16.
17.
介观并联RLC电路在压缩真空态的激发态下的量子涨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有源并联RLC电路运动方程出发,通过量子化的有源RLC电路计算了在压缩真空态的激发态下电荷和电流的量子涨落,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对具有普遍意义的量子化介观RLC并联电路各支路的电流与电压在压缩真空态下的量子效应进行了研究,并对影响各支路电流与电压的量子涨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压缩真空态下量子化介观RLC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与电压的量子涨落受到电路元件的参数、压缩真空态的参数以及时间因素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各支路电流与电压的量子涨落随时间...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500kV并联电抗CT二次回路检查的现状,分析了可采用的两种方法,并着重介绍了一次升流的方法,同时也对未来电流二次回路的发展作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20.
文中简要介绍了理想电源的概念,并结合支路电流法,回路电源法,节点分析法介绍了含理想电源电路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