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科学家认为,老化并非不可避免,动植物多样化的衰老方式也表明,衰老是可以控制的。人类是渐渐衰老的,但有些动物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才会突然衰老,然后死亡。而另一些动物根本就不会衰老。例如,细菌以对称的方式繁殖,1个细菌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4个分裂成更多。对于它们来说没有父代和子代的区  相似文献   

2.
3.
刘芳 《科学通报》1999,44(13):1345-1345
肿瘤发生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通常认为,在环境因素中,化学致癌物是主要的危险角色. 因此,从预防角度考虑,防癌的途径主要有两条: 其一是不接触环境化学致癌物. 但这是不可能的, 人们只能做到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少接触致癌物. 其次,通过靶基因干预或调节. 致癌物进入机体后都是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损伤基因、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进而破坏代谢系统和细胞功能达到致癌作用的,因而通过靶基因的直接干预或调节作用,有可能对抗致癌物的作用,预防细胞癌变和肿瘤发生,此即肿瘤的基因预防概念.  相似文献   

4.
在欢度新春佳节的日子里,传来辽宁阜新市孙家湾煤矿发生特大矿难的消息,这场灾难夺走了200多名矿工的生命.在我执笔写这篇短文时,又传来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竹园镇松林村非法煤矿2月15日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21人死亡,15人受伤.我国煤矿事故死亡率之高,使采矿业已成为最危险的行业.  相似文献   

5.
今年夏天,我国科学家参与研制的“阿尔法磁谱仪”(AMS)被送上了天际,人类终于可以直接观测字宙空间中的带电粒子了。此番AMS的太空之行携有三大使命:寻找宇宙中的反物质、暗物质和测量各种同位素的相对丰度。这几项工作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将对现代宇宙学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人们欢欣鼓舞,科学家们更是为此欣喜若狂。  相似文献   

6.
正如何正确区分科学怀疑精神和阴谋怀疑论?无数科学实践表明,科学怀疑精神在促进科学进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科学怀疑精神和吹毛求疵的阴谋怀疑论(在提高人们的认识方面几乎毫无作用)有什么区别呢?在回答该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看一组数据:首先,得益于科学怀疑精神,2020年全新的RNA新冠疫苗得以问世;与此相反,阴谋怀疑论则导致许多人迟迟不愿意接种新冠疫苗。其次,科学怀疑精神致力于揭示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化造成的严重影响,而阴谋怀疑论则像"恶魔"一样如影随形、阻碍这一进程。  相似文献   

7.
生命是什么 著名的奥地利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奠基人薛定锷获得诺贝尔奖后,1943年应邀在爱尔兰都柏林大学作了题为“生命是什么?”的系列演讲。讲稿于次年汇成《生命是什么?》的小册子出版。他在书中用物理学和化学解释生命现象,认为生命是由大分子组成的。生命的信息是由遗传密码传递的,并认为这种密码贮存在“非周期性晶体”染色体纤丝中.这种贮存着密码的晶体,就是生命的物质载体。薛定锷的预言拨动了众多生物学家的神经,他们为此深入研究.终于在1952年发现了生命物质DNA的双螺旋结构,从而引发了生物科学的革命。  相似文献   

8.
衰老与稳态     
衰老作为生物体必然经历的生理过程,一直得到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从20世纪30年代发现限制大鼠饮食能够延长寿命以来,科学家们已经利用多种模式生物对衰老现象进行探索,并尝试阐明衰老的机理。随着神经退行性疾病等衰老相关疾病成为越来越严重的健康问题,衰老研究对于个人健康和老龄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显得愈发重要。文章从稳态失衡这一公认的衰老原因与表型出发,简述衰老的分子机制与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9.
衰老与长寿     
衰老是一切生物生命过程的必然规律。一般地说,衰老是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代偿能力及抵抗能力逐渐减退的表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衰老与长寿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认为人类的自然寿命比现在的实际寿命长,但人的寿命不是永无止境的,通过各种方法,使机体保持健康状态,推迟衰老,将人类目前的平均寿命(70岁左右),接近和提高到  相似文献   

10.
2006年9月12日下午3时许,从空中传来两声“嘣嘣”闷响后,新西兰南部地区人民的平静生活被打破。因为他们身边的空气、地面、房屋开始颤抖,门窗上的玻璃在咯咯作响……一时间,数以千计的人被惊动,他们相互询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打进消防等部门的电话也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11.
任何一个结构确定的组织系统总会发生老化,生物钟即生物的定时系统也不例外。尽管至今对哺乳动物生物钟的结构基础尚未完全清楚,但已认识到它是稳态机制的一部分。生物钟的老化显然会导致稳态机制的破坏,故很可能也是人体衰老的原因之一。研究延缓生物钟老化的对策,对于延缓人体衰老必然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长寿是人类的愿望。然而,人究竟能活多久?长寿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有哪些?这些问题目前在科学上还不可能作出令人满意的回答。但是,有关医学专家,特别是老年学家们正在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人们相信,许多问题将逐渐明朗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复习了衰老与维生素E的有关文献,综合了各家的理论与实践,讨论了维生素E对衰老防治的新近观点,可作为合理使用维生素E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科学家让人体皮肤细胞大大变年轻。证据表明少吃和锻炼有助长寿。2022年4月,英国科学家宣布,他们在短短13天的时间里,成功让一名53岁女士的皮肤细胞年轻了30岁!科学家认为,这让我们看到了“返老还童”的希望。逆转衰老早期研究细胞命运可逆转要逆转衰老,就要逆转细胞的生命周期,让细胞从“老年”回到“幼年”。早在20世纪50年代,英国科学家格登就通过“克隆技术”(体细胞核移植)成功复制出了一只蛙,这是科学家首次证明成熟的细胞核在一定情况下可以逆转为原始状态。  相似文献   

15.
指望长生不老的秦始皇,大约是中国或是世界抗衰老“第一人”,或者说是“先驱”吧,可惜他最终还是带着他的理想去了阎罗殿,那时马克恩还没诞生,上帝离咸阳也太远。不过他寻求长生不老的思想却代代相传了下来,贵为“天子”者都想万岁,芸芸众生也都想多活几年;老人想返老还童,青年希望青春永驻。抗衰老成了一个永恒的话题。  相似文献   

16.
17.
永恒的基因     
如果有人问你:现在世界上关系全人类的一件大事是什么?要是你关注科学,我猜你的答案是“人类基因组计划”。这个计划已经进行10年了,目前测序工作已经基本结束,以后的工作更为艰巨,包括全部基因的定位和基因功能的研究。有人把“人类基因组计划”同“曼哈顿计划”和“阿波罗计划”相媲美。“人类基因组计划”虽然意义非常重大,但实质却很简单,说白了就是要搞清楚人类的全部基因。  相似文献   

18.
永恒的牛顿     
王飞 《世界科学》2004,(1):42-43
1633年6月21日一个郁闷的夏日。罗马梵蒂冈宗教裁判所内座无虚席,决定近代科学方法论开创者伽利略命运的时刻终于来到……翌日,罗马教会宣布伽利略有罪,判为终身监禁。1642年,被软禁十年之后的伽利略凄凉地离开了人世。伽利略的离世如涅般的凤凰,就在这一年,人类在逆潮的灰烬中迎来了另一位横空出世的巨人——牛顿。  相似文献   

19.
永恒的分子     
胡鸣 《世界科学》2003,(4):20-21
作为全世界庆祝发现DNA双螺旋结构 5 0周年庆典的序曲 ,《自然》杂志出版了一期综述集 ,这些文章概括了这一有着启示性意义的分子结构的历史的、科学的、文化的影响。没有其他的分子像DNA这样使人着迷 ,使科学家们废寝忘食 ,它赋予艺术家们灵感并且深刻地改变了这个社会。在某种程度上 ,它就是当今社会的标志。在 1 95 3年 4月 2 5日 ,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在当天的《自然》杂志上描述了DNA的两条互补的脱氧核糖核酸链螺旋形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结构。他们的这一发现为理解遗传物质的损伤、修复、复制以及物种的进化和多样性提供…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