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它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精神,其实质是要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就必须坚持“四个文明”一起抓,即我们在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还要建设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它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精神 ,其实质是要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 ,就必须坚持“四个文明”一起抓 ,即我们在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 ,还要建设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3.
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促进社会各方面协调发展,保持动态的平衡;必须牢牢抓住并致力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必须既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又要正视挑战,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4.
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和本质规定,人的全面发展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目标是据此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相互促进的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又推动了全面推动小康社会进步。我们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以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为基础的,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的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只有解决了9亿农民的温饱、康乐,我国的经济才能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成败与否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王雪芹 《海峡科学》2004,(2):44-45,4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将为社会创造更加繁荣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的余暇时间,这将为体育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体育的发展又给社会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以缓解、修复、适应因生活方式改变,给身体健康、家庭安康等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十七大”报告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把握新要求的新意所在,更要领会新要求所体现出来的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发展思路、新的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可以理解为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文化地位的提升、功能的扩展和作用的凸现,是“小康”走向“全面”的重要体现,加强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内含的文化兼有先进性和广泛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文化建设,是文化建设过程与实现建设目标、发挥文化作用与积累文化成果的统一。建设上,文化的主导思想必须鲜明,民族精神应深刻蕴涵,科技和教育要紧紧依托,整合与创新亟待实现。而文化要做大,惟有产业化。  相似文献   

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含义是什么?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化建设的关系是什么?怎样才能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本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根本在发展,关键在改革,实质是为民。  相似文献   

10.
李章 《吉安师专学报》2003,24(Z1):72-74
我们所说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社会.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这一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本质和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它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中华民族展现了新的历史机遇,鼓舞人民的斗志.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党的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坚信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小康社会必将呈现在世人面前,通过小康社会这个桥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1.
川东YL地区陆相致密砂岩气藏埋藏深、岩性致密,压裂改造是实现该区域有效勘探开发的必要手段,但YL地区深层致密砂岩压裂改造面临着破裂压力超高、施工压力超高、闭合压力超高、排量提升困难、缝高控制困难等技术难题,大部分气井压后产能低且产量递减快。储层改造工艺技术能否取得突破,直接影响到了该地区的勘探开发进程。通过分析YL地区深层致密砂岩气藏的储层特征,总结前期现场实践中面临的技术难题及实施经验,提出一套适用于川东深层致密砂岩气藏的压裂改造工艺技术,可有效促进地区勘探开发工作,对同类型的深层致密砂岩压裂改造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桉树是速生丰产树种,引种桉树作为短期轮伐期的工业人工林,已于80年代未在四川省全面展开,凉山州也于1990年做了引种试验。小果灰桉作为引种之一,其生长状况没引起注意,其实它与直干蓝桉相比同样具有较强的生长力,远远超过云南松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是四川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在四川城市化战略中,应当大力培育大城市及特大城市的发展,建设以成都为一级中心,绵阳、南充、自贡(内江)为次级中心,以攀枝花、宜宾(泸州)、乐山、达州等城市为三级中心,及一批中小城市、小城镇为基础的城市体系.着力培育以成都为核心的成都城市群以及乐(山)-成(都)-绵(阳)、成(都)-内(江)-重(庆)、成(都)-遂(宁)-南(充)-达(州)等城市密集带.以城市密集带为纽带,以成都、绵阳、南充等重点区域中心城市为龙头带动四川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树立效益观念,积极推行政策的普惠制,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引导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向城市集聚,是推进四川城市化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14.
西部大开发,四川跨越式发展,攀西地区必须根据自己的区情,充分发挥后发优势。通过技术跨越,使攀西资源优势、特色产业、文化旅游等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从而实现攀西地区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四川猪鬃产业发展始于19世纪末期。1891年,英商立德乐入川创办第一家猪鬃加工厂,开启了四川猪鬃开发的历史。外国洋行对四川猪鬃的最初开发先后经历了英商立德乐、英商隆茂、日商新利等时期。洋行对四川猪鬃业的开发,使四川猪鬃业从无到有;猪鬃外贸的迅速发展,使其成为四川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  相似文献   

16.
川酒是中国酒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四川经济支撑产业之一。近年来,四川各大名酒纷纷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川酒及其酒文化的源流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川酒既具有历史价值,也具有文化价值。川酒酿造历史从侧面反映了四川自古以来不同时期的农业发展、酿酒技术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以及与中原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交往,从中也可以透视出古代蜀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和风俗民情。  相似文献   

17.
城镇体系的发展分布研究是区域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实现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手段。川中地区是四川省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城镇的建设与发展在四川省,乃至西部地区均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牛蹄塘组页岩气概况及前景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的基础地质概况,并对牛蹄塘组页岩气前景进行评价。通过野外露头和盆地内的钻井资料分析,结果表明牛蹄塘组页岩除川西有剥蚀外,其他地区都有分布,且黑色页岩段厚度大,主要集中在下段;由川中地区向北、向东和向南3个方向分布,厚度一般在40m以上;有机碳含量高,多数地区有机碳的质量分数>2%;页岩已达成熟晚期—过成熟早期。该套页岩埋藏较深,演化时间长,保存条件复杂,因此勘探开发均有难度。四川盆地的西部、北部和东部,牛蹄塘组页岩埋深超过7km,只能作为页岩气勘探潜力区;勘探最有利的地区是川南地区,其次有利的地区为鄂西渝东地区。  相似文献   

19.
蜀南地区须家河组储层物性的好坏受成岩作用的控制,研究成岩相及其展布规律,能有效地预测有利储层发育带,为油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根据控制沉积物孔隙形成与演化的成岩作用,将蜀南地区须家河组储层划分为五种成岩相,即浅埋藏强压实相、浅中埋藏钙质胶结相、中埋藏绿泥石胶结相、中深埋藏硅质胶结相和深埋藏溶蚀 高岭石胶结相。各种成岩相的形成和分布与沉积物的原始组分密切相关。各成岩相之间储层物性差别大,它们的不同组合可形成成岩圈闭。在蜀南地区的中部(川中—川南过渡带)有形成成岩圈闭的条件,因而在该地区进行油气勘探应不局限于构造圈闭。  相似文献   

20.
在全国推行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以四川省为研究区域,选取14个评价指标,建立四川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构建协调发展度模型,定量分析四川省2003—2013年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状态,并预测其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四川省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可分为失调阶段—过滤阶段—协调发展3个阶段;(2)总体上,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指数为上升趋势,两者的发展水平从轻度失调发展到优质协调发展。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兼顾人与地,实现人口与土地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