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列宁晚年的经济思想,开创了在社会主义国家中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探索的先河。.邓小平晚年发展了列宁的经济思想并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创立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2.
何玲  程红 《科技信息》2010,(10):I0078-I0079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在非常时期经过艰苦的实践探索而提出的,是列宁主义的理论制高点之一。本文首先阐述了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然后综述了中国理论界对列宁在这一时期思想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国家能否发展商品经济,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上有过一个从否定到部分肯定再到肯定的认识发展过程。马克思、恩格斯预测社会主义是没有商品生产的社会。列宁认为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仍然需要保留商品生产。斯大林部分肯定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可能性,但又把它局限在个人消费品的范围。毛泽东在不同时期对社会主义发展商品经济的问题有着相互矛盾的态度。邓小平科学地解决了社会主义同商品经济的关系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是对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商品经济的创新性认识。  相似文献   

4.
刘少奇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探索潘国琪,傅晓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40多年宝贵经验的总结,也是老一辈革命家经过正反两方面的艰辛探索而得出的真理,其中刘少奇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  相似文献   

5.
列宁晚年对经济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探索①陈哲十月革命胜利后,如何在俄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成为摆在列宁面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列宁对此进行了艰辛而可贵的探索。特别是其晚年的探索①,进一步修正、补充和完善了马...  相似文献   

6.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表现在理论与实践二个方面,一是继承了列宁、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方法.把握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问题进行科学探索,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二是直接继承了列宁、毛泽东开辟出的现实主义发展道路。现实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将融汇到经典社会主义中,以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7.
列宁晚年的文化观,在他的理论体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列宁极为清醒地指出社会主义文明与资本主义文明的巨大差距及其历史后果是客观存在的,信为实现文化革命是社会主义立足于世界强国之林的关键,而人才既是文化革命的直接产物,又是文化革命的骨干。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文化的探索,具有跨时代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主义的设想与社会主义现实之间的差距。指出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对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文章客观地指出列宁逝世后,斯大林过早地推行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模式,是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偏离。建国后,我国基本上照搬了斯大林的经济模式,从而迟滞了生产力的发展。文章重点论述了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史上竖起的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国家能否发展商品经济,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上有过一个从否定到部分肯定再到肯定的认识发展过程。马克思、恩格斯预测社会主义是没有商品生产的社会。列宁认为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仍然需要保留商品生产。斯大林部分肯定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可能性,但又把它局限在个人消费品的范围。毛泽东在不同时期对社会主义发展商品经济的问题有着相互矛盾的态度。邓小平科学地解决了社会主义同商品经济的关系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是对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商品经济的创新性认识。  相似文献   

10.
商品经济,是存在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列宁说:“商品生产是一种社会关系体系”,是“一定的历史社会形态的社会生产关系体系”。商品经济由于与之相联系的社会生产关系体系不同而有不同的类型,这就是小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资本论》及其它著作中,对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小商品经济,特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论述了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在对从客观实际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上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  相似文献   

12.
以"三个代表"思想解读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及其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理论认识的苏联模式窒息了各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气勃勃的创新精神,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了严重挫折;毛泽东关于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理论体现了"三个代表"的思想要求;邓小平理论初步解决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真正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论苏联新经济政策失败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没有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体系的指导,新经济政策失去了相应的理论支撑。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体系的形成有赖于宽松民主的政治环境,列宁去世后苏联缺乏民主和法制,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失去发展和创新的政治土壤,最终窒息了新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14.
1、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在马克思的商品经济理论中,社会主义是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的.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为了解放生产力,必须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废除商品经济、发展有计划的产品经济.公有制同商品经济是不相容的.但是,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并不是在经济发达、而是在经济不发达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表明:贫困不是社会主义,也不能过渡到社会主义,要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发展社会生产力,就必须发展商品经济,而不是限制或废除商品经济.还不具备公有制同商品经济不相容的客观前提,因此,公有制同商品经济是可以相容的.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这是马克思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它所指引的道路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苏俄本应顺着新经济政策所指引的方向,走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但由于理论的分歧,加之城乡关系的错综复杂、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等方面的原因,新经济政策推行不久就被废止了。  相似文献   

16.
在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规定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建成社会主义社会,认为达到这一目标的措施是实行新经济政策.开展合作化,进行文化革命等等。在我国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提出我国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对战略目标作了量化处理和纵向、横向的比较分析,对战略措施则力求全面性、具体性和战略意义,发展了列宁有关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马克思恩格斯的未来社会经济理论入手,简要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分析和论证。结合列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揭示了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未来社会经济理论的创新及其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理论和实践上探索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尤其是探索诸如俄国这样一个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一直是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关心和解决的首要问题。列宁后期思想的发展始终贯穿着社会主义建设这条主线。早在1918年春天,列宁就意识到他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论述的巴黎公社分配原则在俄国这样“最不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是行不通的,多次提出“我们应该研究走向社会主义这极端困难的新道路的特点”,以便帮助工人阶级找到通往社会主义的最可靠的途径。重温列宁论述,对于我们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在实践中摸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小农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经过了从共耕制到合作制理论的根本转变,最后形成了经过合作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本文试图对列宁的共耕制思想作一初步探讨,以便了解当时列宁是怎样设想改造小农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大农业问题的,从而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列宁合作制理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的动力和社会主义与市场结合等方面,比较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与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阐述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