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面对白人社会及其文化的侵蚀,坚守传统文化,心怀万物平等观念,视自我为人类共同体、大地共同体一份子的印第安人,达到了人性与自然世界之本性的相融相合,实现的是深层生态学提倡的"生态自我",而切断了与自然、部落文化的关联,被西方文化同化的印第安人实现的是非生态的"小我",从而导致身份危机;印、白两种文化对土地和自然解读的巨大差异是导致印第安社会环境危机和生存危机的深层根源。  相似文献   

2.
现代生态伦理学的三个基本观念在中国古代“天人合一”观所蕴含的生态智慧中几乎都可以找到思想的萌芽,然而本文对二者的比较中发现,只因它们同以整体有机的思维方式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才有契合之处,二者在理论上内涵上有巨大反差,认识这一点,对于当代中国生态伦理学的建构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西方主流文化也逐渐意识到自身文化的局限性,积极从其他文化中吸取有益成分,寻找替代性生态思想资源,以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印第安人是北美大陆最早的居民,他们在自身生存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各方面的经验,“尊重生命”、“天人合一”等要素渗透于他们生产生活,宗教信仰,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4.
现代生态伦理学的三个基本观念在中国古代“天人合一”观所蕴含的生态智慧中几乎都可以找到思想的萌芽。然而本文在对二者的比较中发现,只因它们同以整体有机的思维方式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才有契合之处,二者在理论内涵上有巨大的反差。认识到这一点,对于当代中国生态伦理学的建构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堂文化是一种情境性文化以及以理性思维为主流的文化.数学课堂文化建设应当以生态学习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构建数学学习生态圈、创建充满理性精神的课堂氛围、形成学习共同体为主要目标.深层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和审美价值,造就民主、参与、对话、质疑、反思的课堂氛围,善于运用生成性信息,增强课堂凝聚力,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是现代数学课堂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运用景观生态学斑块-廊道-基质原理进行校园规划设计,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提出校园生态景观的规划设计理念。强调校园规划中功能、景观、生态的和谐统一,指导生态校园规划。  相似文献   

7.
当代生态关怀从浅层向深层发展,形成了深层生态理论。深层生态理论在其构建中向东方文化寻求资源。在对当代西方深层生态学理论的概括基础上,对于东方文化中的佛教文化进行深层生态资源上的挖掘,对其深层生态的实践也进行探讨,对已有的深度生态理论和东方佛教文化之间进行进一步地沟通,以期增进一个适合整个地球和全人类的生态保护的理论构建。  相似文献   

8.
自西方深层生态学诞生以来,中国道家思想便成为现代深层生态学的哲学基础和理论源泉。道家强调自然万物平等,提倡以道观物,物无贵贱;道家的人与自然的整体观成为自然哲学的基础;道家主张回归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圣人境界。这些都是现代深层生态学的核心。因此,在环境恶化、生态危机日趋严峻的当下,深入发掘道家的生态智慧,不仅可完善或重构深层生态学,而且可为人类解决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提供智性的生态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9.
刘三姐文化具有多重价值取向,其生态审美价值中的精神价值即知识价值、道德价值、宗教价值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终极关怀的意义。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与全人类普遍关注"生命共同体"如何共生共荣的当今时代,研究刘三姐文化中的生态审美之精神价值,继承和弘扬刘三姐传统文化,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加快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代英国作家朱利安·巴恩斯在《■章世界史》的第四章《幸存者》中,通过女性视角表明其对物种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男性中心主义的批判以及对主流生态女性主义价值观的肯定。展现了巴恩斯对地球生态的深切关怀,也反映了他对现实过于悲观、对过去过于浪漫化的一面。  相似文献   

11.
“观斯园也,五路通衢,横亘于东西;七泓碧水,回湍于南北。萋萋嫩草,口露带珠,片片新林,涵芳挺秀。数方岩石,几座亭台,斜倚着一弯柳岸,半璧小桥。沐春雨之霏霏,玉虹明而靡蔓;栉秋风之萧萧,烟水渺而清澄。”——引自黄赞发撰文《星湖公园记》  相似文献   

12.
原生态文化之概念诠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原生态文化"作为一个充满争议的概念,被大众媒体炒作及市场的驱动而得以流播,并最终取得学界的理解与宽容.文章正是在已有的关于原生态文化概念界定及探讨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文化、原生文化、原态文化之间的关系,诠释原生态文化这一带有浓重含混性的概念取得广泛的社会认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壮族文化生态的竞生之美表现为壮族人对现世生活的追求和对自身的本质力量的肯定 ,其典型形态是壮族歌圩。壮族文化生态的竞生之美在张扬人的主体性的同时保持着对自然物的尊重和崇拜 ,没有产生人与自然严重对立的状况。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自然是人存在的前提和基础,人必须保护自然生态,劳动实践是人和自然统一的中介,人和人的关系制约着人和自然矛盾的解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最终根源,只有以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人与自然才能实现最终的和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要推进经济增长模式的生态化,要倡导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15.
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主要内容,阐述推进广西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指导广西的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在建设“美丽广西”过程中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若干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6.
爱德华·艾比被称作“当代的梭罗”,是美国当代著名的生态文学作家.其代表作《荒野独居》被视为美国新文艺复兴的标志,是美国当代优秀的生态散文作品.该作品用诗性语言把生态整体观引入当代人的现实生活中;它展现了荒野对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意义,强调自然的内在价值,严厉批判人类控制、征服和掠夺自然的行为,主张建立以生态为中心的自然观,倡导富有诗意的生活方式,这些生态意识极大地促进了当代生态思潮的壮大和环保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作为壮民族的文化代表之一的刘三姐文化之所以经久不衰,是与壮民族的文化空间建构与文化认同分不开的。刘三姐山歌文化现象的深层底蕴其实就是壮民族及其地区文化空间建构和认同的巨大隐喻,她的形成与流传过程就是壮族独特的“他者文化空间”、“身体文化空间”、“公共空间”、“认同空间”、审关及其他空间的建构和认同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8.
当阿恩·纳斯创立深生态学的时候,深生态学到底是科学还是伦理学就一直没有澄清.当我们深入对深生态学进行解读时,会发现深生态学其实就是一种关于生态的道德价值判断的学问.既然是一种价值判断,当然就不是自然科学.这种性质的判断.为我们与世界的对话创造了基础:我们完全可以创造我们的话语体系,打破在此问题上的话语霸权,更好的与世界对话,更好的阐明我们的观点,更好的表达我们的诉求,让世界真正理解中国,也让中国更好的融入世界.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的公路建设生态观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从历史的角度审视人类生态观的形成、发展及升华,总结了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思想和基本规律。将生态学的基本观点运用到公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分析生态公路的内涵,探索面向21世纪生态文明时代、能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且适合国情的生态公路建设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影响近代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形成的因素众多,首先是生态适应的结果,同时历史文化传统与宗教传播也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