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会计准则作为具有经济后果的制度安排,其协调充满着浓厚的利益色彩。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本质是关于利益的谈判、协调和博弈。过于注重个体利益会使得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产生集体非理性。着眼于准则协调的长远利益、利益主体间应达成共识、相互“体谅”,这样才能确保会计准则国际协调得以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2.
朱尧辰 《国外科技新书评介》2005,(5):1-1
协调的概念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中。协调动力学(或协调科学)是近年来形成的一种新的关于认识和理解协调的基础理论。它描述、解释和预测协调模式在自然系统中如何形成、适应、持续和变化,通过熟知的理论与实验问的两项关系去寻找在不同描述程度的不同系统中协调行为问的规则、原理和机制, 相似文献
3.
邢修三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0,(Z3)
用统一的概念探索各种有序系统中无序产生的共同规律,研究了无序的起因,将无序的产生过程看成是个非平衡的动力学过程并用随机数学模型描述之,求得了稳态系统的无序率由外来的无序力和系统的序势决定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4.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5):607-607
<正>【本刊讯】由刘树根、马永生、王国芝、蔡勋育、徐国盛、孙玮等11位学者合著的《四川盆地下组合天然气的成藏过程和机理》,由刘树根、冉波、郭彤楼、王世谦、胡钦红、罗超等17位学者合著的《四川盆地及周缘下古生界富有机质黑色页岩——从优质烃源岩到页岩气产层》2部专著,最近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四川盆地下组合天然气的成藏 相似文献
5.
周训伟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0(3):41-42
在表示4个命题之间6个对当关系的逻辑方阵的基础上,提出能表示5个命题之间10个对当关系的逻辑矩形,进而提出能表示6个命题之间的15个对当关系的逻辑饼. 相似文献
6.
难度自增殖系统及其方法论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王浣尘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2,26(5):5-11
本文从一般系统中分离出一种“难度自增殖系统”,它的特征是处理这类系统问题的困难程度将会随着处理过程或时间的进程而增加.一般常用的系统原则或对策原则往往很难奏效.建议采用“螺旋式结合推进原则”的方法,即简称“旋进原则”,并列举例子阐述了它们得以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大学》经典地位的确立,伴随着北宋新儒学的兴起。它是儒家思想发展内在逻辑的必然结果。《大学》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本框架,尽管后儒围绕《大学》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从义理上来看,对《大学》理解的分歧主要集中在"新民"还是"亲民"以及"格物致知"的解释上。 相似文献
8.
在建合福高速铁路安徽段万山隧道,根据施工经验和机械配置,把Ⅴ级围岩的6步CD法开挖施工方法,变更为7步三台阶法.为了确保隧道的施工安全,通过数值试验模拟施工过程,系统分析了该段隧道采用2种不同施工方法的变形稳定性,比较了不同施工方法引起的围岩位移、应力的变化,确定了该段隧道的施工方案,提供了同类隧道施工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9.
李培根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4)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优化切削参数的方法,该法基于随机自动机的原理,通过向实际的切削过程的学习而逐步得到最佳的切削参数。文中阐明了建立这种学习控制系统的过程,分析了影响学习过程的因素,并提出了加快学习速度的方法。计算机模拟表明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是以教师讲授和学习自身感悟两种方式进行的,传统的教学往往忽视了后,要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必须加强习得环境的营造。 相似文献
11.
12.
以茄尼醇(Solanesol)含量16%的浸膏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优化茄尼醇提取的皂化条件.以茄尼醇提取率为响应值,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加碱量三个因素对茄尼醇的皂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甲醇一氢氧化钠体系中最适皂化参数:反应温度44℃,反应时间1.3h,加碱量44mL.用此优化条件重复试验5次,平均提取率达82.93%, 相似文献
13.
贾自明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8,8(3):53-56
匡超人人物性格的形成及转变,一方面是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有其自身的因素。对“功名富贵”的追求是匡超人转变的首要内因。当尽孝与科举功名道路发生冲突时,匡超人选择的是利己原则,这是理解匡超人这个人物变质的关键,也是这个典型人物的总特征。过人的精力、智力和外“乖”内“韧”的性格是匡超人变质的又一重要内因。未发迹的他已初露势利之心。匡超人自身的内因和外因交互作用,才形成匡超人这个典型人物,他的变质堕落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而且更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 相似文献
14.
代云红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5,24(5):44-47
以双向汇通的理论视野作观照,叶舒宪在与中国传统考据学的结合中提出了中国视角的原型研究.从汉字到图像的转变,体现出叶舒宪研究理念与论证途径上的新变化.不论是汉字-原型还是图像-原型的研究,叶舒宪依据的都是“三重证据法”.由于“三重证据法”的“互文性”内涵,这使得叶舒宪的原型研究在实质上是一种本文人类学的研究.这样,叶舒宪在探究中国文化及文学方面,就难免出现以普同的现象来替代特殊性与多样性的毛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