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为了研究雉科4个族(鹑族Perdicini、雉族Phasianini、眼斑雉族Argusianin和孔雀族Pavocini)的系统发生,本研究分析了雉科4属7种鸟类线粒体DNAC01基因694bp序列,共发现210个变异位点,其中简约信息位点180个。4个族之间,眼斑雉族和孔雀族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145;眼斑雉族和雉族间的最大为0.192。4个族在系统发生树上聚成两个明显的分支,其中鹑族和雉族聚成一支,眼斑雉族和孔雀族聚成另一支。形态和分子的证据均表明眼斑雉族和孔雀族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2.
一个星期天,我到舅舅的养殖园去玩。突然,我感觉有一个什么东西跟在身后。一回头,看见一只全身棕褐色像鸽子一样大的小家伙。我害怕惊吓了它,轻轻地走到它跟前。它没有害怕,反而主动停下来。我奇怪极了,抱起它,它没有丝毫害怕,还卧在我手中睡起觉来。天哪!我还没有见过这么不怕人的鸟。它的头上长着几簇毛,我猜测,它可能是孔雀妈妈的孩子吧。 我好奇地问舅舅:“这是什么呀?它为什么要跟着我?”舅舅说:“这是小孔雀。刚孵出的小孔雀,不是被踩死就是被叨死了,所以这只刚孵出,我就抱了出来养着。我也不知道它为什么老跟人。” 我又问爸爸。爸…  相似文献   

3.
《大自然》1992,(4)
1.雉鹑(Tetraophsis obscurus)鸡形目、雉科、雉鹑属.分布于青海、甘肃、四川、云南西北部至西藏东部,栖息于海拔4000米以上针叶林内.体长约460毫米.2.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鸡形目、雉科、山鹧鸪属.仅分布于我国四川部分地区,栖息于海拔1000米以上高山阔叶林、竹林和灌丛中.体长约300毫米.3.海南山鹧鸪(A· ardens)鸡形目、雉科、山鹧鸪属.分布于海南,在丘陵、山地的浓密竹丛中多见.4.红胸角雉(Tragopan satyra)鸡形目、雉科、角雉属.国内仅分布于西藏南部,栖息于海拔3000米左右森林中.体长约700毫米.5.黑头角雉(T· melanocephalus)鸡形目、  相似文献   

4.
正栖息在川西、青南、藏东、滇北的四川雉鹑(Tetraophasis szechenyii)与血雉类似,也分布在高海拔地区。甚至在四川西部的帕姆岭一带,四川雉鹑和血雉同域分布。帕姆岭是藏传佛教名山,虔诚的藏民来此朝拜转山,随手将青稞与糌粑抛洒在山岭高处,日积月累,周围山林中的鸟类都有了充裕的食粮。  相似文献   

5.
长尾鸡趣话     
在鸟纲动物中,孔雀和长尾雉的尾羽算是较长的。但比起日本的一种长尾鸡,孔雀和长尾雉的尾羽就相形见“短”了。日本四国岛高知县的长尾鸡,雄鸡的尾羽和鞍羽特别长,尤其是尾羽能随着年龄每年长70—90厘  相似文献   

6.
有个人手心里握着一只鸟,背着手去问高僧:“我手中的鸟是死的还是活的?”如果高僧说是死的,他就张开手让鸟儿飞走,让高僧当众出丑;如果高僧说是活的,他就把鸟捏死,然后把死鸟给高僧看——同样使高僧难堪。  相似文献   

7.
据近年调查,西藏自治区共有国家Ⅰ、Ⅱ级保护鸟类69种,自治区增加Ⅱ级保护鸟类3种,共72种。其中8种为分布新纪录。猛禽类分布最广,多种数量达千只以上;黑颈鹤在西藏既有繁殖,又有越冬,数量达1500只(繁殖)——3700只(越冬);藏马鸡、藏雪鸡、雉鹑和血雉等雉类分布广且居群数量超万只以上乃至达20万只;犀鸟类的分布区和数量有新的发现;鹦鹉类数量较大。西藏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风俗,为多种珍稀鸟类的栖息和繁衍创造了良好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全区珍稀鸟类的现状较好。  相似文献   

8.
观鸟的乐趣     
我家房后是一个山坡。山上植被茂密,山花烂漫,野生动物很多,尤其是鸟儿,既有鹰、隼等猛禽,又有伯劳、黄莺、金翅、点颏等鸣禽,以及雉、“地蹰蹈”、“臭咕咕”、山雀、乌鸦、喜鹊等,不下百余种。由于地缘关系,我得以仔细观察鸟类,发现鸟的自我保护行为,既实际有效,又十分有趣。引鸦解围一天,榛莽丛生的沟趟子里,一群幼小的山雉惊叫着四处逃蹿,一条约一米长的虎斑游蛇寻到雉窝,惊起幼雉,紧追不舍。正在危急关头,只见一只大雌山雉飞上一株大树,一边扑腾翅膀,一边发出低沉而又急促的声音。不一会儿,几只乌鸦  相似文献   

9.
两只雉鸡     
两只雉鸡,一只金尾,一只红尾。它们同年同月同日出生在一个巢里,又被同一个猎人捉回家,关在同一个鸟笼里。猎人家的鸟笼小得可怜,但金尾雉每天坚持在笼中操习飞行动作,把一双翅膀练得强劲有力。红尾雉却天天饱食终日,把身体养得臃肿不堪。金尾雉规劝道:“咱们都是鸟类,是鸟类就应该学会飞行的本领啊!“飞行?”红尾雉冷笑一声,“关在笼子里,往哪儿飞?还是趁早死了那条心吧!免得白费劲。”金尾雉无奈地摇摇头,只管扇动着翅膀继续操练;红尾雉则又垂下眼帘,独自舒舒服服地晒太阳。有一天,调皮的小猫把鸟笼打开了,金尾雉凭着一对强劲有力的翅膀,…  相似文献   

10.
波音飞机穿透云层,越过美丽的英吉利海峡,稳稳地降落在伦敦加特威克机场.世界雉类协会主度基思·霍曼先生的夫人琼·霍曼女士正在机场大厅迎候我和兰州大学的刘乃发副教授,我们是应世界雉类协会的邀请,前来参加第一届国际鹑类学术研讨会的.世界雉类协会创立于1975年,最初一些鸟类饲养学家联合在一起,对濒危的雉类进行人工饲养和繁殖,防止它们绝灭.当时饲养的种类已超过世界上已知的49种雉类的三分之一.后来它成为国际公  相似文献   

11.
孔雀之国     
孔雀是印度的国鸟。孔雀美丽、端庄、聪慧而文雅。早在远古的时候,印度人就视孔雀为奇异之鸟、圣洁之鸟、吉祥之鸟和幸福之鸟。著名的古代印度诗人迦梨陀莎在诗中称孔雀为印度民族之鸟。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就叫“孔雀王朝”。当时在皇宫里饲养了许多孔雀。此后几千年来,印度人一直非常喜爱孔雀,将孔雀的形象刻在花坛和器皿上,绣在绸帛  相似文献   

12.
孔雀蝴蝶是鸟类最爱吃的一种美味,它们经常先一动不动地装死,然后把带有眼状斑纹的翅膀突然展开。这足以把捕食鸟吓退,保住自己的性命。虽然蝴蝶的眼状斑纹一直以来都被视为它们吓退捕食者的武器,但并没有什么实验性证据来证明这一点。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试验,他们用笔将孔雀蝴蝶翅膀上的眼状斑纹涂掉,然后将它们交给捕食鸟蓝冠山雀。结果发现,20只斑纹被涂掉的孔雀蝴蝶中有13只被鸟儿吃掉了。而在34只斑纹没有被涂掉的蝴蝶当中只有一只被吃掉。一个很大的疑问是:在后一种情况下,为什么鸟儿不去招惹这些无害的蝴蝶呢?格…  相似文献   

13.
重访黄连山     
何芬奇 《大自然》2010,(1):20-23
上世纪90年代,为了研究四川山鹧鸪,我曾先后至少五次去到四川马边县的黄连山。记得最后一次去黄连山是1998年,当时是陪同国际鸟盟鹑类专家组主席西蒙·道威尔博士一同前往。阔别十余年之后,2009年9月下旬,我终于又有机会携鸟友再度走访黄连山。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雉类鸟中有些只生活在高海拔的山中,它们是雪域高原的骄子。适应了那里的恶劣环境后,优越的条件反而让它们无法生存。  相似文献   

15.
采用单因素3水平设计方法对蓝孔雀进行饲养试验,研究不同能量水平对蓝孔雀生长速度及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2月龄蓝孔雀肉鸟90只,种鸟45只,各分为3个组,每组设3个重复,以能量水平为试验因子,肉鸟日粮代谢能水平为:11.09MJ/kg、11.53MJ/kg和12.24MJ/kg,种鸟日粮代谢能水平为11.33MJ/kg、12.21MJ/kg和12.85MJ/kg,饲养期为5个月。结果表明,肉鸟的日粮代谢能为11.53MJ/kg时其生长性能表现最佳,种鸟日粮代谢能为11.21MJ/kg时其产蛋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6.
1994年夏初,我们中美合作野外考察队继续在四川阿坝自治州的岷山山脉进行野外作业(去年的考察活动详见《大自然》94.2《无线电追踪绿尾虹雉》一文)。这次,为配合对绿尾虹维生态学的研究,我们搜集了大量野外动植物照片和实物资料。找到了高山雉类雪鹑的巢和卵,目睹了一对蓝额红尾鸲做巢、产卵、育雏的全过程,采集到贝母、虫草、福寿参等许多药材(绿尾虹雉的食物),还有漫山遍野的金色奶浆草、云霞般艳丽的杜鹃花……。真是令人目不暇接。而最令我感兴趣的,是一种小型哺乳动物——鼠兔。  相似文献   

17.
今天阳光明媚,我、妈妈和姑妈一起去游玩杭州动物园。在动物园里,我们最早看到的是几只漂亮的孔雀。它们开屏了:只见一只花孔雀把尾巴抖  相似文献   

18.
戴年华  刘玮 《江西科学》1997,15(4):243-246
1993-1994年,对江西省官山片段保护我鸟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已知鸟类78种,繁殖鸟56种,非繁殖鸟22种,发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白颈长尾雉1种,还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10种。  相似文献   

19.
李德品  肖文  邝粉良  刘宁 《科技信息》2007,(18):35-35,20
2006年4月~6月和2006年10月~2007年2月对滇西北七县雉类的空间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本次调查共记录到6种雉类,不同海拔带栖息着不同的雉类,6种雉类主要分布在中间海拔带(4000m≥A>3000m)。(2)不同雉类种类对生境的需求不同,勺鸡在4种生境中有分布,主要为云南松林、针阔混交林、暗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雉鸡和白马鸡分布在3种生境中,白腹锦鸡主要见于云南松林及针阔混交林,四川雉鹑分布于高山栎林和林缘灌丛,血雉仅见于暗针叶林生境。生境丧失和狩猎是滇西北雉类生存的主要威胁因子。  相似文献   

20.
测定了中国分布的野生绿孔雀和人工驯养的蓝孔雀、杂色孔雀、杂交孔雀以及白孔雀共5个种或亚种或变种的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的长为1 140bp的全序列.研究了其碱基组成及变异情况.结合GeneBank中真绿孔雀亚种、非洲孔雀、鸡以及鹑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全序列,利用philip套件分别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真绿孔雀和绿孔雀形成较接近的类群.蓝孔雀、杂色孔雀、杂交孔雀以及白孔雀形成较接近的类群.进化树结果显示白孔雀和杂色孔雀不能成为蓝孔雀的亚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