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福建薯蓣属植物叶脉序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系统观察了福建薯蓣属14种植物的叶脉特征。根据脉序差异可分为两种类型,即羽状脉、弧形脉,由于各种间在一级脉的数目、方式、二级脉的夹角、走向、三级脉的类型、网眼发育情况、叶缘末级脉序类型以及盲脉分支情况方面,存在种间差异,且形状稳定。这表明薯蓣属植物的脉序具有分类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利用清净标本制作法对8种沟瓣属(Glyptopetalum Thw.)植物的叶脉序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探讨了叶脉序在沟瓣属中的分类学价值.研究结果表明:1)沟瓣属植物在叶脉序特征上显示出一些共性,叶脉序类型均为环结曲行羽状脉,一级脉直行,叶缘末级脉结环状,均不具边脉;2)不同种在一级脉、二级脉、间二级脉、三级脉、网眼、盲脉上存在一定差异,可结合宏观特征作为本属植物的分类依据;3)叶脉序特征支持曾被合并的近缘类群大陆沟瓣与长梗沟瓣、细梗沟瓣与皱叶沟瓣各为独立的分类群.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树木营养器官进行分类,提出了树木类型的特征与检索,并对科、属、各作全面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野生和引种的树木共213科1549属11942种,单叶树种多于复叶树种,单叶的属、种各占66%及78%,复叶的属、种各占20%及16%。如按单叶脉型统计,羽状脉的属、种各占71%及77.5%,掌状脉的属、种各占24%及16%,纵向平行脉的属、种各占5%及6.5%。在对各个类型的代表 树种及科属划分的主线作归纳和研讨的基础上,从分枝式、髓型、芽型、维管束型、三级及较高度的脉序、内含物及附属物等提出了树木营养器官分类探索的线索与途径。  相似文献   

4.
福建柃属植物叶片脉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观察了福建柃属18种1变型植物的叶脉特征.结果表明,柃属脉序主要为环节曲行羽状脉;一级脉纤细至中等粗细,近直行,一级脉的差别较小;二级脉夹角多为锐角,也有直角或钝角;二级间脉有简单型和复合型两种;三级脉为结网型,叶缘末级脉有结环型、不完全型;网眼大小、形状不规则,发育均为不完善型.且这些性状稳定,表明柃属植物的脉序具有分类学价值,亦可为柃属的系统学研究提供一些有用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大别山区植物区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大别山区有维管束植物175科,736属,1658种(不包括变种和亚种)。大别山特有种约25种。对种子植物进行了科、属分布区类型的划分。在植物区系组成上,大别山植物区系是华东植物区系的一部分。在南坡和北坡之间,植物区系组成上略有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6.
麋鹿苑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麋鹿苑种子植物246种(含栽培植物),隶属182属,69科.其中裸子植物3科6属11种,双子叶植物56科132属182种,单子叶植物10科44属53种.麋鹿苑种子植物区系包含15个分布区类型及10个变型,麋鹿苑种子植物属的分布类型中,温带性质的属有46属,占主导地位;除世界分布属及热带分布属,所占比例达57.3%,反映出该苑的种子植物的分布与本地所处的气候带相适应;该苑种子植物世界分布属有33属,占总属数28.1%,也是湿地植被的主要组成或关键属.该苑特有属匮乏(均为栽培种).  相似文献   

7.
杨镇湿地共有维管束植物243种(或变种、变型),隶属于55科,157属.其中蕨类植物4科,4属,5种:双子叶植物38科,108属,167种;单子叶植物13科,45属,71种.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有13个类型,5个变型.其中世界分布区类型有42属:温带分布区类型共有66属;热带分布类型共有45属.温带地区类型占主导,温带成分较丰富.  相似文献   

8.
国产水龙骨科植物的气孔器类型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对国产水龙骨科23属44种代表植物及原属水龙骨科的槲蕨科3属4种植物的叶表面结构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该科植物有18个气孔器类型。发现极细胞型、共环极细胞型和腋下细胞型是水龙骨科植物的基本气孔器类型。为水龙骨科植物的分类提供了新的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荣县桫椤自然保护区桫椤群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植物区系成分、外貌结构和种间关联等方面报道了四川省荣县桫椤自然保护区的群落学特征.研究表明:该保护区植物科属分布区类型以热带成分占绝对优势;群落外貌特征为以单叶,中型叶为主的常绿高位芽植物所决定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群落结构嵌镶性明显;种间显著的正关联存在于水红木与球序鹅掌柴、水红木与野漆树、球序鹅掌柴与野漆树间:显著的负关联存在于球序鹅掌柴与野鸦椿、球序鹅掌柴与四川大头茶、水红木与野鸦椿、水红木与四川大头茶之间;桫椤与其它主要树种间关联较低.  相似文献   

10.
对豆科甘草属6个种1变种代表植物的表面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气孔类型在甘草属各种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可分为两种类型──不等细胞型和不规则四细胞型。为研究甘草属植物的演化和分类提供了新的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实地调查、标本整理和文献查阅的基础上,分析了福建东山岛栽培黄色花系植物的组成、与邻近地区的关系、生活型、叶级特征、叶质特征、观赏特性、绿化用途和经济用途.结果显示,东山岛栽培黄色花系植物48科87属124种,与福建各地区共有种较多的城市集中福建南部沿海地区.东山岛栽培黄色花系植物生活型以矮高位芽植物为主,共有90种,占总种数的72.58%;叶型主要以中、小型为主,共有76种,占总种数的61.29%;叶质以纸质、革质为主,有79种,占总种数的63.71%;花期集中在春、夏、秋3季,果期相对集中在夏秋季节.东山岛栽培黄色花系植物的观赏特性中植物数量较多的类型有花木观赏类、赏树形类、赏叶类,这3种类型的植物共有72种,占总种数的57.11%;其可用于园林绿化主要途径是花木观赏、独赏树和行道树.东山岛栽培黄色花系植物经济用途广泛,以药用和作为木本蔬菜为主,共有86种,占总种数的68.36%.  相似文献   

12.
 对鼠尾草属(唇形科) 12 种植物的叶表皮特征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这些植物的叶表皮细胞形状为不规则形或多边形,垂周壁多数为浅波状、波状,少数为平直或弓形.气孔器主要有无规则型、不等细胞型 2 种类型,通常仅分布在下表皮(蓝花鼠尾草Salvia farinacea在上表皮偶有分布);无规则型最为常见,存在于所有观察种类,不等细胞型仅出现在南丹参S.bowleyana、长冠鼠尾草S.plectranthoides、蓝花鼠尾草 S.farinacea中.在扫描电镜下,角质层多具有条纹、条状隆起或颗粒等特征;气孔外拱盖内缘大多为浅波状或近平滑.这些微形态特征在种间存在着某些差异,具有一定的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木犀属植物叶片微形态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石蜡切片法和显微观察法对木犀属(Osmanthus)27种植物叶的微形态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叶脉厚度、叶片厚度、角质层厚度、栅栏组织层数和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厚度的比值以及中脉维管组织的结构特征等具有一定的种间差异。这些结构特征与木犀属植物生长环境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和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干旱林线区不同树种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季节格局以及生物因素(树种)和非生物因素(气候)在其中的作用, 选取内蒙古高原东南缘4种典型乔木(樟子松、白桦、小叶杨和华北落叶松)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生长季叶片、树干中的可溶性糖、淀粉及总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浓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不同功能型树种NSC各组分浓度具有相似的季节格局(生长季初期短暂上升, 生长季旺期持续下降, 生长季末期由于生长减缓而逐渐回升), 说明气候因素在NSC季节动态中起主导作用。不同树种 NSC 季节均值总体上具有显著差异(p<0.05), 白桦NSC各组分含量均高于樟子松, 体现生物因素的影响。更加干旱的局地气候条件使得樟子松NSC含量高于小叶杨及华北落叶松, 说明干旱林线NSC含量影响因子的复杂性。叶片可溶性糖及TNC含量高于树干, 而淀粉含量低于树干, 这与植物不同器官的功能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5.
在野外调查、标本整理和文献查阅的基础上,分析了东山岛野生黄色花系植物的组成、与邻近地区的关系、生活型、叶级特征、叶质特征、观赏特性、绿化用途和经济用途.结果显示,东山岛野生黄色花系植物71科174属243种,与福建各地区共有种较多的城市集中福建南部沿海地区.东山岛野生黄色花系植物生活型以矮高位芽植物为主,矮高位芽植物有165种,占总种数的72.64%;叶型主要以中、小型为主,有197种,占总种数的84.69%;叶质以纸质、革质为主,有155种,占总种数的64.31%;花期集中在春、夏、秋三季,果期相对集中在夏秋季节.东山岛野生黄色花系植物经济用途广泛,其中以药用为主的有132种,占总种数的54.77%,用于园林绿化的有45种,种类不多,占总种数的18.52%.  相似文献   

16.
选取中国东部样带9个城市27个公园,在生长季使用叶绿素仪(SPAD-502 Plus)测定了主要阔叶树种新叶与成熟叶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探究了城市阔叶树种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城市阔叶树种成熟叶SPAD值显著高于新叶,常绿阔叶树种叶片SPAD值显著高于落叶阔叶树种.中国东部城市阔叶树种新叶和成熟叶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均随纬度降低而升高,主要是由树种组成(以常绿树种比例为指标)变化导致的.本研究相关结果增进了对城市环境中阔叶树种叶片属性大尺度空间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对板蓝、假杜鹃、可爱花、小驳骨和白花穿心莲5种新鲜爵床亚科植物的叶片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5种爵床亚科植物有共同特征,其下表皮均具有腺鳞和钟乳体,小驳骨的上表皮纹饰和气孔特征与其余4种明显不同.5种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的差异,可为爵床亚科植物生药学和分类学鉴定提供新的依据,驳骨草属植物与其他4属植物的亲缘关系可能较远.  相似文献   

18.
北京及周边地区植物叶的碳氮磷元素计量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测量北京及周边地区358种植物的叶碳、氮和磷(C,N,P)含量, 系统分析了该区域不同生长型植物的叶C,N,P的计量规律。结果显示, 本区植物叶C,N,P的几何均值分别是45.1%,2.61% 和0.20%(干重), 且叶片中C,N,P 含量分别是叶柄中相应元素含量的1.1,2.4 和1.8 倍, 反映了与器官功能相适应的元素计量分配关系。草本相比于木本植物具有高叶N(P) 低C 的特点, 而针叶树的叶N(C) 显著低于(高于)阔叶树, 但二者P含量没有显著差异。叶的C,N,P彼此显著相关, 其中C 和N(或P)负相关,N 和P正相关; 叶C∶N, C∶P 和N∶P 的几何均值是17.3, 242 和13.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