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爱阿华州立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近日宣布,他们利用纳米技术在实验室研制出了一种新型催化剂,该催化剂有望大幅度提高现有生物柴油生产工艺的产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2.
氢能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种有潜力取代化石燃料的清洁能源。制氢技术是氢能利用最重要的技术环节。为了全面把握我国制氢技术领域的研究状况,本文通过专利分析,从专利总体态势、技术主题、地区分布、重要专利权人等方面梳理并归纳我国制氢技术研究特征和研发重点,发现在相关扶持政策背景下,我国制氢技术发展迅速,研发能力和专利数量不断上升,研究重点集中在制氢催化剂及太阳能制氢等领域,但也存在着专利保护力度不够的问题。最后,就我国制氢技术及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议,认为我国应大力发展新能源制氢,加大专利成果在工业界的转移转化,并加大技术保护力度,谨慎布局制氢产业。  相似文献   

3.
国外新闻     
美研发利用核反应堆大规模制氢技术  美国爱达荷国家工程环境实验室和塞拉曼技术 (Cera matec)公司近日联合宣布 ,它们联合研发出了利用下一代核反应堆制氢的技术 ,并认为这是氢能源生产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双方将斥资 2 6 0万美元进行下一步的研发。据报道 ,联合发布声明称 ,他们模拟第四代核反应堆的高温进行的实验表明 ,可以在极高温下通过电解水大规模提取氢能源。以往普通条件下电解水生产氢不仅耗费大量电能 ,而且电解过程中的氢转换率较低 ,不宜大规模生产。利用下一代核反应堆进行高温电解水不仅成本大大降低 ,具备经济可行性 ,…  相似文献   

4.
热化学硫碘循环是一种有潜力的制氢方式,而碘化氢分解反应是制氢过程的关键步骤,碘化氢的分解转化率决定了制氢效率的高低.为进一步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角度对碘化氢分解过程进行分析优化,本文建立了碘化氢分解一维活塞流管式反应器模型,并基于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以系统中熵产率最小为优化目标进行研究.考虑传热、流动和化学反应过程的总熵...  相似文献   

5.
以镍/碳纳米管催化剂制备碳纳米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碳纳米管由于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 一定的化学稳定性, 其表面性质可以通过不同的酸或碱处理改变, 这决定了纳米碳管能够作为催化剂的载体材料. 通过对比碳纳米管负载的镍基催化剂和硅藻土负载的镍基催化剂在合成碳纳米管试验中的活性和选择性, 发现镍/碳纳米管催化剂合成的碳管直径均匀, 中空较大, 与镍/硅藻土催化剂合成的碳管质量相当, 但产量提高了1.5倍. 碳纳米管载体优异表现应归因于其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合适的孔分布和孔结构.  相似文献   

6.
氢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和理想的能源互联媒介,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被公认将在能源转型过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研究从专利分析的视角出发,对全球制氢技术的发展态势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近10年电解水制氢技术研发热度及成果的发展速度遥遥领先于化石燃料制氢技术,且未来还有进一步增长的潜力.电解水技术研究聚焦在质子交换膜电解水...  相似文献   

7.
低温燃料电池催化剂及制备技术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催化剂是燃料电池的关键材料,研制新型催化剂和创新制备技术是降低燃料电池成本,实现燃料电池产业化的关键。本文详细介绍了低温燃料电池用催化剂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催化剂的制备技术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浮法玻璃渗锡机理,综合考虑玻璃内部氧活度及锡的氧化还原反应,建立了亚锡离子氧化模型计算亚锡离子转化为锡离子的速率,为两种离子浓度分布的独立预测及渗锡机理的数值方法验证提供了条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扩散过程的耦合数值模拟方法,同步模拟了两种离子的渗透过程.结果表明:高铁含量玻璃在锡槽的还原性气氛中,氧活度剧变处发生了锡离子的积聚,渗锡分布出现卫星峰,而低铁含量玻璃无该现象.与徐冷法相比,锡槽内采用加热重热温度制度,渗锡量、渗锡深度更高,卫星峰向深度方向迁移.为了控制渗锡量,应减少玻璃在高温区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9.
硼氢化钠作为能量载体的新型能量转换技术,它由直接硼氢化钠燃料电池、硼氯化钠水解制氢和硼氢化钠再生技术构成。通过总结了近年来在直接硼氢化钠燃料电池、硼氢化钠水解制氢和硼氢化钠再生技术上的进展,发现硼氢化钠作为能量载体的新型能量转换技术的雏形已日渐形成,本文总结和讨论了该项技术的优点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泡沫铝/铸铁层合结构材料作为高速机床移动工作台的可行性和优越性,设计了该新型结构的机床工作台。采用ANSYS软件对其静态性能、动态性能进行研究,计算其质量和惯性力。结果表明,与传统材料铸铁工作台相比,该新型结构材料机床工作台静态性能与其相当,而其动态性能得到较大的提高,质量和惯性力有很大降低。证明了泡沫铝/铸铁层合结构材料在高速和超高速移动工作台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理想的新能源——氢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氢能被誉为21世纪的能源。本文论述了其历史发展、现状和贮存方法,介绍了几种新型的制氢技术,并对世界氢能的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相似文献   

12.
激波加热器是一种新型汽水换热装置.该设备已在实际中使用并取得良好节能效果.本篇文章介绍激波加热器的工作原理、工作过程、特性及激波加热器在供暖系统中节能效果,同时指出本装置自动控制系统所控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根据所制备的开孔泡沫铝/环氧树脂复舍材料的结构特点,对其材料结构进行了合理的简化。在此基础上采用ANSYS/KS—DYNA软件对该材料的压缩力学行为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得出了该材料在压缩过程中的变形和失效过程以及应力-应变关系随其结构参数(泡沫铝孔径、泡沫铝相等密度)及应变率的变化规律。如上规律与已有文献的物理实验研究结果相一致,从而证明了该仿真方法的合理可行性,为泡沫铝孔洞填充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美国研究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开发出一种新型鼠痘病毒,能杀死所有接种了普通鼠痘疫苗的老鼠。这一成果公布后在美国引发了有关生物技术研究与反恐之间关系的新争议。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圣路易斯大学布勒领导的小组在研究中为鼠痘病毒额外添加了一个基因,由此获得的新型病毒杀伤力远远大于普通鼠痘病毒。常规疫苗对它几乎不起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铝诱导结晶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具有高度(111)择优取向的多晶硅薄膜.首先通过磁控溅射在玻璃衬底上先后沉积铝层和非晶硅层,然后在480℃下退火1h以完成铝诱导结晶.退火后硅层与铝层发生置换,形成了具有高度(111)择优取向以及良好结晶质量的多晶硅层.通过对Al2O3氧化膜结构变化及晶格匹配进行分析,阐明了铝诱导结晶过程中(111)择优取向的铝层间接促使多晶硅(111)择优取向成核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提出一种力学-电沉积技术,在未添加任何光亮剂和晶粒细化添加剂的情况下制备出表面平整光亮的纳米晶镍沉积层。与传统电沉积技术的对照实验表明,硬质粒子在镍的沉积过程中不停磨擦和扰动阴极表面及附近溶液,能有效阻止氢气泡和杂质的吸附,避免凹坑、麻点和积瘤等表面缺陷产生。通过SEM,XRD和TEM观察和性能测试发现,硬质粒子的磨擦作用能改变沉积层的组织结构,进而影响其性能。与传统技术所制备的沉积层相比,用本文所述技术在相同条件下所制备镍沉积层的晶粒显著细化,尺寸大约30-80nm;各晶面的衍射强度和(200)面的择优取向度明显减小,(111)面和(220)面择优取向度增加;显微硬度显著提高;磁性能明显改变,饱和磁化强度减小,矫顽力增大。用力学-电沉积技术所制备镍沉积层的微观结构和性能受阴极转速和电流密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简评储氢与制氢研究中的问题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氢与再生氢的制备是到达氢经济时代必须解决的2个关键技术问题。通过阐述超临界温度下气体的吸附机理,指出基于吸附原理的储氢材料不可能具有工业应用前景,其它已知的储氢方法亦然,因此储氢研究必须从原理方面探索具有工业应用前景的储氢方法。虽然大多数制氢研究仍以化石燃料为制氢原料,但只有从水制得的氢才是再生氢,才具有可持续性、洁净性和能源安全性。简评了再生氢制备方法,并报告一种通过不同价态的铁氧化物之间的转换实现水不完全分解制取纯氢的实验室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矿井智能化程度,降低矿井运营过程中的人力成本,建立一种新型智能矿用转移机械臂系统模型,首先对设计方案进行参数确定,并通过优化理论得到定型设计参数,其次运用D-H方法对设计模型进行正/逆运动学分析,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对设计方案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基座高度对于有效转移空间基本不存在影响,但随着基座高度的增加结构指标呈现增长趋势;随着机械臂基座与实际工作区域距离增加,有效转移空间在边界条件内呈现波动现象,且当机械臂基座与实际工作区域距离等于690mm时,有效转移空间最大;关节旋转副速度变化曲线光滑,整体运动平稳,转移机械臂在接近转移目标运动过程中各阶段曲线变化均较为光滑,故系统运行稳定,平顺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针对固定床CO2固定-甲烷蒸汽重整一体化制氢过程建立二维非等温、非等压的气固异相模型,结合实验数据,比较了Li4SiO4,CaO,Li2ZrO3和水滑石(HTC)4种CO2吸收剂在重整过程中的作用,探讨了温度、压力、水碳比(S/C)对促进制氢效率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常压及550°C温度下,以Li4SiO4,CaO,HTC为吸收剂得到高于94%的H2浓度(干燥基);500°C~600°C的温度范围内,初始CO2吸收速率:HTC〉CaO〉Li4SiO4〉Li2ZrO3;饱和速率:HTC〉CaO〉Li4SiO4〉Li2ZrO3;提高反应温度,CaO的吸收容量和吸收速率均增加,而Li4SiO4的吸收速率增加,容量变化不大.在550°C温度下,提高反应压力,"预穿透"阶段Li4SiO4,HTC,Li2ZrO3的促进效率增加.在S/C=2~4.5之间存在一个最佳值,此时Li4SiO4,CaO,Li2ZrO3和水滑石(HTC)的促进效率最大.  相似文献   

20.
美国爱达荷国家工程环境实验室和塞拉曼技术(Ceramatec)公司近日联合宣布,它们联合研发出了利用下一代核反应堆制氢的技术,并认为这是氢能源生产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双方将斥资260万美元进行下一步的研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