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姜玲玲 《科学通报》1987,32(4):309-309
细胞吞噬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ATP分解所产生的化学能。ATP主要来源于糖酵解途径、三羧酸循环。1979年,Loik报道,吞噬细胞中不仅有ATP和磷酸肌酸,并且还可见到磷酸肌酸与ADP之间的转磷酸基作用在吞噬过程中加速;该氏还认为磷酸肌酸高能磷酸  相似文献   

2.
方丁 《科学通报》1965,10(9):808-808
早在1893年,梅契尼科夫已经提出吞噬作用是机体天然抗病能力的基础。以后,关于这方面曾有许多研究报导,但主要都是以生物学实验为依据的。晚近,国内外研究者已开始注意到吞噬过程中细胞内所进行的分子水平的改变。现有资料说明,吞噬过程可导致细胞内多种氧化还原酶活性的改变和有氧酵解过程的增长。免疫血清能增强吞噬作用,已成为久知的事实,但关于其作用的机制,了解尚不多。通过对于在免疫血清作用下的吞噬细胞内物质代谢的研究,或许有助于对其本质的了解,进而给人为地控制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创造条件。试验共用Chinchilla种家兔18只。按Cohn的方法取其腹腔内多核细胞,经洗涤后,体外对鼠伤寒杆菌进行吞噬和杀菌试验,同时测定吞噬细胞  相似文献   

3.
张过江 《科学通报》1994,39(13):1229-1229
溶酶体是个重要的细胞器,执行着诸如分解细胞吞噬异物的水解老化的细胞结构、使死细胞自溶等防御和代谢功能.其数十种水解酶必须在弱酸性的内环境中才能发挥上述作用.溶酶体内部比胞浆的pH低2—3个单位,维持这种跨膜H~+梯度是靠其膜上的H~+-ATPase向内转运H~+,该酶受损伤将导致溶酶体功能紊乱并影响整个细胞.  相似文献   

4.
呑噬刺激素     
在生物的种系发生上,吞噬作用是一种比较古老的防御机能,也是研究得很早的一种免疫反应,1883年梅契尼柯夫就已详细地报道了吞噬现象的许多方面。随着一个世纪来免疫学的进展,人们对这一现象的认识也不断在深化。但还有许多问题仍很模糊,例如关于吞噬功能的调节就是一个方面。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报道是很多的,但能得到公认,并确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的,应该是吞噬刺激素。  相似文献   

5.
中枢神经系统在发生抗微生物的防护作用上究竟起一些什麽作用,过去的认识是很少的。近12年来,在克罗什的罗马尼亚科学院生理学研究所内,我们会经做了许多系统的研究,这些研究是关於中枢神经系统在发生吞噬反应和抗体的发动上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科技信息     
食管异物清除:导管优于内镜 美国一放射学家说,摘除滞留在食管的钝器(异物),导管法比内镜术简便、安全又便宜。3000名儿童患者使用导管法,均无任何明显的副作用。 导管法是把一支尖端带有气囊的Foleg氏管,在X线指导下经口或鼻插入患者食管。一旦导管尖端抵达异物下端,便给气囊充气。在气囊充气胀满食管后,让患者鼓肚(增大腹压)配合医生拔管,将导管连同异物一并取出。另一种导管尖端带有强磁性,有利于将含铁的异物(如镍币)取出。  相似文献   

7.
对于身患糖尿病的人来说 ,通过移植胰岛细胞(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细胞发生了病变 )有可能获得痊愈。但不幸的是 ,那些从别人身体或者猪身体上移植来的胰岛细胞 ,会被接受移植者的免疫系统认为是外来的异物而遭到攻击。然而如果在移植之前对胰岛细胞进行包衣 ,则可以避免它们遭到免疫系统的攻击。当然 ,这种包衣在保护胰岛细胞不受攻击的同时 ,也必须不能干扰胰岛细胞的正常功能。这种包衣由不会引起免疫系统攻击的某种高分子材料制成。原则上 ,人们应把这种包衣做的足够的薄 ,从而可以使某些养分 (如葡萄糖 )的分子进入胰岛细胞中 ,同时也可使…  相似文献   

8.
微量元素是维持人体生理和代谢功能的重要的营养素之一,既可参与人体生理生化功能调控,亦可作为生物大分子的组成或辅助成分,如激素和维生素有机组成.微量元素对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必需微量元素是机体内不能产生或合成但又是维持生物体正常生理机能不可或缺的,如铁、锰、锌等,主要通过消化道中不同的金属转运蛋白(metal transporter)转运吸收.近年来,随着金属转运蛋白不断被鉴定与发现以及金属转运蛋白的功能研究进展,认为SLC39A14在不同组织中参与铁、锌、锰等必需微量元素转运,并且参与多种生物学功能.基于目前对金属转运蛋白在代谢性器官以及代谢性疾病中的作用机理的了解和认识,本文回顾性总结了金属转运蛋白SLC39A14在不同代谢组织器官的代谢性功能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如发现火焰比正常情况下小,是由于燃烧器火孔或开关喷嘴被污垢或异物堵塞,可用细金属丝排除污物,轻轻疏通火孔和气孔。如自动点火开关失灵,可能是由于放电针有严  相似文献   

10.
植物转录因子的结构与调控作用   总被引:77,自引:1,他引:76  
刘强  张贵友  陈受宜 《科学通报》2000,45(14):1465-1474
植物各种诱导型基因的表达主要受特定转录因子在转录水平上的调控。典型的转录因子含有DNA结合区、转录调控区、寡聚化位点及核定位信号区等功能区域。这些功能域决定转录因子的功能、特性、核定位及调控作用等,转录因子通过这些功能域与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结合或与其他蛋白的相互作用来激活或抑制基因的表达。植物转录因子的结构与功能成为近年来植物分子生物学等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我院临床实践证明,气功师运用气功“外气”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神经官能症、胃、十二指肠溃疡及慢性胃炎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气功“外气”为什么能治病?气功状态下机体各种机能活动究竟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些问题一直是科研人员关心和想着手解决的问题。我们在本文中仅就气功“外气”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φ)吞噬功能的影响,与正常人的作用进行比较,以探讨气功“外气”对免疫系统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12.
刘晓荻 《科学之友》2006,(12):25-25
粒子实验可以吞噬地球 科学家通过粒子加速器使粒子达到光速后,互相进行碰撞,以此来研究微观世界的能量定律。由于被研究的物质是如此之小,人类也许从不担心粒子会构成什么威胁。但是最近,一些严肃的科学报告指出,在美国长岛的“粒子加速器”实验或“相对论重离子”碰撞实验,可能会产生一个微型黑洞,它将慢慢吞噬地球上的一切物质,包括地球。  相似文献   

13.
正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对人体而言至关重要。在作为物理屏障的同时,皮肤还具有免疫和感觉功能。表皮之下皮肤最重要的功能是保护机体免受外界损伤。它有三层主要结构:表皮、真皮和皮下脂肪。人体皮肤的大部覆盖着毛发,手掌和足底处则是无毛发的皮肤表皮——皮肤的最浅层,是机体的机械屏障,阻挡异物和病原生物的入侵。表皮有多层结构,最浅层的角质层可以防止机体失去水分、阻止毒物进入  相似文献   

14.
中性粒细胞是人体血液循环中最丰富的白细胞,在先天免疫中发挥重要的吞噬杀伤作用以抵御入侵的病原体,但它们在组织中激活的失控会引发诸如关节炎、结肠炎、败血症等多种炎性疾病的发生。文章首先概述了中性粒细胞的发生及其向炎症部位募集的分子机制,接着讨论了中性粒细胞清除病原菌的杀菌机理,最后论述了中性粒细胞功能失控引发炎症性相关疾病,并简述了中性粒细胞的一些生物标志物及其潜在的疾病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小鼠骨髓基质巨噬细胞系的建立及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秦凤华  谢蜀生 《科学通报》1998,43(2):178-184
将小鼠骨髓细胞进行体外长期培养 ,逐渐换液去掉悬浮造血细胞和多次传代 ,建立了一株小鼠骨髓基质细胞系 .目前在体外培养 15个月 ,传代 6 5次 ,细胞获得了永生化 ,我们将该细胞系命名为QXMSC1细胞 .该细胞平均染色体数为 6 6± 4 .光学显微镜下细胞为椭圆形 ,有多个伪足和单个细胞核 .透射电子显微镜下细胞浆内有许多脂质体和吞噬小体 ,细胞间无桥粒连接、无大量均匀脂滴 ,无中间丝 .组织细胞化学分析为波形蛋白 (Vimentin)阳性、角蛋白 (Keratin)阴性 .非特异性脂酶染色阳性 .该细胞与鸡红细胞共同孵育后可吞噬鸡红细胞 .上述结果表明 ,QXMSC1为小鼠骨髓巨噬细胞 .QXMSC1骨髓巨噬细胞系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巨噬细胞在造血与免疫功能重建中的作用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生物芯片     
有些生物分子和生物功能可以在电子器件中利用,例如从嗜盐细菌中分离出来的噬菌调理素,经过光照射以后,可以起质子泵的作用,具有顺-反开关功能,在存储器和开关器件中有实用价值。又如铁原子的分子中所含的细胞色素C和细胞色素C_3,可以用作存储器元件。因此,用生物分子可以具体做成生物芯片。生物芯片模型的研究主要是研究低等动物的神经系统,一开始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神经轴突的神经刺激、突触的神经传递系统、神经中枢的信息处理系统。例如,用鱿鱼作为模型,控制背部细胞体质的神经刺激,制成一个新模型,用作神经膜;应用一种低等线虫的神经系统来说明信息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早从公元前2000多年的黄帝开始,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就开始利用哺乳动物消化系统和排泄系统的某些器官内的结石入药,为我国中医药宝库增添了一块灿烂的瑰宝。下面就这些动物结石及其药用价值作一简要叙述。龙涎香龙涎香为抹香鲸大肠内降结肠拐角处由肠内异物如乌贼口器和其它食物残渣等,刺激肠道而分泌的一种类似肠结石的异物。因内含乌贼喙等食物残渣呈灰或灰黑色,有的有彩纹色斑,形如  相似文献   

18.
吸烟、自由基和心脏病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年来研究证实了吸烟是致命和非致命性心肌梗塞的主要因素,它可以作为一个危险因素单独发生作用,也可以和其他一些因素,如高血压和血胆固醇过多症协同发生作用。大多数研究发现其危险性与吸烟数量直接成正比。吸烟者发生局部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在世界各国都已发现,而且在较年轻的人中成比例地增  相似文献   

19.
动物黏液是动物分泌和黏附于体内或体表(外)各种表面的湿滑液体,多为浓稠的胶状体,主要成分为黏蛋白、无机盐,并含有抗菌物质如溶菌酶、免疫球蛋白,在作为生物体保护性屏障和润滑作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五年来,随着现代生物学理论和研究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动物黏液的生物效应和作用机制尤其是屏障效应和黏附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些研究表明,在分子层面决定动物黏液屏障效应和黏附机制的关键在于黏液的化学成分如黏蛋白以及相应的物理特性.本文介绍了近年来与动物黏液的屏障效应和黏附机制相关的研究,主要包括动物黏液的生物效应、研究方法、化学组成、物理性质、作用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科学通报》2007,52(15):1778-1778
白细胞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炎症过程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白细胞活化后黏附并穿越血管内皮细胞,向炎症部位渗出,发挥吞噬和杀伤等作用.以往认为,炎症发生时,白细胞先通过其细胞膜上的PSGL-1和血管内皮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